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医学解码第四集2023-7-26

2023-07-26 11:16:0129:23 39
所属专辑:第一集个人成长
声音简介
人的头发抗拉力很强,尤其中国人的黑发抗拉力就更强。杂技团的飞技表演家可用自己的头发悬在空中表演古代仕女的飞天图。另外人的头发还极有弹性,在断裂之前,可拉长20%左右。
人的头发除保护头部和美容上的意义外,现在还用于医疗保健。儿童缺少微量元素锌时,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化验头发可以确定锌的含量,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手段。此外,头发还可以在侦查破案中成为证据,这是很多人知道的。人怎样用嘴表达感情
在人体上最忙碌的部分恐怕就是嘴了。无论咬、吃、吞咽、吮吸,还是呼吸、说话、唱歌都一刻也离不开嘴。在表达感情方面也少不了嘴,你不妨试试,笑时控制嘴角不动,能不能笑出来?
人的嘴很富有表情。嘴部肌肉运动的4种基本方式——开与合、向前向后、向上向下、抿紧放松组成了千变万化的嘴部表情。
嘴部最重要的肌肉是嘴唇周围强健有力的环形肌。环形肌收缩时,嘴就闭上。如果这时表层肌肉较为用力,嘴就喊起来;如果这时内层肌肉较为用力,嘴唇就贴紧牙齿,形成将挨揍的紧张相。其他嘴部肌肉随着环形肌运动,努力把嘴巴向四面八方撑开。提肌把上唇抬起时,现出哀伤或轻蔑的表情;面颊肌把嘴角拉向后上方,展现笑容;口三角肌使嘴角往下拉,这是感伤时的表情;降肌把下唇拉低,表现不屑或嘲弄的意味;中央提肌能抬高下胯,同时使下唇向前,呈现挑衅的神态;位于颈部的颈阔肌,能配合颈部的紧张姿态而使嘴向下或左右拉,人在受痛、受惊或勃然大怒时,就会这样。
欢快的神情有开口和闭口两种。嘴唇向后上方挑起而不张开,形成不出声的微笑;咧开嘴,是露出牙齿的微笑;嘴巴张开,嘴唇形成两端向上的弧形,是开怀大笑。
愤怒的时候,嘴角向前,好像要发动攻击一般;恐惧的时候,嘴角缩进去,好像要临阵脱逃那样。同样是愤怒和恐惧两种表情,发声的或沉默的,嘴唇的形态变化很大,而嘴角的变化则同上面一致。愤怒不言的时候,嘴唇抿得很紧而嘴角向前;发怒大吼时,嘴巴张大,露出两排牙齿,嘴角还是向前,形成一个方形的窟窿;沉默的恐惧,嘴唇紧张地收缩,现出一条水平的裂缝,此时嘴角拼命后缩;因害怕发出尖叫时,嘴大张,嘴角还是缩在后面。
另外,嘴还能和一些手势配合,用来表达感情和意愿。人为什么要眨眼
人们常把短促的时间称为“一眨眼的工夫”。一个人1天平均眨眼1.5万次,每次眨眼的持续时间不超过0.1秒。人通过眨眼可以保持眼球表面的洁净和明亮。但是,如此频繁的眨眼仅仅是为了保护眼睛吗?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新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眨眼与心理密切相关。
世界上最早将眨眼与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是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庞德和肯尼迪。他们确认,一个人不论在戈壁滩上跋涉,还是在热带雨林中穿行,其眨眼的速率不变。也就是说,眨眼与气候条件无关,但与完成的不同任务和疲劳有关。他们对从事视觉活动的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那些在迷宫中寻找路线或在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画另一条直线的人眨眼很少,而疲劳过度者、发怒者、兴奋者的眨眼则十分频繁。由此可以判断,眨眼与思维存在着某种联系。
后来,随着心理学家和神经医学家对眨眼的进一步探索,眨眼的奥秘逐渐被揭开。研究者使用红外线、照相机和电极测量了各种人眼睛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电脉冲,发现当一个人处于警觉、厌烦、焦虑、专心致志等不同状态时眨眼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不同。有趣的是,眨眼恰好发生在停止观察和开始思考的瞬间。
研究者证实,警惕性降低了眨眼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阅读小说的人与谈话的人相比,前者每分钟平均眨眼6次,后者为12次。在市区街道上开车的汽车司机的眨眼次数明显少于行驶在城外高速公路上司机的眨眼次数。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如果司机意识到与一辆高速开来的车潜伏着相碰危险时,其眨眼次数几乎为零。其次,眨眼还是焦虑的“晴雨表”。初学驾驶直升飞机的飞行员比教练员眨眼次数多;心烦意乱的妇女比内心平静的少女眨眼次数多;面对声色俱厉的律师提问的证人比面对态度温和的律师提问的证人眨眼次数多。这些都与焦虑有关。眨眼还反映在神秘的人体记忆中。令人惊异的是,眨眼恰好发生在大脑认为不再有新信息、记忆形成的时刻。
