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超越幸福和不幸 第一节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2023-09-11 10:28:0305:48 54
所属专辑:当下的力量
声音简介
第九章超越幸福和不幸
第一节 超越好和坏的至善
快乐和内在的平和之间有区别吗?
是的。快乐取决于被认知为正面的情况,而内在的平和则不是。
我们是不是不可能只将正面的情况带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的态度和思维一直都是正面的,我们就只会显化正面、积极的事情,不是吗?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正和负吗?你对此有一个总的概念吗?对于许多人来说,障碍、失败、损失、疾病或任何形式的痛苦都转变成了他们最伟大的老师。它教他们放弃错误的自我意象以及表面上的以小我为主导的目标和欲望。它给予他们深度、人道和同情心,它使他们更为真实。
无论何时,当负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时,在它下面都有着深刻的教训,尽管当时你可能看不到。即使是一次短期的疾病或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会向你展示生活中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真正重要,而什么一点儿也不重要。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为准确地说:它们不正也不负。它们就是它们的样子。而当你完全接受本然—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坏”在内的恶。然而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有好和坏、喜和恶、爱和恨之分。因此,《圣经·创世纪》说,当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知识善恶树的禁果后,他们就被逐出天堂了。
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就像否认事实和自欺欺人。当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和我亲密的人身上时—意外、疾病、某种痛苦或死亡,我可以假装它一点也不坏。但是事实是,这是坏事,所以为什么要去否认呢?
你没有在假装任何事情。你只是允许事实的存在,就是这样。这种“允许事实存在”的做法会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维,这种思维会创造正和负。这是宽恕的关键。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记住,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不是幸福。比如,当你深爱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你绝不会感到幸福,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处于一种平和的状态。你可能会悲伤和流泪,但是如果你放弃了抗拒,在你的悲伤下面你就会感觉到深深的宁静与安详以及神圣的存在。这就是存在的彰显,这就是内心的平静,这种善没有对立面。
如果你宽恕每一刻,允许它的存在—你就不会去积累需要在未来宽恕的怨恨了。
如果是一个我能有所作为的情况呢?我怎么能在容许事实存在的同时,又去改变它呢?
做你必须做的事情,同时,接受它的存在。由于思维和抗拒是同义词,接受事实会使你立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并使你重新与本体联结。这样,做事的小我动机—恐惧、贪婪、控制、防卫或发展虚假的自我感—都将会停止活动。比思维更强大的智力因素现在会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不同质量的意识将会注入你的行动之中。
许多人在放弃抗拒和接受事实之前,似乎都得体验大量的痛苦才会宽恕。只要他们接受事实,一个最伟大的奇迹就会出现:通过那些看似邪恶的东西,本体的意识被唤醒,痛苦转变成了内心的平静。世界上所有邪恶和痛苦的最终结果,就是迫使人类认识到他们超越名字和肉身的真正本质。因此,那些通过我们有限的知识面而被认知成邪恶的东西,其实是善的一部分。然而除非你宽恕,它是不会降临在你身上的。如果你不宽恕,邪恶就不会被改变,它还是邪恶。
通过宽恕,即承认过去和现在的事实存在,转变邪恶的奇迹不仅仅会发生在你内在,而且还会发生在你之外。在你之内和你周围会出现一个强烈临在的宁静空间。任何人或任何事,只要进入这种意识状态的领域,就会受它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有形的、立即的,有时则是无形的,在后来才会显现。这样,你消除了不协调,治愈了痛苦,驱散了无意识—而你没有做任何事情,仅仅进入当下时刻,并保持当下时刻的临在意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幸福超越完美

我们最有可能的、最好的生命状态是什么?幸福是管理自己的期望值,接纳真实的自己,悦纳不完美,做最好的自己!

by:幸福心悦园

幸福超越完美

《幸福超越完美》是201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在书中,泰勒博士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完美主义。他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原则,区分了两种截然不同...

by:袅娜花开

无行动,不幸福

我们知道何为幸福,却不知如何获得幸福。在后疫情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千般痛苦,原生家庭、儿时记忆、意志不足、患得患失、敏感多疑、消极情绪。在历经了多年的积极心理...

by:听友470263708

我们为何不幸福

佛教对人生的智慧启迪

by:素食女神

我们为何不幸福

我们为何不幸福播音:妍婷姝

by:妍婷姝

我們為何不幸福

慈誠羅珠堪布的講述句句入心,助我們找到幸福的感覺

by:a若华

我们为何不幸福

当代心灵治愈学伟大经典读本。

by:格桑_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