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与秦桧擅权(2)

2023-02-13 12:30:4323:19 5151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岳飞之死与秦桧擅权

国家人文历史 2023-02-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古籍 ,作者游彪

上期播讲到:
绍兴二年(1132),高宗迁都杭州,南宋朝廷终于获得了喘息之机,初步在东南站稳了脚跟。

下面继续播讲:

02
千古奇冤:岳飞之死

南宋政权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但外有金兵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南下,内有各地溃兵败将组成的游寇集团和农民的反抗武装,极大地威胁着宋廷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不得不抛开压制武将的祖宗家法,着意笼络重用武将,当时最有名的将领就是南渡后的“中兴四将”。其中,刘光世出身将门,其父官拜节度使,他本人早年曾随父镇压方腊起义;张俊和韩世忠都是行伍出身,靖康年间就追随赵构,在平定苗傅、刘正彦兵变中又都立有大功;而岳飞则是资历最浅的一位,但是在短短几年间,他的战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诸将,绍兴四年(1134)八月,在收复襄汉六郡之后,宋廷授他为清远军节度使,地位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不相上下。

高宗是在向金人求和而不得的形势下,才重用武将的,其目的只是自卫,并没有北伐恢复中原的打算。岳飞收复的失地,实际是从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权伪齐手中夺取的,岳飞出兵前,高宗明白他与其他将领只守不攻的作风不同,于是特地下手诏,告诫他只须收复伪齐所夺之地,千万不可领兵北上触犯金人,否则就算立下战功,也定要严惩。这一纸诏书,牢牢地束缚了岳飞的手脚,加上岳家军只有不到3万人的兵力,也无力进行北伐,因此岳飞只好在收复襄汉后,率主力退守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面对金人的进攻,高宗始终不愿放弃投降求和。尽管绍兴四年以后,岳飞、韩世忠等率军先后击败了金和伪齐的两次南侵,但高宗并不想利用这些绝好时机进行北伐,宋军的战果只是为他与金朝议和提供了讨价还价的砝码,就在各地抗金斗争接连取得胜利的时候,高宗派出求和的使臣仍然络绎不绝。

绍兴七年(1137)年底,宋使王伦从金朝带来了议和条件,金朝要求南宋称臣,向金交纳岁币,作为交换,金朝答应废黜伪齐,归还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韦贤妃,归还河南地。高宗得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屈膝求和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再派王伦使金,与金朝商量具体的和谈事宜。

高宗议和的决定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对,其中几位手握重兵大将的意见,对于议和能否顺利签订至关重要。于是,绍兴八年(1138)八月,高宗召韩世忠、张俊与岳飞入朝,希望说服他们至少不反对议和。张俊向来害怕金兵,在历次对金作战中都极力避免与金兵交锋,其为人又善于逢迎,所以马上表态支持议和。而韩世忠与岳飞则坚决反对,岳飞更是对高宗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这番义正词严的话不禁使高宗对岳飞心生嫌忌。

其实,在此之前,岳飞已经在两件大事上冒犯了高宗。这位最坚决抗金的大将个性耿直,在战场上有勇有谋,而在政治斗争中却显得缺少心计,太不善于保护自己。

绍兴七年(1137)三月,宋廷解除了“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兵权,高宗本来答应将刘光世率领的淮西军队拨给岳飞指挥,岳飞信以为真,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兵力大增,兴奋之余,立即提出要带兵10万,出师北伐,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于是,高宗临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队交给岳飞。对高宗的出尔反尔,岳飞十分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离开本军驻地鄂州,以为母守孝为名上了庐山。在高宗看来,这种行为分明是要挟君主,但当时金兵的威胁尚在,解除岳飞兵权的时机并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诏,对岳飞好言抚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飞返朝,向高宗请罪,高宗表示对其宽恕的同时,引用太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的话以示警告,言语之中已经暗藏杀机。

第二件事发生在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飞出于忠心,建议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那时才30岁,内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时立太子,无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难言之隐。此外,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规定武将不得干预朝政。所以,岳飞的建议一下又触犯了两大忌讳,更加深了高宗对他的反感和忌恨。这两件事以及在抗金恢复中原上毫不妥协的立场,为岳飞日后的命运埋下了祸根。