在生活中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关于眨眼的有趣现象。比如,当你的目光看到一行字的末尾,或者你还没有看懂而返回重读前面的句子时,你立刻会眨眼。此时,大脑似乎命令你在各个重要“站台”暂歇,而眨眼则是这个停歇的重要标志。于是,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眨眼为“思维标点”。他们把低空飞行的飞行员和城区汽车司机短暂而不太多的眨眼叫做“逗号”,而将持续时间长而频繁的眨眼称为“句号”。前者似乎把眼前移动的景物分成了可以处理的各个单元,后者则表示要对吸收的信息再进行贮存或思考。脑电波的测量也完全证实了这种假说。
由此可见,眨眼透露了人内心的丰富信息,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也许还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秘密。“男儿有泪不轻弹”好吗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形容男子汉性格坚强的语句,因为人们历来把眼泪同女子和弱者联在一起。其实,人不仅在悲伤的时候流泪,在非常高兴时也会流下激动的泪水,眼泪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感情的迸发,是人的一种本能。据调查,73%的男人说,他们哭后心里会觉得好受些。
目前科学家已发现,人眼能产生3种眼泪:一是保护性眼泪,为了滋润眼睛保护角膜而产生;二是反射性眼泪,因粉尘及烟雾等刺激而产生;三是情绪性眼泪,由悲伤或欢乐而引起。不仅女人易落泪,男人也好哭。男性哭泣的理由和女人没有多大区别,女人之所以比男人更容易哭,不是因为感情更脆弱,而是由于男女两性身体内部所含的荷尔蒙数量的不同。
医学界人士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等于是慢性自杀。他们发现男子患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大都是强忍不哭者。有的专家还认为有一些病症就是因为病人不会从眼泪中得到解脱才严重起来的。
从医学角度来看,该哭时流泪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美国科学家费雷发现,流泪实际上是把体内由紧张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可以缓解人的忧愁和悲伤。他还发现长期不流泪的人,患病率比流泪的人高1倍。可见,流泪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它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发泄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可以使人在哭后神志畅然,并能得到某些宽慰。
前苏联医学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还发现,哭泣甚至还能治疗某种疾病。研究人员先在实验老鼠的皮肤上造成一些轻伤,随后把一种刺激物导入老鼠的眼里,使其流泪。令人惊奇的是,哭泣这种简单的行为,极大地加快了伤口的自然愈合速度,伤口结疤所需的时间比平常减少了12天。更令人惊异的是,当老鼠的泪腺被摘除后,其伤口便开始裂开,这是伤口愈合的逆反过程。据此,科学家们认为,在泪腺的分泌物中含有某些物质,它们进入血液后能对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治疗效果。正如前苏联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虽然这些物质还未被分离和鉴别出来,但它们至少具有调节皮肤健康状况的作用。人们在受伤时,不应强忍伤痛,而应不加约束地哭泣,从而加快伤口自然愈合的速度。哪只耳朵听得更清楚
人听声音时,一般都是用两只耳朵一起听的,这样可以听得更清楚,而且听到的是“立体声”,并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和远近。如果单用一只耳朵,那么哪只耳朵听得清楚些呢?这个问题与“左撇子”、“右撇子”还有关系呢!
在世界人口中,左撇子只占10%,其余的人都是右撇子。右撇子大脑的左半球接收和处理语言信息更为活跃,在他们身上可以观测到“右耳效应”。也就是说,在轮流用左、右耳通过耳机听词时,右耳可更快地领悟词义,更容易记忆单词。
前苏联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生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神经官能症患者情况正相反,他们左耳听力更好。研究人员进行了临床试验,参加试验的有健康人、患病期不同的神经衰弱患者。接受试验的人轮流用左、右耳听了数十个单词,接着在1分钟的时间内大声重复他们记住的那些词。词按意思可分为中性词(如桌子、炉子、盐)和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如快乐、害怕、死亡)。试验中,研究人员对受试者进行了生理检查——测定了他们左、右手手背上皮肤电流反应的振幅。众所周知,在大脑左半球更为活跃工作时,左手皮肤电流反应的振幅增加,而右手则降低。所以,通过皮肤电流反应测验,可以知道大脑皮质两半球中哪个半球在这一时刻更为活跃。
