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下第15-18章

2022-10-16 11:05:3446:47 214
声音简介
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

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

圣人者 —德合于天地(品德与天地的自然法则融为一体),变通无方(变幻莫测,通达无阻),穷万事之终始(研究宇宙万物的起源变迁),协庶品之自然(与万物生灵皆能相处),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融大道于自身性情),明并日月,化行若神(光明如日月,行为如神明)。下民不知其德(众生不能窥测圣人德行),睹者不识其邻(即使相邻熟悉也不会知晓)。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万章下》)

孟子注疏:
顽,贪。懦,弱。鄙,狭也。百世,言其远也。兴起,志意兴起也。

頑(顽):形声字。页表意,表示头脑迟钝、愚蠢为顽;元表声。本义是头脑迟钝、愚蠢。

懦:会意字。从忄(心),表示心中胆怯;从需,表示怯懦者遇困难往往止步不前,等待和需要别人的帮助。本义是胆小软弱。

薄:形声字。篆文从艸(草),溥声,表示草木重生。本义是草丛。借指不厚。

敦:会意字、小篆形体像手持棍棒或鞭子把羊赶到宗庙,表示督促。隶、楷书从攴、从享,表示督促人奉献。本义是督促。假借为厚道、诚恳。

鄙:会意字。从阝,表示城邑;从啚bǐ,啚是会意字,上面的口表示区域,下面的部分表示农业,啚是鄙的本字;啚兼表声。本义是边邑。
引申为粗俗、低劣。如《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看不起、轻视-左传: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不说借道,借过,不把我放眼里看)

宽:形声字。篆文从宀,表示房子宽敞;莧(莧xiàn菜也。从艸見聲。侯澗切)表声,表示房子宽大的意思。本义是房屋宽阔。泛指宽阔,面积大。
西周金文“宽”写作新附①,上部为“宀”,作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房屋有关;下部为“萈(huán)”,于此作为不表义的声旁,它与“苋菜”的“苋”(xiàn)不同。“萈”本像细角山羊形,上部像双角,中部“目”像头,下部像腿和尾巴。也有人认为,这种山羊的角向两边分开,显得很宽大,所以“宽”以此来表示房子宽大之意。到了小篆羊角形变成了“卝”形,眼睛也变成了竖向。楷书为书写方便,将羊角形变为“艹”。

奮(奋):会意兼形声字。在周代“令鼎” 等铜器里的,早期的金文“奋”,是由图(A1)、(A2)、(A3)三个部分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作从隹(图A2)、从田、从衣(图A4)。表意偏旁隹、田、衣分别为禽鸟、田地、衣服之象,合三者会鸟自衣下飞出而翱翔于田野之上之意。从⾐、从⾫、从⽥,表⽰有⼈⽤⾐服捕捉⽥间草丛的鸟雀,鸟雀尽⼒挣脱。构件“衣”表意兼表音,衣与奋微文对转。“⾐”表⽰包裹与突破(破壳)。其本义是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鼓翼飞翔是要用力的,由此而又派生出“振作”“鼓劲”“发扬” “兴起” “努力”“奋斗”等引申义来。
奋,振也。——《广雅·释言》
“奋”字可以引申为振的意思。例如:“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象传·上·豫》)孔颖达疏:“奋是震动之状。”这段话的意思⼤致为:雷在地上轰鸣,使⼤地振奋起来,这就是⼤⾃然愉快⾼兴的表现。

興(兴):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四手抬起器物。金篆隶楷从舁(yú),表示四手共举;从同,表示众人齐喊以协同动作,合起来表示共同举起。本义是举起、起。
同:会意字。从凡,表示重复;从口,表示众口齐喊以协同动作。本义是共同。

起:会意字。篆书从走,表示起身后才能走;从己,表示起是行的开始。楷书从走、从己,己亦声,表示自己要行走就要先约束自身。本义是站起、起来。
己:象形字。其形像弯曲的绳,指捆绑众丝,使它不乱的丝绳。己是纪的古字,本义是捆绑丝缕的绳。假借为自己。己是部首字,从己取义的字与约束识别等义有关。

孟子注疏: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能行仁恩者,人也。人与仁合而言之,可以谓之有道也。)
[疏]正义曰:此章指言仁恩须人,人能弘道也。孟子言为仁者,所以尽人道也,此仁者所以为人也。盖人非仁不立,仁非人不行。合仁与人而言之,则人道尽矣。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然仁,理也;人,物也。以仁之理,合于人之身而言之,乃所谓道者也。程子曰:“《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是也。”或曰“外国本,人也之下,有‘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凡二十字。”今按如此,则理极分明,然未详其是否也。—朱子

仁者①,人也,亲亲②为大。义③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二十)
①仁者:行仁的人。②亲亲:前一个“亲”是动词,义为敬爱;后一个“亲”为名词,义为父母。③义:相宜。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篇

