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2022-06-01 22:01:2007:34 294
声音简介
诗人相忆不离诗,春树暮云南北思,不论仙圣只论你。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注释
1、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2、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3、俊逸:一作“豪迈”。
4、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5、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6、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7、论文:即论诗。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一作“话斯文”。
摘要
《春日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全诗感情真挚,文笔直率,怀念之情倾杯而出,诗人在抒发怀念之情的同时,高度评价了李白诗歌的重要地位和突出风格,因而这篇怀友之作,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首诗歌鉴赏之作。其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作品赏析
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的钦仰。[3]这不仅表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诚挚的友谊。
首联“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说,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的超出一般人。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它的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颔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说,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借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说,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想思念。表面看来,这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自然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未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有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的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该有多么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尾联“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 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自然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言“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再次会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读完全诗后,作者的无限思情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杜甫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代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的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为此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或747年(天宝六年)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作品评价
王世贞:五言律,七言歌行,子美神矣,七言律,圣矣。五七言绝,太白神矣,七言歌行,圣矣,五言次之。太白之七言律于美之七言绝,皆变体为之可耳。又曰:十首以前,少陵较难入。百首以后,青莲较易厌。扬之则高华,抑之则沉实,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浅深,奇正开阖,各极其则,吾不能不服膺少陵。
王嗣奭《杜臆》:公怀太白,欲与论文也。公与白同行同卧,论文旧矣。然于别后另有悟人。因忆向所与言,犹粗而未精,思重与论之。此公之笃于交谊也。
胡应麟: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综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蓄。又曰:李才高气逸而调雄,杜体大思精而格浑。超出唐人而不离唐人者,李也。不尽唐调而兼得唐调者,杜也。
黄生《杜诗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七八遂明言之。
杨慎《升庵诗话》:杜工部称庾开府曰“清新”。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飘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
金圣叹《杜诗解》:“白也”对“飘然”,妙绝,只如戏笔。“白也”字出《檀弓》。
黄生、程志淳《唐诗摘钞》:两句对起,却一意直下,杜多用此法。怀人诗必见其所在之地,送人诗必见其所往之地,诗中方有实境移不动。一结绾尽一篇之意。
徐增《而庵说唐诗》:此作前后解,截然分开,其明秀之气,使人爽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下装“春天树”,“江东”下装“日暮云”,三字奇丽,不灭天半朱霞也。前后六句赞他者,是诗;与他细论者,也是诗,而此二句忽从两边境界写来,凭空横截,眼中直无人在。
《唐诗从绳》:此前后二切格。起二句虽对,却一气直下,唯其“思不群”、所以诗“无敌”。又是倒因起法。“清新”似“庾开府”,“俊逸”似“鲍参军”,径作五字,名“硬装句”。对“渭北树”,望“江东云”,头上藏二字,名“藏头句”。五己地,六彼地,怀人诗必其见所在之地,方有卖境。七、八何时重与“尊酒”,相对细酌“论文”,分装成句。
张谦宜《茧斋诗谈》:“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景化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着。
乔亿《剑溪说诗》:杜诗“俊逸鲍参军”,“逸”字作奔逸之逸,才托出明远精神,即是太白精神,今人多作闲逸矣。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颈联遂为怀人粉本,情景双关,一何蕴藉!
沈德潜《唐诗别裁》: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东,写景而离情自见(“渭北”二句下)。
浦起龙《读杜心解》: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称诗,如逢庾、鲍,何其快也,一旦春云迢递,“细论”无期,有黯然神伤者矣。四十字一气贯注,神骏无匹。
杨伦《杜诗镜铨》:“细”字对三、四句看,自有微意(“重与”句下)。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李调元《雨村诗话》:“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不似称白诗,亦直公自写照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有关相遇哲学,张爱玲的一段话也说出了同样的意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这段话,说的正是两个灵魂在偶遇那一瞬间的美妙体验。布伯补充说,只要付出真心,一切关系都能达到相遇的境界,比如,我们既可以和爱人心有灵犀,也可以和宠物无比默契。

看云时

什么是“我和它”,什么又是“我和你”呢?“我和它”,是指带着明确目的去与人交往。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没有把对方看做是和自己一样的人,而是将其视为可利用的工具。“我和你”,是指不带功利目的、以真我和他人交往的社会关系。在“我和你”关系中,我们会和对方的灵魂相遇,彼此都会产生心心相印的感觉。因此,“我和你”的关系也被称作相遇哲学。 布伯认为,大多数人和他人交往时,都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我和你”的关系,往往发生在人与人交往的一瞬间。但正是这一瞬间的灵魂碰撞,才赋予了我们彼此生命以新的意义。

看云时

诗人相忆不离诗,春树暮云南北思,不论仙圣只论你。

猜你喜欢
李白杜甫诗词诵读

读唐诗首选李白杜甫,诗仙诗圣天下知。

by:爱读国学的过客

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

李白和杜甫一生坎坷,性格迥异,作为两个鲜明符号,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心里:一个狂放,一个严谨;一个在天上高蹈,一个踏大地游走;一个借酒浇愁,动辄舞唱,一个痛苦锁眉...

by:书雨9

李白杜甫王维柳宗元

李白杜甫王维柳宗元

by:郭二水诗词

春日

《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春日『宋』朱熹胜日①寻芳②泗水③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春日屋

嗯,一个云酒馆儿。

by:春日屋

春日宴

李怀玉江玄瑾

by:老祖家的小苹果

春日宴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养面首、戏重臣!嚣张跋扈、祸害朝野长达八年的丹阳长公主李怀玉薨了,薨在新皇登基这一天,七窍...

by:黑岩de电子书

才子志:李白 杜甫 苏东坡

欢迎您收听有声短书!才子傲骨,壮志难酬,赋诗成骚,流传千古本节目版权属于云端故事所有

by:云端故事

唐诗三百首|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是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是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表达对生活...

by:联合读创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