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一期第二十一讲-画楼春

2023-06-04 09:12:1257:10 63
声音简介

小令第二十一讲

我们这一节课讲词的对仗。

对仗--就是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称对仗。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字可以相对。如:“春到—分,花瘦—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前者两个“一分”相对,后者两个“头”字相对。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

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而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领字后面的两个以上的句子,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现分述如下:


 (一)一拍之内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仗:

三字: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

四字: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

五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六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七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就少之又少了,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秦皇汉武”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对“稍逊风骚”。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对。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


如: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二)对仗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并不是所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都要求对仗,一般词谱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前人某词调的某两句用对仗,我也跟着用。可是传世名作有诸多流派和风格,讲究修辞美的作品中对仗较多;而讲究意境的作品,有的该对仗的地方,为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放弃了对仗。所以词的对仗比较自由。

(三)词的对仗要求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或短语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至于平仄是否相对,则依词调而定。总之词的对仗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不同的词牌里,对仗位置不同。

2、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不平仄相对。 

3、可以同字相对。 

4、可以用对仗的句子,也可以不用对仗。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后片用了对仗,前片没有用对仗。这种情况可以根据创作思路,在造景遣意中顺其自然的安排,在不损害辞意的情况下,尽力对仗。

5、特殊对仗。词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形式,领字后面句子,如“但苔深韦曲,柳暗斜川”(张炎);“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秦观);这种句式,实际上是四字对句和六字对句前加了个一字逗,因此可以对仗,这种句式尤其在《沁园春》词中最为常见,大家不妨多留意。

由于词的对仗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就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凡不要求用对仗的句子,如果用了对仗,或是在一般要求用对仗的地方而某词却不用对仗时,这里往往就是作者刻意琢磨,别具匠心之处,特别值得细心品味。究竟如何对仗,我们在读词,填词时可以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凡相连的两句字数相同时,词人经常运用对仗手法,特别是在两片开头的地方。如晏殊《踏莎行》上下片首二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辛弃疾《西江月》上下片首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第二,用与不用对仗,看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如苏轼《木兰花令》六首,第三、四两句三首用对仗,三首不用对仗。象“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下句把人在寒秋中的感受更逼进了一层,不用对仗,更觉深沉。

第三,有些句子,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字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秦观《八六子》)。

以上只是选取了一些在相应位置宜用对仗的例子。事实上,词中很多句子都是成对出现的,在这些位置上适当地使用对仗句式,会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更加精致。除了上面这些常见的对仗外,词中还出现了其他非常有趣的对仗方式,常见的有鼎足对和扇面对。

所谓鼎足对,系指三句连对。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温庭筠《酒泉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辛弃疾《沁园春》)等。

所谓扇面对,系指隔句相对。《沁园春》牌中有一字领扇面对之固定格式,如“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辛弃疾)。其他例子如“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柳永《玉蝴蝶》)等.

一般来说,在词谱书上,每个词调的字、句、平仄、叶韵都是标得明明白白的,而对仗却无须标明;有的书上在词谱说明中标“例用对仗”,但是并不全面;每个词调所附的词例一般只有一两首,也不能全面反映对仗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学词的对仗更依靠多读前人作品,而不可埋头于词谱上。

最后,在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叫做长短对仗。

如《绛都春》上片“叶叶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旧色旧香,闲云闲雨情终浅”(吴文英)。

这种对仗最易为人所忽视。我们了解就行。

下面我们学习词牌:画 堂 春

一、词牌简介

画堂春,押平韵,双调47字,前段4句4平韵,后段4句3平韵 。调见《淮海集》。即咏画堂春色,取以为名。

二、例词: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三、词谱:

【钦定词谱】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

四、词牌特点:

1、全词7674,6674句式,词调和缓,适合抒发和婉、明快的感情。不适合抒发激烈、豪气的感情。

2、过片六字句有对偶现象,可以视作品内容而定。

五、例词赏析:

 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译文: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秦观的这首词很精巧,让人感觉不像出自男子之手。描写了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


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

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下笔很轻,不用重笔,

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她独自一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多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捻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少游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秦观这首词所写从“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是如此自然,如此无意,如此不自觉,更如此不自禁,而全出于内心中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当其“捻”着花枝时,其爱花是何等深情,当其“放”却花枝时,其惜花又是何等无奈。而“放花”之下,乃继之以“无语”,正是因为此种深微细致的由爱花惜花而引起的内心中的一种幽微的感动,原不是粗糙的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而又继之以“对斜晖”三个字,便更增加了一种伤春无奈之情。“放花无语对斜晖”,七个字中只是极为含蓄地写了一个“放花无语”的轻微动作,和“对斜晖”的凝立的姿态,却隐然有一缕极深幽的哀感袭人而来。所以继之以“此恨谁知”,才会使人感到其中之心果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之深恨。

