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为何不适用动物界的“纯血”和“优胜劣汰”?

2023-09-08 08:37:5908:28 3108
声音简介

为了写清楚这个问题,我特意认真请教了我的先生。他也算是个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世界top50高校博士学历。

我承诺会用这篇文章的收益送他一件显瘦卫衣;或者至少能够上买一箱他最爱的焦糖饼干。

好了,咱们现在就进入话题。

前阵子,安徽省庐江中学的一场感恩励志演讲翻了车。

重金邀请的专家陈宏友的演讲目标,是要激发台下的高三学生努力读书的热情。

演讲的最开始

然而,他的观点却是如此的惊世骇俗——既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或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成了一个所谓的更高的人类使命感——通过“杂交”来“改善基因”。

他的原话是:

“你们中成绩最好的人,以后可以找外国人配对。和外国人配对,可以帮我们改善基因,杂交出更好的精英。”

划重点,这词用的是“配对”。

读书的尽头,成了“配种”?

后来一名男生突然冲上讲台,抢过陈宏友的话筒,喊出了正能量

意外的是,关于陈宏友的演讲内容,在大多数人异常愤慨的同时,也有人表达了另一种看法——虽然“杂交”和“配对”这类词汇用的很不妥,崇洋媚外的价值取向也非常令人唾弃;但他那个通过读书跻身于精英阶层,扩大择偶的选择权,从而“改善基因”的说法,细品品似乎也有点意思。

毕竟,在动物界,择偶竞争失败的一方,通常将会丧失遗传自己基因的权利;胜出的,则会自然而然地具有最高级的交配权,为后代更多的遗传自己“优质的基因”。

这就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参考上述思路,他们认为,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按照“丛林法则”,低劣的群体,就应该被淘汰,自绝后代。这样,才有利于整个族群的延续和升级。

老实说,上述讲法,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表达。

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很容易导致种族主义泛滥和殖民侵略。比如当年的反人类反社会的纳粹德国,就是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狂热推崇者。

他们不但大搞主要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还执行过一个T4计划,对德国和奥地利境内的残疾人、精神病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制绝育,甚至是直接“清洗”。

T4计划的受害者

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同样也是文明的发展史,人类世界是讲究伦理道德的。动物界的择偶和繁殖操作,是不可以强行套用到人类世界的。

要说动物界繁殖的“优胜劣汰”,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界的原生筛选淘汰。

自远古以来,地球上的动植物都处在不停的进化之中,那些无法抵抗环境变化的,都遭到了淘汰,陆续灭绝了。

在动物界,并非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传承,不是所有的灵魂都需要有一个伴。

澳大利亚的袋狮,因为头脑简单,四肢短小,无法用那些大型猫科动物的方式灵巧迅猛地追赶猎物,最终灭绝

二是,人为进行的筛选淘汰。

人类介入,有目的性的改造。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测试方向的纯种培育。

为了避免实验出现个体化差异,必须要求实验对象的性状高度一致——除了雌雄的性别区分外,其他方面,就如同复制粘贴一样。

这种追求基因的高度一致而进行的人为选择繁殖对象的操作,全都属于近亲交配。按照人类的伦理道德,那就算是乱伦了。

这样的情形下,它们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很高,大大增加了后代纯合体出现的机会,并暴露出诸多有害性状,从而导致后代出现各种问题。

因此,对于实验对象来说,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将沦为淘汰对象,只有极少量符合实验要求的才有继续生存的机会。

这个纯种选择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筛选淘汰,直到筛出性状稳定,身体健康的优质个体。

一般来说,实验用的哺乳动物都需要连续筛选大约22代,才能符合要求,做到性状一致,拿出任何一只来用,效果都一样。

而之前的0到21代,则全部遭到了淘汰。

这些实验动物之所以能承受强度极大的淘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繁殖能力强,体型小、生命周期短,性格温和。

比如,小白鼠50天性成熟,怀孕后20天就可以生产,一般存活时间为18个月。

小白鼠和兔子,是最常见的实验对象

试想,如果人类也按照上述操作追求纯血,不但在伦理道德方面令人无法接受,后果也是极为可怕的。

最终的结局可能有两种:

存活下来的人类哪儿哪儿的都一样;

