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大全集》第4章大处着眼的智囊(1)

2023-06-24 12:17:3718:35 119
声音简介

各位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

第 4 章 大处着眼的智囊(1)

董公献技讨项羽

汉高祖刘邦到洛阳以后,刘邦决定与项羽决一死战。大军还没有聚齐,在即将出征之时,新城三老之一董公前来阻拦,他对刘邦说:「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战事无以成功。如果能证明对方是不义之人,就可以出师有名,站在正义的角度,必然可以取胜。现普天之人都拥立义帝,项羽却把他杀了,此乃大逆不道之举。大王您该率领三军,穿上孝服,通告各路诸侯共同讨伐项羽。」

刘邦于是给义帝发丧,全军都穿白色孝服,宣告诸侯,说:「项羽不仁不义,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义帝,天理不容。讨伐逆贼匹夫有责!现在我要统率关中正义之师,收复被逆贼霸占的疆土,编纳三河之地的壮士,沿长江和汉水南下,愿与天下诸侯共伐此贼」号令发出,很快许多诸侯王背叛了项羽,都纷纷投靠到刘邦的阵营。

随即,刘邦招降英布,郦食其游说齐国,不用一兵一卒,使齐七十余城归反,他们的说法大都与此同出一辙。许庸斋先生认为,刘邦成就功业,关键是激发了天下所有的能人,即便是身为帝师的张良,也没有这样的大谋略。

明朝卢廷选进士,在楚地担任按察使,有一次突然昏死过去,好久才醒过来,他说梦见阎王爷传唤他去为项羽控告刘邦一案作证,刘邦派遣九江王英布暗杀了义帝,却推罪于项羽,且假意为之发丧,欺骗天下后世之人。说是卢廷选在汉朝就是九江王英布。此事也颇为奇巧。

【智囊】

董公献计讨项羽,刘邦祭奠义帝这一招,可谓是一箭双雕,高明之极!

一来为讨伐项羽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树起一面正义的旗帜。二来网络了人心,争取到众多共同伐楚的同盟,一虎难敌群狼,项羽本事再大,也架不住刘邦人多势众。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此一来,项羽岂能不败?

秦末群雄混战之初,刘邦的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在一帮能人良将的辅佐下最先进入咸阳,却被项羽分封到了条件最差的巴蜀、汉中一带,这些地方在当时基本上属于蛮荒之地。司马迁评价:“项羽违约王汉,背关怀楚”,董公的计策对项羽这两项过失进行了最大化的宣传,从而使他失去了更多的人心,也为刘邦夺得天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想想当年鸿门宴之时的形势是项羽四十万人马,刘邦十万,如今形势大转。最后项羽也不自悟自己之失,尚且说“天亡我”。而刘邦手下,六出奇计的陈平、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都曾在项羽手下过,项羽不能很好的发现任用他们,最后甚至怀疑曾一心要致刘邦于死地的亚父范增。项羽英勇善战但下场悲惨,刘邦用人不疑,不吝封赏,得人心,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

此故事从古至今都使人深受启发,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师出有名,即名正言顺,名不正,则会丧失道德舆论的支持,言不顺,则孤立无援难以事成。舆论从表面看上去似乎管不了什么实事,但却能令人占据道德与心理上的制高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道德层面和心理意识中占据了制高点,才会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能性。

所以想要战胜对手,首要任务便是控制舆论导向,把握道德风向标,在发出攻击前,先在心理和道德层面上占据上风。这也就是在楚汉相争中,拥有盖世武功的霸王项羽,为何会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从一开始便处在道义的下风,最终败给刘邦的原因。

蔺相如、寇恂不记私仇

赵王从渑池归来,认为蔺相如功劳最大,拜相如为上卿,官位居廉颇之上。廉颇觉得自己功勋卓著,蔺相如仅以口舌之劳,却位居他上,实在难以服气,便对人说:「我如果遇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后,就不肯与廉颇相见。每天上朝时,蔺相如都假称自己有病,不想和廉颇相争。

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就看见廉颇,马上叫人驱车避开廉颇。后来,蔺相如的门客们劝谏他,甚至想离开蔺相如而去。蔺相如极力劝解他们说:「你们认为廉颇比得上秦王吗?」门客们都说:「比不上。」蔺相如又说:「以秦王的威武,我都敢在大庭之上叱责他,并侮辱他的大臣。我虽愚笨,难道还畏惧廉颇将军吗?我所挂念的是,强秦之所以不敢对我赵国用兵,是因为有我二人俱在。如果我二人相斗,势必不会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个人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非常惭愧,便赤裸着上身,背负着荆条,由宾客陪着到蔺相如门前请罪。从此以后,他们二人结为生死之交。

东汉时,大将军贾复的部将在颖川杀人,颖川太守寇恂便将此人逮捕归案,并把他处死。贾复认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耻辱,后来,贾复的兵路过颖川时,他对手下人说:「我要是见到寇恂,必要亲手杀了他。」寇恂得知贾复的预谋后,便有意不与他碰面。寇恂的外甥谷崇此时请求带剑在身边保护寇恂,以防万一。寇恂说:「不必这样。当年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服于廉颇,他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才那样做的。」于是命令所属各县要盛情接待,一人可吃两份伙食。寇恂堂堂正正地在途中迎接贾复的部队,但接着又假称自己有病在身而返回。贾复想带兵追赶寇恂,可将士们都喝醉了,只好让过寇恂,大军就这样离开了颖川。寇恂派人把真实情况禀告给了光武帝,光武帝把寇恂召进宫中,让他与贾复和好结为朋友,再回到颖川去。

