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步骤大拆解

2022-12-02 17:59:2230:06 25
所属专辑:论文写作文章
声音简介
(二)收集材料的主要方法

其实,收集材料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大问题,至少不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的只是恒心和毅力。具体地说,应坚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记好教学笔记。最好是日记,至少应该是周记。在这段时间内,教学中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获得了哪些效果和成绩,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应该记录在案。这一切,只用关键词语表达即可,不必系统完整。

2.积累对比数据。期中和期末的测试成绩,采用新的教法或教学改革实验前后的前测与后测成绩,以及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测试成绩等对比数据,都应该完整地保留下来。能够做些初步的对比分析更好。

3.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或者在试用某种教法的前与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多项选择和填空题为主的简洁明了的表格或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原始材料。

4.进行个案研究。首先,要确定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组学生,或一个班级的学生。然后,进行观察,了解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再后,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其发展变化的原因(章兼中,1993)。个案分析也可以作为论据保存起来。

以上诸项工作,从时间上看,是化整为零,即把实施某项工作的整体时间分散到各学期、各月、各周,或各天中去,这样,其用时就微乎其微了,即使工作再忙,也可抽时间完成。但从成果上看,却是积零为整,即把零散的、具体的、微小的成果整合累积起来,便形成了十分可观的宝贵资源,供以后进行科研教研和撰写论文时选用。

综上所述,收集材料是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应该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完成。到开始撰写论文时,所需的基本材料都应该成竹在胸、准备在案。写作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补充那些撰写文章必须引用但平时没有准备的材料,如问卷、访谈、个案等;第二,将材料整合归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必要时,还应根据使用的顺序将材料编上序号,以供写作时选用。

五、选取论据


(一)论据的作用

论文的论证必须有论据。论据为论点提供支撑,为论证提供材料。言必有证,包括主证和旁证。论据越翔实,论证越有力。只有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文章才能确凿可靠,增强可信度。因此,论据是论文的关键要素,是核心。

(二)论据的种类

论据有多种,例如:对比数据、表格图表、典型事例、个案分析、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家长访谈、媒体报道、社会反响、经典引语等。

毫无疑问,笼统地说,“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很受学生欢迎”,“家长很满意”,如此等等,都不能用作论据,因为这种表述缺少客观论证,无法令人信服。

(三)选用论据的原则

1.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那些只为装点门面,而与论点不相融的材料,无论如何华丽,也不可选用。

2.论据应该与所论证的论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不能以小的论据支撑大的论点。

3.论据举出后,应该立即加以解释说明,将论据融合在论证的过程之中,不可穿靴戴帽、单摆浮搁,游移于文章的主流之外。

(四)主要论据的选用

1.对比数据。在所有的论据中,对比数据是最强有力的客观论据,它能使论证过程数字化。尤其是撰写实验报告,对比数据是不可或缺的论据。

如前所述,对比数据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前测与后测的成绩对比;其二是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测试成绩对比。选取数字作论据,必须做到真实确凿、准确无误,不可弄虚作假。

2.表格和图表。这是一种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论据。它能把线性的、平面的文字材料转变成多维的、立体的形象,实现文字材料图表化,省去了许多文字阐述。

表格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上面提到的对比数据也可以转换成表格,有些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表格化。图表可以运用到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之中,如获得各个分数段的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既可以用表格表示,也可以用直方图或多边图(曲线图)表示(何广铿,2002)。

3.典型事例和个案分析。选用典型事例和个案分析做论据时,必须保证它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把个别的、孤立的现象当做具有普遍意义的论据,从而导出错误的结论。

4.经典引语。引语包括著名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的经典语录和精彩论断,本学科公认的科学公理和学科定论,以及相关格言、名言、谚语、警句等。

以下是选取和引用引语时应该注意的五个问题:

(1)引语与所论证的论题必须具有相通性,才能具有可参考性。比如在引用英、美语言学家的语段时。一定要搞清楚,这段话是适合于英语作为二语的教学领域,还是作为外语的教学领域。如果是前者,显然不适用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如果不加鉴别地引用过来,势必造成理论的混乱。

(2)引语必须忠于作者原意,不可根据自己论证的需要而断章取义,摘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只言片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引语只是论证的辅助手段,无论如何不能替代引用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引语必须简洁精确,短小精悍,适可而止,不可大段引用。

(4)引语应该前后加上引号,以示他人之言与己言的区别。引语结束时,一般不加标点,在引号之外加上行文所需的标点。

(5)引语应该注明出处,放在括号中。写法是:作者的姓名,发表的年份,中间用逗号分开。若是直接引用,还要在年份后加上所引用文字所在的具体页码。

六、拟定提纲


(一)拟订提纲的必要性

盖楼首先要设计工程蓝图,然后按图施工。同理,撰写论文首先要拟订写作提纲,然后按纲行文。简单地说,写作提纲就是整篇文章的总体思路、逻辑图表和结构框架。在动笔撰写论文之前,必须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理清这个思路、绘制这个图表、构建这个框架,以确保整篇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完整、首尾贯一。

