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吃中成药没有效果?提醒:这5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免

2023-07-21 23:36:4104:38 3095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使用。然而,有不少人吃中成药后却发现没有明显的疗效,这是为什么呢?

中成药的特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成药的特点。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具有多种功效。它们通常以草药粉末、浓缩丸、颗粒剂、丸剂等形式出现。

与西药不同,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因为中成药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吃中成药后期望立即见效,但却感觉没有明显的改善。

其次,中成药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对中成药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种中成药非常敏感,而另一些人可能对同一种药物的效果不太明显。

其次是病情的复杂性。一些疾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中成药往往需要综合调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此外,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环境等也会对中成药的疗效产生影响。

提醒:这*个中成药用药误区一定要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对中成药有认识误区,没有合理用药,也会导致服药无效,有时甚至会带来副作用,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1.不辩证,随意用药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

比如感冒了,随意买清开灵或抗病毒口服药吃,不分风寒或风热感冒,以清开灵为例,用于风热感冒有效,用于风寒感冒则效果大打折扣。

许多患者在自我诊断或听信他人建议的情况下,未经中医师辩证,而自行盲目使用中成药随意购买中成药进行治疗。这种盲目使用中成药的行为往往会延误病情,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2. 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长期或过量使用

一些患者长期使用中成药,甚至成为习惯性用药。中成药虽然是天然药物,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药物耐受性增加,药效减弱,甚至出现药物依赖性。

比如很多中成药含有冰片,过量或长期服用冰片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中枢神经系统不适、过敏等身体危害。

3.不合理配伍

中成药中的药物组方是经过严格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的,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是经过合理搭配的。然而,一些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往往会将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甚至与西药一起使用,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明确,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4. 忽视不良反应

中成药虽然是天然药物,但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一些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往往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只关注药物的疗效。这种忽视不良反应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加重,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

为了避免中成药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我建议患者在使用中成药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病因,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同时,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不得随意增减用药剂量。此外,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最重要的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不注意生活调理

中成药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与生活调理相结合。一些疾病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有关,如果不注意生活调理,中成药的疗效可能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为什么有很多人吃中成药没有效果?除了与中成药的特点、个体差异以及病情复杂性有关,还好不合理服用中成药有关!为了正确使用中成药,我们需要避免上述误区,防止药物疗效不佳甚至导致延误病情或发生副作用而危害健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聊聊中药和中成药

中医博大精深,但主解在药,通过中药的介绍来告诉听众中药和中成药服用中的小技巧和禁忌、以及中药的材质挑选。中国有句古话是药三分毒中医博大精深甚至还有中药材...

by:药事相告

中成药实战速成

中医经方医师,从专业,从临床,从实战的角度分析中成药,手把手教你使用中成药。

by:广义经方

儿科常用中成药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尚未成熟,新陈代谢旺盛,病来得快,去的也快,年轻妈妈们特别揪心,本专辑主要说一些儿科常用中成药,包括:解表剂,清热剂,...

by:陈皮卷

五分钟搞定中成药

介绍常见中成药品,了解中成药的安全合理选用,提高医学知识水平,改善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健康。

by:医路精进_刘医生

常用中药——单味药和中成药

该专辑包括约400个常用单味中药和300个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中国医...

by:Sunnyo_o_

用对中成药,轻松治好病

学会中成药,轻松治小病。

by:雪庐先生

声音主播

15713697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