绍兴八年(1138),高宗与金朝的媾和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文武百官的反对之声日益高涨,只有秦桧极力支持高宗议和。十一月,金朝“诏谕江南使”张通古与宋使王伦南来。金使的称号中将“宋国”称为“江南”,敌对两国互通信息,应称“国信”,金朝却称“诏谕”,显而易见,这是金人故意羞辱南宋。金人接下来的要求更令南宋臣民难以接受,金使居然要高宗跪拜受诏,奉表称臣。为了苟安偷生,高宗对此并不介意,他冠冕堂皇地表示:“只要百姓能免于刀兵之苦,朕可以牺牲自己的体面来换取和议。”

然而,天子有此“美意”,臣民们却不愿“领情”,朝廷内外群情激愤,抗议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声势和规模,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甚至在街上贴出醒目的榜文:“秦相公(秦桧)是细作(奸细)!”矛头虽然是指向秦桧,实际上表达出对高宗的强烈不满。高宗尽管恼羞成怒,将激烈反对的大臣一一贬谪,但面对舆论的强大压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顾忌。十二月,高宗以为徽宗守孝为借口,由秦桧等宰执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礼,接受了金朝的国书。

高宗以为和议之事已成,从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于是大加庆祝,大赦天下,给文武大臣加官晋爵。岳飞在接到升官诏书后,当即上书表示拒绝,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并重申自己率师北伐的宏图大愿。高宗和秦桧此时对岳飞切齿痛恨,除掉岳飞的阴谋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果然不出岳飞所料,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军又奔赴抗金前线。随着金兵在川陕、两淮等地的进攻相继受挫,宋军进入战略反攻,岳飞进军中原。他命原抗金义军首领梁兴等渡过黄河,联络河北义军,结成“忠义巡社”,攻取河东(今山西省中部)、河北州县,以实现他确立的“联结河朔”的战略方针,同时亲自领兵长驱直入,进驻郾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七月,金将完颜宗弼集结大军,从开封直扑郾城,岳飞军以寡敌众,大败金兵。接着,完颜宗弼又转攻颍昌(今河南省许昌市),岳飞对此早有防范,事先已命长子岳云前往支援,完颜宗弼在颍昌再遭岳家军的沉重打击。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距离开封只有45里的朱仙镇。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收复了黄河南北的部分州县。金人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并打算放弃开封,渡过黄河北逃。

岳家军的接连胜利当然不利于高宗和秦桧与金朝重开和议,于是,他们连下12道金字牌,催促岳飞立即班师。此时,数万岳家军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陕西、两河的广大地区,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军队也已接到撤军的命令,张俊、韩世忠、刘锜等部陆续班师,岳飞要想在没有后方支援、缺乏友军配合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收复故土,实是难上加难。在形势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飞违心地拒绝了两河百姓要他继续北伐的恳求,奉诏班师。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良机就这样被高宗和秦桧葬送了。

绍兴十一年(1141)一月,完颜宗弼统领近10万大军卷土重来,直攻淮西。高宗命驻守鄂州的岳飞率军增援淮西,但岳飞援军尚未赶到战场,杨存中与刘锜、王德等已在柘皋(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北)大败金兵。张俊准备独吞战功,便打发岳飞等回军,不料完颜宗弼命孔彦舟回师攻陷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并重创前来救援的杨存中和王德大军,当岳飞率领的援军赶到时,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岳飞两次应援淮西,行动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称,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据说当时岳飞正患感冒,第二次则是军队“乏粮”,其中是否夹杂着对高宗阻挠他北伐的不满情绪,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这件事还是成了后来秦桧陷害他的口实。

淮西之战后,高宗加紧了削夺武将兵权的活动。由于南宋建立以来,他不得不倚重武将外抗金兵,内平游寇,结果造成武将势力崛起,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绍兴十一年四月,高宗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名为升官,实际是夺去了三大将的兵权,三将所辖军队从此直接听命于皇帝。

接着,高宗和秦桧将迫害的矛头直指岳飞。绍兴十一年七月,秦桧死党万俟卨 (音同"莫其谢")秉承上意,上章弹劾岳飞,他抓住岳飞曾经擅离职守、私上庐山以及没有及时应援淮西等事,大做文章,并把张俊撤除淮东防务的事情栽赃到岳飞头上。岳飞意识到自己处境险恶,上书辞职,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能放过自己,但高宗对岳飞的厌恶由来已久,根本不打算手下留情。

