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人物解密第四集

2023-07-24 20:14:5230:07 54
所属专辑:第一集个人成长
声音简介
李师师与宋徽宗及周邦彦
李师师在历史上名气之大,与她同宋徽宗藏有私情有着直接关系。
尤其是文人墨客的笔下,皇帝与艺妓的偷情,被渲染得有滋有味。
北宋末年,李师师已是京城当红名妓。李师师不仅貌似天仙,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如此色艺双全的名妓,引来了无数骚客与之交会。
风流皇帝宋徽宗,寻知民间有李师师这样的名妓,岂肯错过良机。这位皇帝经常借故微服私访,去李师师住地幽会。
忽一日,李师师在家正与大词人周邦彦取乐,宋徽宗突然驾到,情急之下,周邦彦只好躲在床下。宋徽宗见到李师师,全无皇帝的身价,一把将李师师捺倒床上,俩人恣意行乐起来。这可苦了床下的周邦彦。床上宋徽宗与李师师翻来覆去,床下周邦彦闷热难熬。最可怕的是,宋徽宗如若发现周邦彦在床下窥见他与李师师偷情淫乐,那周邦彦的小命也就难保了。
幸好宋徽宗这一日并未久恋,与李师师玩过一阵起驾回宫了。
这段秘闻在许多野史中都有记载,而民间中的传说更是沸沸扬扬了。
据历史学者考证,宋徽宗的年龄比李师师要小20多岁,宋徽宗不大可能对一个半老徐娘暗恋不舍。而在一些记载中,大多只写“师师”二字,并未冠上李氏之姓。是否可以认为,与周邦彦相好的艺妓李师师,和与宋徽宗暗恋的“师师”并非是一个人呢?董小宛魂落何方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曲院的名妓。董小宛与常见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卖笑来取悦男人,她是凭着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戏功而名噪一时。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称辟疆),把董小宛接进自己家中纳为小妾。这冒襄对戏曲格外钟爱,家里养着一个戏剧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这戏剧班子便火了起来,冒公子自然是其乐融融。诗人吴梅村对此曾有诗:“念家山破定风波,郎按新词妾唱歌。”
只是,这董小宛后来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结拜兄弟张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传》,该书对董小宛嫁与冒襄为妾后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情节。但是,有趣的是,对董小宛的最后归宿,只是“以劳瘁病卒”几字一笔带过。并且还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与久病之状,并隐微难悉。”
既然称是积劳而终,又为何有隐微难言呢?
诗人吴梅村在他题咏董小宛的诗篇中曾写有:“钿盒金钗浑抛却,高家兵马在扬州。”这诗似乎在表述董小宛与冒襄的情爱,不得不为当时高杰的兵乱而“抛却”了。冒襄也在回忆这段乱世时写道:“遇大兵,杀掠奇惨。”
根据这些描述,后代学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乱世中被兵匪所获并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对此视为不光彩的事,也就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而在清末还曾流行一种说法,称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宫受到顺治皇帝的宠幸。但有学者考证,董小宛要比顺治皇帝年龄大14岁之多,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归何处,后人也只能是揣测了。陈圆圆恩怨重重
明朝末年,苏州城内娼妓陈圆圆,因其能歌善舞,美色迷人,受关内外达官显贵、风流雅士的青睐。由此也使陈圆圆一生坎坷,恩怨重重。
据一些史书记载,有说是,崇祯的周皇后的父亲在苏州花钱买下陈圆圆,后赐给吴三桂为妾;有的称,皇亲田弘遇去普陀山进香,归来途中路经苏州,强行掠走陈圆圆,据为自己的宠妾。后因体虚多病,又将陈圆圆转送给吴三桂。
也有的说,田弘遇的女婿去苏州游乐,偶遇陈圆圆,被陈的姿色引诱,强行买下据为己有。
