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之争006-1大灾重建揭秘

2023-01-15 18:32:5716:24 37
所属专辑:巴山蜀水|老故事
声音简介

§§§ 木牍之争006-1抗震重建解密


【传播四川好声音,挖掘巴蜀老故事】

   欢迎收听我的喜韵坊【巴山蜀水老故事】,由喜马拉雅FM出品,有声版权壹万部之纪实文学《木牍之光》。作者:元夫。播讲:蜀道声音盒子剧社队CV倾情打造。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请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著名作家牛放先生在本书出版之际手书写道:在木牍里寻找刻写的感觉,让心进入木质,阅读历史与自然对话,妙也!



(旁白)青川县城选址之争是历史的现实存在,所以是历史必然。

      选址乔庄也好,选址竹园也罢,谁也不用妄加评判,因为宇宙的二元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具有利弊,至于是利是弊,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给全方位呈现出来,让后人去思索去总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汶川、北川、青川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抗震救灾、过渡安置以后是紧锣密鼓的灾后重建。“三川”的政治中心--县城怎样重建,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自然而然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曾经,“三川”均提出县城异地重建,整个四川灾区先后有数十个乡镇也提出了异地迁建的构想。

    北川县城在党中央国务院“再造一个新北川”的明确指示下,于2008519日就启动了新县城选址工作。20086月《北川县城“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选址与规划研究》编写完成,随即开展新县城的选址论证,选址安县的安昌镇,成为震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200811月,国务院正式审查通过了北川县城选址方案。2009年正式动工修建。可利用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

     汶川县城重建也曾短暂陷入选址争论之中。但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原址重建是最佳选择!20087月便停止了争论,不再考虑整体搬迁,汶川县城的重建迅速驶入快车道。

     青川县城的重建与汶川、北川相比,有着极其不平凡的经历。最初设想是搬迁竹园镇新建县城,乔庄保留部分县城功能。

    “三川”县城重建最初的格局是:北川全迁,青川半迁,汶川不迁。这样,四川的灾后重建将在人类抗灾难历史上留下三个不同的县城重建范本和典型,也是对人类抗灾难历史作出的贡献。

     然而世事复杂多变,往往不依人想象。全迁和不迁相对具有可操作性,半迁操作难度太大,所以青川县城的“半迁”很快变为“搬迁”,“搬迁”在“是”与“否”的声音中,经过九个月的争论后又变为“不迁”。其争论过程、建设过程就像白龙江与青竹江一样九曲回肠。



           人心惶惶 “狮子”松动大开口

    青川县县城搬迁提出的背景应该追溯到特大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天。有一天,青川县县长陈正永带领最早到达青川县的一些专家在乔庄县城周围排查险情时,在县城后面狮子梁发现半米宽的地震裂口,并有半米高的山体错位,几十吨重的酷似狮子的那块巨石出现松动,同时桅杆梁和东山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缝。

此时青川县仍处于通信中断状态,对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只知道东河口爆炸似的坍塌,掩埋河流村庄,情景异常惨烈。虽然大部分人尚未到达东河口现场,但在余震频发的当时,所有人心里都捏着一把汗,万一遇上大雨,万一再次像东河口一样爆炸似的坍塌,乔庄岂不是会成为第二个东河口?

     据专家现场估计,如果狮子梁坍塌,乔庄老县城将会被掩埋四分之一,乔庄河形成堰塞湖将会危及整个县城以及县城下游乡镇安全。此时,青川县便有了搬迁县城的想法。

     青川县国土局的同志513-14日便排查至此,得知这一情况,国土局派王洪彬、周军、姚军、赵跃武、白云太、华学军、黄鹏与青川武警中队,以及乔庄镇所辖的社区干部组成监测组,轮流值班,24 小时监测裂口的新变化。“从裂口看下去,还能看到棺材,特别是晚上值班非常恐怖”。王洪彬说狮子梁裂口最大,最宽处超出一米,桅杆梁不稳定斜坡上的裂口大约五十厘米宽,山体错位三四十厘米,东山变形体裂口比桅杆梁更小一些,大约三十四厘米。最危险的是狮子梁变形体。三个变形体将老县城包围,十分危险。

