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诊病入门;第二节,就四诊,谈切脉

2023-05-11 02:10:1238:12 41
声音简介
开篇想说的话
本书经过不懈努力,总算完成了。按我主观上来说,是交代了一宗大事。因为我家世代从医,故不忍斯道之沦亡。这本书,我认为是能帮助有志于从事中医的青年们通过一个快捷的方式学习中医。通过这本书,我把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呈现给后辈,也算是为传承中医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诚恳地希望后学之人勇敢地接受起来,努力地钻研下去。
这本书虽浅近简单,但它能指引一条学习中医的捷径。这本书用作浅近的医学入门资料也可,作为一套指导临床诊疗的医书也可。本书所列各病的诊断治疗法则都是我积累了二十余年研习医理的心得和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常见的疾病基本上都详细地列举上去了,临床疗效尚属可靠,如果能熟练运用这些,处理临床常见疾病基本上是够了。
学习中医最难掌握的内容和最多遇见的疾病,就是广义伤寒(即一切外感热病),其次就是妇科、儿科,如能掌握好这三大类疾病中常见病的诊断、治疗,那就能在临床诊疗中轻松面对患者的疾苦了。我对以上三大类疾病的常见病在诊断、治疗方面,收集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资料,同时也为后学者指明了诊疗的一条捷径,希望同道们在这个方面用心体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床疑难杂症的治疗打下基础。
其他疾病方面,本书对常见疾病都已列举,遇到不常见的疾病还可参看《丹溪心法》(丹溪先生是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现代医家的著作多引用丹溪的理论,他的著作中处方的疗效普遍较好),或者查《医学大词典》,遇到重病、大病,可查看《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书中对常用方剂,都已编上了歌诀,未编歌诀的方剂,一般都是不常用的。本书中,标题上或汤头上(方剂)有红圈的,或文中点上红点的,都是重点内容,可以提前学习,其他无红圈、红点的可以暂缓学习〔1〕。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医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诊病的资本,临床运用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通过临床实践得到的经验才是真正的本领。疾病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诊断疾病需要细心深入,只要能把疾病诊断准确,一般的疾病在治疗方面并无很大困难[2],当然大病、疑难杂症例外。
本书尚缺少一些临床复杂情况的诊疗法则。比如一种病合并上另一种病,或两种病,或三种病合并在一起,又或是像一种病又像是另一种病,似是而非诊断不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来,治疗时殊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切实运用八纲辨证的方法来诊断,依据四诊资料,通过八纲诊断他的寒、热、虚、实等情况。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又有偏热、偏寒、偏虚、偏实等情况也按照此法治之。看偏于那一面,治疗时就着重在那一面,但这些仍只是个治疗大法,有些病连寒、热、虚、实也分不出来,这样的情况下表现为平性的疾病为多,但也有不是平性的,在治疗时只有通过用药品来试探以辨知。如是外感病分不出阴阳来,可用一两样药品试探,如连翘(属凉性药),疾病如是偏热,吃上一味连翘(用量一二钱),病势稍见轻些,那就接着用清解的方剂治疗,否则就用辛温方剂治疗。如果一开始疑是偏寒的病可投以苏叶一二钱试探一下,苏叶是温性,对偏凉的病一般有效,或者病势无增减,那就可用辛温散表。如是杂病,对男性可试用四君子、六君子试探他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对女性可用四物汤试探。关于临床会遇到的这些复杂情况,通常都是只能意会而很难用语言总结的,遇到实际情况时自己要用心体会。以上这些,如果能结合临床实践,也能总结出临床运用的实际操作方法,仅凭理论推断,也只能写出个治疗大法来。另外如逍遥散、补中益气汤,都可用以试探病情,需要注意试用补中益气汤时要少用柴胡、升麻。也有医生用阴阳汤来试探病情的阴阳,此法好比冷水一半,开水一半,两样和合,使患者喝一杯,不久便可以现出寒热的本质,这个多是用在广义伤寒的疾病上。
