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为什么是日俄战争的关键?俄国在海上为什么是惨败?

2023-09-07 16:40:1239:55 14.2万
声音简介

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真的是以弱胜强吗?这或许是今天对这场战争最大的误解!为什么说当时的日本一点也不弱?今天当人们把东乡平八郎和乃木希典这两个鬼子吹的神乎其神的时候,可曾想过,战争的胜负是一两个主将可以决定的吗?

日本联合舰队为什么在对马海战中,能以逆天的战损比彪炳世界海战史?军舰总吨位世界第三的俄国,为什么不仅是败,而是“惨败”?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04年初发动战争?战败之后的俄国为何有底气拒绝赔款?

沙皇俄国的“优势”为什么在战争中没有用武之地?其“劣势”却被放大?俄国在远东的战略困境是什么?

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迅速崛起,甲午战争之后的日本虽然引起了俄国的警惕,但为什么俄国高层又普遍轻敌?

这和俄国的地缘条件有什么关联?它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走向的?这期节目统统给你答案。

十年磨一剑

可以说,在日俄战争前夕,日本根本不是什么“蛇吞象”以弱胜强,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略优势,在远东地区,日本是明显占上风的,日本已经为开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日本海军更是“十年磨一剑”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拿到了清政府2亿多两的战争赔款,其中绝大部分被明治政府用在了与俄国的军备竞赛上,既是竞赛又是一场世纪豪赌

日本海军省推出了野心勃勃的“六六舰队”计划,要打造6艘排水量1万吨以上的战列舰和6艘准万吨级装甲巡洋舰

“三笠号”战列舰

战列舰和巡洋舰的配合作战,与后来的坦克和装甲车有相似之处,战列舰主要负责火力输出,装备大口径火炮和装甲,火炮数量和装甲厚度与吨位直接挂钩

吨位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战斗力,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战列舰作战,有非常好的防御能力,航速快、机动灵活,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时间作战,“六六舰队”计划标志着日本海军已经迈入“成体系作战”的发展阶段

1895年的日本还不完全具备建造如此大吨位军舰的技术,除了已经有的两艘1.2万吨的“富士级”战列舰之外

还需要向海军第一强国大英帝国,订购4艘“敷岛级”战列舰,分别是“敷岛号、初濑号、朝日号、三笠号”,功率15000马力,航速18节,实际的最大排水量超过1.5万吨,远比计划的数据要大,主要是为了欺骗对手

在火力方面,装备了两座双联305毫米口径的主炮,14门152毫米口径的速射炮作为副炮,在装甲防护方面,“敷岛级”战列舰选用了性能优越的哈维-镍合金钢甲

在相同质量下装甲覆盖的面积更大,其中最后一艘建造的“三笠号”,用上了英国最先进的技术,重新调整了副炮和装甲布局,装甲换成了业界扛把子的克虏伯渗碳钢甲,是当时防护能力的“天花板”

根据当时英国测试的防弹效果来看,5.75英寸的克虏伯渗碳钢甲=7.5英寸的哈维-镍合金钢甲=12英寸钢面/镍钢装甲=15英寸锻铁装甲

“三笠号”几乎代表了当时战列舰的最高水平,属于能打、能抗的“六边形战士”,作为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乘坐的旗舰,担任整个舰队的“领头羊”

历史最终也证明,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三笠号”一战封神,以至于今天还被放在日本横须贺港当做纪念舰

日本联合舰队的主要对手并不是整个俄国海军,而是太平洋舰队,甲午战争之后,两国因为在辽东半岛的问题上,关系日益恶化

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威慑日本加强了对远东海军力量的建设,太平洋舰队得以快速发展,俄国太平洋舰队拥有7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3艘鱼雷艇和两艘炮艇,总吨位大约19万吨,其中还包括,俄国向法国订购的“皇太子号”战列舰

排水量1.2万吨,17000马力,航速18节,装备了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6座双联装152毫米速射炮,在装甲材质上运用了法国人发明的高强度“镍化钢”

