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真正的诀别是平静的

2023-07-01 06:33:1513:24 100
声音简介

你知道《如懿传》最打动我的一幕是什么吗?

喏,就是这一个桥段:如懿的小院子里,只有几声鸟鸣。院子里照着阳光,但却特别安静,像到了萧索的秋天。皇帝来见如懿最后一面,如懿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心情非常平静。

皇帝来之前,如懿把用来给自己吊命的汤药一勺勺地浇进了绿梅盆栽里。听到身后传来悉悉索索的脚步声,她缓缓转身,把汤碗放下,轻轻欠了欠身算是问好。如懿行的礼,是普通人对普通人的,不是皇后专对皇帝的。

皇帝开口便跟如懿寒暄,邀请她一同前去巡幸木兰或是留在宫中主持六宫事务的方式,算是道歉,也算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对于那些过往,皇帝只说“让你受委屈了”“过去的都过去了”“属于你的册宝,朕希望你能收回”。皇帝自知自己对不住如懿,但还是要拿着君王的架子。

如懿没有回答,只说:“皇上,你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此次秋狝,一路保重啊。”皇帝“嗯”了一声,似乎没能立刻领悟到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若有所思地慢慢走远。如懿对着皇帝远去的身影,再下蹲欠身行了一次礼。这最后一别,如懿笑得很云淡风轻,皇帝也只是淡淡地跟如懿说着话,但两个主角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开口,都能让荧屏之外的我们感受到一种化不开的悲伤。

如懿心已死,神情萧索、寂然,但她最终还是原谅了她的“少年郎”,心境释然也了然。

我爱极了这一桥段,连看了好几遍,但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哭了。据说,霍建华在拍完这组戏后,情绪失控抱着导演哭了一两分钟。演这段的时候,两个演员确实都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所以,呈现出来的效果才如此动人。

你瞧,真正的诀别,是平静的,悲悯的,带着祝福的,但同时,它又是萧索的,荒芜的。

我女儿曾经问过我一句话:“为什么外公外婆老吵架啊?”我说:“可能吵架是他们的沟通方式吧。他们还愿意跟对方沟通,但不会沟通,所以就用吵架的形式来沟通。”

女儿再问:“那你和爸爸为什么不吵架?”我回答:“因为我们懒得再吵架了。”女儿恍然大悟似地说:“所以有时候你骂我,是因为还爱我么?”我猛亲了她一口,没再说话。

恋人吵架不一定是感情好的标志,但还能吵架,说明双方还愿意沟通,说明双方的情分还未完全断绝。有的恋人吵着吵着,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有的恋人吵着吵着就沉默了,淡漠了,甚至可以微笑着祝福对方了。

我相信很多朋友是因为《我离婚了》那篇文章而关注我的。在那篇文章里,我写过这样一个细节:当我等到了那个令我五雷轰顶的“离婚时机”时,我没有爆发,没有吵闹,没有流泪,也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我只是转过身去,最后一次,充满疼惜地、温柔地、紧紧地拥抱了那个即将要成为“前夫”的人。天亮以后,他赶着去出差,我最后一次求他抱抱,然后告别。

我在文章里说:“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那些恩怨都不重要了啊。重要的是,这一别后,从此萧郎是路人。那么,在这最后一刻,我有什么理由不温柔些呢?可能,他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我。也可能,他对我做过很多很过分的事情。但毕竟彼此相爱过。那些美丽的片刻在人生漫长寒冷的旅途里,足够我们温暖很久了。即便要离开,我也想好好地跟他道个别。”

你看,真正的诀别来临的时候,我们都是淡然的,安然的,认命似的,波澜不惊的。

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可我觉得这句话不对。事实上,“心该死,但是还没死”的时段,人生才是最悲哀的。“心不死”,意味着心存希望,意味着你还想努力、还想挣扎,意味着你不想放手、舍不得放下,还想“再试一次看看”,哪怕你已经遍体鳞伤。

你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舍不得就这样放手,所以,会为了追求“兰因兰果”而再自欺欺人走一段路,再最后做几次努力,幻想着兴许再坚持一下下,就有个“好结果”了呢?于是,你清醒地犯着错误,明知道自己会做无用功还是会勉力一试,最终却被无情的现实打脸,打得你颜面无存,打得你怀疑人生。