[附注]
[1]原文中标题、条目或汤头上(方子)有红圈的,现以*号标注。文中点上红点的内容,现以加粗字显示,以示区别。
[2]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第一节 诊病入门
中医的四诊八纲,在临床实践中就好比写字的笔一样,所以四诊八纲,要记得烂熟,尤其是四诊,它贯穿着诊病、用药、处方的全过程。中医诊病最好是能通过跟师学习,由老师把每一个病的诊断、用药、处方过程,详细教给初学者,通过这种途径学习半年,初学者一般可以掌握诊病要领,不致茫无头绪。
一、诊病要点
凡诊一个患者,首先看他的精神、面色。凡是精神不太衰弱,面色虽无光彩,但无惨败之象,大都是新病、轻病;相反精神很不好,面色惨败,定是久病、重病。再诊他的脉象,如指下清(即三部脉象,部位尚分明,脉的形状未大变,这叫“指下清”)提示轻病;相反,若指下纷乱,三部脉整理不清,这叫“指下不清”,必是久病、重病。
这里介绍一下健康人的脉象。平人之脉,左寸(心脉与小肠脉)跳动时形如黄豆,部位最高,轻手一按,就能诊得。左关(肝胆脉)形状弦长,部位较低,按到肌肉上才能诊见。左尺(肾脉)部位低,必须按到骨上才能发现,形状弦弱而稍圆。右寸(肺与大肠脉)比左寸濡涩,也最高。右关(脾胃脉)也是弦长,也在肌肉间,和左关一样。右尺(命门脉)形状与左尺一样。这是平人无病的脉象。
凡初学诊脉者先要仔细体会健康人的脉象,能掌握住健康人的脉象,才能分出病脉来。切脉断病,还需结合问诊,问得越详细越好,这是对患者负责。
若诊得脉象浮大,按之有力,当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恶寒的感冒。如有感冒再看看患者的舌象,若无黄苔,小便不黄,口不苦,不多喝水,患病才两三天,可用辛温解表法,如九味羌活汤、人参败毒汤。患者风寒重,若正值秋冬,用五积散也可。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如病过三五天后,为防其化热,看舌上有无黄苔,若有可用防风通圣散、银翘散、桑菊饮之类,以辛凉解表。若为妇人感冒可以香苏饮,因其力量小而平稳,还可附带调气,妇人尤宜。
如诊得脉象浮大,按之无力,提示虚证,多是阴虚。血压高,头晕者多,腰痛不耐劳者亦多,面色多无病象。治宜补阴降火,知柏八味汤加减用之,这是属浮阳,为虚、为风的治法。
沉为阴为里,诊断为湿、为实。一见沉脉,提示其病多在腹中,若兼迟脉,则胃痛、腹痛者多;若兼数或沉细,数是火脉,则问其是否有头痛、大便干结或牙痛、咽疼等火证。如咽疼属少阴者,脉沉细而微。以上举的几个例子,不能凭脉就确定病,还要结合问诊。
总而言之,诊得阳脉从火证中找病,如头痛、牙痛,大便秘结,眼中红肿等。诊得阴脉,从寒证里找病,如胃痛、腹痛、泄泻等。再参看舌苔,结合检查腹部,可以大略诊断出病来,但不能保证确切无错。还需要结合问诊,通过详细地问诊,才能诊断明确。
临床上通过脉诊分别寒热最关键,虚实常从问诊来判断,当然脉虚者多是虚证,再结合望诊,若舌质浅红、白,面色惨白,形体消瘦等多提示虚证。实证一般是胃实(积食不消)、气血壅滞等证居多。
以上所述,仍然只是个大略,且举出的仅仅是一两个例子。疾病变化无常,单通过一种诊病途径很难直接指导病情,所以想要得心应手,准确诊断疾病,必须通过临床不断摸索总结。
二、诊妇科病
妇人的诊断法与男子的是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女子比男子多了经带胎产方面的病。关于经带胎产方面的脉诊,后面会有具体讨论。通常,女子的病比男子更难诊治些,所以医生们常说的“宁看十男子,不看一妇人”。如果经带方面的病不和内科疾病结合起来也是容易看的。
妇女常见的病包括:月经不调,月经前后腹痛、头痛,胎前产后病,赤白带等,这些病的诊疗思路在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以后再详细分析。
诊断妇人病,首先要问她末次月经的日期,结过婚没有,生过孩子没有。如果是中年妇人,生过孩子的,一般没有严重的大病,因为有大病就不能生养;如果是十来八年没有生养,就要考虑可能有大病。
初学者治疗妇人病,一般可选择四物汤加减,因为四物汤能统治妇女百病。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加减),四物汤能补血、调血、活血、舒肝。再看她有什么其他疾病,对应加上几味治其他疾病的药,如有带下病的加治疗带下病的药,有气病的加治疗气病的药。尤其是妇女们在胎前用四物汤能起到护胎的作用,有什么病加用什么药,效果很平稳。
三、诊儿科病
