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周郑交质

2023-09-26 23:47:5704:05 24
所属专辑:cindyy的朗读专辑
声音简介
题解
周郑交质
《左传·隐公三年》
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日渐衰激,诸侯国对其命今阳奉阴违,以致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周郑交质违背了君臣大礼,郑取麦禾是对周王权威的挑衅。君子双方各执一词,都对周王室不满,这是《左传》崇霸贬王的反映。作者把周、郑称为“二国”,就暗含讥讽之意。文中描写了周平王的虚辞掩饰与郑国的强横,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格局。
原文
【一段】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周平王的执政大臣)。王贰于虢(gu6,指西虢公),郑伯怨王。王日:“无之。”故周、郑交(交换)质(人质)。王子狐(周平王的儿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郑庄公的儿子)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bi,给予)虢公政。四月,郑祭足(郑国大夫。祭,zhdi)帅师取温(周王室的属地,在今河南温县)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译文
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担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平王又让虢公参与执政,郑庄公因此怨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样的事。”于是周、郑双方交换人质。周王室的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国的公子忽到周王室做人质。平王逝世,周王室打算将执政大权托付给虢公。四月,郑国大夫祭足带兵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一带的谷子。从此,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相互憎恶。
阅读指导
成周:成周是西周时期的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东周时期为王都,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加强其对东方的统治,计划在伊水和洛水-带夏人故居地建设新的都邑,但不久武王便病逝,这一计划被搁置。后来,成王决意将武王的计划付诸实施,派召公勘定建邑位置,周公随后视察。新邑建成后,成王举行了祀典,返回王都时又命周公留守。当时认为成周位于天下中心,在西周的政治、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平王东迁后,成周就成了王都。

原文
【二段】
君子日:“信不由中(内心),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yjo,约柬)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润、溪、沼、沚(zhi,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毛,蘋(pin.四叶菜)、蘩(白蒿)、蕰(wen,水本)、藻之菜,筐、筥j0,圆形竹器)、锜(qf, 专脚的锅)、釜(1,不带脚的锅)之器,潢汙(huongw,积水不流)行察(xin10。沟中的水) 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进献)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指《诗经·国风》)有《采蘩》、《采》,《雅》(指《诗经·大雅》) 有《行苇》、《泂(jing)酌》,昭(表明)忠信也。”
译文
君子说:“信任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益处。双方本着互相谅解的精神行事,再用礼仪加以约来,即使没有人质,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互谅互信,即使是山沟溪水和池塘里的野草,四叶菜、白蒿、水草、水藻一类的野菜,方形、圆形的竹筐,有足、无足的鼎器,池中的积水和路上的雨水,都可以进献于鬼神,进献于王公贵人,何况君子缔结两国之间的诚信,按照礼仪行事,又何必用人质?《国风》有《采蘩》、《采蒜》,《大雅》有《行韩》、(河酌》,这四首诗都是为了宜扬忠实和诚信的道理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用古音读《古文观止》古文观止

用接近明代官话读音念读《古文观止》,重点突出尖团音、入声字、咬唇音和古平声字。

by:胡子大生

古文观止 | 周郑交质

《周郑交质》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讲述了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

by:老裴背古文

古文观止

古文读背录音,想背书的来

by:暑秋晴日

古文观止

开年看书,边看边读,发布出来,希望喜友有喜欢的可以一同交流。

by:东北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