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诗教》5

2024-04-20 09:55:1012:51 390
声音简介

  又如《韩诗外传》八云:

  ……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囿(原作“国”,据《说苑·辨物》篇校改),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诗》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大雅·卷阿》)

  这是神话,可是在古人眼里也是史。这不是引《诗》述史而是引《诗》证史。又如蔡邕《独断》下云:

  宗庙之制,古学以为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前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庙以藏主,列昭穆;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总谓之宫。《月令》曰“先荐寝庙”,《诗》云“公侯之宫”(《召南·采蘩》),《颂》曰“寝庙奕奕”(《鲁颂·宫》;《毛诗》作“新庙”,蔡当据《鲁诗》),言相连也。

  这是引《诗》以证宫的制度。又如《春秋繁露·郊祀》篇云:

  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为可。今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异是?是故天子每至岁首,必先郊祭以享天,乃敢为地,行子礼也。每将兴师,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之道也。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兴师伐崇。其诗曰:“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莪莪,髦士攸宜。”(《大雅·棫朴》)此郊辞也。其下曰:“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同上)此伐辞也。

  这里引《诗》以明郊的制度。又如《汉书》二十八《地理志》云:

  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小戎》)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无衣》)及《车辚》《四载》《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

  这是记风俗的引《诗》。

  还有引《诗》以明天文地理的。又有用《诗》作隐语的。而诗篇入乐的意义,著述中也常论及。如《汉书》二十六《天文志》云:

  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小雅·渐渐之石》)言多雨也。

  这两句诗里的天文学早就反映在孔子的故事里。《史记》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云:

  他日,弟子进问[有若]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毕乎?’”……

  故事未必真,却可见劳孝舆说的“事物细微,皆引《诗》以证其得失”(见前)那句话确有道理。又如《汉书·地理志》云: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汾沮洳》),“置之河之侧”(《伐檀》)。

  这里引《诗》以明魏国的地理。至于用《诗》为隐语,春秋时就有了77,直到汉末还存着这个风气。《后汉书》八十三《徐稚传》云: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小雅·白驹》)。吾无德以堪之。”

  这是无语的隐语,所以“众怪不知其故”。又,解释入乐《诗》篇的意义的,如《礼记·射义》云: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苹》者,乐循法也。《采蘩》者,乐不失职也。

  这中间《狸首》篇是逸《诗》。

  汉人著述引《诗》之多,用《诗》之广,由以上各项可见。无论大端细节,他们都爱引《诗》,或断或证——这自然非讽诵烂熟不可。陈乔枞所谓“上推天人性理”,“下究万物情状”,以至“古今得失之林”,总而言之,就是包罗万有。春秋以后,要数汉代能够尽《诗》之用。春秋用《诗》,还只限于典礼、讽谏、赋《诗》、言语78;汉代典礼别制乐歌,赋《诗》也早已不行,可是著述用《诗》,范围之广,却超过春秋时。孔子道: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这是《诗》教的意念的源头。孔子的时代正是《诗》以声为用到《诗》以义为用的过渡期,他只能提示《诗》教这意念的条件。到了汉代,这意念才形成,才充分地发展。不过无论怎样发展,这意念的核心只是德教、政治、学养几方面——阮元所谓政治言行,——也就是孔子所谓兴、观、群、怨。“温柔敦厚”一语便从这里提炼出来。《论语》中孔子论《诗》、礼、乐甚详,而且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好像看作三位一体似的。因此《经解》里所记孔子论《诗》教、乐教、礼教的话,便觉比较亲切而有所依据,跟其他三科几乎全出于依托的不同。汉代《诗》和礼乐虽然早已分了家,可是所谓“温柔敦厚”,还得将《诗》、礼、乐合看才能明白。《韩诗外传》八有一个《诗》的故事:

  [魏]文侯曰:“中山之君亦何好乎?”[苍唐]对曰:“好《诗》。”文侯曰:“于《诗》何好?”曰:“好《黍离》与《晨风》。”文侯曰:“《黍离》何哉?”对曰:“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文侯曰:“怨乎?”79曰:“非敢怨也,时思也。”文侯曰:“《晨风》谓何?”对曰:“‘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此自以‘忘我’者也。”(原无末七字。许维先生据《文选·四子讲德论注》与《御览》七七九补。)于是文侯大悦……遂废太子诉,召中山君以为嗣。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西汉王褒作《四子讲德论》,已经引用80。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三列举“兴于《诗》”的事例,第一件便是“子击(中山君名击)好《晨风》《黍离》而慈父感悟”。其次是周磐。《后汉书》六十九本传云:

  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召南·汝坟》末章道:“鲂鱼赪尾,王室如。虽则如,父母孔迩。”章怀太子《后汉书注》引《韩诗薛君章句》:“以父母甚迫近饥寒之忧,为此禄仕。”周磐是“兴于《诗》”“而为亲从仕”(《纪闻》语)的。后世因读诵而兴的例子还有些,多半也是“兴于《诗》”;而以孝思为主81。这些都是实践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可是探源立论,事亲事君都是礼的节目,而礼乐是互相为用的,是相反相成的;所以要了解《诗》教的意义,究竟不能离开乐教和礼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朱自清的诗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

by:宝木虎声

朱自清的诗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

by:飘逸的声音

朱自清诗集

朱自清,生于1898年,卒于1948年。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

by:117L8D78XAL

朱自清诗歌

很早之前,我们就学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今天我读他写的诗,更觉得诗也是他的专长。

by:若水_sx6

朱自清诗选

根据喜马拉雅“全民朗读”读单“朱自清”朗读

by:聂晓晶

朱自清诗集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

by:万万道来

朱自清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

by:S沈俊羽

朱自清

朱自清共62篇.更新于2021.02.25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

by:A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