而最引人注目的一段历史记载,著名的农民军领袖刘宗敏,曾随李自成入主中原。当农民军进入北京后,已是吴三桂宠妾的陈圆圆,被刘宗敏一眼看中。刘宗敏不顾他人的反对,执意纳陈圆圆为妾。吴三桂为此愤恨不已,竟投降清兵,引清兵大举进攻,将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陈圆圆重又回到吴三桂的手中。
关于陈圆圆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多得不胜枚举,但从综合分析来看,陈圆圆系属吴三桂所有,其他人与陈圆圆的缘分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陈圆圆为江苏武进县人,因家境贫寒沦为娼妓。陈圆圆一生坎坷,只因生得貌美,竟被众多达官显贵争来索去,其中的苦辣辛酸已是难以言尽。
一位风尘女子,竟也在历史上浓墨重彩,成为千古风流人物。王昭君出塞是自愿的吗
西汉时期,宫女王昭君远离汉室,赴塞外荒漠,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妻,使汉匈和睦,江山巩固。
有关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美谈。
据史书记载,王昭君系慷慨应召,“请掖宫(后宫),令长官求行”。
如此说来,昭君出塞是出于自愿的了。
有人解释,昭君久居深宫,数载未曾皇帝召见。如此寂寞难捱的漫漫长夜,比大漠荒凉的塞外更令人可怕。因此,王昭君主动应召,以冰肌玉肤之躯,行汉蒙和亲之举。加之后来许多文人的润色,昭君的深明大义越发令人可歌可泣了。
而在史书上还载有另外一种说法。
据说汉元帝召宫女晋见,全凭画师毛延寿所画宫女肖像。当时,宫女们争相贿赂毛延寿,求其美化容颜,幸得皇帝召见。而王昭君自恃美貌,从不理睬毛延寿。毛对昭君耿耿于怀,将王昭君画得一副丑态,由此,深宫数载也未得皇帝召见。当王昭君被许配呼韩邪单于时,汉元帝始见王昭君真实面目。美丽无比的王昭君,使汉元帝惊叹不已。元帝无论如何也未想到,后宫竟有如此绝代佳人。
还有一种传说,毛延寿之所以故意丑化王昭君,完全是出于保护汉室江山的好意。因为,好色之君汉元帝,如若见到王昭君这样的美貌仙女,怎还能有心去料理国事。那岂不是国将不国了吗?
昭君因其未曾露出真面目而远走塞外,对于她个人来讲无疑是个悲剧。但对西汉王朝却是一大幸事。
王昭君以她风华绝代的美色,为历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管她是迫于无奈还是心甘情愿,后人都会将其永远铭记在心的。柳如是为何自杀
柳如是本是明末一名妓,又有爱国侠女之美誉。
柳如是出生于浙江嘉兴,原名杨爱,字影怜,后改名柳隐,字如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柳如是之夫、83岁高龄的钱谦益与世长辞。几天之后,柳如是自缢身亡。
柳如是为什么要自杀,人们对此看法不一。
有人称柳如是是被逼而死。其根据是柳如是在死前曾写有遗嘱,让儿子、女儿、女婿等上衙门状告钱氏族人。有资料记载,钱谦益一死,钱氏家族就爆发了一场争夺财产的斗争。钱家人不忍万贯家财落入已死去的钱老太爷的小妾柳如是手中,便整日威逼柳如是交出家产,甚至要把柳如是的女儿、女婿赶出家门。在忍无可忍,又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柳如是只有选择一死。
有人认为,柳如是因殉情而终。
名妓柳如是虽属烟花女子,但却颇有才气。钱谦益学识渊博,名扬天下。柳如是对钱谦益倾心已久,二人以诗为媒介互诉衷肠,一个怜香惜玉,一个情意绵绵。钱谦益不顾败家毁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纳柳如是为妾;而柳如是冲破世俗偏见,以妙龄之身嫁老叟之夫。如此情真意笃,殉情而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有的学者指出,柳如是之死是一个政治悲剧,是柳如是侠肝义胆、立志爱国的壮举。
柳如是一生历尽艰辛,她始终不忘抗清复明大业。她看不惯钱谦益的苟且偷生,更无法容忍钱谦益的变节求荣。柳如是为了个人的尊严,宁为玉碎不愿瓦全。因此,她曾力劝钱谦益“你殉国,我殉夫”。有人还证实,柳如是在死前曾有遗言:“死后棺木不能入土,因国土被人占去了……”
由此可见,柳如是以死与恶势力抗争是有思想基础的。
柳如是自杀究竟是出于什么动机?这个问题还待后人去探索。岳飞是否有个叫银瓶的女儿
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个名叫银瓶的女儿。她活泼聪颖,性格刚烈,岳飞疼爱备至,一有空闲,就亲自教她习练岳家枪。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诬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十三岁的银瓶闻讯,不顾一切地赶往朝廷,欲当面责问昏君赵构,但因宫禁森严无法入内。银瓶悲愤至极,踉踉跄跄回到家中,纵身跳进庭院内的一口古井之中。至今古迹犹存,位于杭州延安路中段东侧庆春路口的孝女井及孝女亭便是。
