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二二)

2023-01-14 11:02:0818:21 29
所属专辑:云雀读书读国学
声音简介
三字经(二二)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注释 ①经:经典。这里指六经。②明:明了。③方:方才。④子:子书,指诸子百家之书。⑤撮:选择。⑥要:要点。⑦荀:荀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⑧扬:扬子,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和儒学家。⑨文中子:隋代大儒王通,号文中子。⑩老庄:老子和庄子。老子,又名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创始人。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译文
经书都读熟了,然后可以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应该读的五部子书是: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所写的书。
解读
经是最重要的书,要先读,然后才能读子书。古人的教育首先是从经展开的,从小孩子会说话,能跟着大人读书开始,他就天天读经,即使是朱子编写的《小学》中,也充满了各本经书里的格言警句。这正应了孔子那句话,即取法乎上。《论语》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今天的读书和教育理念与古代非常不同,取法乎西方现代教育更多一些,注重理解,认为孩子要从最简单的学起,古老的经典不适合孩子。所幸古老的读书理念在今天又重放光芒,读经声在中华大地重新响起。《三字经》认为,诸子之书有的很纯正,有的却伴有瑕疵,所以需要选择其中最精粹的内容来学习,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学问日渐广博,而不至流于邪僻了。子书中有五部很重要,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所写的书。 子书中第一部就要读《荀子》,然后读扬雄、文中子,三者都属儒家学派,有的学者说荀子是法家一脉,这个值得商榷。荀子在《劝学》中力倡学习要以六经为本;扬雄则是汉代大儒;文中子王通则以昌明王道、振兴儒学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王莽篡汉,儒家君臣大道丧失,扬雄作《法言》,彰显其罪恶;晋宋齐梁陈时期,儒学衰微,文中子则有《续六经》来弘扬儒家文化。在王应麟眼里,他们的学说使儒家文脉不坠,非常重要。 荀子是先秦时期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据司马迁记载,晚年的荀子听说李斯去了秦国,为秦王嬴政服务,非常生气,饭都吃不下了。与孔子晚年被迎回国尊为国老不同,与孟子在各国朝堂上自由挥洒、讲道德说仁义也不同,荀子命运多舛。他曾经受到春申君的重视,两次做兰陵令;春申君被人暗算丧命之后,荀子的兰陵令也被废掉,后以兰陵为家,并终老于此。兰陵,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因为荀子整个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性恶论”,所以继孔子的“仁”、孟子的“义”之后,他提出“礼”、“法”,重视社会行为规范。荀子与孟子的性善论针锋相对,激烈争论,经常批驳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恶,需要运用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荀子》开篇就是《劝学》。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不可以停止学习,君子博学而每日省察自身,就会智慧明达而没有过错。大家在读《劝学》时,会深深为荀子的排比之美、博喻之美所打动。虽然荀子非常博学,在齐国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做了学术领袖,但遗憾的是,汉代以后修习荀子之学的不多,两位高徒又变成法家人物,而且死于非命,所以荀子身后非常寂寞冷清。今天,有必要加强礼法教育,荀子之学也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 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他生活在西汉末和王莽时期,是著名文学家、汉赋四大家之一。早年崇拜同乡司马相如,摹写了不少大赋,文采绚烂,名动朝野;为了写赋,呕心沥血。由于大赋对天子并没有起到劝谏作用,晚年的扬雄非常后悔,转而大力写作儒学著作。作为一个儒学家,其作品有模仿《论语》作的《法言》,模仿《周易》作的《太玄经》。大儒刘歆去看扬雄,说:“你的《太玄经》有几个人能看懂呢?我担心后人只能用它来盖酱坛子。”扬雄笑而不答。扬雄家贫,又好喝酒,所以门前冷落,但也有喜欢他的人拿着酒肉跟从他学习,有一个弟子叫侯芭,跟着扬雄学习了《太玄经》和《法言》。扬雄七十一岁去世,侯芭负土起坟,埋葬了老师,然后为他守孝三年。在班固写作《汉书·扬雄传》时,扬雄已经去世四十多年,但是《法言》已经非常流行。王应麟认为小孩子学习的时候读扬雄,首先是要读他的《法言》。非常遗憾,也许是因为做过王莽朝大夫的原因,朱子对扬雄颇有微词,后世学习的人不多,今天知道这部书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文中子王通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传说王通十五岁时便开始教学,十八岁时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学问大长。十九岁时到长安见到了隋文帝,献上《太平十二策》,但不被公卿大臣所重视,怀才不遇,后来辞官归乡,专心著述。王通用了九年时间续写六经,但非常遗憾,这六部著作在唐代就全部失传了,只留下其弟子编辑的《文中子说》,即《中说》。这部书效仿《论语》写成,提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对唐宋文化政治有很大影响。王通活了三十三岁就去世了,不过他的学生非常有名,其中就有唐代名相杜如晦和魏徵。