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丹慧》作者 向隆鸣 朗诵 静美

2022-09-20 23:14:4125:45 929
声音简介

品读丹慧


作者:向隆鸣

朗诵:静美




“丹慧!你在哪里?你听见我在对你说话吗?你知道今天有这么多朋友来看你吗?
“我知道,你就在这里,在我们中间,你能看到我们大家是多么爱你想你……!”
肃穆洁净的追思会上,李自健仰望天空,呼唤着自己的爱妻,声泪俱下。

8月1日清早,我从南京赶往长沙,在火车上发了一个朋友圈:“一个如此美丽慈善聪慧充满灵气的女子突然去了,在夫画妇随苦尽甘来花团锦簇如日中天之时,让我悲从中来。去长沙!参加丹慧追思会~”
很快收到一串跟帖,一片痛惜之声。其中一条来自纽约:“几天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她走了。我不知道丹慧是谁,仅因这殊丽的名字点开文章,原来是李自健的夫人,才五十八岁。美术馆建成不久,这条漫长艰难的艺术朝圣跋涉到此,突然,伴侣走了,神爱者早逝!痛失之痛,靠自己靠时间。看了多幅李自健为妻子画的肖像,丹慧大美!”这位朋友还说,“我猜你也许会去长沙,果然去了。人生相识相知不在长短,多数不过过眼烟云,唯真交超越死生两界。”

是的,从未见过自健丹慧夫妇,仅与自健有过微信来往,丹慧则完全不知道我。

                                                                                                      (丹慧似刘三姐)

7月28日晚突然收到自健发来的讣告:丹慧走了!犹如晴天霹雳,怎么可能!把讣告逐字读了几遍,还是那个似无可能但已发生不可更改的铁一般的事实!我在手机上写好了吊唁词却不敢轻易发出唯恐出错,又再三读过那冰冷的文字才摁了发出键。

呆坐良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到长沙去,参加追思会!

我想知道关于丹慧的更多的故事。

我相信,参加这个追思会,能使常年浸淫在浊世中的人的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以升华。

追思会设在李自建美术馆的“心灵空间”。来宾中有著名的文化名人,还有湖南省及长沙市政界人士。来宾的人数之多,层次之高,超出我的想象。会场布置的每一个细节彰显了李自健团队的专业高效和文化品位。

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怀念丹慧,回忆了很多感人细节,把几乎所有对东方女性的赞美之词都献给了她。年轻人说她像慈母,还有人说她在那些世界名人、元首政要面前美丽端庄优雅得体,似有“国母之风“。

这些回忆让我反复想起那句被无数人引用过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1997年5月,李自健应邀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创造肖像画)

初识李自健,是2020年12月在南极极友范良君君的微信朋友圈里。范君在那里展示了李自健困居北非的油画作品。我向范君表示非常喜欢这些油画并希望得到画册。范说没问题。不久就收到范君寄自长沙的《2020困居北非158天,李自健百幅素描油画作品展》画册。

读完范君多篇关于李自健的文章,不过瘾,于是买来《艺术游侠》。这本厚厚的远比一般小说好看的自传向我全面展示了李自健的传奇经历和神话般的成功故事。在书里,我读到了丹慧,一个聪明美丽、清纯优雅、生活优裕却毅然走进貌不出众且比自己大十多岁的穷画家的年轻姑娘。

                                                                  (第一次走进李自健陋室当模特的丹慧)

仔细想来,丹慧是极有眼力的。她相中李自健时才十九岁,无论从年龄、相貌、家境诸方面,两人差距明显,但她坚定、勇敢、义无反顾地走进这位青年画家。彼时,历经磨难的李自健正三十而立,岁月的磨砺恰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此刻,他手握一管彩笔,怀揣一把油彩,倔强而自信地撞开了新时代的大门。

