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那位“笨”女生补着补着裤子,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其他女生紧跟着拍节小声唱道“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巴扎嘿”。接着嗓音洪亮的刘大声起头道:“敬爱的毛主席呀,敬爱的毛主席”,大伙亮着嗓门和道:“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笨”女生来了精神,裤子一丢,蹦下炕,挺直了腰可着脖子唱。受她的感染,想家的那位来到地中央,拿出看家本领和着众人的拍节,即兴跳起了忠字舞招式的舞蹈。写信的,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草草地“此致敬礼”,贴张一毛钱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托人捎到站上寄走。洗衣服的更是手不误口地与众人唱道:“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红太阳,祝福您老人家,万寿无疆!”对面屋的男生们,生生地被我们的歌声吵醒,一边小声埋怨着,一边迷迷糊糊地跟着女生一起哼起歌来。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一曲又一曲,独唱加合唱。歌,越唱越响,心,越唱越亮!

歌声引来了好奇的社员,老老少少来到队部,扒着窗户直眉瞪眼地往里瞧。不知啥时候,队长又回来了。听到歌声,疑惑地走进我们屋:“这是咋地了?想家了?这动静闹的叫个大!”跟着窗外一嘎小子一脸坏笑地说道:“可不是咋地,这动静闹的跟癞蛤蟆吵坑一样!”引得窗外众人一片哄笑。蛤蟆就蛤蟆吧还长“癞”,吵就吵呗还吵“坑”,令人哭笑不得。情绪丝毫不受影响的我们照唱不误!从此“癞蛤蟆吵坑”成了知青唱歌的代名词。我们唱痛快了喊累了,自然也唱饿了。这时男生提议:“今儿咱们改善伙食,烙油饼吃”,“白面饼?”女生问,“当然是白面饼!”“没意见!”

(下乡第一年国家供应口粮白面很少其他为粗粮)顿时一片欢呼。立刻和面的和面,抱柴的抱柴,找擀面棍的,洗菜板的,一个个忙乎得满脸通红两眼放光。最苦的要算当日值班的火头军,一张白净的脸被湿柴的青烟熏得没了模样。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晌午过后,在众人努力之下,终于吃上热乎乎的猪油葱花白面饼,就着香喷喷的小米粥,真是神仙般的享受。

吃饱喝足便开始犯困,再美美地睡它一下午,岂不悠哉!

顾不得蚊蝇的叮咬,顾不得潮湿闷热,一个个东倒西歪心满意足地睡去。正在那腾云驾雾,却被几声“起来,干活了”的恼人喊声给惊醒。真想赖着不起,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良心说过不去。只好拖着酸痛的身子, 迷迷糊糊地爬起。蹬上球鞋,拿着锄头,晃晃悠悠地朝人群走去。

天早已放晴!下午的任务是薅草,不是铲地。

原来,乡下的“星期天”是活的,休息时间的长短,是由老天爷的阴晴决定的。从此,喜欢上了乌云,喜欢天空中的电闪雷鸣,喜欢看带着雾气、下得冒烟的大雨,还喜欢燕子低飞蛇过道,更喜欢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和雨水中漂浮着的一个个灵动的小水泡……

不知又过了多久,出工后被大雨一路追赶,由东山坡一路狂奔到屯里。尽管人人跑得红头涨脸、气喘吁吁,但,还是被雨水浇成了落汤鸡。一个个不但不恼,还满心欢喜。因为,又是一个“星期天”到来,我们又可以洗衣,写信,唱歌,唱戏。当然还少不了改善伙食和休息。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边疆处处赛江南》《我们走在大路上》《大海航行靠舵手》被我们来回翻唱,“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八个样板戏更是大家的拿手好戏。《沙家浜》中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的那场“智斗”让人唱得过瘾……兴奋而又快乐的我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烦恼, 忘记了思念,伴着雨声,亮开嗓门, 无所顾忌地宣泄着!

慢慢地,听惯了雨中歌声的老乡们,一个个不请自来。一边说,这些个天津知青又“癞蛤蟆吵坑”了,一边跟着我们一起哼唱。以至于“蛤蟆”越来越多,“坑”越吵越大!

在那时下雨天,如同我们知青的节日,而唱歌唱戏,成为节日里最精彩的节目。在那艰苦乏味的日子里,歌声让我们振奋精神,歌声鼓励我们勇于前行!歌声给单调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道风采!

多少年后回到城里,每遇阴天下雨,便按捺不住地兴奋激动。哪怕是半夜三更也要起身到窗前,看那天空中的电闪雷鸣,听那房前楼后的雨水声声。

原来,这是下乡时留下的“后遗症”,只有当过知青的人,才能理解体会其中的感受。



大海东哈哈

历史文脉。

回复@大海东哈哈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

其他用户评论

穿针引线王

主播功底了得呀!播的好,唱的更好

福狸耳朵 回复 @穿针引线王

为了唱这点红歌,还练了好久~真的谢谢您鼓励~

18621023vod

清唱才显真功夫

福狸耳朵 回复 @18621023vod

感谢您的点评

梅林铁树

为主播优美动听的歌声点赞!学会唱这么多首红歌不简单!

福狸耳朵 回复 @梅林铁树

的确是挺不容易的

心拙嘴笨

被播音耽误的歌手

福狸耳朵 回复 @心拙嘴笨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