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把日子过反了

2023-10-02 09:14:2909:36 28.4万
声音简介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一切事物都是有顺序的,如果没有顺序,那就会出错。
生活中,有些家庭越折腾,日子越不顺,越挣扎,生活越惨淡。
归根结底,是搞错了顺序,过反了日子。
学会捋清顺序,家庭才会走向兴旺。

错序:工作放在第一位,孩子放在第二位。


董卿在《开学第一课》里,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孩子成长道路上缺席的父母,最后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作家苏心认识一对夫妻,二人合力经营着一家公司,拥有千万资产,过着外人艳羡的生活。


可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提起孩子,夫妻俩是一筹莫展。


儿子小的时候,为了不影响他们工作,夫妻俩给孩子买了游戏机让他在一旁玩。


孩子长大一点后,夫妻俩忙着拓展公司业务,索性把儿子送到了寄宿学校。


因为从小缺乏应有的约束和管教,孩子沉迷上了打游戏,十三岁就辍学了。


他们软硬兼施,讲了很多道理,孩子说了一句“你们小时候都不管我,现在凭什么管我”,让他们顿时语塞。


有位名人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家刘墉有一儿一女,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女儿刘倚帆1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


谈起育儿经验,刘墉直言:


“家庭教育最为重要的是陪伴,从儿童期到青春期,都要陪伴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哪怕工作很忙,刘墉也会抽出时间来,尽可能多的陪孩子。


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他带儿子到野外游玩,一起种菜,让他做体力活。


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他和孩子玩跳远、跑步、投球等体育项目,规定输了不许哭、生气。


女儿练小提琴,他就充当乐谱架举着乐谱;为了培养女儿学习的兴趣,他带女儿一起做科学实验……


在父亲的陪伴下,两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独立、乐观、自信的性格。


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没有非挣不可的票子,也没有非去不可的饭局,只有忽然长大的孩子。


工作上的遗憾可以弥补,钱可以慢慢赚,可孩子教育的机会只有一次。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顺序反了,家庭就会地动山摇。




错序:对外人和气,对家人发脾气。


作家张德芬有个读者慧慧,老公是个典型的“两面人”。


他把最绅士的一面留给了外人,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了家人。


外人面前,他彬彬有礼,亲和热心。


同学急需用钱,他二话不说立马转账,连欠条也不用打。


朋友深夜赶飞机,他披件外套便急匆匆出门相送。


在家里,他却喜怒无常,像个行走的火药桶。


妻子忘了洗他隔天要穿的衬衫,他就对妻子怒吼,并把衣服狠狠摔在地上。


孩子作业写错了,他会失去耐心拍桌子,揪着孩子的耳朵大声谩骂。


他暴躁的性格,导致孩子从小就怕他,慧慧自己也寒了心,整个家快要分崩离析。


张德芬说,很多人都仗着家人无条件的爱为所欲为,可等到伤害积累得足够多,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头也不回地离开。


念叨多了、批评多了、指责多了,换谁心里都不好受,更何况是家人。


把脾气收一收,对家人好一点。


品牌管理师卢永峰在创业初期,每天都超负荷工作。


他要负责选品、开会、制定营销方案,还要参加各种应酬。


即便工作压力再大,他从不在家中摆脸色。


压力大到实在难以疏解时,他会在车里静坐几分钟,等抚平了情绪,再笑容满面地回家。


卢永峰说:“家是爱和温暖的安乐窝,脚底的灰尘应该留在家门外,心里的灰尘也是。”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情绪的垃圾场。


别再把日子过反了,别再对外人百般客气,而对家人不依不饶。

03



错序:小事计较,大事糊涂。


心理学家刘禾粟在采访了100个家庭后发现:


一个家庭处理事情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幸福程度。


幸福的家庭,从不在小事上内耗,彼此睁只眼闭只眼。


可在大事上,他们丝毫不马虎,会征求多种意见,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而不幸的家庭往往本末倒置,小事上纠缠不休,大事上稀里糊涂,一拍脑门就决定了,导致家庭丧失了很多机会。


