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素色书笺,璀璨柔情

2022-08-09 10:05:5514:55 169
声音简介
在爱情里,书信是没有翅膀的丘比特。洋洋洒洒,几页信笺,将一切情感承载封存,多少思念要靠它来寄托,每一个字都仿佛丘比特之箭,深深地射入看信人的心里,随即转化为一种情感,暖彻心扉。
当确定恋爱关系之后,书信往来便成了钱钟书与杨绛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且久久没有中断。萌动的爱情,承载在一页页信纸中,转化为平淡的语句;浓浓的相思之情,却隐藏在字里行间,从不公开表露。一颗炽热的心在信笺中跳动,交流的多了,心也就近了。
作为男方,钱钟书在爱情中采取了主动,他给杨绛的信写得很勤,几乎每天会有一封,信的内容全部用英文书写。每封信写好之后,直接投递到清华大学校园的邮筒里面,杨绛每天在宿舍里,都能收到钱钟书满载情感的信件。
钱钟书的才学既文雅,又婉转,在他写给杨绛的《壬申年秋杪杂诗》中,将他对杨绛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报答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辫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漫,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青鸟辛勤枉探看。
这一首首爱情诗,将钱钟书的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钱钟书知道,杨绛并不像一般女孩那样,有着敏感的性格和脆弱的情感,只是,杨绛很少回信,却让钱钟书很是困扰。考虑良久,他终于鼓足勇气问杨绛不回信的原因,杨绛只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我不爱写信。”钱钟书诗中的“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就能看出初次恋爱的人的心中那浅浅的抱怨情绪。直到钱钟书的《围城》出版,还是可以从不爱写信的唐晓芙身上,隐隐看出钱钟书一直以来的“耿耿于怀”。
只是,钱钟书并不知道,杨绛把每一封信的分量,都看得很重。每一封信,都是她每天最大的企盼,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图书馆,或者是和好朋友在校园内散步,杨绛心心念念的都是今天的信中,会写下什么内容。她知道,只要回到宿舍,钱钟书的信件,就会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着她去开启。
真正的爱情,是深入骨髓的,无须山盟海誓,也无须浪漫的鲜花,只需短短几个文字,哪怕默默无语,也能驻入彼此的灵魂。青年才子与才女,以诗传情,用最能体现文采的方式互诉爱慕。钱钟书已是清华公认的才子,他的文字中,常常饱含着无比真挚的感情。
钱钟书的才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次,他从上海到北京游玩,那时他已从清华毕业,借游玩的机会,到清华去看望曾经的老师和朋友。当然,最重要的是见一见自己的恋人杨绛。在游山玩水之间,钱钟书光在途中就创作了22首诗歌,并且发表于1934年6月1日出版的《国风半月刊》4卷11期上,并且为22首诗取了一个总题,叫作《北游记事诗》。
路过山东时,那里优美的景色再一次打动钱钟书,便作诗一首:
遥山一角抹微云,日暖风迟水有纹。
只少花迎与柳送,江南春色可平分。
可见钱钟书喜欢山东的景致,竟然用风景如画的故乡江南,与山东媲美。登上泰山以后,那里的景物更是让他感怀古今:
分飞劳燕原同命,异处参商亦共天。
自是欢娱常苦短,游仙七日已千年。
直到离开泰山,钱钟书依然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恋恋不舍:千卿底事一池水,送我深情千尺潭。
无须花哨和刻意雕饰,最朴素的语言即可表达最真挚的情意。就像原本就非常美丽而无须打扮的少女一样,涂脂抹粉、花花绿绿的反而俗不可耐。钱钟书总是善于运用笔墨的魅力,将真知、真见、真性情化成和谐的意向。只有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学中的人,才能练就出如此娴熟的驾驭文字的功夫、净化笔墨的能耐。
林语堂说:“世事看穿,心有所喜悦,而以轻快笔调写出,幽默并非一味荒唐,既没有道学气味,也没有小丑气味,是庄谐并出,自自然然畅谈社会与人生,读之不觉其矫揉造作,故亦不厌。”钱钟书便是有如此才学之人。短短几年的时间,钱钟书已经创作了诗歌百余首,1934年秋,经过他本人的检阅,将所写诗歌统一编撰成一部诗集出版,诗集的名字叫作《中书君诗》。
