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山居(十四首)-1

2023-07-08 23:31:4113:56 26
声音简介
山居(十四首)

题语:禅师们大多居于深山寺院或庵棚之中,其修行、见道及后来的说法授徒,也多在深山,所谓“行住坐卧皆是禅”。这样的禅生活,大多都是在其山居中完成的。所以“山居”,就是禅师们的“道场”,他们热爱这样的环境,热爱这样的生活。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禅师、隐士和士大夫们讴歌这样的生活。在《禅宗杂毒海》卷七和卷八中,共收录这样的诗一百二十首,这里,我们选十四首以飨读者。

山居
(元·雪岩祖钦)

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
拶着通身俱是眼,半窗疏影转斜阳。

品析:在这首诗里,雪岩禅师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山居生活呢?“一杯晴雪早茶香”,禅僧好茶,自古亦然。这是冬残春初,山里尚有积雪。早上太阳初起,就把岩石上的积雪收拾一盆,烹茶一壶,真是“早茶香”啊!“午睡初醒春昼长”,其实初春的白天也并非有多长,只是山居无事,和尚年老,晚睡早起,似乎是感到白天要长一些,也不妨午睡一会儿。“拶着通身俱是眼”,别以为喝茶睡觉就无事了,你们可以参上一参,也可以受老僧之一“拶”,拶着了,就可以“通身俱是眼”了。

唐代云岩问道吾:“观音千眼,哪个是正眼?”道吾说:“如人夜里摸枕子。”云岩问:“这是什么意思?”道吾说:“遍身是眼。”云岩说:“不,应通身是眼。”

“半窗疏影转斜阳”,北宋林和靖那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诗一出,“疏影”“暗香”就成了梅花的别名。这里,雪岩禅师的山居生活是惬意的,有茶可喝,有觉可睡,还有这一树梅花“转斜阳”,真的是“通身俱是眼”,不然,他凭什么知道这一切呢?

山居
(元·石林行巩)

山静课花蜂股重,林空含箨笋肌明。
倚栏不觉成痴兀,又得黄鹂唤一声。

品析:春暖花开之时,不知人们仔细观察过蜜蜂采蜜没有,小小的蜜蜂成群结队,在花丛中飞舞,其翅鼓动如潮水之声,煞是壮观。而归巢之时,蜜蜂拖着肥大的后腿-花粉囊里装得胀鼓鼓的,真是“蜂股重”啊!而这一喧闹的情境,在寂静的深山中,反不觉其闹,而是“鸟鸣山更幽”了。
“山静课花蜂股重,林空含箨笋肌明。”“课”者,劳动也,山里的情况如是,那山林、竹林里呢?那一茎茎的竹笋,其壳欲脱未脱,显得是那样粗壮肥实。山林无人,故说为空,正是为这个“空”,更使这个山林显得寂静了。

“倚栏不觉成痴兀,又得黄鹂唤一声。”对有修行的禅师们来讲,入定是随时可能的,只要自己愿意,也并非必在蒲团之上。石林行巩禅师就是这样,倚着栏杆,面对着寂静的山林,不知不觉地又入“定”了,看上去“痴痴呆呆”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满山回荡着的黄鹂啼声,才把他从“定”中唤醒过来。

面对这样寂静的山林,若能陶醉到“痴兀”的程度,也与禅师们的那个“定”相差无几了。

山居
(宋·柏堂清雅)

紫蕨伸拳笋破梢,杨花飞尽绿阴交。
分明祖师单传句,黄鹂留鸣燕语巢。

品析:早春二月之时,山林里一派生机。在桃红李白的山岩边,那紫蕨的蕨苔,苔梢如握拳半伸半缩;而竹笋粗肥,正欲“破梢”而出。杨花满天飞舞,落地成裘。真是“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山林里层层苍翠,相互掩映。“紫蕨伸拳笋破梢,杨花飞尽绿阴交。”这一派春色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分明祖师单传句”,留心啊,禅僧们!你们天天在参达摩祖师西来“单传”的无上禅法,这个“单传句”就在这里啊!若不信,那就去问问黄鹂和燕子吧,他们十分清楚这一切:“黄鹂留鸣燕语巢。”它们正在为此窃窃私语,商量不定呢!