“皇太子号”1903年加入俄国太平洋舰队担任旗舰,再加上西伯利亚舰队的2艘装甲巡洋舰、2艘水雷巡洋舰以及12艘鱼雷艇和五艘炮艇,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约26万吨,如果只是从吨位上来看,双方的差距不大

但吨位只是一个看得见的指标,当时西方列强在海洋上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大英帝国正在面临来自俄国和德国在海洋上的挑战,推动了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借着1902年的英日同盟,日本海军在装备上进步神速,尤其是在火力、装甲和航行速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战列舰的主炮射程最远,在装填弹药的时候,需要等待炮管回归到中线才能再次装弹,所以大口径舰炮装填速度慢

在火力输出方面,日本花重金打造的“敷岛级”战列舰在这方面进行了优化,可以在任意回转角度进行装弹,有效的提高了射速

“三笠号”战列舰主炮装填一次仅需要36秒,其他战列舰需54秒,而俄国的战列舰需要72秒。相比之下,俄国的军舰的缺点是

火力输出主要以大口径主炮为主,但是6英寸的克虏伯渗碳钢甲,可以抵挡12英寸口径主炮打出的穿甲弹

所以当时指望用大口径舰炮击穿敌舰的主装甲带,从而击沉敌舰已经全无可能,除非在2000码以内,瞄的足够准才行

原先那种在远距离用大口径舰炮直接把对面军舰击沉的这种战术已经不适用了,俄国的军舰的速射炮火力不足的劣势被放大

305毫米口径主炮的优势被大幅度削弱,交战的胜负反而取决于有多少中口径的速射炮和大面积的克虏伯硬化装甲

日本联合舰队因为装备了更多的速射炮,所以可以打出每分钟约360发炮弹,而俄国舰队每分钟发射约139发炮弹,日本在火力的密度和连续性,以及实际的杀伤力方面以及远超俄国。

在命中率方面,日本采用了英国皇家海军发明的“持续瞄准法”,直接将瞄准镜安装在速射炮上,通过调整火炮的角度,瞄准目标连续射击

通过这种方法,速射炮不仅在射速上,还在命中率上都大幅度压制俄舰的大口径火炮,还可以支持更远距离射击

在航速方面,俄国舰队的航速也普遍低于日舰,平均航速只有14节,除了新造的军舰之外,大多都是一些航速慢的旧式军舰

日本舰队的平均航速有18节,其装甲巡洋舰航速普遍在20节以上,其中“浅间号”和“常磐号”航速达到了21.5节,18000马力,排水量0.9万吨,要知道在英国的”无畏级”战列舰诞生之前,18节的航速已经非常快了

如果巡洋舰的航速还不如战列舰,机动性就彻底没有了,没有机动性,巡洋舰的防御优势也体现不出来,追击追不上,逃跑跑不掉

在战列舰时代,航速快就意味着能抢占有利的作战阵型,无论是防守还是攻击都有很大优势,所以在一体化、系统性作战方面

日本是要完全领先俄国太平洋舰队的,甚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日本还在开战之前紧急抢购了2艘意大利制造的装甲巡洋舰,可以说在海军装备层面,日本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通过双方装备的比较,你会发现日本联合舰队的确比俄国太平洋舰队要强,在整个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共投入各种舰船110余艘

其中战列舰19艘,巡洋舰26艘,鱼雷艇35艘,两支太平洋舰队的总吨位约35万余吨,约占整个俄国海军舰艇数量的52%,总吨位的60%

战争结束之后,俄国损失了各种舰船70余艘,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一夜之间从世界海军第三位跌到第六位,可以说俄国海军是惨败

尤其是在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只损失了3艘鱼雷艇,主力战舰竟然一舰未沉,这种逆天的战损比,只靠装备优势是很难解释的,需要从俄国的地缘困境和战略层面去分析

俄国远东的战略困境

可以说整个19世纪,沙俄都在追求世界霸权,“俄罗斯没有边界”并不是开玩笑,历代沙皇企图把俄国变成一个世界性帝国,这让周边国家寝食难安,无不瑟瑟发抖

但历史证明沙皇的心还是太野,太过于奔放,其精神追求,远超物质水平。在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俄国来时将注意力转向远东,最初了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次子亚历山大三世即位,此时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主要是用来流放犯人的