有人认为,拟订提纲费时费力,不如直接写文。实践证明,撰写一篇比较长的论文,如果没有提纲可遵循,单凭摸着石头过河,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孙安平(2001)把撰写论文之前是否拟订写作提纲作为区分掌握技能的写作者与缺乏技能的写作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下页表1所示:

图片

(二)写作提纲的特点与作用

写作提纲不必设计得过于正规和详细。一个非正规的、粗放式的提纲就可以帮助你:

①了解你究竟想写什么;
②明确如何把材料整合组织起来;
③了解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新的论据支持;
④草拟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论文初稿(杨俊峰,1999)。

(三)拟订提纲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明确文章的大小题目。在研究文献和确立三论阶段,已经确立了文章的总论点,以及若于不同层次的分论点。从文章的形式上看,这些分论点便是不同层次的大小标题。一般来说,一篇文章至少应设立3个层次的大小标题。文章的总题目加上这些大小标题,便是文章的基本框架,也是写作提纲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为大小标题排序。根据总论点的论证需要,以及大小标题之间存在的相互逻辑关系,将这些标题排序,并标注序码。

第三步,材料对号入座。将选定的、将要写进文章中的材料也根据论证的需要分组,并编注序号。然后,分别以序号的形式对号入座,安插在各个大小标题之下。这样,写作提纲便基本完成(如图1所示)。

提纲完成之后,还必须进行仔细推敲、反复调整、及时修改。毋庸置疑,调整与修改提纲比全文写完之后再推倒重来,进行大返工要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提纲的修改可以在动笔撰写初稿之前,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以便确立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在撰写初稿的过程中,有时也有必要回过头来再对提纲进行局部的、细节的调整与修订。

七、展开论证


拟订写作提纲后,便开始撰写正文部分的初稿。换言之,就是把拟好的提纲扩展成文章。正文部分是论证论点、完成论文写作宗旨的主要部分,它与引言、结语一起构成论文的主体。正文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论点,运用论据,展开论证,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即论文的论点是正确的、可靠的。

(一)三种主要的论证方式

下面,简单介绍围绕论点进行论证通常采用的三种主要方式。从文章的形式上看,也是论证过程通常采用的三种结构形式。

1.并列式。其特点是,将各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排开,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管齐下、齐头并进地论证中心论点。

现以图1的写作提纲为例,略加说明。表中第一个层面上的三个分论点平行并列地排列在文章的同一个层面上,它们从不同侧面、齐头并进地对总论点进行论证。如果这三个分论点被证明是成立的,它们便成为论据,证明总论点也是成立的。

2.递进式。其特点是,将所有的分论点根据它们的不同层次按照递进的方式排列开来,采取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层层深入的逻辑推理方式,来论证总论点。

图片

仍然以图1为例,在其第一个层面上的第一个分论点的下一个层面,即第二个层面上,又设立了两个分论点。如果第二个层面上的分论点被证明是成立的,那么,第一个层面上的分论点就是成立的,进而证明全文的总论点是成立的。这种论证方式叫递进式。此例是在并列中递进。

3.混合式。上页图1把并列式与递进式结合起来,形成了先并列(第一个层面),后递进(第二个层面)的混合式论证方式,或称并列递进式论证方式。该论证方式是围绕论点进行论证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式或结构形式。

(二)八种具体的论证方法

上文介绍的围绕论点进行论证,仅仅是论文论证的主要方式,一篇好文章,还必须交替使用多种具体的论证方法,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才能使文章丰厚精彩。

以下八种具体的论证方法,可以有选择地运用到论文中:

1.分析法:把一个复杂庞大的事物或事理,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对这些部分逐一加以论证,从而证明这个事物或事理是正确的。上页图1便是分析法的一种。

2.例证法:用事实作为论据,举例说明,让事实说话,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如典型事例、个案分析等。

3.推理法: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4.对比法:把两个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而导出它们的差异,如前测与后测的成绩对比等。

5.类比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之处,得出它们的其他特征也可能存在相似之处的结论。

6.喻证法:用比喻的方法把道理引导出来。

7.反驳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观点和看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8.反证法:为了证明一个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

八、完善结构


结构不完善,也是当前教学论文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缺失的部分大多是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等。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写法上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这里就此略加说明。

(一)撰写摘要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顾名思义,是对文章提纲挈领的简要陈述,是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有些论文,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主要是英文)摘要。

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该项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结果、结论及其意义等,但不一定面面俱到,一般应以背景和内容为主。如果有突破性的创新观点和见解,是应该重点提及的。