仅凭上面的几条“罪状”,尚不足以置岳飞于死地,于是,秦桧又指使张俊胁迫岳飞部下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爱将张宪密谋要挟朝廷还兵给岳飞,串通谋反。张宪被押送大理寺审讯,严刑逼供之下,仍然不肯屈招。好不容易等来了除掉岳飞的机会,高宗怎能因证据不足就轻易放过?他亲自决定让大理寺审理岳飞一案。十月,岳飞、岳云父子被投入大理寺狱中,御史中丞何铸与大理卿周三畏奉诏审讯。何铸反复讯问,实在得不到任何岳飞谋反的证据,在审讯时,又看到岳飞背部刺的“尽忠报国”四字,他深知岳飞的忠心与清白,便向秦桧力辩其冤。秦桧抬出高宗来,明确告诉他:“此上意也。”也就是高宗要置岳飞于死地。何铸愤然道:“我岂是为区区一个岳飞的性命,强敌未灭,无缘无故诛杀一员大将,势必失去军心,决非社稷长久之计!”见何铸对岳飞下不去毒手,秦桧便奏请高宗,改命万俟卨为御史中丞,锻铸冤狱。岳飞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申辩的机会,在狱中悲愤地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这是向高宗和秦桧发出的最后抗议。

听说岳飞以谋反罪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韩世忠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他当面责问秦桧,岳飞谋反的证据究竟何在,秦桧答道:“其事体莫须有。”意思是这件事情大概有吧。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心意已决。在高宗看来,除去岳飞,既可以使和谈顺利进行,又能震慑其他武将,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因此,他不惜违背“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于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亲自下旨,以毒酒赐死岳飞,张宪、岳云斩首。岳飞自20岁从军,到39岁被害,一生戎马倥偬(音孔总),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时时不忘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沉重打击了南侵的金兵。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才能太平,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确,像岳飞这样既不蓄姬妾又不营私财的官员,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岳飞越是廉洁正直,高宗和秦桧对他就越是忌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一代抗金名将最终不是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死于自家君相之手,不禁令后世之人对他更生无尽的痛惜和由衷的崇敬之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72109fvzu

勾勾老师,贬谪,念bian zhe。

勾勾读世界 回复 @1372109fvzu

稍等,我查一下。

勾勾读世界 回复 @1372109fvzu

谢谢指正。

勾勾读世界

主播更正文中口误,鄂州应为今天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致歉!

猜你喜欢
岳飞之死

岳飞,字鹏举,宋朝抗金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因“莫须有”罪名冤死,年三十九岁。是谁杀死了岳飞?为什么杀他?作者来告诉你!很多人会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可有些人永远...

by:简宜平安

岳飞之死

作者高天流云(学习推广侵权即删)

by:晓窗观棋

岳飞之死|高天流云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翻开本书,看懂皇权的运作逻辑。《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全新力作!绍兴七年,宋高宗赵构将中兴之事委托于岳飞,可短短四年后,又突然将岳飞赐死...

by:听友470263697

岳飞之死 高天流云

绍兴七年,宋高宗赵构将中兴之事委托于岳飞,可短短四年后,又突然将岳飞赐死。岳飞是如何一步步从心腹大将变成心腹大患的?第一阶段:信任面对亡国危机,岳飞凭借骄人战绩...

by:文海寻珠

秦桧传 | 嗜血的权杖 | 官场权谋|靖康岳飞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是第一部描写秦桧的传记,讲述秦桧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私塾先生,凭借权谋、运气,当然还有一些才气,在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

by:左忆宁

岳飞

最难撼动的岳王——岳飞,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文采菲然而又武艺超群的抗金英雄,让我们一起跟随岳飞学习他智勇双全的谋略和精忠报国的美德。

by:淡雅枝菊

岳飞

岳飞,拜师周侗,结义五人,枪挑小梁王,大捷牛头山,冤死风波亭!

by:穿过黑夜你的眼

岳飞

岳飞,为什么非死不可?真正要杀岳飞的人到底是谁?

by:醉山恋

精忠岳飞|一个血有肉的岳飞

【悦库推荐】他不是泥塑的完人他是有血有肉的岳飞【内容简介】全书以北宋末年和南宋开国宋金之交对抗的历史为大背景,并以岳飞抗金、皇帝赵构的心路历程和金国的崛起为三条...

by:悦库时光

声音主播

568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