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心 Bosques

2022-06-08 00:17:3818:04 2195
所属专辑:瑜伽·冥想
声音简介

我也做冥想,因为冥想可以帮我缓解焦虑。

很多时候当我进入冥想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片混乱:全身紧张、胸口发闷、脑子里思绪乱如麻,感觉整个人像导火线一样敏感得可以一点就着!

但是当我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那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人,乍一睁眼看世界:哇塞,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透彻了!

我的心也静了!

其实,这并不奇怪。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盛满了水和沙子的玻璃杯。你把它放在那里晾一会儿,别动它。慢慢的,沙子就会全部沉到瓶底。

水,自然就清了。

冥想, 就是一个沉淀思维沙子的过程,一个给自己思想洗洗澡、排排毒的过程。

冥想还帮我考上了北大呢!(阅读《我是怎么通过“冥想”考上北大的?| 十年冥想实践者大白话教你学会做“冥想” (1) 》

那到底什么是正念冥想呢?

为啥冥想有那么多好处呢?

两个最基本概念

在学习具体怎么静坐冥想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白冥想中两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

聚焦 (concentration)与正念 (mindfulness)

“聚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就是要“专心”。

“正念”这个翻译是从宗教书籍里拿过来的。说实话,本人认为翻译得真是不咋地,容易让初学者误解。

这里的“正”不是把什么东西“弄正”了的“正”。这里的“正”可以理解成为“事物的不偏不斜”,也就是“真实”的意思。

所谓“正念”,用普通话翻译一下,就是:

不加是非好坏评价地看世界、看自己

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全盘接受!

两者关系是:聚焦是手段,正念是目的。

对不起,到目前为止可能感觉有点儿小枯燥。你接着看,别走,我保证会越来越有趣的:

为什么一定先要“聚焦”?

好,也许你问,如果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到自己,那我们往那里一坐,静静地观察自己脑袋里冒出的各种小想法、小情绪不就行了吗?

干嘛一定要先“聚焦”呢?”

简单来说,这是由我们思维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我们的思想是一个好复杂的过程。

一个想法会引发出另一个想法,然后又一个想法,然后又一个想法。几十分钟过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刚才一直在做白日梦,然后自己就这样陷进去了。

意识到自己有一个想法,与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了解这一点很重要。

举几个例子: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

我在担心老板对我的看法了。

前男友的样子出现在我脑海里了!

沉浸在自己想法之中:

哎呀,昨天我下班的时候老板脸色好像挺难看的。是不是在生我气?是不是因为这两天我老请假,还是因为我在会议上直接挑战他让他没面子?

啊,他怎么会出现在我的脑子里?听说他结婚了。他不是一直说这辈子不想结婚的吗?难道只是不想和我结婚?

意识到自己有一个想法:

感觉上像云,像泡泡,质地很轻。出现了,然后又消失了,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没有一种深陷其中的感觉。

这就好像自己是一个中立的旁观者,正看着另一个自己在想、在感觉。

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

陷入某种思想的时候,实质感很强,一旦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了。我们常说的“无法自拔”就是这种“想进去”的感觉。

真卷入自己想法的时候,就像在水中投掷一个小石片,它会一跳一跳掀起一个又一个涟漪。而且,如果真是“陷入想法”之后,我们身体会有感觉的。我们的肌肉会紧张起来,心跳有可能加快。

深陷想法之中,我们就意识不到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了,因为,我们在想法里面待着呢。

这和“聚焦”有神马关系?

好了,你现在明白了“想”和“意识到自己在想”,“感觉”和“意识到自己在感觉”之间的不同,那么现在你可能会问:这和“聚焦”有什么关系啊?

回答:冥想要做的就是要意识到自己在想,意识到自己在感觉。

但是这没那么简单!

为了让我们不陷进去,我们需要借力。

这个“力”就是“聚焦”。

“聚焦”可以帮助到我们,因为只有“有参照”,才能“有鉴别”。

打个比方:

如果你知道今晚你必须做完手头的ppt,明天开会用,这时候你今晚要干什么就有了焦点。而其他的与之不相关的事情,例如朋友叫你吃饭,你妈叫你相亲,玩游戏看电影什么的都可以算作干扰项。

没有参照物,干扰物称不上干扰物。

冥想也是这样。

只有我们知道自己应该关注什么,才能在“走神”的时候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聚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聚焦”好像一个放大镜一样,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内在的活动。

在畅销书《Mindfulness in English 》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太阳照射的光波照到一张纸上,如果光束是平行的话,那么充其量就是照到哪里,哪里就暖和点儿。

但是,如果一旦太阳的光波通过放大镜聚焦在一点上,那么,木头都可以着火。

“聚焦”就是这个比喻里的放大镜。

它提供了那种可燃烧的强烈感。只有这种强度才能让我们有可能真正深入到自己思想的最深处。

为什么聚焦“呼吸”?

好,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用呼吸来作为我们的焦点啊?

