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历史 |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在“试错”中求生存(中国液晶发展史02)

2023-06-21 21:46:5305:04 91
所属专辑:集微说
声音简介

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在“试错”中求生存

1998年-2008年,举步维艰的十年】 

我国液晶面板产业自1969年起源,在历经30年的基础研究以及作坊式的小规模实验线摸索阶段后,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十年,在不断“试错”中找寻生存之道,这期间,除了目前面板市场上的“佼佼者”京东方外,吉林彩晶和上海广电集团(简称“上广电”)也对我国液晶面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业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国内面板行业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北有京东方,南有上广电。上广电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背负着重振上海家电雄风的重坦,它也是当时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重要载体,资产重组完成后便开始着手上马液晶项目。次年,京东方也将液晶面板作为发展方向。此时,等离子显示和真空微电子显示风头正劲,这意味着“押宝”液晶面板存在风险,但之后的历史证明,王东升“赌”对了。


几乎同一时期,三星、LG和现代等韩国企业通过多年的反周期操作,弯道超车日本夺得全球LCD产业的龙头位置,但反周期的代价却让韩企难以承受,现代率先选择屈服,2001年开始寻找买家出售面板生产线。巧合的是,京东方正因TFT-LCD的高专利和技术壁垒犯难,于是2003年,京东方斥资3.8亿美元收购现代的TFT-LCD业务,包括知识产权、市场份额、营销网络及工作团队。随后在北京建设5代TFT-LCD生产线,两年后,该产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与意气风发收购现代的京东方不同,上广电选择了“引进合资”模式,2003年上广电和日本电气(NEC)合资(两者出资比例分别为75%与25%)建设了一条第5代TFT-LCD生产线,这与上述京东方开建的5代线一起开启了中国LCD产业元年。


但上广电除了提供土地和资金外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整条生产线的管理、设备零部件的采购、供应商管理、技术的后续研发等各个环节都由NEC全权掌控,这也为日后上广电的破产埋下祸患。


京东方和上广电南北两大液晶面板企业的命运就此来到了分水岭。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上广电NEC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亏损金额超过5亿元,原以为2008年能翻身,却遭遇了液晶面板价格雪崩而大幅亏损18亿元。2009年3月,上广电因资不抵债而被托管重组。由此,我国出现了第一家宣告破产的面板厂,也意味着中国政府扶植面板产业的意图受挫。

相比之下,京东方的发展则要顺利许多,2007年,其因为产量大增而迅速转为盈利。次年3月,总投资34亿的成都4.5代线正式开工;2009年4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开建,总投资175亿……


在京东方和上广电尝试不同发展模式的十年中,吉林彩晶也曾在面板产业擦出了不小的火花。1996年,吉林电子集团和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单位合资成立吉林彩晶,两年后,斥资13.2亿元的液晶基地竣工,计划年产能为38万块,这本蕴藏了无限希望,然而接下来的决策失误却令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998年8月,吉林彩晶耗费8400万美元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旧生产线,并于次年10月在长春建成试产,但项目建成后良率仅为 8%,产品也局限于处于市场边缘的16.1英寸和10.4英寸面板,最终整个项目未能实现量产;2000年7月,吉林彩晶更是被“通海高科”的上市骗局拖累,一时间资金问题凸显,而后的发展更是一路受挫。


当然,除了京东方、上广电与吉林彩晶三家企业的不懈努力外,我国其它面板企业也在不断进行尝试,2006年龙腾、深超5代TFT-LCD量产,2007年彩虹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咸阳开建等也为面板历史添上了风光的数笔,但当时日本、韩国等液晶面板产业“拥屏自重”,肆意垄断全球市场,加之中国产业基础薄弱,上述面板厂商的努力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中国产业困局。


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致使液晶面板市场重新洗牌,韩国恶意重创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这一情况才开始出现转机。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打响了产业反击战。那么韩国是如何“作怪”?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又如何从“跟跑”者逆袭为如今的“领跑”者?敬请关注下期芯历史之《中国液晶面板产业打响“反击战”》。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