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陈琴 吟诵

2022-08-29 14:12:2401:04 324
所属专辑:中秋诗词集
声音简介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背景

本诗写于759年,安史之乱还未结束。其时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当时的战事主要在洛阳一带,而杜甫的三个弟弟也在这一带附近(另一个弟弟好像和杜甫在一起)。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指边塞(其实特指秦州);鼓,更鼓。戍鼓一敲,宵禁开始,所以说断人行。

边秋,边塞(其实还是特指秦州)的秋天。一雁声,有两种解释可能都可行:“一声雁叫“,或者“一只大雁的叫声”。我的好友昂昂是按“一只大雁”来解释的,因为大雁一般都是雁阵出现,一只大雁则渲染了孤独的气氛。而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则是按“一声雁叫”来解释的,他说:“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关于这个首联,还常见有“起的突兀”的评语。如上海辞书出版社《杜甫诗歌鉴赏辞典》就说“诗一起即突兀不平”。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在一个月夜思念别人,这样的主题,别的诗是怎么起头的呢?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是“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杜甫另一首《月夜》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它们都是直接就写月了。但这一首起笔却只写悲凉的气氛,所以说突兀。不知道对不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说露从今夜白是因为当天是白露。上海辞书出版社《杜甫诗歌鉴赏辞典》说:“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宋王得臣《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史》说:“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是说服我,直接摘录在此了。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然我)有弟弟,(可是大家)都分散了。杜甫有四个弟弟。无家是因为杜甫的家在洛阳附近,而当其时安史之乱正打到洛阳附近,所以杜甫的家都被打没了;无家问死生,意思就应当是没有可以“可供问生死如何”的问询对象了吧?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平时)寄书信都经常没有能够送达,何况现在还在打仗呢?这一句更加凸显没有消息。

长,经常的意思,如王安石有“茅檐长扫净无苔”一句。况乃,况且的意思,如《文选.曹丕.与吴质书》:“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休,停止。兵,战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老_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猜你喜欢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朝代】唐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标签:怀人月夜秋天边塞思乡唐...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

by:小巧小玲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

by:小巧小玲

散落月夜的记忆

在生命的某个绚烂瞬间,或许我们都需要那份热烈与喧嚣。​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藏着无尽的宝藏,那是智慧、情感与经验的积累,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安...

by:星河醉l

月夜浅吟

星光璀璨的夜晚,此时此刻的你正遇见谁?又或者正在错过着谁?开始或者结束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北京时间22:00与您相约在《月夜浅吟》!

by:_琳馨_

寒月夜

【内容简介】哥舒寒与明月夜,他们爱的疯狂,恨的激烈,裹挟在欲望与情仇中,却苦苦想要得到一颗真心。他一字一顿威胁:“你敢?”她置若罔闻。他咬牙切齿:“你会后悔,任...

by:橘子有声

月夜微话

月夜微话里收录了一些情感感悟和一些生活小故事初学演播诸多不足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承蒙不弃希望大家喜欢

by:细微之微

陈琴吟诵选

1968年5月生,大学本科,从教21年,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古诗词吟诵专家。在中华书局出版《经典即人生:文字是修正灵魂的良...

by:郁文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