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长征刚出草地,就有人送来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是谁给的?

2023-09-26 20:45:2411:33 7.2万
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35年8月,为了获得最佳的北上抗日路线,红军进入了松潘草地,这里遍布沼泽泥潭,激流险滩,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非凡的毅力,这才成功穿过危险地带。

然而,幸存下来的战士们也是饥寒交迫,各方面都已经到达了极限。就在这危难关头,有人十分大方的慷慨解囊。

对方一下子就送给红军四十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将红军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了出来。

那么,这人是谁?他为什么能一下子拿出来这么多物资呢?

走出草地 杨积庆开仓放粮

帮助红军的人名叫杨积庆。他之所以能够帮助红军,主要是“缘分”。

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年代,红军怀着必胜的决心,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惊人壮举。

一路上,红军一边应对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边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红军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在保存实力的同时对敌人进行打击,而红军的坚韧不拔,使得敌人也无法很快的找出应对之法。

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即便如此,红军也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他们采取了一切手段获取食物,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会将树皮和皮带当作食物充饥。

就算是从老百姓那里获得了粮食,他们也会给老百姓打欠条,这也让他们所经之地的老百姓交口称赞。

红军途中要经过松潘草地,这里沼泽遍布,就是在当地生活的居民也为之胆寒。

红军要克服高原反应等问题,还要时刻关注着脚下,生怕一不留神就踩入沼泽之中。

恶劣的环境加之缺乏物资供应,使得红军在走出草地之时还是损失了一部分兵力。

1935年9月,由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走出草地,到达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这里居住着藏族同胞,也是我国安多藏族的重要发祥地。

因为这里曾诞生过四任西藏摄政王,因此它也被称为“藏王故里,秘境卓尼”,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着浓郁藏族风情的地方。

在1950 年之前,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还是卓尼杨氏土司的领地之一。

来到卓尼县后,红军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便在这里召开了“俄界会议”。

会议结束后,红军决定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北上。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拿下腊子口。

腊子口决定了红军能否成功北上,因此红军需要首先将当地的敌人消灭,为后来的部队打通道路。

可是,当时的红军刚走出草地,兵力急需补充,幸存下来的战士们也是疲惫不堪。

更严重的是,很多战士因为缺乏盐分,患上了严重的眼盲症,这让他们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之后,红军进入了达拉沟,在这个沟深谷狭的地方行进十分困难,此时又下起了雨,这让战士们更加难以应对。

不仅如此,听闻红军要北上之后,国民党军队更是破坏了战士们要经过的道路,试图通过这种方法让我军的计划泡汤。

因为红军走出草地时,刚好路过的就是杨积庆的地界,所以蒋介石还要求这里的卓尼杨积庆阻止红军继续前进。

不过,杨积庆没有听从国民党的命令,与我军作战,他还悄悄下令,打开谷仓的门锁打开,只把大门锁上。

随后他更是以躲避红军攻击为由,躲进了深山,为得就是红军能够顺利拿到仓里放置的四十万斤粮食和两千斤食盐。

得知此事后,财政部部长林伯渠留下了一张借据,并在仓门口写下大字,要求红军各部门节约用粮。

这个粮仓中储藏的大部分都是小麦,这在主要是生产青稞的地区极为难得。而这批物资对于红军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有了粮食,我军可以整顿队伍,开始争夺腊子口。

面对着数量超出我军的敌人,我军战士没有畏惧,把敌人打的抱头鼠窜,腊子口战役也是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可以说,如果没有杨积庆的帮助,缺乏资源的战士们还真不一定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那么,是什么让杨积庆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军的呢?

思想先进 杨积庆帮助红军

杨积庆之所以会帮助红军,这背后和他的个人经历有这极大的关系。

杨氏土司甘青土司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对当地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而杨积庆是甘南卓尼第19代土司,他在13岁时就承袭土司之职,身份之尊贵可想而知。

作为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杨积庆没有贪图享乐。

他很是勤奋,自幼就精通汉语,喜欢摄影,他虽然深居偏远之地,但他消息精通,对国内外形势有些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是一个思想先进,深爱着百姓的领袖,他在辖内办学禁烟,推广了不少先进技术和文化。

可以说,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上,他都是当地当之无愧的领袖。

另外,他也喜欢和国外传教士交往,这也让他的思想更加先进。

抗日战争时期,他时刻关注国内大事。

作为卓尼,杨积庆对国民党压迫百姓,黑白颠倒的作为极为不满。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杨积庆很快就意识到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的军队是红军。

当他了解到红军的事迹后,杨积庆便对红军更加钦佩,也让他感觉到这支队伍无论从作风还是价值观上都和杨积庆很是相近。

反观之,国民党在百姓受苦之际还依旧贪图享乐,丝毫不顾及百姓们的安危。

于是,在做出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杨积庆还是决定离开腐败和残暴的国民党,这也就有了他在背后默默支持红军,为他们送去四十万粮食和两千斤盐的举动。