关于银瓶事迹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南宋词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中的一段话:“大学宗文庙相传为岳武穆并记银瓶娘子。”大意是:有个大学宗文庙,是为纪念岳武穆(岳飞死后封号)和银瓶娘子所建。
到了元初,银瓶已经正式跟从岳飞享受祭祀了。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元朝至元年间,杭州地方官李全重修岳王庙,庙前厅置岳飞及其儿子的塑像,后堂置岳飞父母、夫人及女儿银瓶的塑像。
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浙江按察使梁材把银瓶殉节处正式题名为“孝娥井”,并为银瓶塑像建亭。
但是,有学者对是否确有银瓶其人提出两点疑问:
一是银瓶既殉孝,岂不经御旨追赠?宋孝宗时,岳飞冤案平反,皇帝命令访求岳飞的子孙,婴儿以上皆加官,女性年龄尚小的,如果已经订婚,就给她未婚夫加官。岳飞有个女儿名叫安娘,她的未婚夫高祚,被赐官承信郎,但只字未提银瓶。
二是岳飞的孙子岳珂所编《金陀粹编》一书也不曾提及“银瓶”二字。清代学者俞木越在《银瓶征》中说: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承务郎岳珂写给皇上的《忠武行实》二卷,卷末详细记载了岳飞家属的名字,惟独没有银瓶。
银瓶是否确有其人,缺乏可靠证据,是一大历史疑案。明景帝是有病而亡吗
公元1457年2月17日,明景帝朱祁钰突然死于宫中。明景帝死时已不是皇帝,他是刚刚被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镇撵下皇位,重新回到先前英宗封他的王位上。
对于明景帝的死,明人大多讳莫如深。从《天顺目录》、《明史窃》、《皇明从信录》、《皇明资治通纪》等诸多史籍中,仅记明景帝“薨”,或唐妃等人殉葬事,从未涉及明景帝的死因。只有在《英宗实录》中记述:明景帝因病日重不治而亡。
后来,有个叫陆钅弋的人,写了一篇《病逸漫记》,披露明景帝的死因:“景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
陆钅弋说得是否准确,也没见到拿出什么证据来。不过,若从明景帝死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或许能窥见其端倪。
1449年,瓦剌军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兵犯明朝属地。其时,宦官王振挟英宗出征,不想发生兵变,英宗沦为也先的阶下囚。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的郕王朱祁钰继承皇位,始称代宗,年号景泰。
一年之后,英宗被释还京,代宗朱祁钰尊英宗为太上皇深居南宫,并对南宫严密封锁以防不测。
终于有一天,这位离开皇位达8年之久,一直过着软禁生活的英宗,在爱将石亨等人发动的兵变中,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一朝大权在手,英宗毫不客气地又将朱祁钰废为郕王。英宗还屡下诏旨,陈述这位作了8年皇帝的兄弟“不孝、不义”等罪状。
离开皇位仅一个月,明景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此之前,用他自己的话讲,只是“偶有寒疾”。
明景帝死后并未葬入他生前为自己建造的平寿宫,而是同那些早亡的公主葬在一起。惟一受到皇帝礼遇的是,他的墓中有他心爱的唐氏等妃嫔陪葬。据说诸妃中仅有汪妃幸免,因汪妃曾被明景帝所废。这也算是“一朝天子一朝妃”吧。光绪皇帝死因难辨
光绪年间,著名的维新运动惨遭失败。朝廷大权仍被慈禧一伙顽固派分子把持。改良派人士或被杀或被捕,就连光绪皇帝也被慈禧囚禁于瀛台孤岛,过着“欲飞无羽翼,欲度无舟楫”的囚徒般生活。
1908年11月14日,被慈禧囚禁长达10年之久的光绪皇帝于瀛台驾崩。
而相隔还不足一日,垂帘听政、主持朝廷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一命归西撒手而去。
皇帝与太后几乎同时而亡,这种奇迹般的巧合,怎能不让人想到,光绪之死其中似有隐情。因为此前慈禧一伙早就有废帝之举。
