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高校教育能否支持新职业发展?

2023-05-19 18:28:0109:03 30
所属专辑:中国高校
声音简介

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与学科专业有关的行业发展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前不久,上海世界技能大赛通过对行业发展人才结构与需求的调查分析,发布了包括5G+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数字化营销、新能源汽车在内的6大领域内具有前瞻性的52种“未来职业”;最近大火的OpenAI新成果的发布,同样引发公众对新技术与职业的探讨:新技术会导致失业吗?未来会有哪些新职业产生?面对汹涌而来的新职业,高校教育是否做好了准备?

有人认为,象牙塔里的高校教师未必跟得上行业最新趋势;也有人认为,学校教育需要培养、教授学生的是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没必要与新职业亦步亦趋。

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方世心看来:“高等教育无法完全支撑年轻人职业发展,已经不是全新的话题。”

1.高校传授的书本知识与用人单位的实践需求脱节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我们经常收到行业的反馈,企业对毕业生所期待的人才与高等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力不太匹配。”方世心说。她曾在国内的一些理工科院校做调研,有学生反映,他们在校内实践课上使用的机器,落后于工厂实际使用的机器三代以上。即便在一些前沿新兴行业这种状况也没有太多的好转。

在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等前沿行业人士跟方世心的交流中,就有这样的反馈意见:多少有点衔接不上,学生尤其缺乏实践能力。

2.不少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很多毕业生项目落地的经验不够,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无法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产品,不能很好地平衡产品与市场期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职责。

羚羊工业互联网是安徽首家政企联合打造的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85后周文晶是这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级咨询经理。她在与高校实习生和刚进入公司的应届毕业生打交道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具备工控类、信号类技术,有的学生具备数据、AI方面的技术,但很少有人具备全面的技术能力,也没有在工业互联网综合应用方面的经验或实训经历。“复合型人才少,综合性能力不足。”她说。

“工业互联网相关新职业的实践和见效益周期长,需要学生深入行业、到车间里去操作,挖掘企业痛点、痒点、难点,而许多学生不愿意长期在工业现场挖掘取材。”周文晶分析原因。

根据方世心对很多新行业的观察,“不少从业人员来自于各种专业,这说明我们的专业没有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这与高等教育脱节有一定关系,也与社会环境变化、经济发展快速有关。”

3.高等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与大学专业课的设置方式以及多数高校教师本身不在业内工作等因素有关。

在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发布的“未来职业”中,有将近半数与数字、元宇宙、互联网有关,例如数字金融营销师、元宇宙资产管理顾问、元宇宙活动策划师等。

元宇宙的发展带来新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新的技能和素质。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教授沈阳介绍,清华大学已于2022年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公选课《元宇宙的发展与挑战》,课程从元宇宙技术架构、行业现状、运行机制、 产业应用、风险治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元宇宙;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新闻学院有《未来产业发展与元宇宙案例实务》课程,由校内十余个专业方向教授联合担任教师;经管学院管理专业的“前沿科技”专业课也讲授元宇宙经济学内容。

“高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服务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尤其是要发挥教育联结科技和人才,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枢纽功能。”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刘志阳教授说。

事实上,不少高校注意到,高校教育需要努力追赶产业发展趋势,并通过教学改革,在产教融合方面发力。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吕珺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她观察到,随着产业发展积累,在“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在近5年内凸显,催生新就业需求,倒逼教学改革。

在传统观念中,材料学科传授的是“打铁”技能。随着新职业兴起,毕业生就业正由传统材料、铸造等行业延伸至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吕珺介绍,该学院毕业生在新能源企业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等岗位,如电芯产品/工艺开发工程师,正负极、隔膜、电解液材料开发工程师,固态电池研发工程师、仿真工程师等。

为此,学院加快对原先专业的改造。吕珺拿“老牌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举例,之前教学侧重铸造、锻压、焊接技术,目前则强调设计、实施、实验、测试、运算、分析等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将计算机CAD/CAE/CA等先进材料成形技术运用。

在刘志阳看来,产业需求产生的各种新职业,有“长期需求”与“临时需求”“强需求”与“弱需求”之分,要进行辨析区分。例如,国家正在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需求,而电商直播等临时性的或门槛不高的新职业可能就是一种弱需求,这方面不应是高校人才培养重点,更应该激发社会培训机构力量完成。

在社会快速发展、新职业大量涌现的背景下,高校如何既有自身的坚守,又积极投身改革?

在教育部新就业形态与创业指导专家组副组长、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董世洪看来,人才培养有自身的规律,要“以不变应万变”,传授学生“立身之本”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安徽工程大学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负责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系副主任章平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

平衡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是高校在新时代面临的课题。

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等。

他建议,高校要在为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之外,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ChatGPT的出现对未来的人才培养、学生求职带来很大挑战,但我们不用害怕,技术永远在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一直在提升,未来的人才能够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此外 ,教育部新就业形态与创业指导专家组副组长,中南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主任杨芳建议,高校要在引导大学生新就业、敢创业上下功夫。例如,开设新就业形态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加强学生对自身专业、个性和能力评估,协助学生做好灵活就业规划,开展灵活就业相关技能培训;进一步推进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各角色间的对接和借力,形成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与政府政策、产业需求、社会服务协同合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

仅供同学路上学习仅供同学们学习交流,收听方便。禁止其他用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中...

by:V无声

《芭学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14年,即李跃儿芭学园创办十周年之际。许多知道芭学园的人,甚至把孩子送到芭学园的家长,都不了解芭学园到底在做怎样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芭学园就...

by:李跃儿芭学园

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by:改命的羊驼

大学生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

by:大脑改造计划

社会发展与家庭教育

如今,家庭小型化促成了家庭开始寻求基于公共服务的社会支持,或者社交型社会支持。相比以往,家庭教育更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本书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如何获得社...

by:上海远东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

各位正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的友友们,可以订阅这个专辑哦!当我们在没法带着书本的时候,比如坐车,散步…或者我们在做其他事,比如吃饭,洗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耳朵继续...

by:普好运

职业尊严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职业尊严是指人从事某种职业,所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所尊重。现代社会分工细...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

职业观察系列 | 透过职业了解社会

职业观察系列:以数据解说职业真相,剖析职业背后的社会变迁

by:青年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