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不但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且重赏有功之人

2022-10-21 12:15:4508:39 832
声音简介

杜月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枭雄,其实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光绪光绪十四年(1888年),杜月笙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高桥镇南十里的杜家宅(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他的本名叫杜月生,因为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中元节,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鬼节。他父亲杜文卿看到月亮悬在半空,便直接给他起了“月生”两个字。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没有什么文化,取个名字这么草率。

杜家原来的境况还行,但在杜月笙出生之前,家道就开始衰落,杜文卿不得不出外谋生,先后做过茶馆的“堂倌”,码头的“扦子手”,后来与人合资,在杨树浦开了一家小米铺,聊以养家糊口。

杜月笙出生后不待满月,杜文卿为生计所迫弃下妻儿重返米店。杜月笙出生的第二年,江苏一带闹灾荒,他母亲在家里待不下去了,抱着刚满周岁的杜月笙去上海滩投奔丈夫。可是杜文卿的米店也因灾荒而无法营业,不能养家糊口,朱氏为了生计,怀着身孕进杨树浦的纱厂去做工,每天干12个小时。吃饭都是清水粥,干活又那么累,朱氏最终积劳成疾,在剩下女儿后撒手人寰。杜文卿无钱安葬,买了一口薄皮棺材,将亡妻的棺木放在杜家祖宅旁边的地垄上。

杜文卿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地生活着,终因不堪负担,把女儿送了人,从此杜月笙兄妹永诀。成为上海大亨的杜月笙,还多番寻找自己的妹妹,可惜都没有消息。

待日子稍微好了一些,杜文卿续娶了张氏为妻,张氏为人善良,待月笙犹如亲生,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杜文卿因操劳过度,突发疾病而亡。张氏变卖了店铺,带着月笙扶柩回乡,也拿不出安葬的费用,只得让杜文卿与原配朱氏的棺木,就那么露天的放着,只在上面盖了一个小草棚。

奇怪的是,在杜月笙离家之前,杜文卿与朱氏的棺木旁边,长出了一棵黄杨树,而且越长越大,犹如一把巨伞遮住了棺木。杜月笙重修祠堂的时候,想过替父母风光大葬,但是有人建议不要乱动,说那就是杜月笙发迹的根源。杜月笙只好替父母修了宗祠,而父母的棺木则一直放置在了黄杨树下面,专门找人看守着。

且说杜月笙的继母张氏年轻守寡,但她敦厚仁慈,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带着杜月笙回到杨树浦,租了一间小屋,一边卖点米面,一边帮人洗补,艰难度日。就在杜月笙6岁那年,继母张氏无故失踪,有人说被人拐走了,也有人说,是跟着别的男人逃走了。

没了依靠,杜月笙回到高桥,寄宿到自己的娘舅和舅母家。

编辑搜图

年轻时候的杜月笙

不过正所谓冷饭冷粥好吃,冷言冷语难受,寄人篱下的杜月笙自然是遭到了不少的嘲讽和冷嘲热讽。再加上年龄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杜月笙对人情世故还有心性,都比同龄人成熟了不少。

加上后来上海遭遇了自然灾害,导致庄家颗粒无收,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之下,杜月笙的娘舅和舅母也没有办法照顾周全,不得已之下,杜月笙只能选择和一群同龄大小的孩子流入到了社会上。

对于别人来说,无人管,无人问的生活,几乎是把那些孩子送上了一条死路,但是对于杜月笙来说,这却成为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在高桥镇的大街小巷,因为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杜月笙俨然成为了这一群人的头头,带着一群游手好闲的野孩子,浪荡在各大茶馆赌棚,干着明夺暗抢的勾当。

在高桥镇的镇中央,有一家叫客来香的茶馆,江浙一带的茶馆,一般都有说书的先生,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根响木,一把折扇。客人在喝茶的时候,听得“啪”的一声响,随之传来说书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话说曹孟德看到关云长……”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44%

往往这个时候,羸弱得像个猴子,穿着一身破衣服的杜月笙,就靠在茶馆的窗台下面,津津有味地听着。

有野孩子想蹭书听,老板可不答应,让伙计出来赶。别看杜月笙长得瘦小,可胆子并不小,他直接和老板谈条件:你要是让我听说书,我保证你的店子平平安安,否则,等着瞧。

老板一听这话,心里也打了鼓,都是一个镇上的,杜月笙的为人,他不是不清楚。与其惹事,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老板答应了,但是有条件,条件就是:每个月一毛钱的听书钱,另外只准许在外面听,不准进堂惊扰了客人。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就这样,杜月笙成了客来香茶馆说书先生的忠实粉丝,他最爱听《三国》,风雨不阻,从不拉下一节,有时候甚至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听,百听不厌。听到绝妙处,他发出哈哈大笑,大叫着:“很好,很妙!”