虽然维新派已是树倒人散,但朝野上下维新运动的思想影响还在,何况光绪皇帝还在。尽管这时的光绪已是徒有虚名的皇帝,如同一具僵尸。但光绪毕竟比慈禧要年轻三十多岁,对慈禧而言,这也是潜在的威胁。
以慈禧为首的一伙顽固派,以“帝久病不能君临天下”为由,企图废掉光绪皇帝。此事因受朝廷要臣的反对而未能得逞。
据光绪的贴身侍官事后撰文暗示,光绪是慈禧害死的。慈禧不想在她死后让光绪重掌朝廷大业,无论如何不能死在光绪之前。
末代皇帝傅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称,光绪皇帝是服用了袁世凯送来的药后身亡的。
光绪皇帝的御医也有纪实,光绪死时“肚子疼得不得了”。
而德龄女士在她的书中阐述,光绪皇帝是被太监李莲英用药毒死的。
有关光绪皇帝的死因,在正史记载中,大多认为光绪是病死的。
我们可以想像,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光绪皇帝,心情该是多么压抑。尤其当心爱的珍妃被慈禧太后派人推进井里淹死,自己作为当朝君主却爱莫能助,怎不身心交瘁。
光绪之死,其真正的原因实在是无法讲清。建文帝的下落不知何处
公元1402年6月12日,燕王朱棣率军攻进南京城。当时,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宫燃起一片大火。火光之中,皇后马氏带7岁太子投火自尽,而建文帝却不知去向。大火退尽,在一片灰烬之中,有一烧得焦烂不堪的尸体,有人告之燕王,这就是建文帝。
但在此后几十年乃至数百年里,建文帝是否焚烧而死,一直存在诸多疑问。
清代王鸿绪在其《明史稿·史例议》一书中,以大量笔墨论述建文帝死于燕王逼宫时的那场大火。王氏称建文帝的下场为“虐杀宗藩,自遭众弃,势穷力竭,而后一死了之”。
清代学者钱大昕也在《万斯同传》书中认定,建文帝最后是纵火自焚而死。
但是,有不少人认为,建文帝并未投火自焚,而是趁乱逃亡了。
据《明史·恭闵帝本纪》载:“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这“不知所终”分明是对那焚烧后的尸体表示怀疑。
另外,据《明史》中记述,朱棣对建文帝的死始终将信将疑,于是他“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遗憾的是,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遍查州郡乡邑,也未查出个究竟。朱棣只好心怀余悸地忧心生活了。
有说建文帝逃匿后削发为僧,但也拿不出真凭实据。无奈,建文帝之死也成了一桩悬案。雍正皇帝暴死之谜
雍正皇帝在位仅十余载便暴病而死一命归西。与其父康熙、其子乾隆相比,雍正寿命实在短得可怜。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雍正皇帝以聪明绝顶,且心毒手辣而著称。其神秘的身世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雍正皇帝何以暴死,这在正史中无从查到。而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是,雍正被吕四娘所杀。
据说雍正酷爱剑术,喜交天下侠士。雍正时常游离宫外,与武林高手习武弄剑。雍正逐渐武艺高强,统辖众侠士于天下。但其中一高僧不服雍正独断专行。雍正大为不快,施计差人将这高僧斩首。雍正得知,高僧在临死时对雍正的三位杀手称,“今吾虽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后,必有为吾报仇者”。
雍正对此耿耿于怀,心有余悸。只一个月后,雍正即被削下脑袋而死,杀手便是侠女吕四娘。吕四娘一家曾惨遭雍正的杀戮。吕四娘幸免于难,立志要报灭亲之仇。这次直取雍正皇帝的首级,终于报仇雪恨。
也有说雍正皇帝是被一湖南妇女刺死。
还有人说雍正是被某大侠、某宫女所害。
总之,有关雍正皇帝的死,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与雍正帝被杀的观点相反,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雍正系服食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皇帝同许多帝王一样,生活荒淫,纵欲过度,身染重病。为保活命,雍正搜罗一帮道士为其炼制丹药。
雍正皇帝是否因恨病心切,服食丹药过量而中毒身亡,这也只能算是推断而已。
不管怎么说,雍正皇帝是突然而死,也就难免让人产生许多猜疑。秦始皇身世不明
战国时期,秦国阳翟有一大富商名叫吕不韦。吕不韦不满足经济上的富有,一心想要爬上政界谋得一席之地。