李自健是幸运的,幸遇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里,他选择了一个对的方向,去了一个对的地方,遇见一个改变他的命运、推动他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高人。在那个时空里,李自健自由自在地放飞自己,无拘无束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的艺术幻梦,而用纤细稠密的心丝仔细帮他编织完成这些美梦的,是丹慧。


人们都说,丹慧旺夫,丹慧是自健的贤内助、好帮手,是丹慧全力辅助自健完成了全球巡展。

诚然如此。不过且慢,丹慧有个“宣言”,很有意思——


你可以走在我的前面

也可以走在我的后面

但总是选择 

与你并肩前行


即使你低为丛林

即使你高为松柏

我总一如既往

与你同行


我不会牵你走在左边

我不会弃你走在右边

也不会甘为泥土

在你下面


我喜欢以这样的姿态

与你同行

像小鸟一样栖息枝头

总是比你小一点点

总是比你高一点点

                                          《宣言》

这似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夫唱妇“随”,也不是影子般紧“跟”在丈夫后面,更不是甘为泥土或人梯让丈夫踩在上面,而是“与你并肩同行”。

丹慧走的是自己的路,这是一条与丈夫重合的艺术之路。也许当年她在长沙市群艺馆破旧阅览室那用一排书柜隔出来的仅十来平米阴暗简陋的小“房间”里第一次给李自健当模特儿时她就认定,自己以后要和对面这个虽然年轻却屡经磨难但坚强自信且才华横溢的穷小子在同一条路上并肩前行。男人是大树,女人是小鸟,小鸟栖息大树枝头,无论大树走到哪里,小鸟总是与之同行。

只是,她突然止步了。


我仔细看了《诗人丹慧纪念册》,她最后一次去美国是2019年11月,回到国内则是2022年6月,入境后在广州完成21天的医学隔离,7月7日驾鹤而去。从去到回,两年半的时间。这两年半,正是那个人神诅咒的时段!


我猜想,她是累倒的。

全球巡展二十年,六大洲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共展出72场,自主、自力、自费。这一系列的数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这过程中,丹慧是模特儿、助理、管家、翻译、财务、策展人、经纪人,同时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那些“自力”的现场中,除了自健自己干得汗流浃背且经常光着膀子,还有丹慧那娇小的身材和孱弱的臂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丹慧累得晕倒了,到医院诊治时才意外得知,她居然已有身孕三个月了。

还有心累。这应该是在筹建李自健美术馆的时期。

艺术报国,这是自健丹慧夫妇的最大心愿。但要建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其中艰辛和压力绝非常人所能体味。

某日丹慧拨通挚友电话,未曾言语便哭出声来。挚友大吃一惊。丹慧是个特别坚强隐忍之人,再大的困难都挺过来了,从未见她发火、失态过,今天这是怎么啦?

丹慧说,建美术馆缺钱,自健要把家产全部抵押出去向银行贷款4000万!这一贷款,我们家原有资产全部归零而且成了负数。我的儿子还在读高中,女儿大学还没毕业,家庭还要生活,作为妻子,作为母亲,这个字我怎么能签啊……!

不料过了一会儿丹慧又来电话,语气一如往日平静轻柔:“字我已经签了。我想了想,我和自健一路走来,从来没有为难过他,他想干什么我都是全力支持,这次也不能为难他。再大的困难,一起担吧。”

                                            (当今全球最大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

我稍微梳理一下,艺术报国,他们此前已经做了很多——

不算为星云大师佛光美术馆、佛光大学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的几十万美元,仅向家乡捐赠的就有好多——

为陈西川先生创立的美术培训学校设立奖学金;

为家乡贫困地区的百名失学儿童承担九年学费;

捐款几十万以父亲的名义在家乡建希望小学“春生教学楼”; 

捐款35万修建邵东老家乡际公路;

在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分别设立“人性与爱”奖助学金,帮助贫寒学子;

