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享》——太极拳养生的智慧

2022-09-13 10:42:4312:31 96
所属专辑:听闻太极
声音简介

太极拳养生的智慧


——在桓仁“首届世界太极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今天下午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话,这样静下来听听讲座,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很受启发。

今天论坛是养生主题,太极拳的养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智慧,太极拳叫“智慧养生”,不同于一般的养生。它不同于西方的竞技体育,也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做的一些其他的运动。


这个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身心并练。它不单纯是一种身体的参与,一定要有你心神的参与。它一定是你的身体和心灵一起来练习的。太极拳讲究“调身”和“调心”,这种并练在开始练习阶段就要有的,有人认为开始重点是调身,过段时间再进行调心,这样练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是同步,开始就把身心并练融合在一起。

第二个就是理法兼备。一定有很深刻的理论和它的具体技术结合在一起,这是不同于其他运动的一个方面。刚才这位老师讲了,少林寺举办论文研讨会,一些有分量的论文都是国外的。张耀庭院长前两天也讲过,我们这些年来太极拳的养生和文化的研究,包括一些理法的研究,实际上是落后于我们太极拳的发展的。这一点如果不加以解决的话,它会大大地拖太极拳发展的后腿。特别是在养生领域,养生是一种健康的科学,不能凭空臆断、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以强大的理论做基础。往国外推广我们的养生文化的时候,如果研究不先行,也定会出现障碍。所以在研究、推广太极拳养生技术、功法的同时,一定要将相应的理论与之相匹配。


第三个就是内外兼修。中国太极拳各门各派,都是强调内外兼修的。练“内”是为了更好地带动“外”,练“外”是更好地促进“内”。外在的每一动,都具有“内”的含义,要了解这种含义,并且在实践中去印证。身体的形态是一种符号,太极拳也是符号学,手、脚、肢体的空间结构、动势都有意义,外在动作会引动内气运转。所以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如何动是有学问的,是充满智慧的,有医学的智慧,有科学的智慧,还有哲学的智慧。最奇妙的是科学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体中。

以上三点构成太极拳“道”这个层次。太极拳的“道”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太极拳不是简单的一种拳术,通过练习太极拳能够体悟自然发展的规律。你通过练习太极拳悟到拳的道理是小道,通过练习太极拳悟到社会人生的道理是中道,通过练习太极拳悟到自然宇宙万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才是大道。所以小道、中道、大道都要通过太极拳作为载体,可以悟到这个道,这是太极拳的道。

太极拳养生有它的法则,无论哪派的太极拳,它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都是统一在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医学、古代科学的基础上的,所以有共同点。当然发展到细的地方,它有不同的运动特点,有不同的练习方法。所以在“法”的这个层次,基本原则是相通的。比如说,讲究静、讲究虚、讲究动静相生、讲究内外合一、讲究性命双修等,这些原则一致,但呈现方式、风格有区别。所以练习太极拳特别是养生一定要把握住、领悟到这个“法”。

太极拳养生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些具体的技术,它的套路,它的练习方法,它的器械,它的对练推手等,这是“术”的层面。术不在多,在精,所以很多老师讲,练习太极拳不一定要练十套八套、几十套,练几套甚至一套练会了就行了,练完了以后还要练器械、练推手,从推手当中再悟拳。这些都是基础,你掌握不好基本技术,就无从谈法、无从谈道。

其实真正练好核心的几势,就很有帮助。太极拳是有自身独特的“语言”的,通过少数核心的拳势,去真正掌握这种“语言”,就能举一反三。就像汉字,有限的词语可以组成变化无穷的文章。

刚才有人问,太极拳养生是不是一定要练内功。这种问法就存在问题。太极拳不是要不要练内功的事,太极拳本身就是内功,正确的练习太极拳一定会涉及内功。各门各派有很多具体的练习内功的方法,重点是练“气”。练气重点是三个要点,第一点,要练纯净,你这个气不纯,有杂质,你越充沛越宏大,就越糟糕。所以把气练纯,气纯了人才能纯净,没有杂质,生命环境净化,才是良性内循环,不断积累正能量。第二点,练气的浑厚,练气的完整,不散乱。气再纯,一散乱,就完了。人一散,气就散,你内无精神,外无气力,就呈“衰败”之象。所以一定要完整,讲究“抱元守一”。第三点,要畅达通畅,就是气在身体内周流没有障碍。在行拳的时候就引导气在全身运行,气遍周身无稍滞,把气运到你的四肢百骸,这一点很重要,练拳时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你有没有气感、气到没到梢节,是不是越练精神越充沛?直接地用感受来衡量。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往往被大家忽视的,“内" 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修德,这个德包括两层含义,大家通常讲的道德是一方面, 还有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就是“容量”,也是“涵养”。道德是自我约束的规范,是行为规范、社会准则,是向内的,你必须遵守。不管是伦理还是法律都是必须要遵守的。另外一个德是往大里练你的容量,所谓有容乃大,就是你能够容自己、容别人,容自己的功夫、容别人的功夫,容你的错误、容别人的错误。只有这个容量大了以后,内功才能增长,并且能够稳定。这个是向外扩展的,所以我们练功这两种德都要练。为什么有的武术家穷其一生不能登堂入室,只是一个拳师,不是一个大家,就是这个德没练开,德没开,容量小,你的功夫就不能大,功夫不能大就谈不上很好的养生,这也是中国太极拳养生的一个智慧。


图文选自《极享·余功保太极演讲录》


版权归属:人民体育出版社


朗读:陈慧卿

剪辑:小单鞭

排版:舒   克

校稿:小云手

审核:俞   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太极拳

太极拳,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

by:魏蓝健康

太极拳教程: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氏小架太极拳俗称"小圈拳",陈氏太极小架一路即为小架的首个套路;《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陈式小架太...

by:北语点点

太极拳史

作品《太极拳史》作者:于志钧此系列仅为个人和大家朗读、学习、欣赏。演读者没有夹杂任何自己主观做出评论和讲解,完全还原本书内容,供听者自行理解感悟。过程中有口...

by:隐之茧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

by:簾外雨几闲田

太极拳论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另有《阴符枪谱》等。见《清史...

by:小巫读经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来自不易,拳理柔和细腻,人称君子拳,在各派太极拳里长寿者最多。

by:启真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