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期《从叙事看自我:“性”的解释功能》•宋读文献研读季第一季《我在现场》

2023-05-17 07:20:1006:21 37
声音简介

从叙事看自我:“性”的解释功能

王小平(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题记:我们应该提倡一种社会学研究的转向,那就是侧重于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究竟是怎样进行主体建构的。

性,不仅是一些具体的动作或者行为,更是人们的一种解释;既可以用自己的性来解释人生,也可以用人生来解释自己的性。

我有一位朋友“桑”,同时也是我的调查对象。他一生的性经验,包括了避孕套、性知识的获得,以及个人的性行为经历。他的自我叙述,呈现出“性”不仅是一种概念及行为,在其背后,更多地折射出社会背景,及背景中的个体的“建构”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性取向的高速流动。

从何谈起?

赵汀阳先生为《走在乡土上》一书所作的序里有一段话是这样讲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虽然深刻,但像‘性’这样的‘小题’恐怕难以成为解释社会的大作。”然而,福柯在其著作《性史》中对于性却是这样描述的:“欲望并不是一种先验存在的生理实体,而是在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被历史地建构起来的。”

两位学者代表了两种态度:一种是“性”对于描述、解释宏观社会无关紧要,甚至不可能,那些研究“性”的人是小题大做;另一种则认为,“性”不单单是生理现象,而是能够从个体或群体的性经验中,解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此外还能够解释旧“我”何以成为今天的新“我”。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处于主宰地位的社会结构分析范式和社会网络分析范式,往往容易忽视一个事实:行动者作为行动主体,作为意义的积极加工者,在其日常生活情境中,会建构出五彩缤纷的行动策略、行动目标及行动后果。也就是说,这两种主流的研究范式,对于理解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具体“经验事实”和现实情境,其实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社会学研究的转向,那就是侧重于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究竟是怎样进行主体建构的。

潘绥铭先生研究性社会学多年,认为性社会学尽管是社会学的一个弱小分支,但它研究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发生最频繁、体验最深刻、意义最广泛的重大活动之一,因此,性是研究人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他主张:性的“主体建构视角”,就是把现象作为主体自己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天然存在或者仅仅环境决定的),以主体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研究者的认知)为基础,更加侧重去研究主体自己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建构结果及其作用)的诸方面。在此定义中,潘先生特别强调对于“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解构,尤其重视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所发挥的作用。

在我看来,个体“欲望”在建构过程中,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背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讲,他人或社会眼中的“欲望”反馈于“我”,而“我”又被“社会”与“我”自身不断地强化,最终成为现在的“我”。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我”对“性”的叙述,即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具体“经验事实”,折射叙述者所在那个时期社会的文化及文化背后的经济、政治背景。

与社会建构论一样,自我叙事视角也强调语言、情境对于自我建构的重要性;然而不同的是,它还重视自我的一致性和行为的连续性,并且认为这种一致性是建构的、依赖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与此同时,它还用时间这根主线,串起了社会建构中零散的、各种特定情境下看似杂乱无章的事件。因此,采用自我叙事的研究方法不失为阐释社会与自我的一种较好的研究视角。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從敘事到療愈-敘事治療入門

现实透过叙说而得以组织与维系;现实透过语言而呈现;现实由社会所建构;没有绝对的真理。

by:亿安_叙事

叙事华罗牌

中国叙事疗法第一人李明博士为您分享叙事疗法与华罗牌。

by:刘义林临床心理学博士

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的学习书籍

by:语落花开黄强

叙事疗法

叙事治疗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真正以合作的方式,帮助来访者找出故事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治疗过程,在叙事疗法中,斯蒂芬▪麦迪根清晰地将这个后现代取向的疗...

by:心宁_knowheart

从故事到疗愈—叙事治疗入门

内容介绍透过故事,理解并经历我们的生命。每天的生活中,我们经验许多事件,如何将某些事件串连起来,并赋予意义,决定了我们如何发展自己的生命故事。当一个人决定...

by:王健叙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