科学家在接受试验的健康人身上观测到了“右耳效应”——发现他们能更好地记忆由右耳听到的词(这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的记忆效果比中性词好)。也就是说,左半球更为活跃地加入了口头信息处理。减弱的右手皮肤电流反应也与这相符合。
而在患有神经官能症者身上,观测到不同情况。那些患病不到2年的人对中性词和微弱情感词,仍然保持着“右耳效应”,而患病期越长,“右耳效应”就越弱,“左耳效应”就表现得越清楚了。在患有约5年的神经官能症的受试者身上,不论是对强烈情感词,还是对微弱情感词,右半球都更为活跃地工作。患有慢性神经官能症而又疏于医治以至患病6年多的人,左耳甚至能更好地接受中性词。这说明,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大脑右半球工作更为活跃。
这就证明,在神经官能症的病情增加时,大脑皮质左、右半球间的职能关系会发生变化,左、右半球的“义务”也进行了互换,从而影响到左、右耳听力的变化。人着凉后为何流鼻涕
人着凉后,就会流清水鼻涕,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讲这个问题前,要先谈谈人鼻子的构造。鼻是呼吸道的开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分外鼻、鼻腔和副鼻窦3部分。鼻中的腔隙叫鼻腔,鼻腔内表面上有一层完整的粘膜,粘膜中有很多粘液腺和丰富的微血管网,平时不断地分泌一些粘液和水分。据生理学家测定,24小时内粘液和水分的分泌量为500~1000毫升,数量多少,与空气干、湿程度有关。在正常情况下,鼻粘膜分泌的液体大致与空气进出鼻腔时的水分蒸发速度相当,换言之,空气进出鼻腔时带走多少水分,鼻粘膜就分泌多少液体。因此,一个健康人平时一般不会流清水鼻涕。
鼻粘膜分泌的液体具有多种功能。首先,它可以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免得空气过于干燥伤害肺脏;其次,它含有很粘的液体,均匀分布在鼻粘膜的表面,使进入鼻腔的灰尘和微生物都被粘住,防止灰尘和微生物侵入肺部;另外,粘液中还含有溶菌酶,能将粘住的细菌溶解并杀死。
为什么有时鼻粘膜分泌的液体会多得流出来呢?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鼻粘膜不能战胜某些微生物或异物,导致呼吸系统发生感染的初期,如患感冒、麻疹、猩红热或急性鼻炎时,就会流清水鼻涕,借以冲走部分微生物。第二,当天气寒冷,穿衣较少时,鼻粘膜丰富的微血管网无法使吸入的空气暖和到足够的程度,只能靠分泌大量液体来帮忙。这些液体刚分泌出来时是较暖的,而被吸入的冷空气吸收掉热量后就变凉了,所以流出的鼻涕是冷的。第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鼻腔对冷气流过敏,本能地作出反应,流出大量的清水鼻涕。
由此可见,流清水鼻涕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性生理反应。只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对冷的适应能力,就能减少或治愈流清水鼻涕的现象。左撇子好不好
在生活中,有人习惯使用右手,称为“右利手”;有的人习惯使用左手,称为“左利手”,也叫“左撇子”。由于右利手的人占多数,一些做父母的,就强行让孩子纠正“左撇子”,其实这种做法毫无必要。
现代解剖学告诉我们,人脑12对神经在脑中是交叉排列的。右利手大脑左半球发达,左利手右半球发达。人的语言、逻辑、读写是由右半球指挥的,因此称为“主侧半球”或“优势半球”。优势半球应扬长,多使用左手有助于开发智力,可惜迄今人类尚未“顺理成章”。
据统计,约70%的人写字、绘画、刷牙、扫地等习惯用右手,约有20%的人能“左右开弓”,约10%的人在生活中习惯用左手。
国外有些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左撇子似乎比经常用右手的人聪明些。
在世界名人中,左撇子比比皆是。著名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毕加索和喜剧大师卓别林都是左撇子。在奥运会上大显神威的乒乓球和击剑运动员中有一些也是左撇子,第二十二届奥运会上4名击剑冠军中有3名是左撇子。
左撇子还有某些优势。据法国科学家研究,人体右侧神经中枢对信号传递比左侧快。同时,若发生中风,右侧肢体瘫痪大大多于左侧。
一些从事幼儿医学研究的专家发现,生来左撇子的儿童若是被父母强行“左改右”,容易产生言语不清、阅读困难、智能发展缓慢等后果,而且成年后患神经官能症和精神分裂症者,高出不改者五六倍,也比一生下来就是右利手的高出2倍。
左撇子与遗传有关。既然左撇子处于大脑优势半球的直控下,就理应扬长避短,若强行纠正,反而不好。心脏善于“忙里偷闲”
