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邓小平点将荣毅仁筹办中信公司,荣毅仁表态:愿立军令状

2023-07-04 09:42:0019:31 23.9万
所属专辑:帝哥说伟人事迹
声音简介

1949年初,蒋家王朝的倒台已成定局。上海滩的巨贾富商人心惶惶,纷纷抽走资金,打算到国外、港台另谋出路。上海及江浙的“10大资本家”有9家外迁,唯一没走的这一家,正是荣毅仁的企业。

其实荣毅仁起初也充满了矛盾:出走境外,舍不得父辈创下的基业,在海外做个寓公有什么意思?但留在大陆,不知道共产党会不会“消灭资本家”?二哥荣尔仁对共产党很是害怕,他对荣毅仁说:“我们两人总要留一个吧?”

荣毅仁考虑再三,最后说:“那我留下吧!”他把家眷送到了香港,自己留下来观望。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解放军进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个厂长来到荣家报告情况,荣毅仁非常吃惊,他问厂长:“你是怎么过来的?”

厂长回答:“我是开着车过来的,解放军都睡在街头、公路边,秩序很好,没事!”

荣毅仁听后十分惊喜,他对厂长说:“走,去看看!”

荣毅仁出门以后,果然看见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一路畅行无阻,一直走到成都路浦东大夏,才有一个执勤的战士拦住了他们说:“前面敌人还没有清除,开车去不安全,请先回去,等等再过去!”

荣毅仁被解放军严明的纪律深深地感动了,他不禁感慨说:“国民党回不来了!”

几天以后,荣毅仁突然收到上海军管会发来的一封请帖,原来是上海市长陈毅请他去出席工商界座谈会。荣毅仁按时赴约,当他见到陈毅以后,感到非常吃惊:陈毅竟然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布军装,脚穿线袜布鞋,和大街上睡觉的士兵没什么两样。

会议开始后,陈毅开口一句“上海工商界的朋友们”,就让参会人员放松了心情,接着他讲了16字方针: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并表示人民政府会帮助大家尽快恢复生产。最后大家自由发言提问题,气氛热闹万分。

通过这次座谈会,陈毅在荣毅仁的心里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很想结识这位文武兼备的市长,于是托副市长潘汉年给陈毅带话,表示自己想请陈毅吃顿饭。

陈毅得知此事后,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对身边的同志说:“大家民主讨论吧!”

有人说:“这些大老板鬼名堂多得很,谁知道是不是一发糖衣炮弹?”

也有人说:“现在还不宜去,工人群众对资本家有看法,我们去了,资本家如果借题发挥怎么办?”

陈毅听完了大家的看法后说:“我看你们还是怕犯错误哦,所以才把自己的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呢!至于工人嘛,我们要说服教育:我们这是去做资产阶级的工作,吃饭也是做工作嘛!”

最后陈毅不但带着市里的主要领导干部赴宴,还把夫人张茜和两个孩子也带着同去了,席间陈毅谈笑风生、毫不见外,荣毅仁感受到了一种朋友才会有的真诚。

虽然在饭桌上谈笑风生,但陈毅心里明白,荣家的企业此刻与千百家上海企业一样,危在旦夕。荣毅仁虽是“荣氏企业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但因为各房兄弟早已分了家,巨额资金都已经被他们抽逃干净,连机器和纱锭都卖了,留给他的只有一堆烂账和巨债。

于是陈毅指示上海市政府对荣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人民银行向他发放了大量的贷款,还从巴西、印度、苏北为荣氏企业运来了几百万斤棉花……就这样,荣家的工厂逐步开工了。荣毅仁渐渐觉得,他留在上海没有走,算是此生最正确的决定了。

1951年底,“五反”运动把工商户划分为:守法户、基本守法户、半守法半违法户、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5类。陈毅和薄一波经过反复商量,决定把荣毅仁划为基本守法户。但毛泽东知道以后却说:“何必那么小气?再大方一点,划为完全守法户!”