儿科是一门哑科,无法通过问诊来获取病例资料,验指纹也不过是个参考。诊儿科病要慢,慢慢地观察患儿是什么病。如果患儿不时啼哭可能是腹痛,或其他地方有痛处。此外,小儿患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为多,这些病或寒或热(可以通过用手抚摸皮肤而知),如麻疹、百日咳、肺炎、急慢惊风等病,多半是感冒不愈转变而来的。小儿也常见惊病,其病状是面青,口唇也青,指纹淡红或青白,主要由于积食、受寒热、受惊、护理不周到所致,治疗用药原则与大人相同,不过有些小儿可用特效成药,需要慢慢治疗,不要企图一下子治好。
小儿问病方面,首先要问患儿的大小便怎样,治疗时要注意抓紧消化这一点。如大便发绿,多是消化不良,腹中有寒。大便清白而稀,多是腹中有寒,饮食中水分多。如大便干硬,多是腹中有火,消化不良。如大便有清油泡沫状则是肚内有风。如果小儿水泻,提示腹中水分多,有寒,治宜消导利小便。如果泻出是黄水,伴有一阵一阵啼哭,再结合看患儿的舌苔面色,如有热象,则为协热下利[1,此病的典型性表现是肚子痛一阵,泻一阵。
此外,在日常调护方面,常言道:“要叫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经验之谈,不可不知。
更多内容,参阅第七章儿科病。
[附注]
[1]协热下利:为病证名,因表热入里而致泄泻。见《卫生宝鉴·补遗》:“协热下利,脐下热,大便赤黄,或有肠垢者,治用仲景黄芩汤。”
第二节 就四诊,谈切脉
提起学中医,先要学会四诊八纲,但是《诊断学》《中医学概论》······都是教科书,理论描述得详细,应有尽有。可是对初学着来说,拿起书来一翻,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并不容易掌握。所以,在这一节我们就先简明扼要地谈一些实际看病要用的东西。
一、脉诊要点
中医诊病,包括了望、闻、问、切四诊。仅是切脉,本不能诊断出是什么病,还要参合其他三诊,各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断定一个疾病的具体情况。但这只是一个诊病的框架,不要让框架把人框住。四诊之中,尤以脉诊最为困难也最为重要,高明的医生往往能仅凭脉诊就能诊出个大概。脉诊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并在这上面倾注相当的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好切脉,正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那么怎样运用脉象来诊病呢?
首先,要熟悉各种不同的脉象,把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各种脉象看熟了,掌握住这些脉象表现在指下的形象,然后对各种形象进行分类,通过所对应的不同疾病的表现分辨寒热虚实,在分辨了寒热虚实后,再参合其他三诊的信息予以佐证和补充,就能相对准确地诊断出一个疾病的具体情况。其次,不管男女老少,先判断一下他有没有感冒。问问他有没有寒热症状,这样就能大体判断出他是不是感冒;如无感冒,再从寒热虚实诊断他是什么病;女性如无感冒,则再问经期,一般疾病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判断出来。
二、几种简单诊脉法
(一)诊脉论诗(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
脉有二十多种,通过用手指切脉就要准确判断出是哪一种脉象,从而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病,是很难的,如果能像纺蚕丝那样,先把它的头续找出来,就能有助于判断了。
三部分持成定法,八纲易见是良规。
用寸关尺三部切脉,已是从古至今的法则,凭着容易切断出来的浮、沉、迟、数、大、细、长、短等八种脉象断定病情,是一种好方法。
胃资水谷人根本,
诊断疾病时,要看患者胃气还有没有,有则能治,无则不能治,因为胃气是人吃下水谷化生出来的,凡患者能吃下水谷,说明就有治好的可能性。
土具冲和脉委蛇。
脉象不坚直而和缓也,说明脉得中和之生气,故以察胃气为第一要。
脏气全凭生克验,
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
天时且向逆从窥。
相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为顺。
反是,则与天气不应为逆。
阳浮动滑大兼数,
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
阴涩沉弦弱且迟。
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
外感阴来非吉兆,
外感之症,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提示正不胜邪矣。
内虚阳现实堪悲。
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
