《素书》第四讲 赏罚立功事

2022-05-28 00:23:3012:29 258
声音简介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义者,人之所宜,什么叫宜?适宜。道者,人之所蹈,人人都要遵循的,蹈是动词。德者人之所得,每个人都要去得到的,都要去修的就是德行的德,得道的得也是动词。仁者,人之所亲,人人都要亲近仁,仁德的仁,人人都要有仁爱之心,亲也是动词。

礼者,人之所履,礼是都要去做的一种行为,履也是动词。义者,人之所宜,适宜,它是一个形容词,但是要做适宜的事情,是动词。我们要去做适当的,适度的,合于义的,那个事情。

道、德、仁、义、礼,告诉我们都是相同的,前面告诉我们道是什么?德是什么?仁是什么?义是什么?后面告诉我们要如何去做,这个时候我们再来讲义,那我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是适度的,才是合适的呢?

义,首先他一定是正的,所以我们通常都讲正义,如果不是正的事情不能称为义。举个例子,有个朋友想去偷电动车,让我们去帮他把风。我去了,我能说我做的是合适的事情吗?

我们去如何帮助更多的人,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这个才叫义。如果我们在一起研究的,都是如何欺骗和欺诈他人的钱财,这个就是不合时宜的事情,这样的行为,我们都不能去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去分辨,懂得去分别,什么是合时宜的?什么是不合时宜的?

义,又有大义,又有小义。我们通常讲ー个人有大仁大义,当为国为民的时候这是大仁大义。当我们为一个团队去做事情,这是一个义。当我们去帮助他人做事情,这是一个义。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的文化,都推崇的是舍身取义,是不是牺牲精神,舍掉自己的身?义的核心就是这个牺牲精神。如果人人都是有牺牲精神的,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就很强,这个团队做事情就很容易成功。

一个军队是不是如此,如果人人都有牺牲精神,军队的战斗力就很强,而这种牺牲精神来自于义。我要保卫祖国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当有了这种义,才能激发出这种牺牲的精神,当有了这种牺牲精神,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如果没有这种牺牲精神,人人就会退缩,遇到困难,遇到险阻的时候,人人开始望而却步,这个时候是没有战斗力的。

义,又是一种担当的精神,人有这种牺牲精神的时候,才会去担当。如果人没有这种牺牲的精神,是不愿意担当的,遇到事情是喜欢退缩的,让别人去做就好了。当我们这种义在的时候,开始有担当的精神,当我们有担当又有牺牲精神的时候,无论我们去做任何事情,都特别容易感动他人。他人随着我们的影响,而变得也有担当和牺牲精神。

《大学》讲:“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在一个团队当中,处上位的人,如果是好仁的,处下位的人就好义,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当所有人都是好义的,所有人都有这种牺牲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做成的。回忆我们自己的人生,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是不是总有那种冲动?我什么都不图,我可以牺牲时间,牺牲我的体力,牺牲我的喜好,牺牲我所有的外在的和内在的东西。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多东西被欲望蒙蔽住了,义字消失了,做什么事情都开始计较得失,开始不愿意付出和担当,做事情反而做不好了。

通常义是如何组词的?道义、忠义、情义、恩义、侠义、孝义、道义,如果道是有牺牲精神的,这个时候就是道义。我们做的事情都是合道的,为了道,我们可以牺牲很多东西的。情义,我们为了这个情,是可以牺牲掉很多东西的,这个情包含了很多。

比如,男女的感情,我们称为爱情,亲情、友情、师徒之情,当情很深厚的时候,是不是为了这个情,我们愿意去付出,愿意去牺牲,愿意去努力,愿意去担当?

忠义也是一样的,首先我们要有忠,才有义,为了忠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我们可以勇于地担当。

义这个时候变成了形容词,得先有道,才能合于道义。得心中有忠,才能合于忠义。得心中有情,才能合于情义。我们得心中有仁,才能去讲仁义。如果一个人的心中没有仁爱的,又何谈去做适宜的事情?