心是一点点死的,从“开始死”到“死透”确实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给人的心灵带来的痛苦程度,不亚于“凌迟”。不信你去观察下被火烧过的“焦炭”,是如何一点点从带火苗变成没火苗,再变得滚烫、通红的。再然后,它只剩点余温,最终成为一片白色的、冰冷的灰烬。

“死心”的过程,就像“焦炭变灰烬”的过程。唯有“灰烬”和“死透心”的状态,最为平静、安然、解脱。

怨不得有人会说“哀莫大于心死,幸莫大于心死透”呢。如果你去法院、民政局观察那些离婚的夫妻,你会发现:真正心死了、铁了心想要离开的那一方,脸上往往看不到什么表情。咒骂对方的,动手撕扯的,吵着架的,流着泪的,激动的,恳求的,往往内心里还残存着对对方的情感。

这种情感,不一定是爱,但一定与爱有关,可能是“爱”这种情绪的变种:恨,愤怒,不甘心,赌气,冷漠,内疚或是其他。只有彻底放下了,释然了,完全不在乎了,才会微笑着跟你说:“此后,一路保重啊。”

如懿临死前,曾跟留在她身边的姑姑容佩聊起皇帝,但她提及的,都是些美好的事情。那些不堪的、痛苦的,她都淡忘了,放下了。她会提及那些美好,并不意味着她还爱着他,放不下他。她只是全盘接纳了命运的这种安排,进而能站在一个更高远的角度去看待这场“兰因絮果”的缘分了。

每个人能拥有的美好回忆都只属于自己,别人只是友情出演——你若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如懿最后一次见皇帝时,不说“再见”不提“分手”只说“一路保重啊”的心情。

如懿完全没有甄嬛、魏璎珞一样的主角光环,一路以来一直都被人栽赃陷害,却不曾作恶,更多为自保出手惩戒那些伤天害理的人。她不是不敢,不是没能力,而是不屑。她不像甄嬛,从发现男人把自己物化、工具化的那一刻起,就转而把男人当成自己成功路上的攀岩梯、垫脚石。她也不是没这个能耐,只是不愿,不忍心。

《如懿传》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宫斗剧,确切地说,故事讲述的只是一对曾经情深意笃的夫妻,如何一步步形同陌路,最后走向离散。弘历和青樱的爱情起于“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皇帝和如懿的情分终于“花开花落自有时”。深宫院墙内,她只把自己当他的妻子,他却要求她要做好“皇后”这个“官职”。她最终心如死灰,不是因为他不再爱她,而是因为:她不再看得起他。

在皇位上待太久了,被人奉承太久了,皇帝习惯了所有人对他顺服,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如懿是唯一一个能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的人,所以她会在他沉迷美色时尽力劝诫。她根本不把所谓的“前程”放在眼里,是真心为他着想,可他竟要求她“睁只眼闭只眼”,劝诫她学会“顺服”。凌云彻被皇帝阉割了以后,被扔到翊坤宫当太监。如懿说了一句:“我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但没想到他真会这么做。”

是啊,人性的嫉妒、贪婪、恐惧和卑劣,有什么好意外的呢?是个人都有这些劣根性。她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也会这样做。一个人不再爱你,并不值得你太过伤心;但是,倘若那个人慢慢变成了你最看不起的那种人,你当如何自处?除了死心,除了远离,别无他法。

皇帝居然会勉强“寒香见”成为他的妃子,居然会去烟花柳地寻欢,居然会宠信人品低劣的卫嬿婉,居然怀疑如懿会谋害皇子,居然会因为嫉妒和独占欲发作而百般刁难数次救了他性命的凌云彻……这桩桩件件,怎能不寒了她的心?她看不起他了,自然也就爱不起了。

很多网友觉得《如懿传》看得人提不起劲儿,大概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只追求繁花似锦的成功,只追求所向披靡的“赢”,只追求横刀立马战胜贱人的快感,只追求“见佛杀佛,见鬼杀鬼”的杀伐决断……所以,很多人见不得如懿释怀、放下,认为她很没骨气、没手腕,向恶势力认输。

