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颠覆你的认知幕后细节

2023-08-19 07:25:5518:50 422
声音简介

在世界各种“人生必读书籍”榜和“有生之年必看电影”榜上,小说《飘》和它的改编电影《乱世佳人》,可能是唯一一个同时上榜的杰作。

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洋洋洒洒一千多页,近百万言,被誉为美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而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这对神仙组合主演的电影也长达约4个小时,获得了当年奥斯卡奖24个奖项中的15项提名,还是美国国家电影目录建立时最早收录的25部电影之一,称得上人类电影艺术与文化最杰出的遗产。

相信每位读者与观众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郝思嘉。

但关于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这些幕后与细节也许会颠覆你的认知。

01 随风而逝

首先,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实际上在年代上离我们并不遥远。

提起“名著”,我们可能下意识地会认为在时间上很久远,是“古代人”写的。

比如《飘》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可能你会认为它也成书于那个年代。

但实际上《飘》是1936年6月出版的,距离美国南北战争已经过去80多年了。

当时世界正处于二战爆发前夕,中国也处于全面抗战前一年,这个时间距离现在正好也是八十多年。

1936年6月出版的首版《飘》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1900年。

1926年,当时脚踝受伤无法痊愈的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在《亚特兰大日报》的记者工作。

她在家养伤时百无聊赖,只能以读书消磨时间,成堆成堆地从图书馆借书来看。

她丈夫约翰·马什有点不耐烦,于是就送了玛格丽特一台打字机,让她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飘》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就这样,大约从1928年开始,玛格丽特·米切尔用了约十年时间创作出了《飘》。

书名“Gone with the Wind”来源于英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诗作Non Sum Qualis Eram Bonae sub Regno Cynarae的第13行,英文版如下:

I have forgot much, 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

Flung roses, roses riotously with the throng,

Dancing, to put thy pale, lost lilies out of mind ...

一开始玛格丽特还想用书中多次出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命名这部小说,女主原来叫Pansy,出版前才改为郝思嘉。

这部小说在1936年出版后瞬间就卖出了100万册,尽管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的复苏期,人们并不富裕,但这本书还是卖爆了。

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也于次年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

玛格丽特·米切尔在普利策奖颁奖现场

另外,之所以说这部小说和电影离我们不远,还因为在影片中饰演女二号梅兰尼的演员奥利维娅·德哈维兰才刚刚于2020年去世,享年104岁。

就像书里写的,我们同旧时代的关联正在一点一点消失。

梅兰尼的饰演者奥利维娅·德哈维兰

02 自立门户

第二,《乱世佳人》电影的制作和米高梅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小说《飘》是1936年出版的,而电影《乱世佳人》是1939年上映的,仅仅在小说出版后三年。

考虑到这部电影的时长和复杂程度,三年的筹备和拍摄制作周期并不长。

实际上对《飘》的电影改编从它出版前后就同步展开了。

将《飘》改编为电影的操盘手是好莱坞历史上最成功的制片人之一大卫·O·塞尔兹尼克。

制片人 大卫·O·塞尔兹尼克

塞尔兹尼克是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创始人之一路易·梅耶的女婿。

他在雷电华任职时参与了影史划时代意义作品《金刚》的制作,和著名导演乔治·库克合作了多部后来被奉为经典的影片,并一起发掘了女星凯瑟琳·赫本。

在雷电华工作了约15个月,塞尔兹尼克因为和新任CEO创作理念不和而辞职。

回到岳父的米高梅公司后,先后制作了《大卫·科波菲尔》、《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双城记》等多部名著改编的电影,对这类大部头书籍改编成电影的项目非常有经验。

虽然塞尔兹尼克有个电影大亨岳父,自己也出身于电影世家,但他和梅耶家族的关系很矛盾。

一方面他享受着老丈人的资源和稳定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他又想证明自己不靠婚姻家庭关系也能在好莱坞成功。

所以塞尔兹尼克在1935年自立门户,创办了自己的制片工作室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

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

工作室成立第二年,塞尔兹尼克就斥巨资买下了《飘》的版权,准备将其搬上银幕。

实际上在《飘》出版前,这个故事也被拿给过米高梅的高层评估,但路易·梅耶认为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是票房毒药;另一位米高梅高管则认为,小说结尾很多主要角色都死了,观众不会喜欢这样一个故事。

