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有色眼镜,《金陵十三钗》背后真实历史和张艺谋艺术手法解析

2023-09-07 16:23:1416:45 922
声音简介

首先向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和牺牲军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十多年后重看《金陵十三钗》,发现这是张艺谋最特别的作品之一。

这部电影耗资巨大、争议极多,但关于它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外围八卦:

比如张艺谋和合作多年的张伟平决裂,影片票房未达预期,海外发行受阻,以及倪妮被选为“谋女郎”前前后后的传闻等等。

但很少有文章把这部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和艺术性整理清楚,本文就电影本身做一个详细讨论。

电影《金陵十三钗》讲了这一个故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破南京城当天,美国殡葬师约翰·米勒在战乱中前往温彻斯特大教堂。

约翰·米勒是一个酒鬼和投机主义者,他受教堂神父养子乔治·陈的招募,给去世的神父入殓。

前往教堂途中,约翰·米勒遇到两名走散的教会女生,其中一个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孟书娟。

此时南京城已经无法逃出,书娟只能和约翰·米勒再回到教堂,其他女学生也早已退回教堂。

当殡葬师约翰·米勒到达教堂时,神父的尸体已经被炸飞,无法入殓,他丢掉了这个活,教堂也没有钱付给他。

约翰·米勒看教堂有酒,神父的卧室也很舒服,就呆了下来。

另一边,南京守军之一的教导队残部十几个人,在李教官的率领下,为保护逃跑的女学生放弃突围逃命,与数量和火力相差悬殊的日军展开巷战。

教导队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坦克,最终和日军同归于尽,只剩下李教官和一个受伤的小兵。

李教官带着受伤小兵也撤到教堂对面,并把伤兵送进教堂地下室休养。

除了学生和士兵,第三波来到教堂寻求避难的是十几个所谓钓鱼巷的风尘女子。

因为教堂的厨师老顾告诉其中一个女子,日本人进不去教堂,所以这些女子也闯进教堂避难。

于是教堂就聚集了一个美国底层约翰·米勒,一个神父的养子,十几个女学生、十几个妓女和两个国军士兵。

这些人中矛盾最大的自然是女学生和妓女,女学生觉得这些女人“脏”,而这些女人也觉得女学生假清高。

众人聚集在教堂没多久,就有一股日军低阶官兵闯进教堂并发现了女学生,开始施暴。

而妓女们躲在地下室,并没有被日军发现。

虽然约翰·米勒假装神父阻止日军,但这些日军已经变成禽兽,根本不理会什么宗教信仰与人道主义。

日军的暴行被藏在教堂对面的李教官看到,他以一个人的英勇牺牲,暂时阻止了这股日军的暴行。

对躲在地下室的妓女来说,相当于女学生替她们挡下了一次灾难。

这股低阶日军被李教官自杀式的战术解围后,教堂又来了一位日军高阶军官长谷川大佐。

电影中的长谷川大佐

长谷川虽然很有礼貌和教养,还会弹钢琴,但他提出了一个令众人更不寒而栗的要求。

他要这些女学生几天后代表他所在的师团参加日军攻占南京的庆功,并在庆功活动上唱歌。

众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仿佛五雷轰顶,十几个清纯的女学生前往日军总部犹如羊入狼穴,谁都能明白等待她们的将是怎样的暴行。

同样得知这个消息的妓女们在女主玉墨带领下,主动站出来要求代替这些女学生去牺牲,把活得希望留给女学生。

玉墨等妓女在殡葬师约翰·米勒的乔装下,扮成女学生的样子,慷慨赴死,再也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中说的那样。

妓女也做了一回顶天立地的英雄,女学生们成功逃出南京,电影结束。

电影《金陵十三钗》这个故事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同名中篇小说13 Flowers of Nanjing,原著是英文。

严歌苓也参与了电影剧本的编剧。

故事以“我姨妈”书娟的视角,回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的暴行,虚构了十二名秦淮河窑姐换十三名女学生生命的悲壮故事。

