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错的两位老人,一位脑梗,一位健康,医生找到了原因

2023-09-03 22:31:5803:36 6151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内分泌科的李主任,最近在网上分享了两位年龄相仿的患2型糖尿病老人的案例,但结局却截然不同,一位今年发生了脑梗,一位却依然健康。

这两位老人去年几乎是同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且都是肥胖体型。李主任分别给两位老人制定了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降糖方案,并且进行了糖尿病宣教,还叮嘱两人控制血糖的同时要注意减肥。

出院后两位老人都按照李主任的方案坚持用药,其中一位王大爷还坚持运动减肥,出院三个月回医院复查时不仅血糖控制得非常好,体重指数还从原来的31.6kg/m2下降到了29.2kg/m2。

而另一位薛大爷由于平日不喜爱运动,虽然血糖也控制良好,但体重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体重指数依然保持在30kg/m2以上。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王大爷继续定期复查,体重指数也进一步下降,已经降到了25.6kg/m2,而另一位薛大爷却没再来复查!

前阵子,李主任偶然间在急诊科碰到了薛大爷,他躺在病床上,不能言语,一侧肢体无力,李主任看出了薛大爷应该患了脑梗。他老伴跟李主任说,薛大爷平时也注意控制血糖,见血糖一直控制良好,所以他也没再到医院复查,唯一的缺点就是体重没降下来。李主任问薛大爷老伴薛大爷平时睡觉是否打呼噜?他老伴回答薛大爷睡觉时的呼噜声简直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李主任瞬间明白了薛大爷脑梗的原因。

薛大爷发生脑梗的原因找到了

薛大爷之所以会发生脑梗,原因就在于他睡觉打呼噜上。估计许多人认为打呼噜不是很多人都有的吗,为何会与脑梗扯上关系呢?其实,睡觉打呼噜在医学上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诱发脑梗的危险因素。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高达43%-9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会反复出现的完全性或部分性的上气道气流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其引发的后果是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缺血缺氧,加上夜间血液流动性减慢,所以就会诱发脑梗。

预防脑梗,减肥也要重视

薛大爷之所以有这么严重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完全是因为肥胖的缘故。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不乏肥胖者,而他们睡觉时几乎都会打呼噜。研究显示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肥胖者患病率超过40%,体重指数越高,病情就越严重,发生脑梗的风险也越高。

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发生时又会导致血管硬化、斑块形成和管腔狭窄,甚至诱发血管堵塞,两者相辅相成。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再好,也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减少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从而可预防脑梗的发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 一本就够

我是一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希望把专业的控糖书籍分享给各位糖友,让大家都能健康生活。

by:北河的留声机

用升糖指数实现瘦身、血糖控制和终身健康

如何选择碳水化合物来控制体重,防止阵发饥饿感、减少胰岛素水平和帮助燃烧脂肪的方法。通过低糖指数值饮食,我们不仅可以保持体型,而且也可以减少一些疾病的得病率(如糖...

by:Luckysrose

专家教你如何控制血糖

介绍糖尿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法,对各种降糖药进行分析总结,教你合理选择降糖药,减少药物副作用,轻松控血糖。

by:健康箴言

掌控糖尿病,控制好血糖-贝塔APP

提供简单实用糖尿病知识,做有温度的传递者。更多糖尿病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贝塔系」。下载「贝塔APP」饮食血糖控制神器。

by:贝塔系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经常挂在嘴边的字,竟然都读错了?写了千万遍的字,竟是李逵遇李鬼?你理解的汉字,真的是它的本...

by:人民邮电_电子书

楼上两位TableForTwo

「楼上两位TableForTwo」隶属于深夜谈谈旗下,是一档由微博百万粉丝博主赵大晴主持的“不止于年轻独立女性/已婚妈妈”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节目形式分为单口和...

by:深夜谈谈

两位数10笔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可以下载到电子版题库资料包含两位数10笔不同速度的练习题。标题21001(1)~21002(4)为慢速题型,速度为5,间隔时间0.8秒。...

by:小算珠大智慧

不枉不错│虎啸龙吟

收集自己在有声之路中一些心声,改编,原创的作品

by:不枉不错

声音主播

157336980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