     四川省政府有关领导带领地质专家到达青川,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黄润秋带着专家组和仪器设备到青川进行实地踏勘,对青川县城断层进行探测,结果为:

      县城区有三条断裂通过:1:5万和120 万区域地质图一致,北支断裂与平武-青川断裂的主断裂,与区域地图位置基本一致,

中支和南支断裂走向为东北,为分支断裂,在青川县城以东与主干断裂交会,与区域地质图的北东、东向走向不一致。

     也就是说,青川县城乔庄之下有三条断裂带通过,主断裂带虽然不在“映秀-北川”断裂带上,但是却在“平武-青川”断裂带上,而“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将平武-青川断裂带激活,这就是地震后余震总是在青川肆虐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围绕乔庄县城的狮子梁、桅杆梁、东山三个变形体由于余震频繁,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和专家建议县城搬迁,并建设性地提出一些选址意见。广元市也支持县城搬迁,并成立了以市人大副主任赵安均为组长的选址小组。省上也初步同意搬迁,指示专家认真进行研讨。

接下来青川县城的选址工作开始了。

     6月5日中午1时在青川县城乔庄召开了省市两级领导和各路专家共同参加的关于县城搬迁的讨论会。这次会议标志着青川县城搬迁正式提上青川县的议事日程。

    在这次会议上,黄润秋专家认为乔庄地震风险大,地质灾害可以治理,人们的心理状态难以适应,搬比不搬好,但具体怎么搬要认真研究。在这次会议上,黄润秋便有了功能疏解的考虑。时任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洪说,省发改局也同意搬迁,一定要在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人文关系等方面认真搞好调研论证,提出几个备选方案,以供上级领导决策。这次会议有一个共同的寄望:在广元市的发展格局中,广元市希望青川扮演什么角色?所以这次会议出现一个倾向:县城搬迁竹园。

    然而县城搬迁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做科学的考察、论证。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青川县县城选址需做专项研究。为此,青川县政府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青川县城选址规划进行研究,经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领导同意,中规院承担了青川县县城选址研究工作。

     2008年7月,中规院工作组进入青川乔庄,先后走访县建设局、地震局、国土局、交通局、环保局、水利局、经贸局等单位。他们还采用访谈式,进行社会调查,走访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协委员、企事业代表、市民代表,展开有关安全感、青川重建定位、人口疏散、外迁意愿、重建后的就业、住房等问题的调查。与此同时,中规院工作组还现场踏勘了乔庄狮子梁、桅杆梁、东山三个变形体。

青川县电视台每天播放着专家张筌关于县城断裂带的讲座,图、文、声并茂,有时还找来乔庄的百姓让他们听专家出面现场讲解。

     一张《青川县地震示意图》挂在青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板房办公室,外行看见的是几条蓝丝带捆绑着青川。内行看见的是几条巨大“蟒蛇”,横卧青川地下,假如这些蟒蛇伸一下懒腰或翻一下身,这片土地将万劫不复。专家把讲解的重点放在老城地底下的三条断裂带上。同时强调,这次地震的余震基本集中在青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5月25日,汶川地震最大的一次 6.4级余震发生在青川观音店乡境内,72412小时内接连发生的4次大余震,一次次让惊魂未定的青川人如坐针毡。

     心有余悸的青川百姓听了专家的讲解,增加了地震知识。

     无论是在棚子里避灾的百姓,还是在帐篷里办公的官员,大家都人心惶惶,余震一摇更是战战兢兢。中强度余震一旦发生,外界通往乔庄的必经之路剑青路沿线便会山体崩塌,乔庄时时面临着再次成为孤岛的危险、以至于后来的挖掘机随时停在路边执行保通任务;各级政府密切关注着狮子梁的险情,胡锦涛总书记曾两次电询狮子梁开裂情况。

青川县城乔庄危险,不能在原址重建的概念已扎根在人们心中。县城搬迁势在必行。青川县城建局组织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人同意县城搬迁。于是,林林总总的选址方案被提了出来:有人提出在县内三锅乡、清溪镇、木鱼坝、红旗坝等地建县城;甚至还有人提出打破广元市内的行政区划,建县宝轮,或建县剑阁下寺,下寺再度回到原来老县城,或建在绵阳江油厚坝等。