摘要应该内容精练、语义准确、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可以独立成篇。语言应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多用单句,慎用长句。

(二)选择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文章检索的标识。其内容是表达论文的主题、在文中最重要、最关键、重复率最高的词或词组,通常是名词或名词词组。一篇文章通常选取3~5个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目、摘要、大小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取出来,按照在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词语之间用逗号或分号隔开。

(三)撰写引言

引言,或称前言、序言、导言或绪论、导论等,是全篇文章的引论部分。比较短小的论文可以不写“引言”二字,但内容不可省略。引言像一位导游,引导读者尽快清楚文章的中心内容,包括从事该项研究和撰写此文的动机、目的、作用、意义和理论依据,以及前人对本论题研究的背景情况等。撰写引言的原则是开宗明义、开门见山、迅速入题,马上提出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论证的基本观点,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里简单介绍三种常用的具体方法:

1.交代法:一开头就交代论文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和意义。
2.提问法: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提出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在简单交代背景之后,马上提出问题。
3.出示观点法:开宗明义,将文章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提示出来。

(四)撰写结束语

结束语,也称结论、结语,是一篇文章的收口部分。“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所以,结束语也是文章的关键部分,文字虽少,价值千金,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结束语一般包含两部分内容:

第一,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提高升华,引出作者对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意见。简言之,结束语是论题论证结果的综述,是论题研究精华的荟萃。当然,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引言中提出的、正文中论证的、水到渠成的、自然得出的客观结果。没有充分论证的论点,不可妄下评论。

第二,提出本论题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或者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为他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出线索。

此外,还可以对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仁表示谢意。

(五)编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也是正式论文不可或缺的要素,通常附在论文后面。列举的参考文献可按参考或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按照作者或编者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且英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每个列举文献包括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报纸杂志中文章的篇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或报纸版数,杂志期数)等。

主要的文献类型标识为:著作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论文集C,研究报告R,学位论文D等。

九、推敲修改


对初稿进行推敲修改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也是重要一步。虽然此前已对写作提纲进行了反复修改,但这次修改也许只是微调,但实践证明,此时仍然有必要对论文的初稿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审视、核查、推敲和修改。

(一)推敲修改的内容

1、是否按照提纲要求,把要写的内容完全地、清晰地阐述出来。
2、句子与句子是否保持协调一致,首尾是否贯一。
3、是否运用了错误的或不当的语法和词语。
4、是否符合论文的格式要求(杨俊峰,1998)。

孙安平(2001)列举的掌握技能的写作者在内容方面审视和修改的重点是:

1、在思路发展和文章中心等方面做出有效的改动。
2、对词汇、句子和篇章等方面做出修改。
3、在修改过程中,注意添加、删略、充实和排序。

(二)推敲修改的方法

可以“冷处理”。这是鲁迅先生常用的方法。即把初稿搁置若干天,使头脑冷静下来。在此期间,再一次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再思考、再研究。这样,从客观的角度,可以看得更清楚,能够突破原来的束缚,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这时再进行修改,能使文章再上一个档次。

文中论及的论文写作的九个步骤,完全是出于写作的需要和行文的方便,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未必真正运用这些步骤,其中有的可能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交叉局面。再者,即使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确实存在这些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步骤,但它们的写作原则、写作内容与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可能整齐划一,完全一致。因此,这些步骤只能作为线索,为在写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思考问题时提供参考。

转自 :人大复印《中学外语教与学》,文章原发于《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写作流程,论文写作技巧交流球球群:37992902

by:论文写作发表

学术论文写作

大家好,我是于老师,具备15年的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专注于论文写作干货输出,多角度论文写作思维、论文项目操作手法、内部群入口,微信号:bigsea12...

by:于老师讲论文

医学中文核心论文与硕博论文写作

关注公众号“医盟V课堂”,回复“102”,免费领取SCI写作指导干货一份,还有更多免费试听课程,等你来拿!对于每个临床医生而言,职称晋升是职业生涯前进的...

by:医盟V课堂

拆解一切故事写作

很多人都有写作的冲动,脑海中也经常会闪现灵感碎片,但总是不知道如何将故事生动地写出来。本书向读者传授了故事写作的各种技巧,教给读者捕捉灵感之花,使之盛放。作者将...

by:十画说

核心期刊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期刊论文,发表论文,了解论文那些事儿研究这是一个把“学术作为志业”的自媒体。大家好,我是俊亚武塾,已在科研行业摸爬滚打6年,成为一名“屡战屡败,屡败屡...

by:俊亚武塾

嘴叔硕论文之暴力写作

大家好,我是于老师,也叫嘴叔,具备16年的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专注于论文写作干货输出,多角度论文写作思维、全面的论文写作经验分享,论文技巧分享。无干货不分享,...

by:于老师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