1891年,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推动了西伯利亚铁的建设,最初的目的是与大清进行通商贸易,茶叶、丝绸和瓷器可以通过铁路运往欧洲

但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切,这不但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也改变了俄国的远东策略,大清在崛起的日本面前虚弱不堪,辽东半岛又关乎俄国的利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一步激化了日俄矛盾

俄国迫切需要在远东建立一只舰队应对日本的威胁,俄国一旦丢失了远东的制海权,日本就可以顺利登陆,西伯利亚铁路的贸易线路就会化为泡影

19世纪90年代中期,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席卷整个欧洲,这个美国人的战略理论直接左右了当时各国海军的发展,当然也包括沙皇俄国

所以俄国太平洋舰队在创建之初,深受马汉的理论影响,建造了一批以进攻为主的远洋战列舰,1.1万吨排水量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虽然不是世界顶流,但也完全可以与各国的主力舰一争高下,

为了控制制海权,俄国重点建设远东海军基地海参崴,除此之外,还强占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港,太平洋舰队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剑指日本。

但是在西伯利亚铁路竣工之前,俄国在远东的兵力部署很薄弱,1904年之前,俄国在远东的驻军仅有12-15万人之间,

以海参崴、满洲里和旅顺港三个地区作为驻军中心,军队的数量分别为4.5万、2.8万、2.5万,非常分散。

所以在1904年这个节骨眼上,俄国还不足以支撑这场在远东爆发的大规模战争,这是俄国太平洋舰队的战略劣势,从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就在我国东北安插了大量的间谍,建立了发达的情报网络,对俄国在远东的战争实力情况了如指掌,

在近9年的时间里,日本对战争作为充足的准备,其核心的作战计划是,在西伯利亚铁路竣工之前,利用俄国兵力不足、后勤跟不上等弱点,以偷袭的方式先歼灭俄军的太平洋舰队,夺取黄海和日本海的制海权,

接着在海军的掩护下,保证陆军能够顺利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攻占旅顺港,再集中陆军主力,在俄国增援兵力抵达之前,在辽阳和奉天地区与俄国陆军决战

既决胜负,也决生死,所以必须速战速决,绝对不能拖时间,这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作战计划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当时俄国高层对于日本的实力在认知上是模糊的,用《三体》中的一句话说就是“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不光是俄国人,当时整个西方国家普遍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亚洲国家”就是虚弱的代名词

俄国高层确信,只要不卷入欧洲的战争,日本就不敢挑战俄国,轻敌的原因之一是,19世纪的沙皇俄国是被大国沙文主义裹挟的

继拿破仑之后,西方列强都有一统欧洲的雄心,沙文主义也变成了统治者的一种工具,靠着宣扬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以征服弱小民族为荣

即便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俄国也没有真正重视日本,可是从本质上来说,俄国的轻敌是受到地缘条件影响的,地缘条件限制了其对日本的认知

陆权和海权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更全面的看待这场战争,陆权和海权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在更深的层面影响历史的发展?这与俄国海军的惨败又有什么关系?

海权强国的幻想

海权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经济、军事、政治等利益主要集中在海洋上,商品贸易的进出口在海洋上、军事力量也分布在海洋上,这会带来一个什么结果呢?

那就是集中精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既能服务于军事需求,控制关键的航道和特定海域的制海权,同时也可以保护其海上经济利益,如果海军足够强大,还可以进行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

而陆权国家军事和经济等利益主要集中在大陆,在19世纪20年代,铁路出现以后,陆权国家通过铁路向周边国家辐射,打通经济贸易,一支强大的陆军既可以服务于军事需求,也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陆权国家只要有海岸线,为了防止海权国家的侵略和封锁,也需要建立一支海军,目的往往偏向于防守而不是进攻,

过度发展海军是非常不划算的,经济总量就那么大,海军又极其费钱,反而会吃掉用于工业基础设施的资源,比如铁路的建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沙皇俄国是典型的陆权国家,庞大的国土面积让其陆军有强大的战争潜力,战略纵深极大,但是建立强大的海军对沙皇俄国来说,显得不切实际,

