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食物对肾很不利,肾不好的人尽量少碰!

2023-09-13 23:25:0104:28 1.1万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肾脏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可谓是身体的排毒大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它还能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保持我们的血压稳定,而且肾脏还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毫不夸张地说,肾脏可是我们身体的"超级英雄",保护着我们的健康,让我们活力满满!

肾脏对我们的健康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知道如何保护肾脏,知道哪些食物对肾脏很不利,如果肾不好了,更是要知道尽量别碰这些食物!请看以下5种对肾很不好的食物。

1.高盐食物

咸鱼、腌菜、腊肉、罐头等高盐食物,对肾脏很不利!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多余的钠、钾等矿物质和废物。如果摄入过多的盐分,肾脏负担将会加重。此外,高盐饮食还容易导致高血压和水肿,对肾脏健康影响更大。建议每日盐分摄入量不超过5克。

可以把高盐食物比作是肾脏的"小偷",它会偷走你的水分,增加你的血压,给你的肾脏造成巨大的负担。如果你的肾不好,就请你少碰高盐食物,让你的肾脏远离这个"小偷"吧!

2.加工红肉

加工红肉如火腿肠、烧烤等食物,对肾脏很不利!

一方面,加工红肉类含蛋白质量较高,而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排泄负担。另一方面,加工红肉含有过多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功能下降。

3.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对肾脏很不利!

嘌呤是核酸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存在于高蛋白食物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引发痛风和肾结石。因此,肾不好的人应该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4.杨桃等高钾食物

杨桃,对肾很不好,肾病患者不能吃,原因有以下3点:

1)高钾含量:杨桃含有较高的钾含量,而肾脏是负责排除体内多余钾离子的重要器官。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肾脏功能可能已经受损,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钾离子。摄入过多的钾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引发心脏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2) 高草酸含量:杨桃中含有较高的草酸,草酸在体内会转化为草酸盐。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草酸盐,过多的草酸盐会形成草酸结石,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3)潜在的神经毒性:杨桃中含有一种称为氰甙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将其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氰甙可能在体内积累,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引发中毒症状,如神经痛、抽搐等。

因此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杨桃,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导致高钾血症、草酸结石和神经毒性等问题。

5.酒

酒不仅伤肝,对肾脏也不利!

过量饮酒会导致肾脏组织受到损伤,这是因为在饮酒过程中,肾脏需要滤过酒精,而酒精会破坏肾脏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酒特别是啤酒,富含嘌呤,喝多了会诱发体内尿酸生成增多,损伤肾脏。

酒精还会和很多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效果,甚至会发生毒性反应。对于患有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人来说,饮酒可能会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总之,人体的健康离不开肾脏,而肾脏的健康离不开日常点滴的呵护,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自己的肾脏,让它们继续为我们过滤废物、排除毒素,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吃对食物,轻松调理肾病|健康|饮食

【内容简介】养肾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要养精保肾,强调要坚实精气,防止其流失,这是日常生活方面要求,尤其是性生活要合理安排;其次是温元、填补表髓,这方面可以通过...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吃对食物,受益一生

七大类食物,我们要如何吃?

by:蕾静健康吧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本书的目的是成为关注食物敏感管理的营养师和其他健康工作者的一本有助于工作实践性强的手册。

by:听友72260648

追我很不简单(完)

小一号新更的书,刚更到第四章又下架了。。。我不更人气高的了行吧,更本老短篇试试。。。

by:懒猴儿

乱步小姐很不高兴

乱步小姐才是世界第一侦探!!!Ps:cp乱步,水仙。沙雕放松文,拒绝写作指导。私设多如猫毛。一句话简介:若合我意,一切皆好。立意:抓住希望,就可以遇到光明

by:宋江看上了黛玉

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美食天下(第1辑):减肥必吃的30种健康食物》讲述了不用再为减肥忍饥挨饿,《美食天下(第...

by:日知_电子书

声音主播

158337042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