须知偏胜皆成病,
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
忽变非常即弗医。
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说,总因阴阳离失,忽现出反常之象。
要语不烦君请记,脉书铺叙总支离。
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即脉书欺人之语,最不可听。
(二)*诊脉要诀(滑寿《诊家枢要》)
浮为阳为表,诊断为风为虚。
沉为阴为里,诊断为湿为实。
迟为在脏,诊断为寒为冷。
数为在腑,诊断为热为燥。
滑为血有余。
涩乃气独滞。
(三)*妇人诊脉(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卷一》)
妇人之脉,尺大于寸。
尺脉涩微,经愆定论。
三部如常,经停莫恨。
尺或有神,得胎如愿(左尺大为男,右尺大为女)。
妇人有胎,亦取左寸(手少阴盛为有子)。
不如神门(神门穴为心脉所过,左大为男,右大为女),占之不遁。
月断病多,六脉不病。
体弱未形,有胎可庆。
妇人经停,脉来滑疾。
按有散形,三月可必。
按之不散,五月是实。
和滑而代,二月为率。
妇人有孕,尺内数弦。
内崩血下,革脉亦然。
将产之脉,名曰离经(离时常脉)。
内动胎气,外变脉形。
新产伤阴,出血不止。
尺不上关,十有九死。
尺弱而涩,肠(小肠)冷恶寒。
年轻得之,受孕良难。
年大得之,绝产血干。
三、诊脉临床经验点滴
以上所列的诊脉论诗、诊脉要诀、妇人诊脉,多大同小异,在临床实践中基本上能帮助诊断疾病,且易掌握,如此便可判断出疾病的寒、热、虚、实性质。
个人体会左寸脉本体如豆状,高出关脉与尺脉,如发现左寸脉沉下去了,比关脉还低,说明患者心理上受到了严重打击,敲打患者的左胸肋骨,可听见鼓声,说明患者非常生气,宜调气、开气,虚者还需结合补气,宜针气海,灸膻中。气郁之脉,诊脉时,指下感觉患者的脉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纸,此脉也是提示气郁得严重了。治法上也是要调气、开气,治疗原则与前一种脉象相同,妇女见此种脉象为多,用药上要加用香附、砂仁、郁金、山楂、槟榔、神曲、麦芽等。
饮食积聚之脉,多半是右手脉比左手大,多弦滑或沉滑。
往往是病情严重了才会出现明显的病脉,有助于诊断,而轻病往往脉象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反而不易诊断。
古人把胎脉叫喜脉,脉象和缓有精神,表现出一种喜色,提示是胎脉。如果妇女虽有孕,而本身有其他疾病,多不现胎脉,难以诊断。妇女无大病,而出现代脉(跳动几下忽然一止而又跳动者),提示有孕,很准确。脉滑如滚珠,而和缓有神,亦是胎脉。
一妇人与我同院居住,从怀孕第一个月起,我每月诊她的脉两三次,到了第三个月,毫无胎脉,到四五个月,仅仅似有似无,盖此妇女平素只有两部脉,有寸关无尺脉,体健无病,怀孕四五个月才发现似有似无的尺脉,此亦有孕尺脉旺之义,诊脉之难如此也。
口内(指中原地区)人妇女之脉尺大于寸的多,口外(指边疆地区)之人妇女之脉多与男人同,寸大于尺,也间有尺大于寸的脉,但很少。所以诊断妇人之脉或尺部大于寸部,或寸部大于尺部,都是平脉,非病脉。
患者如用药后,所间隔时间不长,再来诊脉,虽身有病而六脉和缓无病脉,不可不知。
四、八脉四言诗
选自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一)浮脉
浮为主表,属腑属阳。
轻手一诊,形象彰彰。
浮而有力,洪脉火炀(主火)。
浮而无力,虚脉气伤(主气虚)。
浮而虚甚,散脉靡常(主气血散)。
浮如葱管,芤脉血殃(主失血)。
浮如按鼓,革脉外强(外强中空,较芤更甚,主阴阳不交)。
浮而柔细,濡脉湿妨(主湿)。
浮兼六脉,疑似当详。
(二)沉脉
沉为主里,属脏属阴。
重手寻按,始了于心。
沉而着骨,伏脉邪深(主闭邪)。
沉而底硬(与革脉同,但革浮而牢沉),牢脉寒淫(主寒实)。
沉而细软,弱脉虚寻(主血虚)。
沉兼三脉,须守规箴。
(三)迟脉
迟为主寒,脏病亦是(仲景云,“迟为在脏”;《脉经》云,“迟为寒”)。
三至二至,数目可揣。
迟而不愆(稍迟而不愆四至之期),缓脉最美(无病)。
迟而不流(往来不流利),涩脉血否(主血少)。
迟而偶停(无定数),结脉郁实(主气郁气滞)。
迟止定期(促者,数中一止也;结者,迟中一止也;皆无定数,若有定数则为代也,大抵代脉在三四至中,其止有定数),代脉多死(主气绝,唯孕妇见之不妨)。
迟兼四脉,各有条理。
(四)数脉
数为主热,腑病亦同(仲景云,“数为在腑”;《脉经》云,“数为热”)。
五至以上,七至八至人终。
数而流利,滑脉痰蒙(主痰主食,若指下清,则主气和)。
数而牵转,紧脉寒攻(主寒主痛)。
数而有止,促脉热烘(主阳邪内陷)。
者数见于关(关中如豆摇动),动脉崩中(崩中脱血也,主阴阳相搏)。
数见四脉,休得朦胧。
(五)细脉

