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31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

2022-12-13 10:24:4803:21 267
声音简介

。第二种好一点,一辈子也努力于道德,努力于学问,年青励志来修行,遵道而行,处处守规矩。可是学了半天,三五十岁,四五十岁了,也修不成功什么一个果呀,水果都修不成一个,他就半途而废了,就不干了,都变了。这样的人有始而无终,不可以,孔子说,我,在我个人,决不这样,也不做,不屑于做。那么真正一个人,所谓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学者、受过教育的,应该怎么做个人,依乎中庸,就是随时为道。一切的学问,为达到内养,内性的道的境界,必须要依乎中庸。在内念念不离修道,念念不离道德,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哪怕一辈子隐掉了,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你,谁都不了解你,也没有人知道你有道德,有学问。没有烦闷!在中庸上遁世不见知而不会悔,在易经上换一个字遁世不见而不愠,不烦闷,决不烦闷,也是孔子说的。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你,自己不悔,用的已经很好,不过易经上,孔子叙述原文更好,无愠,没有烦恼。

所以,我们看孔子的修养,看他的学识,论语的一篇也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没有一个人了解你,但是不怨天不忧人。不愠,不烦闷,觉得我是怎么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们都不了解我,看到人眉头就皱起来:你们这些笨人,我是当代的圣人,我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人不知不愠,没有烦恼,才够得上教育完成一个人,受高级教育完成的人。不愠这两个字,我十几年前到日本,同一个教授,我问到大战以后,你们在学术上的变化,他就拿起笔写“愠人很多”,他是个老教授中文很好,我们两个对看一下,笑一笑。愠人,心中不平的,本事没有多大。愠人很多,真正的修养遁世不见而不悔,孔子加一个结论:唯圣者能之。真正有内圣修养,,得内圣之道的人,才能够做得到。得内圣之道而如何呢?平凡而平淡。自己觉得比任何人没有了不起,这样才做到了国有道不变塞,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才完成一个人。学问之道在此。这两节连起来说明一个人学问道德、修养成就的一个规范、一个标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思想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by: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

by:后语读蒙学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

by:易学成读书

中庸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薇x“哲學II藝術”攻重浩​

by:朝彻見独

中庸

以上内容采自百度百科…

by:o0浮生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