别人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可内中的奇妙,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后来他与章太炎谈及三国,说他从小最佩服的人,就是三国里面的曹操,不但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且重赏有功之人,所以手下的谋士和战将如云。

而现代的人看三国,有几个人能够由此领悟呢?

每当镇上有戏,只要是演《三国》的,他早早就占了位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

他从小就喜欢看戏,经常对伙伴们说:“长大后,我一定要好好唱一出!”

后来他发迹上海滩,为了募捐善款,在那次义演中,他决定也露一下脸,票一出戏。为了甩足派头,杜月笙特地定做了一套京剧界有史以来少有的漂亮行头,头盔用水钻制成,一身湘绣精工裁制,这段戏出场4次,他也做了4套行头,并由名优苗胜春帮他着装。为了面子好看,他的票卖到十元一张,比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票价还贵一倍。

软求硬讨,只要能够弄一口吃的,他是真的什么都干过。套用一句现在比较流行的话,那就是这货妥妥是个祸害。

但是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为了一口吃的,这些招根本不算是什么,况且在我看来,如果真的把现代社会的一群不良少年扔到当时的那个年代当中去。且不说能不能翻出点浪花来,被吃的连个骨头渣子都不剩这是一定的。

见天的浪迹在各大赌场茶馆里面,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不是没有,但绝对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虽然杜月笙之后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佬,但是现在的这个时候,他才不过十一二岁,各种金钱的诱惑不断在自己的眼前划过,让一个如此小的孩子抵挡住诱惑,这是怎么也不可能的。

就拿现今社会的各种电子用品来说,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都能够熟练的操作平板电脑和手机,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可想而知,在当时吃不饱,穿不暖,有上顿没下顿的年代里,白花花的票子放在你面前,不受诱惑,那绝对是扯淡的。我觉得如果是放在现代人过去,双眼冒绿光可能不太至于,但是见天去赌的可能性并不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做人要学杜月笙《杜月笙全传》

主播——琛哥来自安徽合肥的大叔,因为疫情的关系在家里开始说书的道路!这是我的第一部有声作品,也真敢自己瞎咧咧!现在正在更新《虎将卫立煌》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

by:故事琛哥

杜月笙传

从多个角度介绍杜月笙生平,争取做到不溢美,不丑化,顺带展示民国期间大上海的风云变幻

by:天权国学社

杜月笙传

千万粉丝日夜追更翘首以待!人气作家雾满拦江潜心创作的杜月笙传记;中国人必读的处世智慧,人生逆袭的核心秘诀;一代枭雄杜月笙成功密钥,在于洞悉人心与人性;【内容介绍...

by:华播之声

杜月笙大传

杜月笙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性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乡下孤儿到单枪匹马闯入上海滩,有一个街头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威震上海滩的大亨,听过本书,你将看到一个真实的杜月笙,...

by:斌子侃山

民国杜月笙

上海滩大亨的发迹之路,乱世枭雄的传奇一生!

by:求石讲书

杜月笙(1)

杜月笙(1888-1951.8.16)中国近代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四岁丧母,6岁丧父,只上过半年私塾,卖过水果。被青帮大亨陈世昌收门下,到黄金荣门下做杂务,讨得...

by:佛牛路明

枭雄杜月笙

杜月笙十四岁初到上海当水果行学徒。民国七年(1918年),进入青帮上海头目黄金荣家里做杂务,讨得黄金荣老婆林桂生的赏识,此后黄金荣开始将部分生意交给其经营。

by:小海澜

杜月笙野史

这是第一本有声书,完全是习作,不喜者勿喷。

by:祥子书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