这样的家庭会陷入恶性循环,越穷越爱计较,越计较越有隔阂,有了隔阂家庭自然就不会和睦。


博主

@张桐

分享过个人的成长经历。


从他记事起,父母就经常会为了一些琐事吵得不可开交。


父亲买的菜贵了,或是打牌输了几十块钱,回家会被母亲各种数落。


母亲饭菜做的不合口味,父亲一边吃饭,一边嘟囔,惹得母亲一脸不快。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父母面对他的教育时表现出来的短见。


初中毕业,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可父母坚持让他县城就读。


因为县城费用更低,花费更少。


高考分数很高,他想学计算机。


可父母认为只有进体制内才是好工作,所以强制他报了师范专业。


而他那些学了计算机的同学,毕业后去了北上广深,赶上互联网的风口,有的人已经资产千万。


面对父母他心里多少是有点怨恨的,他说:

“人生路看似漫长,其实最关键的没几步。在某些关键选择上,我家恰恰是小事上斤斤计较、大事上稀里糊涂。
导致父母在我的一些关键选择上无法提供正确建议,甚至成为了阻力。”

家庭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家庭的走向。


一个家庭里,鸡毛蒜皮的事别较真,至关重要的事要清醒。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是非分明又相互包容,是一个家应有的样子。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日子过反了,就会使人心绪不宁。先把日子过顺了,好运也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无论什么时候,都别把日子过反了。


永远记住:孩子教育比一时得失重要,永远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小事不内耗大事不糊涂。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爱自然K

这种对家人凶的人就是在外死要面子!

听友501229295

家和万事兴。

1519001ubse

小事不内耗,大事不糊涂

郝你个小掰28

话是没有错,教育是的陪伴,但学校不免费,吃饭不免费,到处都需要钱,都是没本事的人,挣的都不够花的,怎么生存,尤其像丧偶的家庭,更是太难了,所以说的在合理,也的生存了,有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说的都是有钱人

猜你喜欢
悲哀游戏

明知道爱情是一个悲哀游戏我们终究还是入戏太深

by:华语音乐

体验悲哀

这本书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提交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哀悼的意义》。这是一部体现深刻的人文关怀,探究悼亡心理的典范著作。作者通过达10年之久的资料收集,...

by:柠檬金6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年少的时候读不懂鲁迅,是因为不了解生活,如今读懂了鲁迅才发现:我们要么就是他笔下的人物,要么就生活在他笔下的社会。

by:朗读者阿慧

甜蜜的悲哀

作者简介马歇尔·萨林斯,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

by:加一的大脸猫

练习版“童年的悲哀”

【免费】童年的悲哀|经典公版书必听重新拾起好的文字,让“过时”的文化与我们再一次碰撞出更美的“火花”。欢迎大家订阅!本节目为有声练习,不定期进行更新,欢迎听众...

by:古灵伊人

当时的月亮 |现代悬疑【短篇】 | 精品多人有声剧 | 姐姐,一个原生家庭的悲哀

都市悬疑多人精品有声短剧,全5集,上新即完结!欢迎评论订阅转发哦!主播处女作,欢迎在评论区打call好评,不定期抽取幸运听众获得神秘奖品!!感谢团队小伙伴们...

by:阿凉凉v

让你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亦是家庭治疗理论的重要著作,不仅可以作为家庭治疗师、社工人员的专业用书,更是每个渴望身心和谐的人的必读书籍。正如萨提亚本人所说:"我...

by:心理美文诵读

一个家庭主妇的日常!

节目主题:一个家庭主妇的日常!适合谁听:女性朋友书籍信息:自己写的随笔散文内容重点:我会从婚姻、家庭、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对某件事的看法等来聊聊自己的感悟!主播...

by:三七清晨

川端康成系列:美丽与悲哀

美丽与悲哀是日本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于1961年发表的文学作品,后面由孙宪科/朱春育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小说家大木年雄坐车前往京都听除夕的钟声,同时...

by:红猪侦探

体验悲哀-维蕾娜.卡斯特

这本书是作者在苏黎世大学提交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哀悼的意义》。近几十年来,谈论死亡的禁忌已被废除,人们可以谈论死亡了。现在也是废除谈论哀悼禁忌的时...

by:淑塵青鸟书院朱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