秦昭王的孙子子楚在赵国扣押充当人质,吕不韦不失时机力劝子楚,讨好其父的宠妃华阳夫人,使其收子楚为义子。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立子楚为太子。安国君不久去世,子楚顺利承继王位。这位秦庄襄王为报吕不韦大恩大德,将吕不韦封为信侯,拜任丞相。
此后不久,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自己最心爱的赵姬献与子楚。这位天生丽质的美女入宫后不久即为秦庄襄王生下一子,此子取名嬴政,即名扬千古的秦始皇。
而在吕不韦将赵姬献与秦庄襄王之前,已使赵姬怀有身孕。当秦庄襄王死后,吕不韦仍与已成为太后的赵姬私通。所以,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似乎不容置疑。
但是,这段《史记》记载的历史,既叙述了赵姬入宫前就怀有身孕,但又记载着赵姬嫁与秦庄襄王后足月生子。
而《战国策》一书对吕不韦献赵姬一事只字未提。如此倍受关注的事情,在该书中未被提及,足以使后人对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一说产生怀疑。
从历史资料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始皇从小就讨厌吕不韦,丝毫看不出他们有父子之情。反而当秦始皇成年时,政治条件业已成熟之机,一举铲除了吕、毒两派。秦始皇对与其母通奸的缪毒处以极刑。而对吕不韦网开一面,迫其迁徙他乡。吕不韦其后服毒自杀。
由此看来,秦始皇与吕不韦的关系并非父子关系。
秦始皇的身世也因此而不明不白。崇祯皇帝死于何处
公元1644年3月19日,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时,以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是自杀这已确信无疑,但他究竟是吊死在什么地方,却始终说法不一。
据《明季北略》载:“丁未五鼓,上御前殿,与二人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自缢于亭下(万岁山寿皇亭)海棠树下,太监王承恩对面缢死。”
《明史》第390卷的《流贼传》记述:“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另据《甲申传信录》称:“上怆惧还宫,易履,与承恩走万寿山,至巾帽局,自缢。”
而《明亡述略》中记载:“丁未,内城陷,帝崩于西山。”
后来,现代学者俞平伯在其《崇祯吊死在哪里》的文章中,引述西方作家邓尼的评述。在述及崇祯自杀前曾残暴地亲手砍伤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后写道:“她那精神错乱的父亲就走出宫廷爬上煤山,在那里又查看外来的大炮,他又给李自成写了血书,要求他不要压迫老百姓,不要再用那些不忠的官僚,然后他自己就在管园人所在的小屋里的椽子上吊死了。”
上述关于崇祯之死,有说他手敲大钟,无人听唤,失望之极,吊死在海棠树下;有说他情急之下,用衣襟写下遗诏,后吊死在亭子间;有说他惊恐之余,也未忘了换下皇袍、鞋子,选在巾帽局一死;尤其是那西方人更是想像丰富,将崇祯死前对百姓的挂念写得情深意切。
但是,读了这么多种说法,你能弄清崇祯到底是死在什么地方?他死前又是什么样子呢?顺治皇帝是削发出家了吗
民国时期,我国许多地方都以不同的地方剧种,上演了一出名为《董小宛与冒辟疆》的戏剧。随着此剧的流传,有关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的故事,也就被传得沸沸扬扬了。
这出剧讲的是:江南名士冒辟疆,在绛云楼主人钱谦益及其爱妾柳如是的搓合下,纳秦淮名妓董小宛为妾。不久,清军南侵,冒、董二人在避难中失散,董小宛被降清明将洪承畴所获,洪将董改为皇室栋鄂王之女栋鄂氏送进皇宫。顺治帝见董小宛生得貌美,甚是大喜,即封董小宛为贵妃。冒辟疆寻得董小宛已入皇宫,便通过好友钱谦益买通太监,混进宫中与董小宛相见。二人重逢,百感交集,共叙离情别绪。不料,皇后与太后突然驾到,撞见二人厮守。太后大怒,遂将冒辟疆赶出宫去,董小宛白绫赐死。顺治皇帝闻听此讯悲痛欲绝,一气之下放弃皇位皈依佛门,落脚五台山隐居。
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也有描述:“顺治帝见她(指董小宛)身材窈窕,秀外慧中,竟把她格外宠幸。”只是“可怜一朵娇花”竟“与流水同逝”。“顺治帝十分悲痛……遂于次年正月,脱离尘世……”
在《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也有关于顺治帝因董妃去世而削发为僧的记载。