因为军事和经济的需求相互矛盾,强大海军对俄国来说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而且因为地缘环境,需要同时建立三大舰队,这就对其的财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实上“海陆并强”的世界性帝国,就是一种妄想。

换句话说,沙皇俄国的轻敌是陆权国家对海权的认知障碍造成的,“北极熊还没学会游泳”这句话既简单又深刻,从陆权国家的视角来看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之前,沙皇俄国陆军的常备兵力105万人,后备役375万人,规模世界第一,在经济和人口方面,俄国财政收入是日本的10倍

人口是日本的3倍,俄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60倍,日本挑战俄国就是“以卵击石”, 但是从海权国家的视角来看,俄国当时在远东海陆军实力不如日本,而且在战略上,俄国存在严重的海陆协同困境

因为一旦开战就是海陆协同作战,只要在西伯利亚铁路完工之前,拿下黄海的制海权,战争就已经打赢了一半

一旦战争爆发,欧洲兵力调到远东需要很长时间,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俄国陆军一定是以防御为主,就当时远东那点兵力只能边打边撤,用空间来换时间,等到支援部队赶到之后,再集结兵力反攻

但是这样一来,俄国太平洋舰队将面临灭顶之灾,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如果俄国陆军战线拉的太长

那么日本陆军就完全可以趁机切入辽东半岛,俄国在旅顺的海军基地就会被一锅端掉,所以陆军用空间来换时间的策略想法虽然不错

但在实际战场中很尴尬,而日本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战争,赌的就是这个时间差,日本海军和陆军都是以快速进攻为主

如果俄国陆军与日军死磕,支援还没到,远东就已经沦陷了,打持久战,用战略纵深拖时间,就要牺牲太平洋舰队,所以在海上依靠防御是行不通的,解决困境的关键是海军,而不是陆军,海战才是关键

当时海军作战的特点是防御必须在海上进行,一旦丢失制海权,陆地上的防御工事就形同虚设,在敌方军舰的掩护下,可以选择任意地点掩护陆军登陆

在战列舰时代,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也是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倡的,海军应该主动出击,消灭敌军主力舰队的思路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马汉是日本海军的老师,日本联合舰队的高级参谋,秋山真之正是马汉的关门弟子。

因为从陆权国家的视角出发,看不到太平洋舰队的战略劣势,相反日本是“知己知彼”的,西伯利亚铁路修没修好,直接关系到俄国就是“东北金渐层”还是“西伯利亚虎”。

俄国在1905年7月强行开通了西伯利亚铁路,在短时间内可以从欧洲调动大量的兵力到远东前线,9月,在美国的斡旋下,俄国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日俄战争结束,但是俄国拒绝赔款,态度也很明确,日本要是不服气,可以接着再打,日俄战争让沙皇俄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俄国的轻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傲慢的代价

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交,但这并不妨碍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上的歌舞升平

2月9日,俄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斯达尔克上将,正在为他的夫人举办生日派对,俄国不少上层权贵到场庆祝,包括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整个海军俱乐部非常热闹

这场晚宴把旅顺的海军基地照的灯火通明,突然,从港口方向传来一阵轰隆隆的炮声,窗上的玻璃剧烈震动,紧接着窗外接连闪现出无数道光亮

阿列克塞耶夫心想“老子什么场面没见过”?竟然高兴的向他的爱将向斯达尔克表示感谢,为自己准备“欢迎礼炮”,斯达尔克以为是副官故意制造的“惊喜”,竟然笑眯眯的接受了上峰的感谢

阿列克塞耶夫

可是这并不是什么庆祝礼炮,而是日本海军趁着晚宴的机会发动了偷袭,双方还未正式交战,太平洋舰队就损失了1艘重型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还有多艘主力战舰被损毁

其中包括从法国花重金订购的“皇太子号”战列舰,服役还不到一年,等到斯达尔克搞清楚情况,准备反击之时,日军已经消失在夜幕中,日俄战争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拉开序幕,一个灾难性的开头,就让战争输掉一半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日本海军的偷袭就是“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地缘条件与海权困境