受文中子的思想影响,唐太宗时期,魏徵主编的《群书治要》意在从整个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为政治所用。 《三字经》认为,在读完四书六经和经传之后,以儒学打底,进而可以了解另外一种生命体系,可以读老庄了,让思维达到更高的玄妙境界。据司马迁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老聃,作《道德经》五千言。提起老子,不得不提到一些传说。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太上老君,关于老子有很多神秘的传说。据说老子在母亲腹中待了八十一年才从母亲左腋下生出来。至于老子是怎么死的,没人知道。老子的智慧之学十分玄妙,后世称为“三玄”之一,其他分别是《周易》、《庄子》。老子智慧直接来源于《周易》,学者称老子也是一个易学家,只不过与孔子不同,他采取了《易经》的坤道以成就自己道的体系。老子智慧精密深微,对历代中国人的生活都有深刻影响,在此仅采撷其中几点来说明。第一,老子认为道很玄妙,不可通过语言来穷尽,《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谈论,但是一旦用语言来谈论,这个道就不是真正要讲的那个道了,其神秘性不亚于《周易》。第二,关于宇宙万物的产生以及宇宙间的规则,可以从一副对联来体会,上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两句话出于《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是由道产生的,没有道,宇宙就是一片虚空。下联讲的是:人不违背大地之德,才能得到保全;地不违天德,才能承载万物;天不违背道,才能覆盖大地;道不违背自然,才能得其本性。第三,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而治,任何事不要刻意为之。第四,老子从《易经》的《谦卦》得到启示,崇尚谦下之德。因为水最能够处于下方,所以老子教人学习水的品德。他提出非常有名的“上善若水”的观点,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名利,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众所周知,汉文帝刘恒与母亲薄太后,也是靠了老子之道才成功的。《道德经》的智慧也给企业管理以很深刻的启示。今天的国学热潮中,老子对学习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现实生活中,我们修习坤道,有助于得到幸福。 战国中期,传播老子之学最有名的是庄子,他的书称为《庄子》,道教称为《南华经》。据记载,庄子是宋国的蒙人,出身于贵族,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然而,他崇尚自由,鄙弃富贵名利。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摆着尾巴在泥塘里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之君的约束。” 庄子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逍遥。如何做到逍遥?《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发挥了老子所说的“绝圣弃智”思想,告诉我们有四个忘掉:第一,从现实利害关系中解脱出来(忘掉现实社会);第二,从实用的功利计较观点中得到解脱(忘掉功利目的);第三,从理性智慧的心态中得到解脱;第四,从自我中心意识中解脱出来,做到忘我。不要老是说我要怎样,用佛家的话说就是破掉“我执”。所以庄子讲“齐物论”,让人们忘掉一切界限和区别,如生与死的界限。他说生死只不过如白天去了黑夜降临一样自然,你如果不会因为白天的逝去而悲伤,那么就不要因为黑夜的来临而哭泣。庄子还在梦中与骷髅论道,谈论生死寿夭、富贵贫穷。不过,庄子也很重感情,好朋友惠子去世后,庄子路过惠子墓,给他的学生讲故事,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哀伤。由于庄子的思想很是玄妙,所以他选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来说事。因此,《庄子》读起来就像一首玄妙的长诗,令人着迷。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我们经常会有贪嗔痴慢疑等种种苦痛。庄子给我们开出药方,说:看看那空寂之处吧,虚空澄静的心室,会生出一片纯白亮丽的光明,种种吉祥福善将在那里聚集。让虚空充满物欲的心灵吧,以获取幸福和快乐。学习庄子,可以疗救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种种的苦痛和不幸,可以让我们紧张的神经得到片刻的休憩,进而走向幸福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宏明爸爸讲三字经丨三字经丨宝贝速会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by:宏明爸爸故事汇

三字经|三字经儿童版|每天学习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

by:YD工作室

三字经跟读+三字经讲解

《三字经》这部经典是真正的包罗万象,吸取中华5000年万千精华浓缩而成的蒙学典范。我们推出的《三字经》朗诵跟读版+《三字经》讲解版,有别于其他的一知半解的纯朗读...

by:潇湘故事荟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

by:壮壮陪你听故事

三字经

《三字经》(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由南京同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根据最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编...

by:同优文化

三字经

买了一本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发现三字经版本很多,网上搜到的文字和音频和书上的不太一致。终于发现有一个一致的,自己切分成小段,方便孩子每日学习。...

by:羊羊_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