山居
(元·布衲雍)

就树缚茅成屋住,拾荆编户傍溪开。
是他懒瓒无灵验,惹得天书动地来。

品析:禅师们住庵是极为简单的,如今天在一些农村秋收时都可以看到那种简易的“护秋棚”。古人所谓“结茅而居”,就是用一些茅草或谷草、麦草在几根木桩上搭成,聊以遮蔽风雨。“就树缚茅成屋住”,这位布衲雍禅师则更“偷懒”,木桩也不用,在树林里选好一方地,借树为桩,用茅草扎上棚顶棚壁,足以容身打坐,就是他的禅居了。

“拾荆编户傍溪开”,庵棚有了,向着溪涧的方向,再拾一些荆条编成门,这样取水烹茶煮饭也方便一些。没有张扬,没有传闻,外面甚至不知道有个老和尚在这里,自己也就落得清闲。“是他懒瓒(即懒残)无灵验,惹得天书动地来。”这样的确比唐代南岳那位懒残和尚好得多,他连皇上都惊动了,三番两次地来请他,多麻烦啊!

山居
(明·天真惟则)

茶罢焚香独坐时,金莲水滴漏声迟。
夜深欲睡问童子,月上梅花第几枝?

品析:天真惟则禅师是明代有地位的高僧,后住大寺而没有住草庵。寺虽在山林之中,但气派却不一样。“茶罢焚香独坐时,金莲水滴漏声迟。”晚茶喝了,焚上一炷香,在蒲团上打一打坐,这就是禅僧们夜里的生活情境。与众不同的是,惟则禅师有记时钟-漏壶,而且是形如金莲。古代中国没有现代的钟表,记时是白天看日影,晚上记水滴。以水滴记时的工具就叫“漏”。

虽然有漏记时,但惟则禅师懒于去看,可能是滴滴答答的滴漏声使他难以入定而昏昏欲睡吧,“夜深欲睡问童子,月上梅花第几枝?”不问滴漏,而问他那幼小的侍者,不知是子时还是丑时了?月亮斜挂在梅花枝头上,水滴声、老和尚、小和尚,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夜色呢?

山居
(五代·志芝庵主)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品析:这位志芝庵主气派之至,“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这是什么样的屋呢?居然可以建在“千峰顶上”。当然这间屋,绝不是指一般的房屋,不然哪来这么大,把“千峰”都装了进去,这是禅僧们的“空王殿”啊。在这“空王殿”里,自己住“半间”,留“半间”给白云。但是“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底不如老僧闲”。白云似闲,但飘来飘去,兴风作雨,并不闲啊!禅师的心,既住在这“空王殿”里,不来不去,不起不住,不动不静,这样的“闲”,是无人无物可比的。

山居
(宋·和庵主)

竹笕二三升野水,松窗五七片闲云。
道人活计止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

品析:这位“和庵主”,估计为宋元时的出家隐僧。说他是“隐僧”也未必适当,因为后面一句过于骄傲的话反而隐之不能了。

“竹笕二三升野水”,用竹筒盛上二三升“野水”-不知是雨水、雪水或是溪涧之水,用于煎茶煮饭。“松窗五七片闲云”,松窗里空空如也,除了偶尔飞入的“五七片闲云”。这种日子,可以说是清淡之至,对世间的一切,都毫无贪恋了。

这本来是修行人的本分事,特别是见道的高僧们,心胸就是如此淡泊,“道人活计只如此”嘛。但这位庵主却画蛇添足,有那么一点思绪尚未彻底干净,何须“留与人间作见闻”呢?把这点情绪化解了岂不更好吗?若说要为人间作“标榜”,那不如干脆入世教化就好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山居杂忆

一位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家族命运在历史中起落沉浮,她的回忆更像是历史尘埃落定后的闲谈。

by:姥姥和牛申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⑴暝(mí...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山居杂忆

这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的是以一个江南家族为中心、从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史。高诵芬从“抗战逃难”到“文革抄家”等,无...

by:醒着的夜wjr

山居岁月第一部:《山居岁月》

本书讲述了城市男孩山姆.葛博李自己一人挑战荒野生活,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的故事。跟着山姆的脚步,“荒野求生”对于我们来说仿佛不再虚幻和遥不可及,你我与山姆一起征...

by:阿牛z

山居蝉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倾听大自然的蝉鸣鸟叫,让清凉的晚风、悦耳的虫鸣带来一片宁静安详,赶走你内心的焦虑烦恼,睡个好觉...

by:颈藤君_助眠驿站

恰美山居1

继续播诵这本教法,平台若有下架也不重复播诵了,仍然继续往下播诵,感兴趣的朋友及时收听。

by:小桃子和小香蕉

山居岁月

《山居岁月》纽约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离开了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葛博礼农场。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是他为这次出走准备的所...

by:小荷家baby读绘本

山居岁月

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山姆为了寻找家族留下来的农场而居住在深山里,和他的猎鹰惊风,浣熊杰西,洁西和黄鼠狼男爵的故事,为我们充分的描述了自然,爱探险的读者定会喜欢上它

by:桐声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