除了轻敌之外,海权和陆权对于战争的影响是系统性的,从经济到军事,再到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很多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都集中的爆发出来了,虽然俄国对海权的认知不足,但并不妨碍其重视海军的发展

沙皇俄国从18世纪初,彼得大帝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视海军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随着与日本关系的恶化,部分波罗的海舰队被调往远东,在原来西伯利亚舰队的基础上,组成了太平洋舰队

到尼古拉二世时期,俄国海军军舰的总吨位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地缘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俄国的三支舰队无法拧成一股绳,引发了一系列海权困境

从客观条件来看,俄国发展海军的难度开局就是“地狱模式”,欧洲和黑海的出海口都是内海,无法直接通向四大洋,非常容易被强大的英国海军及其盟友封锁,所以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都必须单独面对群殴

远东的太平洋舰队也是一样,这种地理上的阻隔,导致三大舰队无法形成合力,集中优势兵力给对手致命一击

在那么用舰炮对轰的战列舰时代,俄国的海军就非常吃亏,在主动进攻方面没有优势,这是一处致命的硬伤,俄国海军因此面临“三难”的战略困境

日俄战争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俄国和日本既需要各自拉拢盟友,同时西方列强也是各怀鬼胎,俄国与盟友法国在欧洲的利益一致,法国为其提供了战争贷款

俄国与德国的关系并不牢靠,还是潜在的竞争对手,虽然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表弟,但是德皇经常在沙皇面前鼓吹“黄祸论”,鼓动他向日本开战

希望借日本之手在远东削弱俄国,从而减小在俄国在欧洲对自身的压力,德国骨子里希望俄国“后院起火”,还可以趁机双方出售武器装备,发点战争财

大英帝国和新兴的工业国美国,在对付俄国的问题上,与日本的利益一致,“借刀杀人”的坏事也没少干,不仅帮助日本打造战舰还为其提供战争贷款,所以日本发动战争的心态可以用“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和“钱壮怂人胆”来形容

至于英国和美国是如何影响日俄战争的?在我这一期节目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链接放在了视频下方,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事实上俄国作为陆权国家,即便重视海军的发展,也无法成为一个海权国家,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却成不了海权强国?

纵观历史上的海权强国,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经济和军事的利益在海洋上高度重叠,从而形成了经济与军事的正循环,强大的海军除了可以用于国防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殖民地,从而获得丰富的经济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面临海权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为了获得垄断性的经济资源,就必须有更强大的海军

所以从海洋上获得的经济收益,会不断被投入技术创新,正是在在这种“巧取豪夺”的刚性需求之下,催生了各自时代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又会被第一时间用军事装备上

从16世纪的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17世纪“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再到横行世界两个多世纪的大英帝国,再到今天的美国几乎都是这样

而且你会发现一个规律,海权强国是赢家通吃,海洋霸主在同一时间段只有一个,前几次工业革命都是在这种竞争之下产生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从未停歇

甚至可以说,如果主要的经济利益不在海洋上,很难发展出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因为没有内在驱动力,所以海权国家必然带有侵略性

相比之下,陆权国家建立海军主要用于威慑和防御,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就不是那么迫切,这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陆权国家的海军战术往往和武器装备水平是脱节的,这在对马海战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是俄国海军惨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海权国家为什么擅长海战?

1905年5月27日,日军巡洋舰“信浓丸”号在对马海峡南部海域,发现了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并立即向海军大本营发电报

总司令东乡平八郎收到电报后,随即派出联合舰队主力包抄,俄国舰队虽然已经截获了“信浓丸”号发出的电报,而且还装备了先进的无线电信号干扰装备

但是总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对电子战一无所知,竟然没用这个设备,这暴露了俄国海军对先进战术的应用情况,问题并不在于俄国的技术落后

今天一说无线电技术,就会想起意大利科学家、工程师伽利尔摩·马可尼,他在1896年发明了无线电装置,是西方公认的“无线电之父”

