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开学季神兽归笼,这3种呼吸道疾病需要重点预防

2023-09-03 22:51:2604:32 6618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神兽如期归笼,在家长们高高兴兴送孩子上学的同时,医生提醒:儿童们需要注意面临着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威胁,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3种,分别介绍如下。

一、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新冠病毒仍然没有消失,据呼吸科和感染科医生介绍,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仍然存在,有些患者开始住院并无发热,住院过程中可能因为新冠病毒感染而突然发热,往往同时还有咳嗽、咳痰、乏力等表现。

如果儿童上学后出现上述表现,也要想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同时交代孩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1. 勤洗手: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等时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2. 戴口罩:在人员密集、通风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应佩戴口罩,特别是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

3. 保持社交距离:儿童应尽量避免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减少接触患者和疑似患者。

4. 增强免疫力:儿童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

目前,对于儿童的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采取的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包括发热退烧药物、止咳化痰药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二、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类似于细菌,也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细胞壁,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尤其在开学季节容易发生。有一些仅仅具有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的症状,如咽痛、头痛,等。但还有一些可能出现严重的表现,如重症肺炎、脑炎、脊髓炎等。

以下是预防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措施:

1. 勤洗手: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等时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2. 避免接触患者: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支原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应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主要治疗药物:

对于支原体感染,主要采取的是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三、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发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其症状和新冠病毒感染非常相似,需要警惕流感和新冠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下是预防流感的主要措施:

1. 接种疫苗:儿童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勤洗手: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等时刻,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3. 避免接触患者: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

4.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应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主要治疗药物:

对于流感,主要采取的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包括发热退烧药物、抗病毒药物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小结

在开学季节,儿童容易发生新冠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按时作息、保证充分的营养增强免疫力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开学季直播回听

>>>8月30日-9月10日,《不一样的新概念英语1册》限时5折出售!原价299元,折后价149.5元>>>《不一样的新概念英语2+3册》限时5折出售!原价69...

by:有来学小助手

爱的提醒

一念行者的博客,请自行百度搜索!...

by:爱的奇迹口袋

爱的提醒

一首歌的时间一句爱的提醒

by:艺桥工作室

桃子同行航班~提醒文~公告提醒

桃子建立的同行群的提醒文,每日公告里提醒,建议经常回听,加深潜意识印象!

by:嘎嘎棒棒哒

开学季近视防控指南

近视防控7大核心问题轻松备战开学季...

by:近视防控黄紫鹤

经济学季刊

经济学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共同来探讨!

by:张老二09

提醒幸福

我们要学会享受幸福

by:白发青衣

老子的提醒

以文化修身,以国学养性一部揭示人生真谛、处世方法、养生智慧的古典哲学名著。老子以哲学的方式探究人生问题,从人生存的社会的社会环境和自身修养方面,对人的生存本原、...

by:未央_安宁奶奶

声音主播

15833704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