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车间新栏目【华轩当家】:生活是由微不足道组成的

2023-10-15 10:23:2414:26 55
所属专辑:社交车间
声音简介




最近看了一本讲茶道的书,讲了侘寂,讲残缺之美,讲因由人的老去,外表斑驳,褪色暗淡,却无法阻止的震撼的美。你知道那美源自于哪里。源自于朝着完美构建的巨大期盼,源自于失败,裂隙,磨损,也源自于一次次的心碎。


里面听到了最近最好听的情话,少年写给他热恋中的爱人,他说,“我是真的很喜欢你,喜欢到你不用担心我会不喜欢你了的那种喜欢”。就很直率,但你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然后我还很喜欢另一句,他说,“不忘记进步,不吝啬爱意”。也是过了很多年,你才笨拙但努力地学着理解相爱的形式。


人生大多数经历其实都是明明白白的“一期一会”、“过时不候”的。比如你的青春,与朋友的见面,一次旅行,每一年季节的节点,与心爱的人的每次相见。当你明白这其中的“有限性”,并清楚我们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可以活得更认真些,珍惜些,尽兴些。


近些年的互联网产品里,我觉得某音还算不错,它最大化激发了不同阶层的共同创造力,真正实现了,表达是没有阶级的,对美的追求也是,快乐更是。我非常不喜欢某些狭隘精英阶层的优越感。我觉得技术实现的表演平台的公平化,是对人群创造力的解放,在这点上,跟文艺复兴的意义差不多的。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大众所在的潮流方向,是主流思想应当关照的地方。同时真正源于大地的生命力,才是一切的根本。知识分子应该警惕狭隘的偏见,保持开放。每个时代最优秀的那部分人,都在构建当代最重要的文明或思想。这些思想,或激励人,或抚慰人,或成为众人精神的根本。在古希腊,是哲学家。在唐宋,是诗人。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家。当代呢?我以前写过,“当代人不写诗,但用商品写诗,镜头写诗,摇滚乐写诗。”当代的创作形式或许发生了变化,但在当代把握这些创作工具的人,一定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力争完成杰出的作品,把良好的思想传播开来,想办法给文明添砖加瓦。至少,应当有这样的上进心。


我们说到信任,无非是三件事,意愿,能力,还有时间。前两者是加法,第三项是乘法。也是最近越来越意识到,有时候,你的意愿就算再好,能力就算再强,交易双方没有足够的时间或事件去验证的话,信任还是薄弱的。所以,要把时间花在最需要去建立信任的人身上;同时,要善待和善用已经建立好的信任。


这两天又把法布尔的《昆虫记》翻出来看,里面写了很多小虫子,写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欢迎它们,但是它们很努力,在地底下,在黑暗中吃了很多苦,才有少数的一些能够爬到夏天的树上唱歌。我们人就原谅它们唱歌不好听吧。这本书就是诸如此类的事情。虫子很小,人很小,但每一种小小的生命都抱着属于它的希望,做着它的事情,不见天日,无声无息,但没有一刻停歇,尽管秋天一到,它们便会落叶一样飘零,没有奇迹。法布尔形容它们是一小块暂时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欢乐与痛苦的蛋白质,一无所知啊,但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全力以赴。它们看不见自己的宿命,看不见岩石和星星冷漠的注视,但是它们爬到夏天的树上唱完了自己的歌。很朴素,很坚定。


我每天都看社会新闻,像所有人一样。不过,我越来越少谈及热点,谈论无从预测的未来。当整个世界的走向,带着悲观的不确定性时,原本流行的宏大叙事就不再有吸引力。同时,也是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所能把握,无非只有运动读书,穿衣吃饭,跟喜欢的人交谈。把遥远的目光收回来,把欲望和野心,也收回来。珍惜每粒粮食,珍惜每次见面的人和风景,珍惜所有认真播下的种子,珍惜每个平安的晨昏。“要向具体而微的生活里去”。


看到贾樟柯的一段话,角度还挺带来启发,“我越来越对形成共识不感兴趣,共识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疲惫的过程,非常消耗创造力的过程。应该自己来达成自己的认识,在自己的认识里面突飞猛进。实际上,我在重新拉开我跟城市跟世界的距离,去理解生活,理解我自己。我们要往前走。”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形成共识,客观来讲我貌似也算很擅长这件事。但那确实是一个疲惫且消耗创造力的过程。我逐渐感觉到,我已来到要出人生方向选择的时刻,是要在疲惫但圆融里做一个人们信赖的协调者,还是要背向人群重新去修复自己的创造力与锐气。那当然不是简单的选择,后者意味着对安全的主动放弃,孤独,无法得到理解,以及不小概率的失败。不过,总要有觉醒的时刻吧。个人的文艺复兴,带来的理应就是“生命仅有一次”的觉醒。那也算得上一种为时未晚的启蒙。