然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无线电领域,还有一个俄国科学家鲜为人知,他就是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他在1894年,就研制出了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是俄国公认的无线电之父

但遗憾的是,首先将无线电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是英国,尤其是海军作战,开启了海军电子战的先河,英国为日本打造的旗舰“三笠号”就装备了先进的无线电装置,俄国虽然不乏先进的技术,但是与战术是脱节的

海权国家与海军制度

在海权方面的劣势,还间接引发了俄国海军的内部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化程度不高,海军的建设对工业能力的要求很高

俄国庞大的陆军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财政收入,那么留给海军的自然就少了,而且海军内部的三大舰队必然会相互争夺资源,就算沙皇决定优先发展哪支舰队,海军内部也是明争暗斗,很难同仇敌忾

这里可以列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在1904年2月6日,日本与俄国断交的当天,在驻守在喀琅施塔得港的海军中将,马卡洛夫就已经察觉到了异常

他是俄国海军中少有的天才型将领,集科学家、工程师、海军理论家于一身,是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最敬畏的对手,他在2月8日紧急致电海军部,指出战争迫在眉睫

尤其是停在旅顺港外的太平洋舰队处境危险,随时可能遭受日军偷袭,必须马上采取对策,以防万一,因为此时的马卡洛夫隶属于波罗的海舰队

太平洋舰队显然不会接受马卡洛夫的“好意”,对他的提醒置若罔闻,这才有了之前的那一幕,还没开战,太平洋舰队就损失惨重

日俄战争一爆发,因为上将斯达尔克初战不利,被沙皇尼古拉二世撤职,换成了马卡洛夫担任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他一上任就到旅顺实地考察,检查战舰的修理情况

结果发现一塌糊涂,就直接撤掉了负责人的职务,在随后的一系列作战部署中,马卡洛夫又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舰长,提拔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新舰长

他还要求沙皇把俄国在远东的所有军事力量,都交给他来统一指挥他认为旅顺港是海军基地,一切作战计划应该围绕海军来进行,否则不好协调,一旦失去制海权,步兵师团和炮兵师团就非常被动

但是太平洋舰队实际上听命于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所以两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阿列克塞耶夫是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

也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叔叔,是军事贵族集团“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官拜海军上将,却根本不懂打仗,马卡洛夫在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期间,被他们的利益集团处处刁难

马卡洛夫曾经在担任炮兵总监期间,发明了一种“弹帽”,可以大大增强舰炮的穿透力,也是由于海军内部斗争的原因,并没有实际列装太平洋舰队

第二个例子是在对马海战之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要求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中抽调精兵强将前去支援,却被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彼里吕耶夫中将搞成了“清理门户”

原因是因为在扩建太平洋舰队的时候,把原来配置给波罗的海舰队的战列舰,给了太平洋舰队。这就导致波罗的海舰队的军官十分不满

在组建太平洋第二舰队的时候,彼里吕耶夫把舰队内的各种老油条、混子以及临时招募的新兵,还有缺乏战斗经验和训练的,甚至还包括一些有革命党嫌疑的成员,趁机全部扫地出门,谁会把自己的精兵强将拱手送人呢?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太平洋第二舰队根本就不是什么精英远征军,而是“劳改远征团”,其结果可想而知,临时组成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变成了“乌合之众”,综合素质和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资源就那么多,此消彼长,这种内部斗争对整个战争的影响力巨大,所以1902年,最终那些配置给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结局也很悲惨

俄国当时参考了“皇太子号”的图纸,计划建造8艘大型战列舰,但当时俄国境内只有5个能满足建造要求的大型船坞,而且都在欧洲圣彼得堡附近。

于是一口气同时开工造了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分别是“博罗季诺号”、“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利山大三世号”、“鹰号”、“光荣号”,“光荣号”当时还没有完工,前四艘刚刚完工就编入了太平洋第二舰队远征日本。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绕了半个地球才赶到远东,在中途期间,太平洋舰队覆灭,旅顺失守,被日本联合舰队是各个击破,“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前三艘,在1905年5月的对马海战中又被击沉,“鹰号”战列舰被日军重创投降,改装后加入日本联合舰队,更名为“石见”号。