1952年夏,荣毅仁接到评定通知书,他的申新工厂被定为完全守法户,核定的国家退赔金额为657万元。荣毅仁对这个评定简直不敢相信,他对共产党的好感又加深了一层。

1950年春末夏初的一天,荣毅仁被通知出席毛泽东招待部分党外人士的宴会,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荣毅仁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周恩来在一旁打趣地说:“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少壮派’。(荣毅仁当时34岁)”

荣毅仁连忙说:“哪里,哪里……”

毛泽东又说:“你来了,很好。”

宴会的氛围非常和谐欢快,席间毛泽东鼓励大家要为人民做好事,要一贯地做下去,好事做得越多,越有名誉,人民的奖励也越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这番话让荣毅仁倍感温暖和鼓舞。

在1955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荣毅仁对毛泽东说:“毛主席,希望你能抽出时间到上海去,更希望到我们厂看看。”

后来毛泽东果然就来了,在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正在工厂里上班,突然接到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的电话:“毛主席来上海了,今天马上就要去视察申新九厂,我们一起去厂里吧!”

这天下午,毛泽东一到厂里,就见到了在那迎接的荣毅仁,他对荣毅仁说:“你不是要我到厂里来看看吗?今天我来了。”

荣毅仁万万没有想到,他在北京时对毛泽东讲的那句话,毛泽东竟记在心里了。

毛泽东问荣毅仁:“公私合营后生产怎样?”

荣毅仁说:“比以前好。”

毛泽东又问:“跟国营企业比怎么样?”

“那还差一点。”

“大概什么时候能赶上?”

“总要二三年吧!”

这天毛泽东在荣毅仁的陪同下,视察了申新九厂,厂里共有17个车间,毛泽东去了7个车间。每到一个车间,毛泽东都仔细询问了车间工人的工作情况,还和他们亲切交谈。

随着对我党工商政策的逐渐了解,荣毅仁也越来越真心地配合和拥护。他曾说:“我一定要把所得到的利润投资企业,购买公债,来支援国家建设。我一定要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公民

,做一个真正的同志。”

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率先把家族企业拿出来与国家合营,他连公私合营期间资本家享受的资产定息也不要了,成了一名只拿工资的国企员工。荣毅仁的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尊重,陈毅将他誉为“红色资本家”。

1957年1月初,上海市召开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在会议开幕时,已经调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前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从北京赶回上海,他对参会的同志们说:“同志们,久违了,想念得很呀!匆匆赶回来,因为毛主席给了我个特殊任务,要我和上海的同志们商量一下。请投荣毅仁一票,把他选上副市长。”

然后陈毅介绍了荣毅仁的简历、学识和品德,他诙谐地说:“实不相瞒,他已经是我的要好的朋友之一。我要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为这位红色资本家竞选。因为他确实既爱国又有本领,堪当重任;而且凭着他的特殊身份,在国内外资产阶级中还能够发挥我陈毅起不到的作用哩!”

陈毅还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在他当上海市长的时候,一位法国大资本家访问上海,指名要和荣毅仁单独用英语交谈。谈完以后,法国资本家开心地对陈毅说:“如果法国共产党将来当政也采取这样的统一战线政策,我会第一个拥护!”

陈毅便去问荣毅仁:“你究竟谈了些啥子话,让人家这么开心?”

荣毅仁说:“不过就是些家常话,说荣家人生活仍然很优裕,又不担心敲诈绑票,工作的、读书的都感到有奔头,所以更想为国家民族多做点事,也给荣家多留下一点好名声。”

最后陈毅对大家说:“你们说把荣毅仁选为副市长,该不该啊?”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最终人代会表决结果:荣毅仁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从1949年到1959年,荣毅仁一直在上海工作。1959年,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找到了他,并对他说:“建国快10周年了,总理希望你能到北京工作,当纺织部副部长,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了,我们一块干吧!”

原来当时毛泽东要总书记邓小平推荐几位党外人士当部长,邓小平推荐了两人,其中一位就是荣毅仁。荣毅仁当即表示同意,他在3天之内就动身到了北京。周恩来见到荣毅仁后,亲切地对他说:“你来啦,很好,欢迎你到北京工作。”

周恩来还担心荣毅仁初到北京生活不习惯,专门叮嘱他说:“你可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

荣毅仁听后十分感动,他说:“谢谢总理关心,到北京就在北京工作,我会习惯的。”

1966年,荣毅仁受到了冲击。这年的11月12日,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大会上,邓颖超特意找到了荣毅仁,并对他说:“总理要你沉得住气,要经得起考验,你还是有前途的。”

荣毅仁听后激动万分,他含着泪水对邓颖超说:“请您报告总理,我跟共产党是跟定了,我坚决跟着党革命到底!”