为什么不是其它好玩儿的东西,例如,一根蜡烛什么的。

最简单的回答:免费!随时随地拿来就用,而且不用担心不见了。

深刻一点儿,带有哲学意味的解释:

“呼吸”这个东西是与我们一辈子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它简单又复杂,普通又神秘。

首先,“聚焦呼吸”会让我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感。

没有什么比呼吸更能够代表我们是“活着”的了。但是,好可惜,我们从来就不曾关注到它,直到....今天。

此外,呼吸具有“当时当下”的本质。

呼吸本身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不断在变化,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我会在之后“怎么做冥想”里具体解释)。

这正好有助于我们训练自己“活在当下”的思维模式。

未经训练的大脑,总是喜欢停留在过去或是跳跃到未来,但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呆在此时此刻。

呼吸帮助我们把思维锁定在当时当下,锁定在一个活伶伶的,充满了朝气和生命力的现实里。

爱你的呼吸,为自己的呼吸着迷吧!

“正念”是怎么回事儿?

冥想里第二个基本概念就是“正念”。

如果说“聚焦”是个放大镜,那么“正念”的作用就是提醒放大镜:喂老兄,你是不是还在聚焦啊?

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件事儿:“正念”以及“评判 (judgement)”。

对不起,又是两个新概念!但是很重要啊,所以我没办法,一定要告诉你!

正念 v.s. 评判

正念:前男友形象出现在自己脑海里了

评判:他怎么连我在做冥想的时候都不放过我?太气人了!


正念:我开始担心老板的看法;我注意到自己突然全身紧张起来。

评判:自己做人真怂,一个小老板都能把自己弄成这样!

正念:我在批评自己。

评判:我怎么总是对自己那么刻薄呢?看了那么多年心理咨询屁用都没有。

“正念”就是不加自己主观评判地看到世界原本的样子。

“评判”就是通过我们固化的思想和概念,“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

冥想的目的就是“正念”,就是每当我们走神,注意力脱离呼吸的时候,我们能够注意到出现在我们脑子里的那些想法、身体感觉或是情绪变化。

“正念”是一个获得对自己清晰意识的过程。

如果你问我:我怎么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的回答就是:从冥想开始吧!

让大脑更好为我们服务

冥想的过程就是重新训练我们大脑的过程。

在《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冥想有点儿像在旧时代驯服一头野象。

你把刚捕来的野象用一条结实的绳子栓到柱子上。

你刚开始栓它的时候,它肯定暴跳如雷。它会一边咆哮一边猛拽绳子企图挣脱。

但是时日一长,它知道自己逃不掉,于是就服帖下来了。

这时候,你可以开始喂它,并且小心谨慎地牵着它慢慢走。最后,你连绳子和柱子也不用了,乖乖地训练你的大象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现在,你的大象很乖,能够按照你的意志为你工作。

在这个比喻里,“野象”就是你“永不停息的思维”,“绳子”是“你的意识(正念)”,而“柱子”就是你“聚焦的对象-你的呼吸”。

经历了这个过程的大象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大象。

经过了冥想训练的大脑是一个能够随时聚焦,不受干扰,委以重任的大脑。这样的大脑能够准确地看清事实,即使在“雾里”也能将花看清。

就像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肌肉一样,我们的头脑也需要锻炼。

结论

冥想这个东西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

以前的人没啥高科技,但是有了冥想这个随时可以携带的工具和技能,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我们都可往那里一坐,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让心境变得更加平和。

多好的免费东西,不学不用好亏啊!

在下一篇文章里,我就要结合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冥想经历,手把手带着你一起做冥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喜愈中心

欢迎光临《喜愈中心》!这里是治愈系即兴喜剧演员安放旺盛表达欲轻松漫谈的放松空间。洗去精神内耗,开启“发疯”模式~即兴喜剧演员冲冲和小马因热爱即兴喜剧而结识并成为...

by:喜愈中心

心流音愈

用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让你彻底进入放松的冥想状态!将紧绷的神经放松,调整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心跳,我们一起进入冥想...

by:问题君

心灵自愈

每日晚10点半到12点直播读书聊天

by:乐豪1983

心态疗愈

感谢心态疗愈中国负责人北京爱慈刘苏梅老师授权,公益传播,来自美国大道至简、互助支持的自我疗愈方法。

by:阳光小月心生命

心情疗愈

心情疗愈,治愈陪伴!

by:明恩学苑

心伴|治愈

嗨,陌生人,你好。这是彗心的音频夜间电台—期望我的声音能在漫漫长夜带给你一丝温暖与慰藉️侵删

by:青岫_

心理疗愈

原来生活可以那么轻松快乐。原来不是要完美要优秀才会被爱,只要真实地做自己,也是被接纳被喜欢的。在文字中、在课程上,也许只是一句话的触动,一颗种子便会在我们的心底...

by:舜子朗读

疗愈身心

张德芬刘素珍疗愈身心活出不受限的人生—15天释放实修课共15讲需要免费获得完整版或者需要更多海量免费个人成长心理学资源请在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

by:解忧心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