时运不济

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对海权有深刻理解和认知的俄国人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平洋舰队的第二任司令马卡洛夫中将,他接手太平洋舰队的时候,可以说拿到的是一手烂牌,

斯达尔克这些贵族出身的海军高层已经把家底给败光了,再加上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的负面作用,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他上任之后,让整个太平洋舰队的士气大振,在黄海海战中差点“逆风翻盘”,但说实话他的运气非常不好,因为战舰在撤退途中意外触雷,他乘坐的“彼得罗巴甫罗夫斯克号”被炸沉,

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船员全部阵亡,其实战列舰被水雷炸到是很正常的,不幸的是偏偏触发了弹药库引发了二次爆炸,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炸死的还偏偏是俄国海军中最厉害的将领,瞬间整个舰队群龙无首,士气低落到极点,太平洋舰队最后随着马卡洛夫阵亡而覆灭,

而且不光是马卡洛夫,整个俄国海军的运气都很糟糕,在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太平洋第二舰队司令罗哲斯特文斯基,所乘的旗舰被连续多次命中,本人被打成重伤昏迷,舰队失去指挥后立刻陷入混乱。

但是东乡平八郎就要幸运的多,为了方便随时观察敌情,在开战期间一直站在露天甲板上,他乘坐的旗舰“三笠号”也被数十枚炮弹命中,但是东乡也只是被流弹击中了小腿,并无大碍。

不得不说是运气使然,日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为日本联合舰队制定作战计划的核心人物秋山真之,在战争结束后,变得神神叨叨的,海军学院让他分享作战经验的时候,他也只说了四个字“如有神助”。

联合舰队的高级参谋,除了秋山真之和岛村速雄之外,还有一个人叫做佐藤铁太郎,后来他在日本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学生追问他“对马海战的胜因到底是什么?”

他思考了半晌说“40%是运气”,接着学生又继续发问:“那剩下的60%呢?”佐藤铁太郎回答到:“还是运气”。

历史就是这样,偶然中伴随这必然,在20世纪初,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既是国家工业化能力之间的一场较量,

也是陆权大国与新崛起的海权国家之间的较量,凭借日俄战争的胜利,日本跻身海军强国之列,同时也直接动摇了沙皇的统治,帝国的丧钟已经敲响。

全文完,感谢阅读,请顺手点一个赞

视频版请点击一下链接

日俄战争中,海军吨位世界第三的沙俄,海战为何如此“拉胯”?

日俄战争之前,为什么俄国既警惕日本,但又非常轻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东北亚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上非常关键的历史事件,也是其后日、俄、韩、中各自历史发展或明或显的转折点。以往日本的主流说法认为,这是为了抵抗俄国对远东地区的...

by:ae_wn

日俄战争

1904日俄战争,也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这是一战的前奏,同时也是20世纪的揭幕战

by:小叔观影

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一场双方进行全方面博弈的较量,而不是单纯的是一场军事较量,这种博弈最终体现在军事上,可以作为一个全球环境下,各国博弈的一个缩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

by:中午的光

日俄战争全史

在1904-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得控制权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腐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与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生了一系列激烈的海陆大战。

by:方洁琼

日俄战争全史

《日俄战争全史》讲述了在1904年-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主导权,腐朽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与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发生了一...

by:我兜里有土豆

档案故事/日俄战争

这是一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战争,这是一场让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的战争,这是一场日本梦想脱亚入欧的战争,这是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日俄战争”为您讲述1904年...

by:咖歌

从日俄战争到苏联出兵东北

讲述晚清日俄战争的过程,了解一下帝国主义战争。战争的发展从日俄双方围绕满洲和朝鲜半岛进行发展,然后英美和西方国家介入,逐步演变为日美英集团和俄法德集团,两大集团...

by:写侠马

晚清三国:1904-1905(日俄战争)

日本人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俄国人在有恃无恐地应战,大清国人则不知如何选边站……大清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慈禧太后、明治天皇、末代...

by:七星诀

大连-东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区的东北部票价描述开放时间8:00-17:00乘车信息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