或者没有人能活下来,自己把自己给折腾绝种了。

基本上可以肯定,结局是第二个。

哈布斯堡家族200年的乱伦史,不仅制造出一群“鞋拔子脸”,甚至还直接葬送了整个王朝

很明显,人类经不起这种折腾。

大家都知道,近期结婚害处多。

血缘相近的亲属之间,隐性的致病基因更容易组合在一起,变成“纯和”的基因型,导致发病。

典型的就是“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女王是一位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后来通过她9个子女的联姻,血友病被传遍了几乎整个欧洲王室。

甚至,这个家族遗传还间接影响了沙俄帝国的命运,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沙皇夫妇唯一的男孩阿列克谢王子就是个血友病的患者。

尼古拉二世夫妇来英国姥姥家探亲

家里真有皇位要继承的尼古拉二世夫妇慌乱之中开始有病乱投医,坚信一个叫做格里高利·拉斯普金的文盲农民,能够借用“神力”保佑儿子的身体健康。

结果,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妖僧”,开始对帝国的内政外交指手画脚,让沙皇一家的威信,几乎跌到了最低点……

可以说,近期结婚后生孩子,比开盲盒还刺激,而且,令人失望甚至深感绝望的概率还很高。

相反的是,血缘距离越远,基因的排列和结构的差异化程度就越大。这样的两个人在基因两两配对的时候,就算其中一个人带着隐性有害基因,但也不太容易表现出来,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被慢慢的被淘汰掉,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遗传耦合因素上的缺陷。因而,他们的后代往往表现的更加健康和漂亮。

不过,即便如此,光指望通过跨省、甚至跨国通婚来直接提升后代质量的操作,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毕竟,这得先看看你们自带的“优势”。 如果两个人各自身高一个150cm,一个160cm,哪怕你们分别来自黑龙江和海南,隔着千山万水,生出来的小孩也不太可能长到1.80cm。

因为你们身上根本就没有高个子基因, 即便两口子血缘再怎么遥远,后代还得是矮个子。

其实,人类和大自然搏斗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避免那种动物界的“优胜劣汰”。

试想,为什么人类看似饱受疾病折磨,而野生动物们却看起来多数都是健康和活跃的?

因为那些有病,身体弱的动物,早就被淘汰了;而人类经过不懈努力,逐渐有了能力让生病的人,弱小的人,甚至的身体和智力残疾的人不需要被淘汰,依旧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化,对人的素质要求已经非常多元化了,而非仅仅要求个体的劲大、跑得快、叫声洪亮或者牙齿锋利,嗅觉灵敏等等。

在人类社会,体力弱小的人,他的智力资源可能非常有用;而脑袋不太灵光的,身体壮,照样也能发挥作用。像霍金,把他放到自然界似乎就是个废人,完全没有生存能力,但对人类文明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么看,对于人类来说,所谓的“优”和“劣”,实在没办法进行绝对定义,因而动物界意义上的“优胜劣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社会学与人类学

马塞尔·莫斯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交换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曾作出高度创造性的比较研究,他有关人种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点也对许多社会学家产生了影响。...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扎斯特罗著

by:飘如陌上尘郑州

美好社会——人类议程

这是一位传奇的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给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财政状况良好国家的指南。在明确解释美好社会的特征和规划切实可行的蓝图时,作者考虑到了人性的弱点,却没有向慈善文...

by:统计人斯童

《倦怠社会》|人类社会学|哲学|心理|社科

内容简介否定性的社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溢着积极性的社会。从这一范式转移出发,韩炳哲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病理形态,其中包括忧郁症、注意力缺乏症、过劳症等精神疾病...

by:白色秋千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

本书是人类学学科一本理想的指南,清晰而可信地界定并讨论了一些具有持久价值的核心概念,包括:相异性、流言飞语、控制、亲属关系、阴性书写、人权、家与无家、叙事、暴力...

by:那小子真亮

人类存在的意义丨社会进化源动力

“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进化生物学先驱、殿堂级的科学巨星爱德华•威尔逊重磅新书,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鸿沟,追索社会进化的源动力!在《人类存在的...

by:湛庐阅读

美德的起源 | 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 人类社会根源

《美德的起源:人类本能与协作的进化》是对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互助与信任所做的细致研究。如果真如达尔文所说,进化实行的是严格的适者生存原则,那么人类为什么还要相互...

by:机械工业出版社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