但据史学家考证,当历史上的董小宛在风月场上大红大紫之时,顺治皇帝才年仅十四岁。因此,传说中的为情而愤然出家似不大可能。
另据当朝人氏王熙在《王文靖集·自撰年谱》中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
如照此说,这顺治皇帝是患上痘疹而死了。但是,有一点也令人怀疑,这痘疹怎么会使顺治皇帝短短几日便归天了呢?”明代权妃之死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登上了皇帝宝座。虽然这夺位的名声不佳,但他毕竟施展才华,使明帝国步入鼎盛时代。《明史·成祖本纪》为朱棣歌功颂德,称其:“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
朱棣自有他知人善任之德,但他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凶残、暴戾。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发生的一件诛戮后宫的惨案,就是明成祖朱棣一手造成的。
明成祖身边有一位他最宠爱的权妃,权妃乃朝鲜族人,品貌俱佳。时人作《明宫词》赞赏权妃:“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韵晚风。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从这词中就可以想见明成祖对权妃是宠爱有加。
谁曾想,这年权妃随明成祖北征,病逝于临城。权妃的死,使明成祖甚感悲痛。偏偏在这时,有一吕氏宫妃向明成祖告发,称权妃是另一与她同姓的鲜族嫔妃用毒药毒死的。尚在悲痛之中的明成祖,闻听后不问青红皂白,将那被告嫔妃及宫人、宦官数百人即行诛杀。
此案尚未平息,那告密的吕氏在得意之余竟与另一宫人和宦官私通,被发觉后吕氏自缢而死。明成祖又借此大发淫威,将许多妃子及佣人等都处死。据说因涉此案被杀的宫内人氏达3000之多。明成祖杀人如麻嗜血成性,其残暴凶狠令人发指。
据说明成祖残杀无辜的事,是宫内一位幸存的韩妃之乳母金黑,在被遣送回朝鲜后向外界披露的。在朝鲜的官方史籍中,称“金黑之还,乃得其祥”。
但话又说回来,在金黑谈及此事时,明成祖已不在人世,如果是金黑同情吕氏,或与吕氏交好,反诬明成祖滥杀无辜,那明成祖岂不是蒙受不白之冤了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露梅雨子

搬来我的小板凳有恒心有毅力,有耐心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二战解密|同盟国风云人物

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大部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

by:小郡子yo_瑞耳剧社

解密

《解密》是2014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中国作家麦家。

by:潇潇暮雨_oz

解密后宫艳闻诉说古代人物不为人知的八卦

讲述古代人物一些私密生活,展现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些古代美女的风艳美谈,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历史。

by:夏日嘚清凉

维基解密

我们被蒙蔽了多久,又有多少事件另有蹊跷,我是隔壁家的小君君,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by:隔壁家的小君君

解密济南

你知道舜井锁蛟的故事吗?你知道“齐烟九点”,是哪里吗?你知道济南的经纬路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五龙潭地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吗?如果你都知道,证明你是一个“老济南”...

by:听泉城济南文旅频道

解密美国

旅美十六年,我看到的美国,和你眼中的不一样

by:解密美国

悖论解密

AD:成都柏硕艺人中心推出价值500元一节的声乐和流行唱法免费试听课。预约体验地址:http://cd-byshooo.mikecrm.com/mYClnW...

by:e学院

解密历史

解密历史悬案,搞清历史真相

by:有声动人

历史解密

探索发现历史未解之谜!

by:昊文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