严歌苓称,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美国女传教士明妮·魏特琳的日记。

明妮·魏特琳1886年9月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1912年第一次被宗教组织招募到中国传教,在合肥创办了一所女子教会学校。

明妮·魏特琳

1918年,在中国工作了6年的魏特琳回国休假并继续深造,期间她还解除了婚约,终生未婚,基本上把一生都献给了教会与教育事业。

1919年,魏特琳被聘为南京金陵女子学院的代理校长,这所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授予女性学士学位的院校,由美国各教会联合创办。

在日军逼近南京之前,魏特琳不顾个人安危结束休假,回到南京,以保护学校和学生。

为了应对战争难民问题,保护平民,当时金陵大学的董事长杭立武博士,邀请几位外侨代表成立了一个国际救济机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以美国大使馆和金陵大学为中心设立了一个难民安全区。

委员会主席就是著名的德国人拉贝,他的《拉贝日记》是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最核心的史料之一。

南京的安全区

为了照顾受伤军民,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之下还设立了一个“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其中魏特琳就是这个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留在金陵大学做人道工作。

熟悉日本侵华历史的读者肯定知道,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必须提到一位伟大的女性张纯如。

就是她在做南京大屠杀研究时发现了拉贝和魏特琳的日记。

魏特琳的日记从女性角度记录了自己在南京拯救难民与妇女儿童的经历,以及日军的强奸屠杀暴行。

电影《金陵十三钗》开头,旁白告诉观众故事开始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时,此时正是南京安全区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噩梦的开始。

魏特琳在日记中记载,当时逃到安全区的南京平民中确实有一些女性是青楼女子。

严歌苓受魏特琳日记和其他相关史料启发,创作出这篇历史背景的女性小说。

实际上,张艺谋并不是第一个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的人,他的《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大投资的豪华版。

而早在1988年,韩三平和导演周力也拍过这个故事,电影叫《避难》,有兴趣可以找这部老版看看。

1988年“老版金陵十三钗”《避难》

另外,基于严歌苓的原著还有一部张嘉译、宋佳、胡歌等人主演的剧《四十九日·祭》。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饰演书娟的小演员张歆怡又在《四十九日·祭》这部剧中再次出演书娟。

不过,小说和剧本不是史料,需要有矛盾冲突,所以严歌苓在张艺谋这版故事中设置了更戏剧化的冲突。

比如以12个妓女的命换13个女学生的命,还把主角换成了一个假牧师约翰·米勒,塑造了一个反英雄主角。

另外,故事发生的场景也从原型金陵大学改成了一座教堂。

《金陵十三钗》的核心矛盾类似电车难题,它想讨论的是:

在大军屠城的灾难面前,生命到底是否有贵贱之分?每个生命是否都是平等的?

难道做皮肉生意的青楼女子就应该去牺牲?而女学生的生命就更宝贵?

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所谓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堂。

教堂在文艺作品中一般是一个意象,西方文化母题源流中,教堂一般代表着审判和救赎两类主题。

我们看到二战后西方的战争电影大都以“救赎或拯救”为主题,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敦刻尔克》、《辛德勒的名单》、《1917》、《血战钢锯岭》等等,其核心都是救人。

《金陵十三钗》也是个救赎故事,非常符合西方战争电影的价值观,只不过它提出了一个很新颖、很犀利的问题:

妓女和女学生,谁更值得活下来?

这个问题也像《潜伏》里谢若林提出的那个灵魂拷问:同样是金条,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在《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重点塑造了两个女性和三个男性,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戏剧功能。

女性:书娟和玉墨

影片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就是女学生的代表书娟和妓女的代表玉墨。

孟书娟在原著和电影中起到的是见证人的作用,故事叙述的方法也是“见证人视角”,即旁白所说的“我姨妈书娟”。

在电影中,张艺谋导演总是在用镜头强调书娟的眼睛,以及“看”这个动作,这些“看”的镜头代表了书娟的叙事功能。

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由书娟这个幸存者见证,展示给观众。

第二个女性角色玉墨则是全片塑造最失败,也最扁平的一个。

她从出场就设定成与其他妓女与众不同,突出主角光环。

玉墨不仅有良好的教养,还会说英语,堕入风尘的原因也很值得同情,似乎不应该去做妓女。

这个角色从头至尾都带有一种做作的领导力,不仅自己主动站出来替换女学生,还带动姐妹们一起牺牲。

玉墨最后和约翰·米勒解释其主动牺牲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在和这些女学生同样年龄时惨遭强奸,又被送到妓院接客,她不想让这些女学生也留下阴影。

