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制的变革发展

2022-09-16 18:09:1915:44 363
所属专辑:古诗词知识汇集
声音简介

中国古代官制源远流长,其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后期,也就是古史中所说的传闻时代,那时已经有了官的萌芽。如黄帝时期,黄帝以云为官,炎帝以火为官,太昊以龙为官。到了尧舜之际,官名逐渐增多。


据记载,舜曾任命禹管平水土,弃管农事,垂管百工,益管山林川泽,契管教化,皋陶管刑罚,伯夷管祭祀,龙管发布命令等。这说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对立已经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机关正在形成。官制就是伴随着最初国家政权的产生而出现的。应该说最早系统地确定官职的是在夏朝。


我国古代职官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 (夏统治者在位称"",去世后称""),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


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夏朝有车正掌管车服,庖正掌管膳食,牧正掌管畜牧,都是直接为王室服务的官吏。三正不同于这些正,指高层次官长,主管政事,通常有二三人。夏代职官还有“六卿”,亦称“六事之人”,是委用王左右的至亲贵族,分别掌管各方面的政务。地位也很高,有戎事的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


此外,比较重要的官还有遒〔qiu囚〕人、啬夫、大理、太史、羲和、瞽〔gu古〕、官师等。遒人是王的近臣,下达王命,宣布政令。同时兼有征求意见、下情上达之责。啬夫是执行国家经济权力的官员。负责征收农业剩余生产物。大理是具有司法职能的官员。掌管刑狱,调解诉讼。太史是史官。掌管记事和册籍。羲和是掌管历法的官员。瞽即乐师。掌管祭祀和王娱乐时候的音乐。官师是“校”(即学校)的教官,对王也有规谏之责。


(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本期我们先了解两个重要官职的演变发展


  1、国君

夏、商称“后”、“王”。

周称“天子”、“天王”。

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

秦开始称“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结束。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创造“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匈奴称“单于、单于妻称阏氏(yānzhī,乌孙称昆莫,高车称候娄訇()勒,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称可汗,简称;土蕃称赞普


  2、宰相

  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其长官叫尚书令(宦官担任称中书令)。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任丞相或相国之职,但是他们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


  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副长官都是宰相之职。尚书台由内廷文书机关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为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中书监和中书令也是宰相之职。中书省因掌管机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书省更为重要,古时有“凤凰池”和“凤池”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隋唐两代,宰相名称有所改变。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尚书令因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此职,后来不置,所以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



  北宋另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中书门下”、“中书”等。宋代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其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福相称执政官,与宰相一起合称“宰执”。


  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格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


  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


  在各种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为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这是由君主专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君主既离不开宰相,又最担心宰相权力过重,大权旁落,这是宰相官职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官制

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衰,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改善,春秋战国的《黄金》、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

by:岁月如歌zjc

历代官制|中国历史|深度阐述历代官制文化

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其一是因为历朝历代设官众多,其二是因为历朝历代官制都有变迁发展,其三是因为历朝历代官制都分为实官与虚官。本书内容包括:先秦官制、秦...

by:字符舞动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改革伊始,中国领导人痛定思痛,解放思想,实...

by:龙元富律师

官制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

by:惊蛰_FM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革故鼎新,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变革性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在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绚丽变革:互联...

by:人邮知书

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

说明:第15章第4节“文化大革命”平台说涉及敏感信息,给下架了。西方学者如何看中国?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

by:Knowledge搬运工

绚丽变革:互联网改变中国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的互联网行业革故鼎新,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变革性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伟大的变革:中国追梦新时代

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而历史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的社会的整体转型升级系统性变革,需要的是伟大的智慧与哲学支撑

by:龙元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