汶川地震后,为了把128万元捐款亲自送到桃坪羌寨,重建桃坪中心完小,李自健驾车颠簸在坎坷崎岖的川北山道上,翻越红军长征走过的夹金山、梦笔山,途中余震不断,险象环生,一块山石从高坡滚下,差点砸在自健头上……

                                                                             (旭日初升,画家诗人工地剪影)

谁都知道,爱心,善举,说说容易,做到很难。

况且,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人在旅途,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没了,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变了。有的女的曾经清纯颇有女人味,不幸当官,当着当着就不像女人了。有的女的曾经贫穷,一旦穿金戴银便渐渐颐指气使吆五喝六。 

而丹慧,始终没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017年11月,自健丹慧将历经艰辛建成后的“李自健美术馆”全部产权附义务无偿赠予当地政府,李自健受聘为终身馆长,丹慧受聘为终身艺术顾问。

二人自愿不领薪俸,无偿为美术馆工作终身。

                                                                                   (  “李自健美术馆”捐赠现场)

图什么呢?

名?早已名扬海内外。国内有人画作参选一次“威尼斯双年展”就看作是走向世界,而李自健二十年来全球巡展七十多场,绕了地球三圈半,收获观众好几百万。

财?早已不缺。他们在洛杉矶蒙罗维亚金山之顶建造的“艺术城堡”,集居住、创作、展览、接待为一体,吸引蒙罗维亚女市长亲率属下五六十人专程前来参观,连星云大师也为之惊叹:“这是我在世界上走过的个人居地中,最有艺术感的一座美丽家园。” 

儿女双全,都很优秀。女儿小涵就读耶鲁大学,是本校五百名应届考生中唯一一名考上全美前五大名校的学生。

啥都不缺,还拼什么?

                                                                              (丹慧的家,洛杉矶“艺术城堡”)

这个疑问,不仅是我,估计大多数人,熟与不熟的朋友都会在心底发出这个疑问。

我试图从追思会上寻找些许答案。然追思会时间太短,容量有限。好在,带回一本厚厚的《诗人丹慧纪念册》,里面有不少丹慧的诗,以及琼瑶、向明、谭仲池等台湾、大陆著名诗人、名家对丹慧诗作的佳评,再仔细翻阅自健自传,哦,答案其实一目了然。

                                                                                               ( “艺术城堡”内展厅)

几十年来,李自健的创作始终以“人性与爱”为主题,正是这“人性与爱”,使他的作品得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观众的一致认同和喜爱,所到之处,好评如潮。这种认同与喜爱又激励他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一场接一场地全球巡展。

自健丹慧把这看作是夫妇二人终此一生的“行为艺术”。

追根溯源,这场“行为艺术”发端于当代高僧星云大师的慧眼、帮助和点化。一九九二年,大师在为李自健首部画册作序时这样写道:

“认识李自健先生,与其说是因缘巧合,不如说是因苦难的经历而对爱心有着共识作为牵引。……画中(指《孕》)少妇低头凝思,她的眉宇间充塞着母性的慈晖,世间一切真、善、美仿佛都集中在这名女子身上。……只是这画者是谁呢?在一片诛伐扰攘的社会里,多么希望有人如彼,能以爱心蘸沾笔尖,绘出人间的真实苦乐,将佛教的慈悲喜舍跃然纸上!”

                       (《孕》,李自健1987年创作,为画家带来无数好运的“神奇之作”)

苦难,慈悲,爱心,是因缘也是桥梁。大师的赏识、帮助,使得自健夫妇的艺术人生发生了根本转折。作为弟子,自健丹慧又用他们的“行为艺术”去拓展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透过那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将”人性与爱“的慈晖洒向世界。

                                                          (1991年,画家夫妇在洛杉矶幸遇星云大师)

大师作序转眼三十年矣。俯仰之间,沧海桑田。环顾四下,丛林深处,狼嚎虎啸依旧,百姓人间,时闻炮声隆隆,惟有大师言犹在耳:世界需要爱心。

世界需要爱心!这正是三十年前大师作序的标题。

1993年,李自健“人性与爱”油画在台北展出。油画“南京大屠杀”  震惊世界,现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永久收藏,为其镇馆之宝。)