生命不息,心跳不止。人们常把“心脏停止了跳动”这句话当成死亡的代名词。在人体器官中,人们常常认为心脏是人体中惟一不偷懒的器官。在心脏的推动下,人体里的血液昼夜不停地流动着,把生命活动中急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送给身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又把新陈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废物运出体外。心脏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成年人在安静的情况下,每分钟心跳75次左右,排出大约60毫升的血液,这样推算,一昼夜由心脏排出的血液就有6吨多重。
心脏的负担如此繁重,有的少年朋友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心脏为什么能不疲劳地跳动不止呢?这是因为心脏并非是只工作不休息,而是经常在休息,只不过休息的时间极为短暂,真正是“见缝插针”。若以每分钟心跳75次计算,则心脏跳动1次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即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根据测定,其中心房收缩占0.1秒,心房舒张占0.7秒;心室收缩占03秒,心室舒张占0.5秒。也就是说,心房工作0.1秒后,有0.7秒的休息时间,依此推算,心房每小时工作7.5分钟,每昼夜实际只工作3个小时,休息21个小时,休息时间为工作时间的7倍;而心室每工作0.3秒后,有0.5秒的休息时间,依此推算,心室每小时只工作22.5分钟,每昼夜实际工作时间也只有9个小时,休息时间却有15个小时。就整个心脏来说,如果把心房、心室的工作时间加在一起,则心脏每次收缩要持续0.4秒,然后有0.4秒的舒张期,这样,整个心脏每昼夜也只是工作12小时,休息12小时。
由此可见,心脏是个既很会工作又很会休息的器官。工作和休息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心脏才会不知疲劳,在“有生之年”发挥“生命之泵”的作用。心脏也是内分泌器官吗
大家知道,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泵站”,心肌有力的收缩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提供了动力。除此之外,心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分泌激素!这是现代生理学领域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激素是由特定的器官分泌的特异性物质,它直接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运送全身,数量虽小但作用重大。由于分泌激素的器官没有导管,因此把它们称为“内分泌腺”。人们已知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垂体等。但从来没有人想到,心脏也会是内分泌器官之一。这一重大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心脏的功能。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学家们曾在心脏的心房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颗粒——分泌颗粒,从结构上看,这种颗粒很像内分泌腺细胞质中的分泌颗粒。而在心脏的心室细胞中,则没有发现这种特殊的颗粒。科学家们还发现,心房中这种分泌颗粒的数量会随血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多少而变化。
以后的20多年里,这种特殊的心房细胞分泌颗粒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多大的注意。但是到了1981年,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项研究报告披露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提取一些老鼠的心房组织,去除其细胞中的分泌颗粒,并把它们注入到未受过任何损伤的动物体内。结果发现,动物的尿量大为增加,并将大量的铀离子带往体外。
研究表明,心房细胞中这种分泌颗粒越多,动物对水和盐的需求就越少。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提取出来的心房组织液中含有一种物质,它能够抑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阻碍肾小球滤液中的氯化钠被反向吸收回血液中。大家知道,正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使血液过滤出滤液,滤液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后,其中99%的水分和溶质被重新吸收,剩下的才是尿,被排往体外。显然,正是这种物质的影响,肾小管的作用减弱,才导致动物多尿和钠离子的离失。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这种物质是一种激素,它是由心房细胞中的特殊颗粒分泌的。科学家给这种激素起名为“心房排钠激素”。它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肽,能调节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引起血管扩张和钠离失,控制细胞外液体的容量以及水、盐比重的恒稳性。
