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经之王《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治

2023-03-07 09:25:0006:56 5.4万
声音简介

不尚贤,使民不争;

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义】

不推崇有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会为了虚名而起争夺之心;不看重难得的物品,使百姓不会因为贪婪而行偷盗之事;不彰显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的心不被欲望迷乱。贤明的统治者,治理的原则是:弱老百姓的欲望,填饱他们的肚子,增强他们的体质。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不能利用别人的欲望达到个人的目的,为所欲为。依照天地既存的规律行事,顺其自然,不胡乱作为,那么天下一定长治久安的。

【解析】

上一章,老子由“恒也”的万事万物,感应“道”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大道的运行宏大而无声,不是人力可以抗衡,因此提出了“无为”的理念。

这一章,老子进一步对如何无为而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这里要解释两个问题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总是要往前发展的,而欲望恰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似乎和老子所倡导的淳朴无欲相违背。而实际上我们理解老子倡导的无欲,是针对于个体,而不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愚也罢,谁也不是三头六臂。贤者可欣赏,不可推崇。就像年轻人追星,可以欣赏明星的作品,但不可盲目崇拜。人生而平等,官员不比老百姓高一等,农民也不比白领低一等。那些拜高踩低之人,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老子所不推崇的。

 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但是稀有珍贵的物品都有什么作用呢?珍珠、玛瑙、翡翠、夜明珠,因为有钱人的稀罕和珍爱,导致价值的提升,但也因此滋生了盗窃,扰乱了治安,败坏了风纪某种程度上对国计民生是不见得有好处的。对于难得之物,就像对贤者一样,可欣赏而不可推崇,可遇而不可求。

本篇中还提到了:“虚其心,弱其志”,一度被封建统治阶层理解为愚民政策,认为只有老百姓愚昧无知,才能容易统治驾驭,其实也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亵渎。这里的知可不是智慧通达而是小聪明不要作有点小聪明,投机取巧的人

所以读道德经的人多误读它的人也多甚至道德经还被篡改过这个故事就要从50年前的一次考古说起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工作逐渐进入尾声。但就在众人都开始松懈,以为不会再有什么重大发现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惊喜却突然来临了。

随着一个墓棺被打开,一片密密麻麻的竹简,随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竹简之下,埋藏着两卷帛书,写着老子五千言也就是两千年前的《道德经》版本。但是经过一番仔细的对照之后,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帛书版的内容和现在传世版的《道德经》,虽然大体上较为相似,但在许多具体的细节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出入。后者对于前者的改动,可谓是颠倒乾坤,篡改黑白。比如传世版的第14章中写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可在帛书版当中,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表达的含义却依然是天差地别。什么是执古之道,按照传世本的理解,那是要遵循古法来治理现代。所谓“祖宗之法不可易”,但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制度与时代的相互脱节,最终引发社会的混乱。所以老子的本意显然是倾向于帛书本的理解,讲究要法随时变,以适应当下之法来治理当下。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词,传世版第41章中所写的“大器晚成”,在帛书版当中却是“大器免成”。大器晚成说的是,一个人只要经受过足够多的磨砺,最后就能终成大器。而大器免成的意思却是,要从人的本性和天命角度出发,成为自己本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强行把一个人塑造成什么样。一个注重外力因素,一个注重内在本质,两者的境界明显不在同一个层次。

像这样的冲突,在全书当中一共存在着700多处。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如今所看到的传世本《道德经》,早已不是当初的本来面目。那这里所表达的内涵,也早已不是老子思想的原貌。

所以要真正了解道家的真相还是要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去看想看得懂听明白《道德经》那就多多关注薇薇许念吧我会把最权威最通俗易懂的内容提炼出来分享给你如果你有什么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互动留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乐U游远行

讲得很好,语言清晰,表达温和,不急不缓,自然入心!!!

薇薇许念 回复 @乐U游远行

谢谢您的支持

乐U游远行

讲得非常好棒棒棒👍🏻

薇薇许念 回复 @乐U游远行

感谢您的支持

听友468426619

道理浅显。这章说的是观念没有好坏,二分法为人类之烦恼,麻烦,甚至是战争。不起分别心,才能心安理得,得到大道

薇薇许念 回复 @听友468426619

给您手动点赞👍

熙熙安

万经之王吧

薇薇许念 回复 @熙熙安

是的,万经之王

畅游华藏

通俗易懂,好听

猜你喜欢
万经之王—《道德经》

万经之王,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内圣外王”之学——《道德经》君人南面之术(帝王之术),中国智慧——《道德经》每天2分钟,189天,《道德经》经典原文全篇...

by:西米素素本人

《道德经》——万经之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by:光_子

81天读懂万经之王《道德经》

《道德经》主题思想:道法自然。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

by:子旭制造

解读万经之王《道德经》•150集视频让你1次学透道德经

............第150集打开道德经的密码是黄帝阴符经老子讲的也不是真理,仅是真理的一部分!道德经也不是真理,也仅是真理的一部分!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

by:若水一禅

国学经典|万经之王|道德经|哲学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

by:暮雨妖妖

《道德经》中国“万经之王”(帛书版)

《道德经》中国“万经之王”,纯诵读+大义本书非传世本,是以“马王堆帛书本”为底本。传世本和其他晚期的版本对古本改动太多,从总体情况看都不如帛书本,底本还是以帛...

by:经史习录

《道德经》经典诵读:诸子之首·万经之王

《道德经》由形而上的“道”,谈及圣人之道以及修养之道,可以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让我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德经》仅五干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

by:吉生学堂

《道德经》(老子)——中国哲学开山之作,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

by:晓霞诵经典

道德经 | 万经之王 | 乐天心晴5分钟

如果你是企业或者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听一听老子的《道德经》,修身养性...

by:乐天心晴心理咨询

解读《道德经》|千古成大事之道|万经之王|成功谋略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by:墨香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