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黄元吉注 第三章 不见可欲

2023-09-30 20:31:4313:22 43
声音简介
第三章 不见可欲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不如无为,尤不知有为而无为。其化民成俗也,与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于无事之为得。是以尧舜恭己垂裳,而四方悉昭风动,此如何之化理哉?不过上无心而民自静,上无好而民自正,上无欲而民自定耳。否则,纷纷扰扰,自以为与民兴利除弊,而不知其扰民也实甚。故曰,民本无争也,而上争夺之;民本无贪也,而上贪婪之;民本无思无欲也,而上以奇技、淫巧、鲜衣、美食先导之。欲其不争不贪无嗜(shì)无好也得乎?苟能修其身,正其心,恬然淡然,毫无事事,不以贤能相尚,则民自安靖而不争矣;不以难得之货为贵,则民重廉耻,而不为盗矣。且声色货利之场不一,属于目则无见无欲,己与民各适其自在之天,而虚灵活泼之神,自常应常静而不乱矣。此事岂异人任哉?惟圣人摒(bìng)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其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所谓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而且专气致柔,如婴儿之力弱,不能持物然。虽至柔也,而动则刚。观其浩浩渊渊,兀兀(wù wù)腾腾,真可包天地有余。一切知觉之心,嗜欲之性,不知消归何有?圣人以此修身。即以此治世,在己无知无欲——不但愚者混混沌沌(dùn),上合于穆(mù)之天;即聪明才智之儒,平日矜能恃智,惟恐以不逞为忧。至此已淡恬无事,自志其知识之私,一归浑朴。此能为而不为,非不能也,实不敢也。虽然,人生天地间不能逃虚空而独超物外,必有人伦日用之道,又乌得不为哉?然顺其自然,行所无事,虽有为,仍无为也——亦犹天不言而自化,四时代宣其教矣;帝无为而自治,百官代理其政矣。为者其迹,不为者其神。是以南面端拱,天下悉庆平成,猗欤(yī yú)盛哉!

  道本平常,不矜(jīn)新颖,不尚奇异。如国家尊贤,原是美事,若以此相夸相尚,则贤者固贤,而不肖者亦将饰为贤。甚至贤以否为否,而不肖者又以贤为否,于是争端起矣。彼此互相标榜,迭(dié)为党援,而天下自此多事矣。国家理财,亦是常经,而若贵异物,宝远货,则民必梯山航海,冒险履(lǚ)危,不辞跋涉之苦、性命之忧,搜罗而致之朝廷。至求之不得,千方百计,虽奸盗劫夺所不顾也。至于衣服饮食,亦日用之常,而若食必珍羞,衣求锦绣,见可欲而欲之,奢风何日正也?是以圣人内重外轻,必虚心以养神,实腹以养气,令神气打成一片,流行一身之中——条畅融和,苏绵快乐,而志弱矣;且神静如岳,气顺如泉,而骨强矣。常常抱一,刻刻守中,非独一己无欲无思,即聪明才智之士,亦观感而自化,不敢妄有所为。或曰有为,则纷更致诮(qiào);无为则清净贻讥(yí jī),为不为之间,亦几难矣。讵(jù)之顺理而为,非有冒昧以为,有为仍与无为等。所以孔子赞舜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yú)?

整理人:厚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

by:信受奉行px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而黄元吉版注释则字字精义。不读黄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真义也。

by:洞尘子

黄元吉注解之道德经

道德经的智慧大家有目共睹,世界级的宝典。现代人大多挖掘它的商业智慧和治国智慧,其实道德经更是书名点睛,道德两字为重,是一本道家的经典。我尽量挤出时间来给大家讲解...

by:听友99641773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是上古修真的总纲。《道德经》黄元吉注释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天上天下第一经,古今中外第一文,《道德经》黄元吉注释版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天上天下第一经,古今中外第一文,《道德经》黄元吉注释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清代道学大师,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

by:华羽苑菁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讲义》,又名《道德经精义》、《道德经注释》,清代黄裳著。黄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清代著名道学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门下...

by:歸去崑崙

道德经讲义-清·黄元吉

清代乐育堂黄元吉真人所讲解的道德经分章讲义。

by:白羽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