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燕南飞

2024-02-22 21:59:3205:26 3067
所属专辑:未来研究所
声音简介

北京也被称作燕京,虽然有好事的人考证认为,燕地的名字源自“匽”字(匽的本义是碗,引申为宛地,今天所说的盆地。)和会飞的燕子无关,但这并不妨碍北京人对燕子的钟情。把燕子画到风筝上,几乎和天坛一样成了这个城市的象征符号。


其实不光北京人喜欢燕子。刘禹锡曾在南京写下《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曾在杭州写下《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国喜欢燕子,因为它捕捉蚊子、苍蝇,被燕子选中筑巢的房子寓意兴旺、喜庆。而燕子也喜欢和中国人同处屋檐下,因为中式建筑好筑巢,人多的地方天敌少(比如鹰)。


当然,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燕子有更多的神奇存在,它也不止属于中国。


1、没想到它要飞那么远。


北方人总说燕子去南方过冬,殊不知,这个南方既不江南,也不是岭南,最近也得是海南。燕子南飞其中一条线路是东南亚,另外一条则更加遥远的南部非洲。


在这个过程中,燕子飞跃千山万水,耗时长达几个月,一路上有鹰隼等猎手围追堵截,还要经历饥饿和体力的耗费,这是一场残酷的自然选择。


神奇的是,过冬之后,燕子还能飞回来,准确的找到自己原来住过的地方。


2、天空才是燕子的家


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候鸟。但在阿拉伯语中,雨燕被叫作没有脚的鸟。雨燕的一生基本都在空中飞行,曾有科学家通过给雨燕安装记录装置,监测发现,在迁徙的过程中,雨燕花费在停留休息的时间只占全程的0.64%。为了适应长时间的空中飞行,它进化出了半脑慢波睡眠的方式,飞行时一半大脑保持清醒,另一半大脑则进入沉睡状态。另外,它们连交配都是在空中完成的。因为这种选择,雨燕的腿脚已近乎完全退化,以至于不能支撑它们在地上站立行走,只能作为固定身体的挂钩。


现在看来,雨燕筑巢,仅仅是为了繁育后代。而小雨燕只需要一个月就又可以飞到空中。




燕子如此神奇、讨人喜爱,但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能看到燕子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方面,城市农村的楼房越来越多,但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燕子筑巢越来越难了。所以在北京二环以内可以看到的燕子,在四环五环反而难觅其迹。


还记得那首儿歌的歌词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如今工厂盖起来了,燕子没家了。


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破坏,化肥农药的使用,从中国到非洲和东南亚万里之遥,燕子迁徙的处境越来越难。中国人喜欢燕子,有保护意识,但非洲一些国家却有捕杀家燕等鸟类为食的习惯。并且,非洲人口增长很快,食物紧张,而捕鸟技术却在提高。今天,我们几乎很难再看到成群的燕子往来于地球两端的壮观景象,目前雨燕已经成为了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我没有找到国内关于燕子的数据,只找到20196月人民网转载日本媒体《朝日新闻》的一篇报道:日本石川县的“故乡燕子数量总调查”对外公布了调查结果,称该县2018年燕子的数量首次减少到1万只以下,为9815只,但是在近50年前的1972年开始调查的时候,该县还有燕子33,332只,1976年则有36,751只,之后就开始逐渐减少,2018年首次降到1万只以下,如果从1978年开始算的话,那么在40年中燕子数量已经减少了约四分之三。




现在又到了燕子南飞的季节,仰望空白的天空,盼望着“待到明年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85848711

声音好听,字字清楚入耳。赞

熱気球_an

燕子,即玄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鸟,我们当然喜欢。

猜你喜欢
越剧《孔雀东南飞·惜别离》

《惜别离》选自越剧古装剧《孔雀东南飞》唱词选登:刘兰芝:惜别离,惜别离,无限情丝弦中寄,弦声淙淙似流水,怨郎此去无归期。焦仲卿:惜...

by:北青越老虎

南飞

远方不觉向来会有希望

by:华语音乐

北雁南飞公版书

《北雁南飞》写于1935年,堪称张恨水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章回体小说中的精品。小说讲述了一个披上了新时代色彩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李小秋从省城到父亲任职的江西新淦县三湖...

by:颜回一样

燕子东南飞|乡土乡情|大连故事

《燕子东南飞》是著名女作家孙惠芬的中篇小说代表作。原刊登于《山东省青年文学报》2005年第三期。后被《小说月报》2006年第一期转载,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具有...

by:大连出版社

南飞读经典

品读经典,品味人生!

by:南飞为你读诗

孔雀东南飞

【内容简介】“寒儿,寒儿,我不该,不该放手啊!”一男子满脸血泪匍匐在地,捶打着地面,痛哭流涕。“锦哥哥,寒儿不后悔,为了大理,为了百姓,锦哥哥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by:熊苑

免费北雁南飞公版书

以张恨水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小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

by:一梅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