不,我不觉得她是在认输。她只是和解,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纵然皇帝曾经那样怀疑过她,伤害过她,但她最终都能一一释怀和放下。后宫嫔妃脸上最常会出现的戾气、欲望、不甘心,在如懿脸上统统找不到,她的眼神依旧如少女时期一般纯净。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个原本就通透的灵魂终于得自由了。如懿最终没有像甄嬛一样实现绝地反击、强势逆袭,而是一直保持着真心、初心。太后对她的评价很到位:“对权势,对地位、对后位,都不放在心上,唯将情分尽到底。只求一个善恶有报,生死无冤”。

大结局里,如懿摇着扇子,身边放着几盆枯梅。她说,一路走来的这些日子啊,好像一切都在昨天,又好像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生命的最后,她对那些陷害过她、猜疑过她、伤害过她的人,统统没了怨恨,甚至只是希望他们和她们都没有做过那些事,那他们现在还能像一家人一样坐着喝喝茶、聊聊天。

那些爱恨情仇,甚至于那个“少年郎”,反而都变得不重要了。她通过他们,认识、了解了这个世界,经历了一场人生。这就够了。

除了周迅,我觉得其他人演不了这个角色,而周迅演过之后,其他人不敢再演第二遍。

如懿向皇帝提及的“兰因絮果”四字,意思是:人和人的感情开始时如兰花一般美好,离散时和柳絮一般不堪。既然看明白了“兰因絮果”,又何曾在乎过一个“赢”字?

是我们太想赢太怕输,太认同世俗标准的成功,所以才会——只看到如懿的“输”,却看不到她心中的“大自在”。得到、失去又如何?赢了、输了又怎样?这辈子爱过、认真活过,就已经足够。该走的人始终会走,该散的情缘最终会散,与其拉紧手中的线,勒住别人、缚住自己,不如等风来时潇洒放手。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不愧心。不如意就放下,也是一种“如意”。只是这种“如意”,年轻时候我们不懂,也不愿懂。

周迅在微博中这样评价如懿,年轻时我们估计都看不懂,只欣赏得了甄嬛浓烈的赢,接受不了如懿疏淡的放下和释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如懿传

《如懿传》是由汪俊执导,吴雪岚(流潋紫)担任编剧,周迅、霍建华领衔主演,张钧甯、童瑶、董洁、辛芷蕾、李纯、经超、邬君梅、胡可、何泓姗、陈昊宇、曾一萱、曹曦文、张...

by:零清音

如懿传之柔芳懿懿

八十三岁那年,她没有过去那道坎,是而,孤单一人半个世纪的大周明懿皇太后薨。一朝梦回,她又成了即将嫁入宝亲王府的侧福晋乌拉那拉·青樱。这一次,她不用费尽心机去谋算...

by:星懿灿烂

如懿传-后宫咖妃

如懿传-聊聊后宫咖妃-戏码

by:小蚂蚁爱影视

如懿传众生相

公元1735年乾隆(霍建华饰)即位,与他少年相知的侧福晋如懿(周迅饰)也依礼进宫为妃。从此,二人在宫廷里演绎了一段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新帝登基,如懿...

by:公子小声讲故事

如懿传(电视剧)

公元1735年乾隆即位,与他少年相知的侧福晋如懿也依礼进宫为妃。从此,二人在宫廷里演绎了一段从恩爱相知到迷失破灭的婚姻历程。新帝登基,如懿因与乾隆青梅竹马的情分...

by:大威曹操

精品解读《如懿传》

《如懿传》是《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潜心五年创作并进行剧本改编的又一力作,讲述了由周迅饰演的如懿与霍建华饰演的乾隆皇帝从青梅竹马到帝王夫妻,一路携手共同面对危机...

by:陶冶之声

《如懿传》剧集解说

“它的过程不是女主大杀四方,它的结局也不是正派人物的压倒性胜利,它缓缓地、哀伤地讲消逝的青春,讲枯萎的爱情,讲一出华丽又颓丧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by:小程梓

如懿传解读|听后宫恩怨情仇

我们带你走进宫墙深深、宫斗恶毒的世界。感受乾隆季后断发、如懿疯狂的历史,剖析如懿的内心世界。无论你看过电视剧、迷恋周迅,还是心动于如懿和弘历的爱情,这里都是你的...

by:文倩同学

金瓦红墙:如懿传|后宫秘史解读视频

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四次南巡途中,那拉皇后先是违背了乾隆的旨意,之后又剪掉了自己的头发。乾隆皇帝非常愤怒,于是把那拉氏先送回北京。仅仅过了一年多,那拉皇...

by:知圣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