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中国画 - 设色 1

2022-07-10 00:29:1306:04 376
声音简介


五代人 《丹枫呦鹿》图片来源:中华珍宝馆


在分别学习过了意境,构图,用笔,运墨之后,我们将分两期节目来学习一下如何设色。

一幅画的色彩最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画家依照自己对色彩的了解加以运用。务求画面上色彩美妙,博得观赏者的喜爱,这种功夫就叫做设色设色,实在是绘画艺术上很重要的一种技巧。南北朝时代,南齐谢赫著的《古画品録》序里提出,画家有六法。它们分别是:气韵生动。古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其中第四项就是“随类赋彩”。所谓赋彩就是设色。根据这个原则,中国画家设色是以物象本身的色彩为准,不像西洋画家随着光的明暗而使颜色变化。譬如,同是一只古铜香炉。用西洋画家的设色方法,光线强的部分可能用纯白色;暗的部分甚至可以用黑色,但中国画的设色法便不同,不考虑光线对色彩的影响。既然香炉是古铜色,依照中国随类复彩的画法画出的香炉周身都应该是古铜色,这与西洋画法的随光赋彩的方法不同。尽管中西绘画赋色的基本观念不同,但人类对色彩的反应不分中外。大致相似,例如红,黄,橙等色,给人温暖的感觉。青,紫,绿给人寒凉的感觉。温暖的色调容易使人振奋,积极寒凉的感觉有沉静,消极的意味。这是人对颜色的一般反应,把几种颜色合用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又有不同。
中国虽没有发展出有系统的色彩学。但是自古至今几千年来,画家们积累的经验也有了几项原则。例如红间黄,秋叶坠。红间绿,花簇簇。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增胜光。这是中国画家搭配颜色的一般原则。例如五代人作品《丹枫呦鹿》,密林的景色以红为主调,兼以黄橙颜色中掺入白粉,再配以灰青的树叶,显出草木将枯,只剩下长绿树的暗绿叶子。正是一片惨淡的秋景。恰好符合“红间黄,秋叶坠”的原则。此外,中国画对于同一物景,因为时节不同,赋色也有变化。这一点在宋朝郭熙和郭思父子二人合传的《林泉高致》一书里,说得非常清楚:“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静,东黯。中国画除了壁画之外,绘画所用无非是纸和娟。为了配合纸绢的细软,单薄的质地,颜料都要加胶调水磨得很细,无论是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褶石;或是植物颜料,例如花青,藤黄,胭脂等,都要由画家在使用前先行做一番磨细加胶的工夫,物求加工后的颜料有柔润光泽,因此调制颜料也成为中国画家绘画工作上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颜色调制得法,画在纸卷上就有一种明净均匀的色泽。如果研磨不够细,水胶比例不合,画出的画就会有不匀或者不洁净的现象。欣赏一幅中国画时,细看着色部分的色泽,就能断定画家的造诣。近人有用夕阳水彩画颜料画中国画。结果颜料与纸娟格格不入,满纸刺眼的肤色。完全失去了中国画的韵味,实在不是个好办法。

在下一期的设色节目里,我们将继续来学习一下主要的技巧,譬如平涂和晕染,我是小云,期待下次我们一同云端学画。感谢收听,再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纯颐盼盼

谢赫的《六法论》真真是字字珠玑。女儿正学油画,虽都是作色彩画,西洋画和中国画确是处处不同,不论是画室画具,纸 笔 彩......这就是相得益彰吧,好完整的节目,期待下期哇👍

素红心理疗愈

构图 用笔 运墨 设色,欣赏一幅中国画时,细看着色部分的色泽,就能断定画家的造诣,感谢小云。

红玲初心

古人搭配颜色的原则,好似顺口溜,可见古人的智慧所在👍 我国画画的设色韵味,可谓妙不可言。

红玲初心

我没有没有迷路哦,再次循着熟悉的轨迹来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国画大师作品欣赏

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郭贵臻先生(1928—1986),祖籍河南省孟州市(原孟县),18岁便随军南下入川,生前在四川都江堰市文化部门从事美术创作和宣传...

by:古堰长流

唐诗里的中国画丨国画课

诗情画意—唐诗里的中国画【第1节】李白《独坐敬亭山》【第2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第3节】柳宗元《江雪》【第4节】王维《山居秋暝》【第5节】韩愈《...

by:梦笔书画院

中国画

零基础学习中国画,多元启迪,理想指南

by:善待无比123

中国画

我不是专业主播,仅是位传播传统的中国画思想的爱好者,文章仅供有缘人方便学习,非喜勿听

by:青可路香

国画

内容重点:本书最具理论价值的地方是沈宗骞能够以画家的身份,从自身创作经验角度出发,对山水画正法的倡导与时风流弊的廓清。主播介绍:喜欢书法、国画,跟大家分享共同...

by:慧严12

国画

内容介绍: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线索,通过对荆都市一幅幅台前幕后世相图的传神描写,生动刻画了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或边缘地带的人物形象,对他们的独特神貌和所遵循...

by:好书随身听

小顾聊中国画

有梗有料有新潮的国画艺术脱口秀,一本书让你爱上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宋朝人的一天是怎么过的?《马王堆T形帛画》复活操作指南,《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朝女子出行指南。

by:毕青助你快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