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逆调论

2022-09-11 17:05:0504:07 61
声音简介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
  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太素》作苛)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帝曰: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 》素问•逆调论篇三十四 完

本篇论述了由于阴阳、荣卫失于调和所形成的内热、⾥寒、⾁烁、⾻痹、⾁苛等病证,从⽽阐明阴阳偏胜、荣卫不调导致病变的道理。因本篇所论病证皆属“逆调”为病,故篇名⽈“...

by:導法自然1

素问

黄帝咨岐伯作《内经》,垂《素问》、《灵枢》之篇,医法渊源,自此而始,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者也。秦汉而后,韦绝简乱,错落舛互,譬之棼丝,不可理矣。玉楸子盛壮之年...

by:信受奉行px

素问吴注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几千年来它在防病治病、保健养生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辩证的哲...

by:自然张君

《黄帝内经》素问·篇六十二《调经论篇》完

调经,即调治经络。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经络发生病变的原理及其调治方法,故名“调经论”。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一、说明人体神、气、血、形、志五种有余不足所导致的病变和针...

by:導法自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