可以说,他不仅仅是深爱百姓的土司,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

因为他的举动,才使得红军能够填饱肚子,并和敌人全力对战,才能够完成长征的壮举,顺利地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可是,杨积庆却没能亲眼看到红军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那一天。

不幸被害 杨积庆被后人铭记

原来,尽管杨积庆帮助红军一事做得十分隐秘,但不幸的是,这件事还是被人发现了。

当时,杨积庆派自己的亲信出去帮助红军,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消息却不小心被心怀不轨的人所知,事情最终还传到了蒋介石那里。

蒋介石视红军为仇敌,因此杨积庆帮助红军长征一事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但因为没有证据,因此也只能不了了之。

可是,同在卓尼的鲁大昌却想了一个办法。

他把腊子口战役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了杨积庆的身上,甚至将很多罪名扣在杨积庆头上,妄图置杨积庆于死地。

为了调查这事,蒋介石专门派人前去调查,不过杨积庆巧妙应对,使得事情也就无从查起。但没想到,鲁大昌觊觎杨积庆的位置,一心想要将杨积庆逼上绝路。

他通过各种途径收买了杨积庆的手下,联合杨积庆手下的团长姬从周和秘书等人,妄图将杨积庆从卓尼的位置上拉下来。

1937年8月25日,鲁大昌排除一支小队和姬从周里应外合,两支部队朝着杨积庆所在地出发。

当晚,杨积庆发觉事情不对,急忙逃出住所,却不想被手下的叛徒所骗,最终被所谓的自己人“背刺”,这一年,杨积庆才48岁。

在这场事变中,杨积庆家里有五人遇难,其中还包括了可以继承杨积庆位置的长子,其余的家属也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不过,卓尼的位置没有落在旁人之手,最终杨积庆的次子杨复兴成了新任土司。

那年,杨积庆的次子杨复兴只有八岁,但他从小目睹了国民党对自己家人的压迫的他自然也不会和国民党同流合污,他最终也选择带着队伍加入了解放军。

不仅如此,在意识到世袭的土司制度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他主动向中央提出,废除卓尼土司制度。

在这之后,杨复兴继续为人民服务,他还成了甘肃省民委副主任,并投身于教育事业。

卓尼制度废除以后,当地就不再有卓尼这一职位,而杨积庆的事迹好像也离人们越来越远,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杨积庆的付出。

1950年10月,中央派人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时,还特意带来了周总理的感谢信和礼物,以表当年杨积庆开仓放粮的恩情。

1994年,当地政府认定杨积庆为革命烈士,并为其修建陵园,树碑立传,让杨积庆的事迹被更多人所共知。

从2015年开始,甘南州开始发展旅游业。

当地政府将杨积庆舍命救红军的故事和当地特色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专属于卓尼县的新路子,使得当地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直到现在,在杨积庆的土司衙门旧址附近,也已经有将近一百家“藏家乐”,旅游业带动当地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杨积庆的故事,而他的故事也带动着卓尼县的发展,走向新的繁荣。

结语

回顾过去那段历史,红军靠着惊人毅力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条路线几乎贯穿全中国,红军的这项壮举实在是令人佩服。

不过红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壮举,除了自身的顽强毅力,更离不开像杨积庆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红军渡过难关的当地百姓。

都说军民鱼水情,正因为百姓和红军的彼此契合,相互成就,才有了现在的越来越繁荣的美好生活。

你还知道有哪些像杨积庆这样帮助红军长征的人呢?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04546558

主播一中学水平,网上找稿子照字念

132791582

向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致敬!充满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永垂不朽!丰碑永驻!万世敬仰!

猜你喜欢
新茶馆 刚出炉

新茶馆,现代的茶馆,不是老舍的茶馆。

by:昌耀净化

长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你重走当年的长征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

by:忻筱羽

长征

本评书改编自王树增先生的红色经典《长征》。采用全景式多视角,全面展现了长征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百折不回的狭路。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锻造我们的精神理想信...

by:江海舟行

长征演义丨四渡赤水丨飞夺泸定桥丨爬雪山过草地丨遵义会议丨长征风云人物故事

1933年9月,蒋介石调动100万大军、200多架飞机,对各个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最大的一次“围剿”—第五次围剿。其中对中央苏区“围剿”投入了50万兵力。中共中央总...

by:半条鱼儿

长征十讲

1934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一支由8万余名战士组成的浩大队伍,静悄悄地从瑞金出发了。他们是中央红军,这次战略转移被称之为“长征”。

by:河南文艺出版社有声书

新写长征

为回馈广大听众的厚爱,添加主播VX:2469039645,添加时务必备注“cp”,可优先通过,每天前50名添加者可领取礼物一个,不要错过呦1934年10月,第五...

by:香港Voice

新写长征

内容简介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反映了长征时期重大战役、战略行动、历史事件的全貌。深层次地表现了阶级、民族与人个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变迁...

by:初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