遲(迟):会意字。从辶、从尺,表示脚步小如尺必慢。本义是慢慢地走,泛指缓慢。緩慢、晚如《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孔子闲居》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注》缓而不迫也。

淅,渍米(渍米,拼音是zì mǐ ,意思是淘米)也。不及炊,避恶亟也。

就在鲁昭公逃亡到齐国后不久,孔子也带领着弟子们去了齐国。齐景公本来准备把尼谿xi之田(齐国境内在今山东)封给孔子,并决定留孔子在齐国做官。但后来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劝谏,对孔子的态度来了个重大转变。对孔子说:“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论语·微子》)
景公对孔子说,如果象给你季氏那样的待遇,我是不能够的。可以按季、孟之间的地位对待你。即而却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这话显然是冷淡孔子。又记载说,齐国的大夫要杀害他,于是孔子决定离开齐国。据说,离开齐国时,因处境危险而相当仓促。《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接,漉干。淅,淘米。孔子师徒不等淘好的米下锅,就把淘的米捞出来,便匆匆走脱。

《论语·卫灵公篇》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去卫后,尚适曹、适宋、适郑,然后至陈,绝粮在鲁哀公六年,孟子所言“君子”即“孔子”。孔子困厄在陈国、蔡国之间道途上,孟子认为是“无上下之交也”,“上”指君,“下”指臣,即没有和陈蔡二国的君臣先有私人交情,因而没有像卫灵公闻孔子来,喜而郊迎,楚昭王更兴师迎孔子。此即上下之交。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篇
孔子回答说,君子固然也有困窘的时候,但还是能以道自处,不同于小人一到窘困之时就乱了心性,胡作非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春秋时,孔子游历到陈、蔡之地,正碰到吴出兵伐陈。楚救陈之危,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派人去聘请他。陈蔡两国的大夫知孔子贤能,又反对他们的主张,一旦到了楚国,将对自己构成威胁,故派人把孔子围困起来,不让他到楚国去。孔子行动不得,缺粮断炊,随从者都生了病,一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个时候,只有孔子一如往日,甚至比往日更有精神。即便是无食无饮,先生依然按部就班地根据课程表的安排讲他的课,学生们下课之后,先生还会鼓琴、还会高歌。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 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庄子秋水
(懂得困窘是命中注定,知道通达是时运所定,面临大灾大难而不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的命运自有一定的限数。”)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篇

朱子批注“无上下之交”为“君臣皆恶,无所与交也”,朱子说陈、蔡二国的君臣皆恶,有失厚道。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率修也言非兕虎而修旷野也’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君子无所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言人不信岂以未仁故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言人不使通行而困穷者岂以吾未智也且由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
  子曰:“由未之识也,吾语汝,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晋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卫,越王勾践之有霸心,生于会稽。言越王之有霸心乃生困于会稽之时也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庸用也汝何用知其终始或者晋文公越王之时也。
  子路出,召子贡,告如子路。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子曰:“赐,良农能稼,不必能穑,种之为稼歛之为穑良农能盖种之未必能歛获之也哉良工能巧,不能为顺,言良工能巧不能每顺人意也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赐,尔志不广矣,思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问亦如之。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国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
  孔子欣然叹曰:“有是哉,颜氏之子,吾亦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自 史记《孔子世家》)

原文:

■孟子曰。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去齊。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戹於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本照平怀

部分文字演变图形与解释:頑(顽)、宽、奮(奋)。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天下第二

荣国公世子魏宁,他结党营私,颠倒黑白,他狼子野心,意图谋反堪称大魏第二权臣,因为天下第一权臣徐元嘉是荣国公世子夫人。

by:五个半青檬

天下第二美

【内容简介】多年以后,有人问大燕第一位平民皇后,她的传奇一生该如何总结。美娘:发家致富!闵柏:……幸好,朕只是靠祖传的美貌继承的皇位,不是刷脸娶到的媳妇。美娘:...

by:青藤月下

天下第一

【内容简介】郝蒙:我是要成为天下第一的男人,怎么能死在这里?【作者/主播简介】作者:天雷猪,网络小说作家,代表作《天下第一》《剑神重生》。主播:春秋之地。【购买...

by:花呈

孟子 尽心篇

南师《孟子》系列讲座之一,《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师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

by:菩提雅舍

天下第一厂

抗战小说《天下第一厂》,振撼出击作者,李同峰,播讲,纪纲隐藏战线谍影重重正面战场艰苦卓绝讲述在抗日战争中东北军人与奉天坊纱厂员工团结一致抗击日本的传奇故事。他们...

by:沈阳喜听

天下第一妃

内容简介:《天下第一妃》作者:萧歌读了那多穿越题材小说,是最喜欢的其中之一,支持正版,扩散出来,希望大家也喜欢。向作者致敬!!!她,二十一世纪Z国军情七处的顶...

by:繁华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