其他潜在的大制片厂如雷电华、华纳兄弟和20世纪福克斯,要么也是不感兴趣,要么就是缺乏资金。

不过塞尔兹尼克还是执意要制作这部电影,但《飘》的篇幅巨长,肉眼可见是一部大投资电影。

同时塞尔兹尼克心目中白瑞德船长的人选克拉克·盖博,又是米高梅的签约明星,头号票房保证。

塞尔兹尼克和克拉克·盖博

最终这位想证明自己的女婿还是得求助于自己的岳父。

他和路易·梅耶谈定,米高梅出资约125万美元和大明星克拉克·盖博,占这部电影投资的一半。

塞尔兹尼克自己的公司则要分给米高梅未来电影票房利润的一半,同时发行权也归米高梅的母公司所有,还要支付克拉克·盖博的周薪。

所以我们看到《乱世佳人》的出品公司中,米高梅是联合出品。

但实际上从这些制作幕后看,《乱世佳人》几乎就是一部米高梅的作品。

03 选角风云

第三,电影《乱世佳人》最成功,也是最幸运的就是选定费雯·丽来演郝思嘉。

好莱坞有一句流行语:“好的选角,电影就成功了一半”。

虽然并不是说好莱坞就不存在暗箱操作、关系户、量体裁衣、看人下菜碟等等这些问题,但在一些重要创作中,选角的标准还是与角色的契合度,而不单单是人情关系。

这种契合度的判断听起来就像一门玄学,全凭电影项目决策者的个人感觉,这也是电影这门艺术生意非常主观和不确定性的体现。

具体到《乱世佳人》,这部电影在前期筹备期间最大的困难就是让谁来演故事的灵魂人物郝思嘉?

整部小说就是建立在郝思嘉这个充满魅力的美国南方女性形象之上,没有她整个故事就不成立。

郝思嘉就是《飘》,《飘》就是郝思嘉。

而且当时《飘》已经卖爆了,流传很广,深受读者喜欢,如果剧组找不到一个能让全美国都满意的郝思嘉,那么这部电影就等于失败。

小说开篇写道:“那郝思嘉小姐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于魅力,男人见了她,往往要着迷……”

作者这里所写的“并不美”可不是真的字面意思,除了是一种谦虚的反语,更深层的含义还在于郝思嘉这个人物“并不只有美”,而是“极富于魅力”。

郝思嘉的“魅力”极为复杂,她迷人的淡绿色眼睛下潜藏着惊人的坚毅和独立意识,还有她对挑逗男性的爱好,对自己魅力的自信与自爱,永不满足的野心,以及直爽与委曲求全的矛盾等等这些。

整部《飘》是一部郝思嘉的个人生存史和奋斗史,读书的过程中会惊异于这样一位美丽灵动的女性体内竟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饰演郝思嘉的演员要兼具“美丽”与“美力”,既要有让人惊叹的颜值,又要有让人折服的力量。

除了制片人主动接洽和圈内推荐的成名女明星,为了在选角同时宣传电影,塞尔兹尼克还花了10万美元进行全国海选。

海选期间,剧组一共面试了1,400名非知名女演员或普通女性,其中400位被要求朗读台词,普通观众也可以投票。

有趣的是,后来出演郝思嘉的费雯·丽当时在美国毫无名气,只获得了一张投票。

当然海选只是一个宣传电影的噱头,最终参加试镜、试演的有31人,大都是圈内人。

其中有成熟但名气不大的,有刚刚在演艺界崭露头角的,也有已经功成名就的。

原著作者玛格丽特心目中的人选是美国女演员米利亚姆·霍普金斯。

她就出生在小说故事发生的佐治亚州,本来就是个美国南方美女。

米利亚姆·霍普金斯

其他郝思嘉的候选女演员

米利亚姆“魅力”与“坚毅”并存,玛格丽特觉得她就是自己书中所写的郝思嘉。

但可惜的是,当时米利亚姆·霍普金斯已经30多岁了,而原著中郝思嘉的年龄跨度是16-28岁。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进入决赛圈的两位女演员分别是宝莲·高黛和费雯·丽。

