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三节 秋(六)白露寒露与秋季养生

2024-03-13 20:37:3705:30 3126
声音简介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

秋季是从夏季向冬季的过渡季节,气温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的早晚凉意甚浓,要多穿些衣服。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食,要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软食物,以利于消化。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以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病能力。

深秋体内精气开始封藏,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补品。

在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是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秋游也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为什么“饥餐渴饮”不适合秋季养生

渴了饮水,饿了吃饭,似乎天经地义。但是不能用它来指导秋季养生,这是因为秋燥,即使不渴也要喝水。因为秋季的主气为燥,它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深秋季节凉燥尤重,此时天气已转凉,近于冬寒之凉气。燥的结果是耗伤阴津,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

正常人体除三餐外,每天需要另外补充1500毫升的水。天热出汗多时,饮水还要增加。“不渴也喝水”对中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中老年人能坚持每天主动喝进适量的水,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

秋凉不能不吃早餐。有些人贪图清晨的凉爽,早上起床晚,又要赶着上班,早餐不是不吃就是吃不好。长时间不吃早餐,除了会引起胃肠不适外,还会导致肥胖、胆石症、甲状腺机能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到一天的心绪。

养生要防“伤春悲秋”。深秋天气渐凉,人们的胃口普遍变好,但也会有一部分人由于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缘故,变得“悲秋”,而后者又与饮食互为因果,即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当可以诱发季节性情感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又会影响到人的脾胃功能,产生厌食或食欲亢进。从养生的角度上讲,入秋后应当抓住秋凉的好时机,科学地摄食,不能由着自己的胃口,饥一餐饱一顿。三餐更要定时、定量,营养搭配得当。

总之,秋季养生要有积极的心态,科学地调配自己的饮食,这样才能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艾登叔叔

学到了学到了,就是别光膀子但还要适当少穿衣服

猜你喜欢
《素书》第五章/第三节 管理智慧

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除了物质技术设备优越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兼容上的成功——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促进组织全体成员在对企业、战略、任务和执...

by:妙巴

《孔子传》第六章/第三节 千秋木铎

人生中最后几年的孔子,在教育学生、整理文化典籍、参议政治之余,本应有一个更加平静的晚年,却偏偏噩耗连连,给这位饱经人世风雨的老人,这位一心想着天下苍生的哲人余生...

by:妙巴

《素书》第六章/第三节

黄石公说:“弃玉取石者盲。”原意是指那些有眼无珠抛弃美玉取石块的人。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

by:妙巴

第一章/第三节:志存高远

打击,可以毁灭庸人。而豪杰之士,则在打击之中愈挫愈奋,百炼成钢。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