诚然,词人没有写她“恨”什么。但从词人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全词蕴藉含蓄,寄情悠远。真是义蕴言中,韵流弦外,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余味。

我们看首张三影的词:

画堂春(宋·张先) 

外潮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译文】:

外湖长满了荷花,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在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湖面如同一面镜子,人影和画船的影如同在镜子中行走。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暑天斜晖犹热,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

张三影平素以登山临水、创作诗词自娱。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在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我们来看上片:

【外潮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

下句展开远景:

【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在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画桡,指画船。迟,在这是是“缓行”的意思。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和船的影子。    人在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游湖之人陶醉了,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 两句为对仗。

 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


 【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在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作业:

填词--画堂春

 【钦定词谱】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附参考资料:

 词牌中的对仗

1、规定必须对仗的位置

《渔歌子》第三、四句。(三言句)

《醉太平》第一、二句。(三言句)

《阮郎归》过片第一、二句。(三言句)

《眼儿媚》上片首二句(五言),下片尾二句(四言)

《摊破浣溪沙》下片前二句。(七言句)

《浣溪沙》后片前二句(七言句)一般都要求用对仗,前人只有个别词作例外

《人月圆》后片第二、三句。(四言句)

《南歌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五言句)

 《鹧鸪天》前片尾二句。(七言句)

《一七令》从二字句到七字句均全须对仗

《踏莎行》前、后片首二句。(四言句)

《破阵子》前、后片首二句(六言);前片第三、四句。(七言句)

《河满子》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鱼游春水》第五、六句(七言);尾二句(六言)

《法曲献仙音》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满江红》前片第五、六句(七言);后片第七、八句(七言)。后片起四个三言句可用扇面对。

《绮罗香》前片首二句(四言句);六、七、八、九句可用扇面对。

《雪梅香》第五、六句。(七言句)

《天香》首二句(四言);第四、五句(四言)

 《雨中花慢》首二句(四言)

《夜合花》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必须对仗;前片首二句(四言)可用对仗。

《玉蝴蝶》第三、四句。(四言句)

《高阳台》前片首二句(四言)必须对仗;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可用对仗。

《东风第一枝》前片首二句要求用对仗;第四、五句。(六言句)要求用对仗。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翠楼吟》第七、八句(一字领四言)。

《庆春宫》首二句。(四言句)

《齐天乐》第七、八句。(四言句)

《瑞龙吟》前片第二、三句(二字领四言);后片第八、九句(三字领四言)。

《兰陵王》后片:第二、三句(一字领四言);第五、六句(一字领四言);第十一、十二句(一字领四言);第十四、十五句(一字领四言)。

《江南春》第一、二句(三言);第三、四句(五言);第五、六句(七言)

2、可对仗也可不对仗的位置

《诉衷情》后片第四、五句。(四言句)

《更漏子》前、后片:第一、二句(三言);第四、五句(三言)

《夜行船》第三、四句。(四言句)

《临江仙》前、后片尾二句。(五言句)

《唐多令》前、后片首二句。(五言句)

《行香子》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风入松》前、后片尾二句。(六言句)

《金人捧露盘》后片首四句。(三言句)

《声声慢》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琐窗寒》前片首二句。(四言句)

《念奴桥》前片第六、七句。(四言句)

《忆江南》第三、四句。(七言句)

《沁园春》前片第一、二、三句(三个四言句)可以用鼎足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二十一度母赞

无论何时度母—-救“度”众生的“母”亲,她温暖无微不至的呵护闻声救苦度哒咧…寄以对二十一位妈妈的呼唤与赞叹愿每一位众生皆能获得度母圆满无尽的加持真正离苦自在...

by:李依娃YIWALI

二十一天搞定PTE

WX:Pyt0324888二十一天搞定PTE教你学得会用得上的PTE考试技巧

by:森叔PTE

《大唐二十一帝》

※唐朝的真正缔造者,是唐高祖还是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的正当防卫还是惊天阴谋?※皇太子问题,为什么会是唐朝皇室的永恒诅咒?知道皇太子、皇太弟,那听说过皇...

by:海雅兮

二十一分钟内观

为让朋友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修炼真正意义的原生内观,我把七天的内观课程,利用有机的方式进行分解,每次二十分钟,让朋友们每天做一点内观,最后的效果也非常好。

by:廖春岭博士

一期一信

一杯咖啡,一个拥抱,一封手写信,都是有温度的碰撞。喜欢这样的温度,欢迎把你的想念或者故事通过手写信发给我,邮箱sunnysun0615@163.com,下一个故...

by:不加糖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