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二)

2022-11-06 15:57:1514:57 45
声音简介

第二十六章(二)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这两句经文阐述的是心性本身之内涵与属性,以现代哲学衡之,是从形而上的本体论角度阐述之。自“久则征”开始就从本体论转到了宇宙论。“征”就是展现之意。心性展现开来,就成了立体化的存在。此立体化的存在以现代哲学衡之,则名曰“宇宙论”;以佛家言之,名曰“法界”。从“染现”的角度来探索和阐述立体化或曰宇宙化的心性,这是西方自然科学的方式;从“净现”的角度来探索和阐述立体化或曰宇宙化的心性,人类此前各大代表性的思想文化系统,几乎全.部是采用宗.教和神话的方式。

采用宗.教和神话的方式来探索和阐述立体化或曰宇宙化的心性,平心而论,佛家的体系最为丰满而成熟。佛家涉及净.土、佛.国、坛城、法界的所有经论与言语,全.部是对立体化或曰宇宙化的心性之阐述。虽然这些阐述混杂了非常多的想象、神话、宗.教与巫术的成分,但其智慧的部分、善巧的部分、实证的部分,终究不可否定,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珍贵的智慧成就之一。



通过《中庸》指示的“自诚之道”,通过“形、著、明、动、变、化”次第臻于最终之化境后,整个心性世界(立体化的本体世界或曰本体—宇宙化的世界)全然无余地呈现于此圣贤面前,呈现出一个真善美的圆满世界,呈现出一个极乐的永恒世界。或通过佛家禅宗及金刚.乘之大手印与大圆满法门之修持而获得最终之成就,同样臻于此化境。佛家对此化境(佛.国净.土、涅.槃世界、清净法界等等)给予了其它流派望尘莫及的全面阐述。在佛家那如图书馆般丰富的经论里,至少一半以上是在阐述佛.国净.土。《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为其代表。如有兴趣,可自行查阅。

包括儒家在内的其它流派在阐述本体—宇宙化的心性世界方面,其丰富程度和系统化程度远远不及佛家。很多学者皆认为,我们为何持续达千年之久、历经万难从印度迎请佛经,纳为己有,消化之并发展之,使其与儒道两家形成鼎足之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印度的佛法能有效地弥补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缺陷:对本体阐述之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对本体—宇宙论之阐述不够丰富而饱满。

以佛家为代表的宗.教式阐述心性之方式,其妙处在于能非常生动而形象地让普通人最.大程度地了悟心性世界(本体世界、生命世界),将佛菩.萨作为心性某方面功能与属性之神格化或人格化之体现(化身)。佛家主要通过描述佛菩.萨们的行为和对话等方式,来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心性内涵中诸多十.分难以阐述的功能与特性,呈现出唯有真善美、没有假恶丑的圆满觉醒的生命世界之基本模样。以佛家为代表的宗.教式阐述心性之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其话语中充斥着太多的迷信色彩、非理性成分、荒诞成分、怪异色彩和巫术成分,对于没有受过良好学术训练和长期实修实证的普通人而言,则极易因此而陷入迷信、怪诞、膜拜、癫狂和反智主义等非理性之泥沼。

除了以佛家为代表的宗.教式阐述心性(本体—宇宙论之世界)之方式外,那就只剩下儒家一途了。儒家是以纯义理化、哲学化、理性化的方式来阐述心性世界的,其集结于《易经》之中,整部《易经》之架构体系,即是本体—宇宙论体系之反映与体现,除《易经》外,则主要集中于《中庸》此章及余下章节之中。自“久则征”开始,往下的很多语句,都是对佛家的清净法界或曰佛.国净.土之阐述。当然,儒家没有清净法界或佛.国净.土之名,儒家之名十.分朴素,就叫“圣贤化境”或曰“天地之道”。

以儒家为代表的通过义理体系来阐述立体化之心性世界(即净现中的本体世界)的方式,秉持着“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训,其优点是有效地避免了宗.教化、神秘化、非理性化、巫术化、荒诞化等色彩与成分,缺点是经过严格的义理化(即哲学化)之汰滤后,失去了心性之生命性。心性并非死物,其最.大内涵之一即生命性。心性之心是生命之心,心性之性是生命本性。心性、意识、生命、主体、本觉,这几个名词是完完全全一个含义。故剔除了生命、本觉、意识和主体的心性,是不会存在的。假设其是存在的,也将是毫无意义的。

诚是生命之诚,设若没有生命,何来诚?良知是生命之良知,设若没有生命,何来良知?道心之心即生命之别名,设若没有生命,何来道心之心?忠孝仁义等儒家主要之德目,无不是建立于生命之上,设若没有生命,谁去忠?谁去孝?谁去践仁?谁去守义(维护公平正义)?通过自诚之道,通过自成之、自道之这种自然、自律、自发之方式,在“形、著、明、动、变、化”等深造而自得的过程中次第呈现出的主要境界,设若没有生命,谁来形?谁来著?谁来明?……