不过这个理由在前面的剧情中没有铺垫,和她本人的人物塑造也没什么关系,缺乏说服力,有些强行圣母。

男性:约翰·米勒、李教官和长谷川大佐

男性角色中,贝尔饰演的假神父约翰·米勒是剧本中最成功的角色,他在故事开头和结尾有着明显的人物弧线。

一开始,约翰·米勒是个只认钱的酒鬼无赖,日军屠城和他一个美国人没什么关系。

日军第一次进入教堂对女学生施暴,他只是迫不得已扮成神父阻止。

但随着约翰·米勒目睹了更多日本人的暴行,以及地狱一般的南京城,一个普通人的善良和勇敢便被激发出来,他真的要去做一个神父应该做的人道主义救援。

电影最后,就在约翰·米勒即将做出最后拯救行动前,擅于用镜头语言说话的张艺谋给他打了一束“圣光”。

这种如上帝降临一般的打光,隐喻这个角色此时代表着上帝本身,也代表着救赎——一个普通的酒鬼无赖,在南京大屠杀中转变成了救人生命的上帝。

影片中第二个男性角色是佟大为饰演的教导队李教官。

教导队是《金陵十三钗》中展现的国军中一支特殊的部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

这支部队并没有以数字序列命名,而是隶属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成立早期,学校就维持着一支有实战能力的步兵教导部队。

后来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黄埔军校成立了一支旅级示范与实验意义的野战部队,用来操练实验最新的装备、战术等。

1933年,留德归来的桂永清任教导总队指挥官,他把这支部队逐渐扩编到师旅一级规模,挑选的都是军校和各部队中的精兵强将。

而且这模范部队平时都按德式军队训练,装备也是全军最全最好的德式装备,思想上也最忠诚,在国军内部可以说首屈一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教导总队并不是空架子,而是被派到淞沪会战战场真刀真枪地实战,而且打得非常英勇,伤亡也很大。

教导总队和其他国军部队很不一样,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而是一群铁骨铮铮的英雄。

淞沪会战国军失败后,被打残的教导总队又撤回南京,成了当时守卫南京部队序列之一。

据《南京保卫战史》记载:

就在国民政府发布公告,特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第二天,即11月25日,蒋介石以“有酉一作元”代电,颁布了首都卫戍部队最初的战斗序列:

司令长官唐生智。第七十二军孙元良部。第七十八军宋希濂部。首都警卫军谷正伦:桂总队;宪兵部队。其他特种部队之一部。

从这份命令看出,当时桂永清指挥的教导总队是守卫南京的几支主力部队之一。

即为全军模范,此时当义不容辞,蒋介石把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都留下保卫首都。

另据《南京保卫战史》引用其他研究者的统计,当时留在南京的教导总队为3个旅共11个团,约11,000人。

南京保卫战略图

由于之前教导总队的驻防地就在孝陵卫,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把教导总队的防区定在紫金山地区。

紫金山也是孙中山陵所在地,象征意义很大。

虽然南京保卫战中各部打的都很英勇,但结果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国军很快即被日军打败,南京城陷。

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第1旅旅长周振强回忆,当教导总队撤到滁州休整时,陆续收容回官兵四千多人,也就是说有七千多人没有归队。