令科学家们高兴的是,人体中这种肽的结构与老鼠的很相似,这就为研究带来了方便。例如,从老鼠身上提取心房抗钠激素的抗体,用于检验人的血液中这种肽的含量。
研究还表明,心房的分泌颗粒首先合成的是一种多肽,这是一种由151~152种氨基酸组成的“半成品”。这种“半成品”随后形成一种多肽激素——心脏扩张素,它也同心房抗钠激素一样,能够减弱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调节血管的紧张度和血流压力,但不引起多尿和钠离失。目前科学家们已能够提取这种多肽激素,并得到它的抗体。科学家们确认这种激素存在于心房、血液、大脑、肾脏、血管壁以及肾上腺中,最后,这种多肽激素发生改变在心房中形成抗钠激素,并从那里进入血液。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平卧或喝下大量的水之后,人体血液中心房抗钠激素的浓度会急剧增加。另外,在高血压患者身上,也表现出抗钠激素水平的提高,这可能是对血压升高的一种补偿反应。心力衰竭的病人血液中的抗钠激素含量也高于正常人。
有关心脏分泌功能的研究正在继续。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人体的了解,在临床上也有重大意义。为什么称骨骼肌为“外围心脏”
人体肌肉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平滑肌、心肌和横纹肌3种。平滑肌主要构成人体的内脏和血管的壁,这种肌肉收缩比较缓慢,而且不能根据人的意志任意收缩。横纹肌绝大多数附生在人的骨骼上,所以这种肌肉又叫“骨骼肌”。骨骼肌能随人的意志迅速有力地收缩,但易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骨骼肌仅仅是血液的消耗者。人在重体力劳动时,骨胳肌对血液的需求量可增加40~60倍,无疑这对心脏是一种极大的负担。因此,传统看法认为使骨骼肌保持静止状态对心脏较有利。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临床观察表明,大幅度减少体力劳动对健康的心脏和患病的心脏都会带来有害的影响。反过来说,心肌梗塞症患者如能及早恢复行动往往会更快地痊愈。
测试表明,骨骼肌的作用很像一台台小型的压缩血泵。当骨胳肌处于静止状态时,从骨骼肌肉的静脉血管流出的血液很少,血压也较低。如强制骨骼肌进行活动,则血液流量会随之增加,血压也迅速增高,有时竟高达约16600~34580帕。人们在跑步或走路时,骨骼肌做有节奏的收缩;当人们支撑或背负重物时,骨胳肌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体中600多块骨胳肌都在积极工作,这600多个“血泵”大大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早在17世纪,血液循环机制的发现者,英国人威廉·哈维曾经断言,骨骼肌的活动有助于血液循环。本世纪初,俄国的著名医生雅诺夫斯基也曾指出在血管系中存在“外围心脏”,尽管后来在动脉系中从未找到过这种“外围心脏”,但在某种意义上讲,骨胳肌“血泵”不就是事实上的“外围心脏”吗?而增强“外围心脏”活力的惟一办法就是让骨骼肌多活动。4个肾的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露梅雨子

快来抢沙发吧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猜你喜欢
SPSS解码医学统计分析系列课程

关注公众号“医盟V课堂”,回复“102”,免费领取SCI写作指导干货一份,还有更多免费试听课程,等你来拿!...

by:医盟V课堂

解码

《解码》栏目是一档中国网原创的视频深度评论栏目,栏目选取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政策或重大事件,通过整合、分析、采访、评论等,以多媒体形式,多角度解码其背景、发展、意...

by:中国网

情感解码

欢迎来到《情感解码》!在这里,我们解码情感迷思,分享人间百态,探索心灵深处。让我们一同走进情感的世界,感受生活的温度。

by:明奕奕

百科解码

百科解码是夏族FM旗下A+级栏目,节目主要包括灵异故事、未解之谜、科技资讯,更新速率不定时。若想了解我们更多的节目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夏族FM(每周定时更新)

by:夏族FM

人性解码

《人性解码》【中国】今心著主题:直至人性核心,了解人性本质.为什么要阅读此书?通过阅读本书籍,可以助你认清自己、看清别人,让你的烦恼和痛苦少一些,快乐和开心...

by:Nova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