是故,以儒家为代表的通过义理体系来阐述立体化之心性世界的方式,最主要的缺陷是极大地减杀了心性之生命性、意识性(自觉、自明、自律)和主体性(无我之我、自在、自由)。但减杀不等于彻.底取消,不等于完全没有。减杀意为严重不足或曰严重弱化,使心性仅剩下一堆冰冷的、散碎的名词概念。

佛家失之于言语过繁,失之于宗.教化太过和神秘主义的种种混杂;儒家失之于言语过简,失之于义理化和哲学化太过(生命化大为减杀),且思想结构与语言体系又远未成熟,虽偶有精妙之语、点睛之笔,但总体而言还是太过于稚嫩和散乱。由此而知,人类对心性(生命世界、本体世界)之阐述尚在摸索的路上,还处于初级阶段,预示着未来将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

“自诚明,谓之性”,通过儒家道德觉醒之方式,具体地说即通过“自诚”之方式,一诚到底,一明到底,必然明心见性而入化境,得大成至圣之圆满成就。此“诚明之道”于儒家、于《中庸》、于《大学》业已开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需一路践行下去,“笃行之”即可。

“自明诚,谓之教”,将所证悟之境界,将自己亲见、亲闻、亲自感受到的心性世界(生命世界)化为言语,结为概念,并进一步构成一个自洽的义理系统(哲学体系、文化体系、语言体系、思想体系),是十.分困难的,受到阐述者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知识结构、时代(历史)局限和个人偏好等非常多的因素所影响和制约。虽然从佛家之理论上讲,证悟实相般若者,文字般若之能力必然伴随而来,即在文字和语言上拥有超人般的善巧与能力,但凡事一旦落入现象世界和经验领域,就总有例外了。

大体而言,儒家圣贤们多数属于修证得非常好,但形著于语言与文字之表述上,往往笨嘴笨舌,拙于言辞,缺乏善巧。佛家正好相反,义学僧侣(理论修为高深之出家人)比例自古皆高,群体庞大,他们个个能言善辩,勤于著作。其整理各家学说、开发思路、构筑义理的能力之强,可谓独步中外。故曰:儒者笃行胜于言辞,释老巧言胜于践行。

“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心性世界是一个“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世界。现象世界处处封限,处处束缚;本体世界无穷无尽,超越时空,无有封限。悠(幽深微妙之状)、远(无边无限之状)、博(广大无穷之状)、厚(如如不动的贞定之状)、高(无我之我之状)、明(无相光明,即本觉或般若之别名;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之明体,或曰明体之在其自己;自明之状),这些名相全.部是对心性(生命世界、本体世界、真如法界)哲学化的形容与描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招聘二十六计

招聘是什么?如何搞定候选人?如何搞定用人部门?

by:人力资源实战

我的二十六岁女房客

天空的城爱情到底是什么,又产生何处呢?我有些想不透,或许所谓的爱情只是一只彩色的蝴蝶,看起来美丽,却永远也不能接近,倘若你真的想把她攥紧在手里,她便会挣扎,然后...

by:01年的小憨憨

新视角解读《二十六史》

山东省儒商研究会副会长宋玉山的《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以正史为根据,以全新的视角生动形象地介绍历代王朝兴亡过程,有着守正创新的鲜明风格。每篇文章多数只有20...

by:金子威威

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

本书可看作是特殊岗位、特殊历史时期的总理传记。它以历史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经纬交织中凸显的是总理那颗赤子之心。他组建"内阁",为安排民主人士煞费苦心;"跃...

by:历史军事档案室

一念行者经典语录二十六

你就一颗心,没有两颗心。

by:培艺BB

精选 爵士乐♫爵味(二十六)

聆听音乐,品味生活~欢迎喜马乐友们前来关注微信公众号:"香颂女人"享乐各类艺术盛宴!有人说爵士是一种自由的艺术,一个个音符轻灵跳动,可以随性摇摆也可以毫无章法...

by:香颂女人

春秋胡傳集解—卷二十四-二十六

吳笑非老師講解春秋者,聖人經世之書也。其大要,謹名分,辨華夷,錄功罪,明天理,而正人心,以為百王法。胡文定公嘗謂事實取左氏,義采公轂,大綱本孟氏,...

by:春耕园书院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二十六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由《突厥朝隋》《隋讨高丽》《炀帝亡隋》《高祖兴唐》四篇组成。《突厥朝隋》《隋讨高丽》,叙述...

by:浙江人民出版社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