人们常常说沉迷手机,沉迷某个app。其实沉迷是个门槛很高的体验,沉迷意味着一个人要体验到强烈的沉浸体验和愉悦满足。我们大多数时候所说的沉迷,指的是对刺激的无法中断,本质上它是一种隐藏在趋乐形态下的避苦过程。人们追求奖励是因为一旦终止刺激,就会感觉到无聊、孤独、无意义等负性体验,所以大部分“沉迷行为”发挥的功能是“遮盖”。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的沉迷过一件事了?那种仅仅被主动的快乐追求所引导,而不是规避痛苦和无聊所驱使的。


在历史面前,人最短暂,自然最长。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提到史观时说:“人最短暂,比人稍长的是政治,然后是经济,比经济稍长的是社会,然后是文化,更长的是自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灿若繁星的一个又一个帝国升起又落下,每百年便有强国的更替,任何试图用一个人的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去诠释和预测未来的,都必将徒劳。


一场疫情或某个历史节点,完全不足以佐证一整个体制的优劣,就像二战时,若仅仅以某一场战争的结果来说明国与国的盛衰,那结论会反反复复不断变更。我们只是生活在历史的须臾片刻之间,千万不要高估了自己在此刻的所见、所闻、所结论,因为下一刻,历史就能给你一巴掌,推翻你的所有妄言。正如《影像里的人生》写到的——生命并不短暂,短暂的是我们每个人。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来到这个世界,又前赴后继离开。人用自己的生死完成宇宙的新陈代谢。


始终把专注力聚焦在你能控制的事物上。斯多葛主义它的一个观点是——人生中有太多我们无法掌控的人和事了,但是,这些人事并不直接作用于我们,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感知”和“诠释”才影响到我们的。人活一世,要获得安宁,说难难,说简单也简单,便是要时刻分清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超越了你的控制,然后,将自己的专注力全然聚焦到你所能控制的事物上。


疫情的发生,航班的失事,经济的萧条,股市的震荡……这些宏观形势完全超越了我们所能控制的。然而,外部事件经过内心调和,依然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调。同样的发生,会因为人不同的诠释,对不同的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所以说,人生看似无定,我们常常不得不向命运低头,但因为灵动的内在,我们其实始终掌握着对外部发生的最终表态与自己的行动。


永远要记得并引导人性的向善与光辉面。


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人会在自身欲望与外部诱导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向。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被动去吸纳、结交那些正面、温暖、正能量的信息与人。疫情下,我们目睹过无数不分国界、让人感动的人间的爱、牺牲、合力、关怀,这才是我们理应宣扬与放大的人性光辉面。


之前在一个人陷入恐慌时,内心曾思量过,此生还有什么遗憾的?想了想,似乎真没有,人生行至此,觉得自己大抵活得还算云淡风轻、清透明朗,曾有的起落,在生死面前真是不值一提,唯一重要的只有家人的健康快乐。


最后,一句话结语:我们来过,看过,爱过,经历过,思考过,创造过,一生足矣。


本期时间线:

01:19美源自于朝着完美构建的巨大期盼

02:26抖音最大的激发了不同阶层的共同创造力

04:35信任无非就是三件事:意愿、能力,还有时间

06:40流行的宏大叙述不再流行,人要向具体而微小的生活里去

07:14“应该自己来达成自己的认识,在自己的认识里面突飞猛进”

09:56在历史面前,人最短暂,自然最长

11:20要将专注力全然聚焦在所能控制的事物上


本期主播:

华轩(品牌探索人)


联系我们:

微博@社社不是唯一的水果

公众号|社交车间

邮箱|875353129@qq.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社交车间

探索经典与前沿交融的品牌策略与品牌哲学辅以社科人文,艺术品牌内容在宏观与微观的不确定性中——洞悉专业前沿,迭代品牌视野预判大展大势,把握价值追求

by:社交车间

车间访谈

「车间访谈」是在笑果工厂(上海)定期举办的现场访谈秀。每期针对一个主题,邀请脱口秀演员、编剧们来聊一聊喜剧和喜剧之外的一切。两周更新一次,可以听到关于笑果爆款节...

by:笑果工厂

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车间的目的是塑造企业的数字化生产力

by:罗亚欧数字化车间

Placebo 能量车间

Placebo能量车间是两个正在北漂的90后女孩,关于成长,关于突破,关于自我疗愈的各种思考,他像一本声音日记,记录我们的所思所想,也希望我们的经历像一面镜子...

by:车间副主任阿江

車間 | 口琴

让小小的口琴带给你更多的愉悦,生活快乐!

by:車间口琴

新春小栏目

小时候,年是爸爸买回来的那几块糖,是妈妈为我们做的新衣裳,是揣在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劈劈啪啪金花四溅的一挂鞭儿。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

by:988陕西音乐广播

車間 | 原创/翻唱

勤奋工作,快乐生活!

by:車间口琴

声音主播

1711624

简介:社社,优秀青年作家、纪录片制片人。曾任职湖南卫视10年。出版书籍《别废话,你还可以更好》,网易《人间》发表长篇小说《西北悲伤故事集》。纪录片《漫画一生》《生活闪亮时》制片人,纪录片电影《两个星球》联合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