义者,人之所宜,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是要合时宜的,这个合时宜有一个前提,他就是符合义的,符合正的,是有牺牲精神的,是有担当的。

道家自古以来讲除魔卫道,当我们去做除魔卫道的事情,自然是要有牺牲的,要牺牲掉自己的安逸,甚至要舍掉自己的生命。

自古儒家,道家,为了传法布道不是在牺牲吗?可能要牺牲了自己的名声,要被世俗的眼光辱骂的,因为世俗看不懂,修行之人一定要义字当头,这个义是一个人的风骨。

如果用人来做比喻,这个义就好比是一个人的骨头,如果没有骨头,人是站不住的,有了义这个风骨,一个人才会有担当,当有了这种担当,才会去感动这个世界。

比如,我们看电视或者读书或者看历史,什么样的环节可以打动人?就是人人都在舍身取义的时候,人人都有着奉献精神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特别容易被感动到,因为这个义,本身就是天之道。

比如,古代的君王,当他有仁有义的时候,会爱民如子,是可以感动人的。自古以来,传法布道之人,就是因为心中守着道义,守着传承,他勇于去牺牲自己,面对所有的困难是可以感动人的,我们祖国的烈士也是如此,遇到困难的时候,先烈们英勇的冲在前方的时候,是可以感动我们后辈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样的,遇到洪水、火灾,疫情,种种自然灾害的时候,总有那些有义的人,冲在前面去担当,而这些义可以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中华的每一个儿女,我们经常讲到一个词,叫义不容辞,这件事情是不允许我后退的,是不允许我推辞的。

为什么?义字当头,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所以人要去做的事情,都是合时宜的,符合义的,这个时候开始赏善罚恶。

《素书》是告诉我们妙用的,这个时候又提出一个方法,要赏善罚恶。在教化人的时候,讲的是隐恶扬善,把他的恶隐起来就好了,但是做事情的时候,绝不能心慈手软,赏善罚恶。这里的善,指的是做合于义的事情,恶就是不合于义的事情,当做的是不合于义的事情,一定要罚的。

我们去看历史也是一样的,当双方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什么叫不合义?做逃兵,想要后退,这个时候是不能手软的,带兵打仗之时,会说后退者斩,如果允许一个人后退,所有的人都将后退。

在一个团队当中,是不是一样的?如果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担当和牺牲的精神,而其中个别人没有,这个时候必须要罚的,甚至可以把这个人辞退,因为如果他做的是不合义的事情,他会让更多的人,变得和他一个样子,这个团队很容易就瓦解掉了。

尤其注意的是什么?一个人心中没有义,却能言善辩,这样的人太可怕了。告诉我们赏善罚恶,有担当精神的人,有牺牲的精神的人,一定是要赏的,一定是要鼓励的。

道家告诉我们,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包容,但是没有义字是不行的。如果用儒家的话,就是当仁不让,就是该我去做的事情,必须要挺身而出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这种担当和牺牲的精神,将会缺乏美好和感动,我们文化的魂就没有了。

以立功立事。我们讲了这么多什么是义,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思考,当一个团队有仁、有义、有担当、有牺牲的精神,立功立事,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是讲义气的,立功,把事情做好就容易了;立事,把这个事情做成也太容易了。

举一个生活当中的案例,我们去思考其中的核心是什么?比如,很多朋友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容易把事情做上一个台阶的,因为刚开始大家没有所图,都不计较得失,所以每个人都愿意去牺牲更多,完成一件事情,整体会做得很好。可是做了一段时间,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什么?这种牺牲精神没有了,大家都去追求利益了,事情变得越做越不好。

我们再去看一个朝代,是不是一样的,建国初期,很容易就能打赢天下。因为这个时候上下ー心,上好仁,下好义,未有其事不终者也,大家都有这种担当和牺牲的精神,都想改变一个时代的命运,都想去推翻前朝的暴政,事情会做得很好。但是新朝代开始以后,不断地腐化,人们开始不愿意去担当,开始贪图安逸,没有了这种牺牲的精神,又逐渐地走向没落!

很多人会说,我也想要很多的正义之士,我也想要很多,有牺牲精神的人,很简单,我们自己得好仁,自己得是一个讲仁德的人,上好仁而下好义,当自己去讲仁德的时候,下面团队的人,自然就会对我们讲义气。

所以仁义仁义,先有仁后有义,在一个团队当中,培养仁义,非常得重要,当人人都勇于去担当,有这种牺牲精神的时候,我们这个团队是可以其力断金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皓轩讲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

by:皓轩哥是也

贤讲透素书智囊

为什么樊哙不能,而张良能劝阻刘邦?为什么孔子表扬受人牛的子路,而批评子贡?让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当初那个少年,后来怎样?历史上的智囊故事,就像一个个沙盘公案,仔细琢...

by:臧贤凯

素书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

by:善美如月兮

素书

张良凭此1360字成为帝王师!阅读国学经典、学习古圣先贤智慧、对照自省!

by:叶陈俊

素书

素,质朴之意。素书,传达质朴道理的书。完整的表达了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四大体系,博大精深!

by:花果山上的树

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

by:哈飞姐姐读书会

素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素书》以道理为宗旨,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

by:胡小同未央老师

素书

张良得此《素书》,成就大汉霸业,实乃治世之指蒙,治人之秘要

by:Dewey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