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决心大力发展经济,他又一次想到了荣毅仁。1978年2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荣毅仁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9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改革开放的政策如一缕阳光穿透了沉睡的神州大地,把希望的种子播撒人间。有一天,荣毅仁、胡厥文、胡子昂、古耕虞、周叔弢这5位原工商业者意外地同时接到中央办公厅的通知:邓小平要会见他们,并共进午餐。这个邀请令他们兴奋不已、思绪万千。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与荣毅仁等5人见了面。谈话时,他直接点了荣毅仁的“将”:“你来牵头办实体,搞对外开放窗口,要得不?”

还没等荣毅仁开口,邓小平便补充说:“荣毅仁同志,你主持的工作要规定一条:给你的任务,你认为合理的就接受,不合理的就拒绝,由你全权负责处理。处理错了也不怪你。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从商业角度考虑签订合同。只要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就不要犹豫。”

荣毅仁听后激动不已,他当即表示:“愿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唯我是问!”

邓小平哈哈大笑:“立军令状是我们的事,我当你们的后勤部长好喽!”

有了邓小平的支持,荣毅仁信心十足,他决心“今后十年一定要当它二十年用”,并开始积极筹办融海外资金为主业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导引进外资,兴办企业。邓小平非常信任荣毅仁,他嘱咐说:“人由你找,事由你管,由你全负责。要排除干扰,不用担心其他部门来管你,你们自己也不要搞官僚主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信公司于1979年10月4日正式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荣毅仁也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大展拳脚,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达4000多人次,国内前来洽谈业务的也有3000多人次,在引进外资、技术、设备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荣毅仁的带领下,中信公司成为了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品牌,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在国外发行债券,第一个经营国际经济咨询、国际租赁,第一个自办银行和收购香港银行,第一个搞房地产商品化,第一个与人合资购买外国卫星并争取到在我国发射等重大项目……

1986年6月,在邓小平的提议和直接过问下,旅居海外的200多位荣氏亲属分别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回到了祖国。6月18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们。

会见中,邓小平对荣毅仁的二哥荣尔仁说:“你今年79岁,比我小3岁。”

荣尔仁说:“可你的精神好得很。”

邓小平说:“你的精神也不错嘛!”

谈话始终洋溢着大团圆的欢乐气氛中,最后邓小平对荣氏亲属说:“从历史上讲,你们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这次你们亲属团聚是一件喜事,是我们民族大团结的一个体现。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1993年,已经77岁的荣毅仁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人物,在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中,他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于是他再次将自己亲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交给了助手,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征程。

晚年的荣毅仁每每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时,总是感慨万千地说:“跟着共产党走,这条路我选对了!”

1998年,荣毅仁从国家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了下来,2005年10月26日,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邓小平传

这是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by:声声孤兮

邓小平传

世界视野中的邓小平,西方同类传记中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理查德·伊文思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对邓小平在中共八...

by:白一利

我忆邓小平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作者以洗练隽永的文笔,回顾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和作者本人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的一段经历,记录了...

by:浙江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邓小平(国内第一部邓小平传记)

此书由匈牙利常驻中国记者作家巴拉奇.代内什著。1988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作者通过亲身观察和史料从不同角度、观点讲述邓小平的前世今生,在叙述方式上有别于国内...

by:水凝印象

《邓小平传》

《邓小平传》

by:PA096QVS0ZQ

邓小平纪事

务实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by:正书虫

邓小平纪事

《邓小平纪事》是201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建华,刘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文学传记。这里有大量真实的档案资料,为您披露尘封的真相。这是一部记录伟人...

by:宣芜一家

邓小平/停更

《邓小平传》作者是理/查/德·伊/文/思。作者耗时多年,搜集第一手资料,潜心研究邓小平本人和他的著作,最终完成本书,目的是讲述一个故事里的故事——20世纪中国历...

by:蓝色小石

伟人邓小平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从不主张宣传自己,多次拒绝别人要他写自传的要求。本书是中共中央文献...

by:夸张的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