这两位女演员都和制片人塞尔兹尼克有很深的渊源。

宝莲·高黛初入演艺圈时并不知名,只能演一些小角色。

三十年代初,因为她傍上了电影大佬卓别林,事业才迎来转机。

成为卓别林的情人后,她担任了卓别林代表作《摩登时代》的女主角,开始走红。

但卓别林做电影精益求精,速度很慢,宝莲·高黛怕自己长时间没戏拍被观众遗忘,就签约了塞尔兹尼克的电影公司。

宝莲·高黛的形象不输于费雯·丽

塞尔兹尼克有意让她来演郝思嘉,而且基本已经确定,但当他见到费雯·丽后,又产生了动摇。

费雯·丽在《乱世佳人》选角时是一位不太知名的英国女演员,她的两部电影《英伦战火》和《牛津风云》也在美国上映过,但影响力不太大。

不过费雯·丽在美国的经纪代理人正好是大卫·塞尔兹尼克的弟弟迈伦·塞尔兹尼克。

当她听说大卫·塞尔兹尼克在为郝思嘉选演员,就要求她的经纪人把自己纳入候选名单,还前往美国和大卫见了个面。

下图是费雯·丽在电影《英伦战火》和《牛津风云》中的剧照,可以看出她当时还有一点婴儿肥,但美丽之下又英气逼人。

费雯·丽在电影《英伦战火》和《牛津风云》

大卫·塞尔兹尼克也看了费雯·丽主演的两部电影,觉得她很优秀,但唯一的问题是费雯·丽“太英式”了,不符合书中所写的美国南方美女形象。

不过费雯·丽的经纪人极力向哥哥推荐她,她还得到《乱世佳人》最初聘用的导演乔治·库克的支持。

即便后来乔治·库克被替换,费雯·丽还私下去找他指导。

最终,大卫·塞尔兹尼克只给宝莲·高黛和费雯·丽做了昂贵的彩色印片试镜。

结果显而易见,费雯·丽就像为郝思嘉这个角色而生。

费雯·丽的彩色试镜动态

宝莲·高黛的彩色试镜

费雯·丽和大卫·塞尔兹尼克领奖

巧合的是,费雯·丽的父母和书中郝思嘉的父母都是爱尔兰裔和法裔血统的结合。

除了本身形象的差异,宝莲·高黛还败在私生活和性格上。

当时她和卓别林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之前的婚恋史也很乱,而且性格火爆。

综合各方面因素,宝莲·高黛没有拿到郝思嘉这个角色。

04 三代女权

第四,《乱世佳人》选择费雯·丽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她完美诠释了原著作者玛格丽特倾注在郝思嘉中的女权精神。

原著作者玛格丽特的家族可以说是“三代女权”,才使她写出郝思嘉这样一个大女主人物。

费雯·丽饰演的郝思嘉不仅美丽还霸气十足

郝思嘉以及她最爱的陶乐农庄,实际上是玛格丽特以自己祖母和祖母拥有的农庄为原型的。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祖母叫安妮·菲茨杰拉德·斯蒂芬斯,出生于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附近的克莱顿县。

祖母家拥有的种植园Rural Home,以及她在亚特兰大的经历和小说《飘》的情节非常相似。

玛格丽特形容她的祖母“天生好斗”、“专横和直言不讳”,她的能量与决心甚至超过很多男人,痴迷于财产和土地。

美国内战结束后,她还起诉了美国联邦政府,要求赔偿北军在亚特兰大围城期间对自己造成的损失,是一位非常强悍的女人。

书中“陶乐”种植园的原型Rural Home模糊的老照片

玛格丽特在书中也写到,家里挂着一幅郝思嘉祖母的画像,提到从前祖母的开拓精神和凶悍性格,算是对祖母的致敬。

祖母安妮后来和一位南军军官结婚,一共生了12个孩子,其中第7个孩子梅贝尔·斯蒂芬斯·米切尔就是后来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母亲。

玛格丽特的母亲梅贝尔比祖母更进一步,是个职业的女权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短暂的一生致力于争取女性政治权利的事业。

上文提到,玛格丽特的祖母,也就是梅贝尔的母亲就是《飘》中郝思嘉的原型,一生致力于搞钱。

所以梅贝尔出生在亚特兰大一个非常富有的上流家庭,在加拿大读完精英学校后嫁给了同为亚特兰大名流的尤金·米切尔。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米切尔的父亲,也就是玛格丽特的爷爷就是在亚特兰大重建期间靠木材生意发家的。

玛格丽特把她家族成员的各种素材拿来,揉捏在一起,集中在郝思嘉这个典型形象上,为读者展现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奋斗史。