“回敬,回馈,回报,是我待人接物始终遵循的法则;知恩,感恩,报恩,更是我为人处世永远不变的信念。“

李自健立志践行人间佛教,艺术行佛。丹慧说,你放心,我愿陪你走遍天涯海角。 

自健出资助人,丹慧毫无怨言,你就当把我买首饰的钱拿出来好了,我不在乎那些东西。

自健“滚雪球”似的艺术成就,一如师傅。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推动人间佛教,倡导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济福利社会,以佛法净化人心,从一个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的年轻和尚,历经半个多世纪,最终开创出一片人间佛国,在全球先后创立四所大学,一百多所佛学院,会员遍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大师数百万皈依弟子中,自健丹慧当是出类拔萃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一次次献出爱心,一次次收获感动。

惟人性与爱心,夫复何求?

此前疑问,只因自己是个俗人。

                                                       (星云大师在洛杉矶西来寺亲设素宴招待丹慧)

“心灵空间“是李自健美术馆一个独具特色的方形建筑,三年前,女儿小涵曾在这里举办婚礼,三年后,小涵带着丈夫和孩子再次来到这里,却是参加母亲的追思会。


妈妈怎么突然哭了

孩子你们不懂

妈妈在想妈妈


妈妈在发呆

妈妈在心痛

孩子你们不懂


妈妈的手牵着妈妈

无形的大风

将妈妈的妈妈吹走了


突然不见了

再也不见了‘

妈妈的妈妈永远不见了

                                                         《怀念母亲》



这是小涵在和宝宝说话吗?

是,又不是。这是丹慧早年的诗,《怀念母亲》。现在轮到小涵了。

两岁多的孩子全然不知这么多人在这里干什么。他不懂,妈妈的妈妈突然不见了,再也不见了,永远不见了……


(人生最后的弥留之际,丹慧带着对人世间的无限不舍,坚持回到湘江河畔家中的室展厅,沉浸在无尽的回忆和感慨之中,内心之痛,惟有自知。)

自健一如既往地忙着。这是一团火,始终在燃烧。从7月2日到8月20日,在这个人生极为特殊的时段里,他居然在他的美术馆连续操办了四个大型画展! 

但我知道,夜深人静,在他心底总是浮现一幅画,那是他要给丹慧画的最后一幅画——天国丹慧:画面接天连地,山林,溪流,鸟语,花香,丹慧赤脚嬉戏如孩童般,或追逐粉蝶,或倚石遐想,或低头吟诵,在她身旁,祥云环绕,白鸽翔集,头顶蓝天白云,四周洒满阳光…… 


(2022-8-20)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品读《丹凤街》

一幅描绘民国南京城市风情的画卷,一本讴歌南京人侠义情怀的小说,民国文人张恨水的作品《丹凤街》,讲述了民国时期南京怎样的市井百姓生活?“市民学堂”特别节目“书香南...

by:南京市民学堂

品读三国智慧

三国是一部军事百科全书,其中政治权谋、军事战略、战术,各种计谋达130余条值得后世借鉴学习!

by:漠云霄

品读

在有声的世界,一起来倾听、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美、生趣、温暖和力量。

by:墨菻FM

品读会

【品读会】是品游高端游学旗下的音频栏目,主要为企业家社群提供知识分享服务,每天晚上五分钟左右的音频+一段助眠音乐,形式有趣,内容有用。

by:主播文森

玫红品读

中国道家大智慧,精品宣读

by:玫红品读

菜根谭|智慧品读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

by:齐心文化

寒枫:品读现代诗,品读人间至味

从胡适的《鸽子》刊登在《新青年》四卷一号算起,中国现代诗已诞生百年。百年间,现代诗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命际遇。读诗,倘若错过了现代诗,便错过了诗...

by:寒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