细主诸虚,蛛丝其象。
脉道属阴,病情可想。
细不显明,微脉气殃(主阴阳气绝)。
细而小浮(细者,脉形之细如丝也;小者,脉势之往来不大也,且兼之以浮,即昔人所谓如絮浮水面是也),濡脉湿长(主湿亦主气虚,浮脉亦兼之)。
细而小沉,弱脉失养(血虚,沉脉亦兼之)。
细中三脉,须辨朗朗。
(六)大脉
大主诸实,形阔易知。
阳脉为病,邪实可思。
大而涌沸,洪脉热司(主热盛,亦主内虚,浮脉亦兼之)。
大而坚硬,实脉邪持(主实邪)。
大兼二脉,病审相宜。
(七)短脉
短主素弱,不由病伤。
上下相准,缩而不长。
诸脉兼此,宜补阴阳。
动脉属短,治法另商。
(八)长脉
长主素强,得之最罕。
上鱼入尺(上鱼际,下尺泽),迢迢不短。
正气之治,长中带缓。
若是阳邪,指下涌沸。
中见实脉,另有条款。
以上八脉,显然可见,取其可见者为提纲,以推其所不易见,则不易见者皆显矣。八脉相兼,亦非条目之所能尽,皆可以此法推之。
五、小儿验纹按额诊脉四言诗
五岁以下,脉无由验。
食指三关(第一节寅位为风关,第二节卯位为气关,第三节辰位为命关,以男左女右为则),脉络可见。
热见紫纹,伤寒红象。
青惊白疳,直同影响。
隐隐淡黄,无病可想。
黑色日危,心为怏怏。
若再风关,病轻弗忌。
若在气关,病重留意。
若在命关,危急须记。
脉纹入掌,内钩之始。
弯里风寒,弯外积致(食积致病)。
五岁以上,可诊脉位(以一指按其寸、关、尺)。
指下推求,大率七至。
加则火门,减则寒类。
余照《脉经》,求之以意。
更有变蒸,脉乱生热。
不食汗多,或吐或泻。
原有定期,与病分别。
疹痘之初,四末寒彻。
面赤气粗,涕泪弗辍。
半岁小儿,外候最切。
按其额中(以名、中、食三指候于额前、眉端、发际之间,食指近发为上,名指近眉为下,中指为中),病情可晰。
外感于风,三指俱热。
内外俱寒,三指冷冽,
上热下寒,食中指热。
设若夹惊,名中指热,
设若食停,食指独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民间诊病奇术

民间许多秘而不传的奇特诊病技术

by:风帆_EF

新编日语入门-第一课第一节

本专辑为《新编日语入门》的配套音频,由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外教、现中山大学在读博士永野千绘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外教小林清史灌音。欢迎关注“新编日语入门”公众...

by:码字的小编

一节课一节课的瑜音(边习练边述)

我想学地更好。百度了很多次,竟是找不到“完整”的合理序列的一课。于是,我就把我每天的习练过程录了音。语音不怎么好听,请多多包涵。因为是我切切实实的在练中录的,所...

by:我是杨小梅

0基础色彩快速入门-60节课(每天更新一节)

老师介绍昌老师全国色彩巡讲名师,10年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简单、易学、提分快。课程介绍课程大纲色彩基本理论技法与用笔概括方法色调理论理解与重点难点6大色系调色方...

by:易知课堂

格致余论 朱丹溪诊病心法

书籍信息:朱丹溪心法内容重点:辩证论治推荐人群:爱好中医的同道中人

by:灵兰阁中医学堂

一天一节影楼课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投资自己,一个专注于影楼人的知识服务平台!

by:颠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