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气法时论

2022-12-15 08:00:0005:23 139
所属专辑:皇帝内经与养生
声音简介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肮腕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 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肝病之人,其症状会使病人两胁肋疼痛并牵引小腹,让人易怒。如果肝虚了,会使 人目视昏暗,见物不明,耳听不明,易生恐惧,好像有人要伤害他一样。此时治疗须选 择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穴道。肝气如果上逆,则会令人头痛、耳聋、意识不清、 两颊肿胀,此时须从有郁结的血脉来放血治疗。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 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剌鄴中血者。

心脏有病之人,会使人胸口痛,两胁胀满及疼痛,甚而痛到背部或向上痛到肩部, 有时两臂之内侧疼痛。若心气不足时(心脏无力),会有胸腹胀大,牵引腰部而疼痛。 此时治疗须取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穴道。舌下之金津、玉液二穴放血,病发 急重时,可刺阴鄴、养老等穴位放血,及中指、无名指尖放血。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痪,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殯泄, 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脾脏有病时,令人身体感觉沉重,肌肉消瘦萎缩,无法控制双足的行走,容易抽筋, 脚下部会疼痛。脾气虚时,病人腹肿满,肠鸣且下痢,饮食入胃不化,此时应取足太阴 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同时在足少阴肾经上找血郁之处来放血。

肺病者,喘歛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膘肪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 报息,耳聋嗑■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肺有病之人,主要症状为呼吸短促,气会上逆,肩背都会疼痛,容易出汗,臀部、 阴部、膝盖、大腿、小腿肚,.足跟都会疼痛。肺气虚弱,则呼吸浅短无法深呼吸,耳聋 咽喉干燥,此时宜选用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阳经外侧背部,穴位,再从足厥阴肝经上找寻郁 血之络位放血即可。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歛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 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肾脏有病的人,会有腹胀水肿的现象,同时喘咳不止,身体沉重倦怠,睡觉时盗汗 不止,又厌恶风吹。肾气虚时,必胸中疼痛,上下腹倶疼,四肢冰冷,情志郁闷不乐。 治疗时必取其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经之穴位,有郁血阻碍与孙络,则采放血的方式。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莲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莱蕾皆成。肾色 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肝在面上为青,五行中属木,肝主筋,筋急时宜食甘味之物以缓和,诸如糯米、牛 肉、红枣、芹菜类等皆为甘物。

心为赤色,属火,心性宜缓,食酸物可使收敛,如小豆、狗肉、李子、韭菜等皆为 酸物。肺为白色,属金,宜食苦味以制金之肃杀,如小麦、羊肉、杏仁、藩白等皆为苦 味。脾为黄色,属土,宜食咸味以制土,如大豆、猪肉、栗子、豆的嫩叶等皆属咸味。 肾为黑色,属水,宜食辛味以润养,如黄黍、鸡肉、桃子、葱类等,皆为辛味之物。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成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富为 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英,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辛味之物其性发散,酸味之物其性收敛,甘味之物其性缓和,苦味之物其性干坚, 咸味之物其性夹坚。药物之毒能攻病邪,五谷之物能营养五脏,五果之物为其辅助,五 畜等肉类可益体力,五莱之属可补其不足。使酸苦甘辛咸五味互相调和,如此饮食,则 能捕充体力精神。其五味各有所属,各有所利。有时须散,有时须收,有时须缓,有时 须急,有时须坚,有时须软坚,五脏各应于四时之所须,病的治疗亦须谨慎的考处使用 适宜之五味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二十二《脏气法时论》完

“脏气”,即与五行相应,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之气,通过功能而表现;“时”,即与五行相应的季节、时令、时辰;“法”,即“人法地,地法天”,相感而取法,效法之义。...

by:導法自然1

《至道学宫时论杂谈》

阅读最大的意义:就是当一个人构建了自己的天地,安了身,立了命,不再浅薄的时候,品味和气质就出来了。阅读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根本心智,并驱动他去走向另一番人生;才...

by:漏风独语

胡适时论集(第八卷)更新中

选自《胡适时论集8》潘光哲主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适纪念馆2018年10月主播丨宁静的童年(微信:yezi--fly)(公号:森林的沉默)说明:个别文...

by:童年de小书斋

胡适选集·演讲与时论|文学经典

【内容简介】“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补气血养五脏调体质

《黄帝内经》曰:“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的身体需要气血的滋养。学会日常调补气血,顺时而为,气血充盈了,人体的...

by:听友230727321

情志养生 | 五脏化五气

中医养生人有五脏化五气别让情绪左右了你的健康热爱中医,专注亚健康管理,欢迎交流

by:中医养生有道

中医养生|五脏强气血足

五脏六腑,是身体健康的根本!五脏六腑强健,则百病不再生!每天用十分钟,从零学习养生!

by:廖老师调理亚健康

中医养生|五脏强气血足

养生的终极目标是让五脏强;健康的最终目的是让气血足!

by: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