看过《飘》原著和电影《乱世佳人》就会理解什么叫“大女主”故事。

玛格丽特本质上写了一部女性成长史诗,并非简单的美国南方浪漫爱情文学,更不是什么反战小说。

爱情、战争都是郝思嘉的陪衬。

郝思嘉喜欢爱情,但她既受爱情之苦,又享受暧昧的过程;郝思嘉讨厌战争,但她并不是站在什么“主义”的立场反战,只是单纯一个女性痛恨战争毁掉了她曾经美好的生活。

全书都从郝思嘉个人丰富的心理活动出发,原著表现的内心戏要比电影丰富得多,读者就像走进一位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千金的大脑,而不是站在旁观者和凝视者角度写出的“伪女权”作品。

她玩弄男性,不守所谓的“妇道”,为了生存和搞钱没有底线,挺着大肚子还去谈生意,三次结婚都出于不同目的……

这些在现在看来都很惊世骇俗的行为,在当时小说出版和电影上映时就更轰动,这才是彻彻底底女权主义的故事。

除了白人,小说和电影也塑造了几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黑人形象,这在当时种族隔离还盛行的年代也十分超前。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著名黑人女演员海蒂·麦克丹尼尔斯饰演的嬷嬷。她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

嬷嬷的饰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接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虽然海蒂和克拉克·盖博、大卫·塞尔兹尼克等人都是好友,在圈内也很受人尊重。

但就像电影《绿皮书》表现的那样,当时不管黑人创造了多大成就,他们依然和白人活在两个世界。

例如《乱世佳人》的首映礼自然选择在故事发生地亚特兰大举办,但亚特兰大作为南方城市,举办首映礼的剧院又是一座白人剧院,海蒂作为黑人无法出席。

为此,和海蒂关系很好的大明星克拉克·盖博还以自己缺席首映礼来抵制这种种族歧视行为,但依然未果。

最终在制片人塞尔兹尼克的坚持下,才勉强让海蒂的角色海报出现在首映礼现场。

《乱世佳人》里的三位重要女性角色

同样,在后来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海蒂依然遭受着种族歧视的迫害。

她作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竟然不能和其他白人坐在一起,只能单独坐在颁奖礼现场的角落。

由此可见,种姓制度已经写进了美国国家的DNA,也是这个国家最基本、最顽固的痼疾。

所以近些年,好莱坞兴起了一股极端反对种族主义的风潮,为了给黑人平等权利,不惜牺牲作品的合理性。

最后,再简单说说小说《飘》和电影《乱世佳人》在中国的翻译问题。

上文提到,小说《飘》是1936年在美国出版的,而在1940年中国翻译家傅东华就译出了中文版,几乎可以说同步,电影也在中国上海等城市上映过,盛况空前。

但傅东华这个中文最早译本之一有个特色,就是他使用了所谓的“归化翻译法”。

我们都听说过体育领域有“归化运动员”,这个“归化翻译法”策略也类似,就是把本来是外国的叫法直接改成自己国家语言的说法。

傅东华译本的《飘》

例如《飘》中的Scarlett O'Hara、Rhett Butler、Melanie Hamilton、Ashley Wilkes、Prissy、Tara等等这些人名地名,本来直接音译就是斯嘉丽·欧哈拉、瑞特·巴特勒、梅兰妮·汉密尔顿、阿什利·威尔克斯、普瑞希、塔拉。

但傅东华先生没有选择这种方法,而是给这些人名地名起了个更中式的名字,流传至今,郝思嘉、白瑞德船长、韩媚兰、卫希礼、百利子、陶乐等。

还有为了区别书中黑人和白人的不同等级,傅东华先将黑人说的“我”改为“俺”,显得黑人地位更低一些。

这种翻译法一方面流传很广,一方面也遭到很多诟病,被说成是一种拒斥外来文化的做法。

但傅东华对《飘》的译名这样处理,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很成功的。

尤其是郝思嘉这个名字,肯定要比复杂的斯嘉丽·欧哈拉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魅力,也更便于记忆和传播。

总结来说,《飘》这部小说和《乱世佳人》这部电影现在来看,其精神内涵也不过时,反而正逢其时。

尤其是全篇浸透的女性独立精神和女权主义,让现在很多所谓加引号的“女权”显得极为肤浅。

原来女性主义创作是这样的。

看完小说,你会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一位如此复杂、如此能量巨大的女性,而电影也只拍出了原著的2/5。

-END-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