     遵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等9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经过多方考量,竹园镇成为搬迁新建青川县城的唯一选项。其理由为:竹园镇地质条件为低山加部分河谷平地,所在位置避开了三条主断裂带通过的部位,地势相对平坦,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地理位置靠近广元市区和交通主干道,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这一结论,中规院作出详尽的县城选址研究方案。方案提出了县城搬迁竹园的具体建议,而对于乔庄原址重建只提出了一个布局意向:如果原址重建,避让 50 米,用地规模极限值 1.5平方公里左右,政府所在地建至小坝区,原老城区作为低层、低密度居住用地;如果搬迁竹园,可避让300米,避让滑坡影响范围,用地规模1平方公里,乔庄镇政府建在北井坝,原老城区不再部署永久性居住区,而作为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和物流集散、服务用地,强化为北部人口服务的功能。

    不难看出,当时官方、学界出于百姓安全角度,对县城选址竹园的倾向性。


本书作者简介:

    笔名元夫、本名熊芙蓉,曾作教师,现为广元日报社记者、编辑。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前21小时抵达青川,在青川遭遇特大地震,逃出房间后即开始采访,十三日回到广元,当即在广元新闻网发出第一篇青川灾情报道,之后大部分时间泡在青川,因而有了这部《木牍之光》。



记住灾害历史,敬畏自然生命。

   喜马拉雅FM【巴山蜀水老故事】本辑播讲完毕,感谢您的收听,有声作品陆续上架。如果您对蜀道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文字;如果您喜欢巴蜀文化,可以在喜马拉雅官网搜索《通往天堂的路》、《少年武则天》、《唯美四川螺髻山》、《朝天关风云》、《花蕊夫人》;《村里的故事》、《趟过记忆》、《青青之川》、《蜀道天下》、《武曌千秋》、《木牍之光》、《东河口绝恋》等。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欢迎著作者与蜀道声音盒子剧社合作有声书数字音频,详询微信ZMXD要法要法(您懂的)、敬请期待。

亲爱的小耳朵下辑更精彩,我在蜀道等您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尺牍之间

古汉语中,许多美妙的形容都与书信有关。信里有情——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信里有...

by:开卷有声

花月尺牍

作者:徐枕亚东邻宋玉,不窥园者经年矣。春色恼人,欲眠不得,而洋场十里,尽是尘嚣,选胜探幽,何处得少佳趣。行行且止,步入公园,门前车马纷驰,不过成一哄之市而已。...

by:善意流传

简牍的100种声音

“简牍的100种声音”是长沙简牍博物馆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News938潇湘之声合作制作的简牍文化知识小故事,简单易懂,情节有趣,收听了解简牍,了解长沙历...

by:长沙简牍博物馆

悦牍轩·新领域专辑

这是与北京“悦牍轩·新领域”合作的创作专辑,原创的小哲理、大智慧。不定期更新,均由本人播讲,欢迎收听

by:梦相如

許葭村 |《秋水軒尺牘》

《秋水軒尺牘》一書為山陰許葭村先生所著,文辭生動雅麗,曲盡情理,堪稱尺牘中之模範,為久已膾炙人口之書。宋晶如註譯

by:沐石前盟

大道之争

【内容简介】他既不是废材,也不是天才,方哲只是修真界里的一个普通低阶散修,但是他依旧不屈不挠,执着乃至顽固,一步一步向着大道迈进!【作者/主播简介】作者:雨天下...

by:时代文化

秘境.1,惊世密牍三千年

【内容介绍】中央研究院解密木牍寻找西周秘藏的绝密行动小组--“西北风”成立。年过百岁的特殊成员徐道长,把他们带回了遥远的战国和大汉时期统治阶级对长生不老的制丹奇...

by:一路听天下官方

木牍之光 | 梦回清河演播【双播】报告文学

《木牍之光》作品简介本书是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偶然在讲团时,在青川遭遇特大地震逃出房间后即开始采访,数百天时间泡在青川,见闻了地震发生、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全过程...

by:XM梦回清河

给孩子读短信:古人的尺牍

89岁老编辑,71年出版经验,堪称大家小作锺叔河先生虽曾经坎坷,然一心向学,不废读书,主持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高屋建瓴,是出版业的标杆。虽已89岁,仍以课孙的...

by:现代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