钱钟书出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扬名立万,只是为了自己欣赏,或赠送给好友以作赏玩而已。因此,诗集由钱钟书自费出版,印制的数量也很少,由于没有公开售卖过,所以除了钱钟书的至交好友以外,外人难得有幸见到。名利是一种欲望,淡泊是一种状态,并非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放下名利,心自清矣,天高地阔,心自安然,富贵荣华,宛若云烟。
从一开始,杨绛与钱钟书就注定在文学的道路上一世相伴。两个人在文学上具备同样的天赋,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果说钱钟书具有纵横不羁的才气、广博的学问、肆意的语言;那么杨绛则截然相反。杨绛的笔调,更贴近生活,与钱钟书高傲雄辩的才气相比,杨绛则显得更加玲珑纤巧,字里行间尽显她的聪慧和灵敏。如果把钱钟书的文笔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杨绛的笔触则是晶莹澄澈的绿潭。
女性独有的细腻,自然与男性的直率与犀利不同。良好的家庭氛围造就了杨绛善良的秉性;自小对文学作品的广泛阅读,造就了杨绛深厚的文学修养;细心敏感的天性,造就了杨绛对人物及其心理的观察既敏锐又准确。
杨绛观察人物的敏锐,从13岁时便已初有显露。一次,在跟着父亲从苏州回无锡的路上,杨绛看着前面的一个女人对父亲说:“爸爸,快看,前边的女人是个婊子。”父亲沉下脸训斥他胡说八道,说道:“你知道什么是婊子?”杨绛反而大方“举证”,说道:“她穿的是绸缎衣裳,却不穿裙子。她该梳头了呀,却扎着一条辫子。她扎头发用的是丝绳,却是白色,穿孝才扎白色头绳,可是穿孝又不能穿白缎子鞋……”除了服装,从别的男人斜着眼睛看她的眼神,杨绛更加断定,这个女人是个“婊子”。
有着敏锐而精细的观察力的杨绛,唯独将钱钟书作了自己一生一世的伴侣。相比才学,想必钱钟书为人的诚恳与善良,更加打动这个聪慧的女子。
杨绛的母亲有着仁慈、善良、和蔼的性格,杨绛很像她的母亲。虽然出身大户人家,杨绛却没有一般大小姐那样的尖酸和刻薄,就连对待家里的佣人,都和母亲一样仁慈和蔼、处处宽容。
杨绛的好脾气,也直接决定了她与钱钟书一世的和谐相处,在照顾钱钟书时的体贴和周到,牺牲自我支持丈夫事业的博大胸怀,都源自杨绛天生的善良秉性。在文学作品中,杨绛也处处显露出了自己的细腻,既温柔敦厚,又有着女性独有的清新风格。
惺惺相惜,是一种不需语言也能深深体会的刻骨相守。钱钟书非常高兴自己找到了惺惺相惜的恋人,他在清华读书时的好友许振德曾经说过,钱钟书会将自己与杨绛的恋爱经过,毫不保留地告知他,还会把自己写的情书朗诵给别人听。有文采的人对自己的作品总是有着诸多自信,只是能将情书在公众面前朗读,不得不说,钱钟书的个性中的确有过人之处。如果有人用这件事打趣杨绛,不知道她会不会感到非常诧异。
钱钟书写给杨绛的爱情诗,有着李义山的风味,还有些宋明理学家的语调,可是在杨绛看来,这种做法虽然新奇,但总觉得不像情诗,赞叹之余,难免还会发出一丝苦笑。
杨绛是否是钱钟书的《围城》中的唐小姐,有人曾经问钱钟书:“《围城》里的人都被你嘲讽过,为什么独独唐小姐例外?”钱钟书并不回答,反而机智狡黠地反问道:“难道你的意思是唐小姐是我的dream girl?”
恋爱中的钱钟书和杨绛,书信的往来就像《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唐晓芙一样,不过是“见了七八次,给她写了十几封信,唐小姐也回了五六封”。而在现实生活中,杨绛给钱钟书的回信,五六封中,必定有一封落到钱钟书的父亲钱老爷子手里。钱老先生接到信竟然非常坦然地拆开阅读,只见杨绛在信中写道:我们两个的事,自己同意没用,需要双方父母兄弟欢喜才好。见到如此知书达理又通人情的女子,钱老先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竟然绕过钱钟书,直接给杨绛回信,将杨绛大大地夸奖了一番。
时间渐渐淡去,书信封存了两个人的全部记忆。当两人年华已去,进入暮年,拆阅当年的信件,重温昨日的点滴时,依然感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素色光年

每段生活都是一帧碎片,时常来不及一幅一幅地串联。就像你我,都是婆娑世界的星辰,守望奔赴,拥有相似又不同的蹒跚来路和杳渺前途。回溯的岁月,就让我在临睡前的夜晚,从...

by:DJ光年

书笺

心态安好,则幸福长存

by:楠木NanMu

《不是每朵花开都能遇见》·素色

岁月留痕~是不想后人忘记历史间隙一切回望~除了珍藏更愿将未来照亮

by:主爱咖啡

耕云书笺

安祥禅弟子修行过程中与耕云导师的书信往来

by:人之初_cm

第二章正道

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讲求方正,即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

by:妙巴

第二章:三十而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y:妙巴

第二章:男人的特性

能让男人的脆弱面有归属的女人,就可以彻底驾驭这个男人,而且,这个男人将会在社会中强大得可怕。—陈昌文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