电影中佟大为率领的这支教导队小队,最终没有选择逃命,而是和入城日军展开巷战,战至最后一人。

这也是当时很多南京城内守军的写照。

其实电影中饰演这支教导队小队人员的演员有好几个明星,除了佟大为还有黄海波、秦昊、窦骁、聂远、高虎、王景春、奇道等人,但他们在片中连脸都看不清楚。

这么多明星实力派来演可能就几秒钟的群演镜头,还看不清长相,也算是这部电影对这些无名英雄的一种致敬。

黄海波

秦昊

最后,再简单考证一下片中日军军官长谷川大佐的身份。

还是据《南京保卫战史》记载,当时直接参加进攻南京的日军有第9师团、第6师团、第16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3师团一个先遣队和第13师团山田支队。

片中长谷川大佐在请女学生们去唱歌时的台词说的是“division”,也就是代表我“师”前去参加庆功。

此处翻译有误

但日军的“师团”和“旅团”并不严格等于“师”和“旅”,其规模、配置等有很大不同,这里暂且将长谷川说的“division”对应成师团。

在一个师团中,一般师团参谋长是大佐军衔,主力联队长也大部分是大佐军衔。

但指挥一个联队的联队长应该没有这份闲心跑到教堂邀请学生去唱歌,而且台词说“我师”,再结合长谷川来教堂搞一些面子工作,这个军官很可能是个师团参谋长,才能以“我师”的口吻来说话,而且这项工作也符合他的职责。

根据直接参与攻打南京的日军部队来看,长谷川的原型很可能是第9师团、第6师团、第16师团和第114师团这四个完整师团的参谋长。

这四个师团当时的参谋长分别是:

第9师团参谋长 中川广 大佐

第6师团参谋长 下野一霍 大佐

第16师团参谋长 中泽三夫 大佐

第114师团参谋长 矶田三郎 大佐

让我们记住这些侵略者的名字,记住他们的罪行。

当时《金陵十三钗》被炒作成中国大陆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票房表现被寄以厚望。

但电影在筹备和上映前后遭到各种诟病诋毁,有说国师不行的,有说跪舔白人的,有说暴力色情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佳作。

多年后抛开影片周边的各种八卦,摘掉有色眼镜,再来聚焦电影文本本身,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你觉得《金陵十三钗》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上信息如有错误疏漏还望指正~

-END-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近视逆转-摘掉眼镜

呵护眼睛健康,一起加油摘掉眼镜

by:生命在于修炼

金陵变

【内容简介】第一部:郁知远犯案被捕入狱,被迫参加一项名为“白光计划”的实验,代号为“1”,实验目的是被传送到1400年寻找前一个失联的实验体——“0”号。实验发...

by:昀端

金陵艳

【内容简介】以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情为主线,结合当时历史,呈现了当时红极一时的的几位金陵名妓——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的人生和爱情故事。【作者/主播简...

by:漫听丨燕语呢喃

金陵秋

金陵秋_小说在线阅读_林纾以作者同乡辛亥革命将领林述庆军中日记的真实经历为背景,以虚构人物女学生胡秋光为纬,记叙、描写了辛亥至民国元年间社会的鼎沸纷扰状况。

by:善意流传

12周摘掉眼镜 恢复视力

讲师:田艾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爱灵瞳视觉心理咨询师内容简介:原著(美)爱德华·索夫,芝加哥眼科医院院长。近视该如何调节?视力恢复的秘诀?一起来学习吧。扫...

by:爱灵瞳视觉训练中心

金陵旧颜

以民国的笔触还原南京旧时原貌,张恨水、朱自清、俞平伯,一大批民国文化名家,他们笔下的南京是怎样一副容颜?战乱年代南京人又有怎样的风骨与担当?“市民学堂”特别节目...

by:南京市民学堂

有色眼镜背后的数字视觉新体验

创业领域知识内容服务商~不求知识最牛逼,只愿连接更鲜活!学霸晓一哥,交流学习:mo31678...

by:私享云

贝茨法~12周摘掉眼镜恢复视力

着重从精神、心理方面阐释了各类屈光不正的形成原因,并用行为治疗的方法帮助人们,用日常的闲暇时间,通过运动,想象,太阳,光线、色彩等简单易行的方法,逐渐摘掉眼镜,...

by:刘波说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