汾阳王郭子仪在堂上与李光弼对拜,想法和蔺相如的一样。寇准以蒸羊迎接丁谓,用意和寇恂一样。安思顺统率朔方郡时,郭子仪与李光弼都是牙门都将,但是两人互不相让,即使在一起吃饭,也常常怒目而视,连一声招呼也不打。等到郭子仪接替了安思顺担任统帅之后,李光弼打算离开朔方郡,但犹豫不决。过了十天后,玄宗皇帝下诏书命令郭子仪领兵杀进赵魏之地,李光弼闻讯后,进堂拜见郭子仪,说:「我个人死不足惜,只求您饶了我的妻儿。」郭子仪快步过来,抱着李光弼,流着泪,说:「现在国家正处于动乱,皇上被迫迁都,在外避难,除了您还有谁能东征呢?这难道是报私怨的时候吗?」于是两人紧握着双手,连连相拜,当即共同商讨破敌之策。

北宋大臣丁谓曾将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参军,丁谓途经雷州时,寇准派人送来一只蒸羊给他,以示地主之谊。丁谓很感动,想见见寇准,寇准回绝了他。家僮们都想找丁谓报仇,寇准立即关上门户,不让他们出门,直等到丁谓走远后,才放人进出。

【智囊】

能否作到不计恩仇、纳贤荐才、驭将以德,是衡量和反映领导者能否具备谋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与自己斤斤计较的人,要有宽广的胸襟,用真心和实际行动来包容他、感化他。不能说优秀人才就不能有过失,相反,要像对待一个普通员工那样平静地对待他们的过错。

吕夷简办事得体

宋仁宗久病不能上朝理政。有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转,想召见主持政务的大臣们。于是坐在偏殿,召中枢省、枢密院文武两位大臣紧急进宫。

吕夷简被召后,过了一会儿才起身入宫,枢密院大臣催他快点走,而吕夷简却象平时一样,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宋仁宗见到他们就说:「我病了这么久,非常想见见你们,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晚呢?」吕夷简从容禀奏皇上:「陛下身体不适,朝廷内外都很忧虑。一旦突然召见大臣,我们如果慌忙奔跑进宫,恐怕会被人误认为出了什么不幸的大事,引起不安。」宋仁宗听后,认为吕夷简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

李太后死后,仁宗的丧服还没脱掉,吕夷简就马上劝谏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范仲淹不同意吕夷简的见解,马上去晋见皇上说:「吕夷简又教陛下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过了几天,吕夷简对韩琦说:「这件事外人不知,圣上年事已高,郭后和尚美人都双双失宠被废,后宫以姿色进御的,数不胜数,如果不立即册立新皇后,就无法平息后宫进御之风。」吕夷简每做一件事都寓有深意。

【智囊】

吕夷简辅佐政事,考虑周全,办事得体,每做一件事都寓有深意。

得体是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太难,知道不要去做,不能做好,不自量力的时候,总是太多,换个角度,也不一定是错。但如果错了,大半是不自知。所以,从来都是失意容易,得意难。

一个人要说好话,合理、得体、恰当,不太容易。回顾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一半都挂在他的脸上,枯涩,骄横,自矜,狡诈,一举一动当中,藏无可藏,也无可躲。所谓阅历生活,不过是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些,不至于太过自惭形愧。而其中得到什么,失去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这话切中要害,但这样做的人,大半可能已经在惭愧和自卑当中。生活是无数场搏弈,每一个棋子都想在棋盘里面存活,以证明自己的重要,哪怕结局只是仅能站稳脚跟。可惜多数只能暗淡离开,被吃、拿掉、死去。最后的大局大多与你无关。可是哪一粒棋子无足轻重,哪一个可以甘于冷落?都争一口气,在期盼、张望,都不甘心。

说好自己能说好的话,做自己能做的事,沉静,不骄妄,不自卑。努力争取,也懂得不要太在意。不执着,可以得自在。

今天就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欢迎大家在评论中分享所思所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智囊大全集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天下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超值金版)》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第1章大处着眼的智囊1)

各位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冯梦龙冯梦龙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出身士大夫家庭,(公元1574年—公元1646年...

by:时光美励

智囊全集,智慧故事大全

智囊全集,一千两百三十八,则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质数计谋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读之学之可以修身,治家可以治企平天下

by:书文解字

智谋大全(《智囊》)古代智慧集大成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长于思辨善于筹谋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智谋大全》是明代冯梦龙的《智囊》的白话本。此书是我国古代...

by:闻歌徐行

智囊全集|历代智囊故事

作者是冯梦龙。该书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

by:每周文听武说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

by:不被定义者

智囊全集

本书将智慧进行度量,在对各种因素进行诠释的同时,又为各位读者整理了许多相关事例,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同时也看到古人在智慧运用方面的高明之处。

by:紫梅有声

智囊全集

《智囊全集》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是十邵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集,辑录了一千多则小故事,是一部反映古人...

by:青岛老贡

智囊全集

本书介绍了历史上许多经典智囊故事,使读者更加彻底的理解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同时也看到古人在智慧运用方面的高明之处

by:空旷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