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上3—(2)为仁富天下

2023-10-08 23:19:3511:24 35
所属专辑: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滕文公上 ③-2 为仁富天下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及是等到,等到百姓犯罪,然后再用刑法去惩治他们,这是陷害百姓的行为。我们去看圣人的思维,首先是自省的,如果是因为自己没有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导致他们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用刑法去惩治他们,是我们在陷害百姓,这是做君主的没有尽到君主的责任。



为什么百姓会违法乱纪呢?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堪忧,他们没有办法解决温饱的问题,所以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那我们等到他们犯罪了,再去惩治他们,这是我们在陷害百姓。所以如果作为一个仁德的君主,贤明的君主,首先是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如果百姓能过上好的生活,谁又愿意去违法乱纪呢?



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我们让百姓过上了衣食无虞的生活,这个时候百姓如果还是违法乱纪,说明是他自己的贪婪所导致的,是因为他的贪得无厌,所以他才走了一些非法的途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百姓都是因为吃不上饭,而走上违法乱纪,那说明做君主的人是有责任的,是我们在陷害百姓。



这种思维其实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举个例子,我们都听到过一句话,叫子不教父之过。如果我们从小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些教育,没有教给他做人的品格,没有教给他正确的价值观。长大了以后,他做了很多违法的,违背道德的事情,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这不是陷害自己的孩子吗?



再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没有给员工提供一些基础的培训,和做人的正确价值观的道理,如果他做了很多错的事情,说明是处上位的人的责任,是我们自己没有尽到义务。我们没有给他提供教育和保障,这个时候就是在陷害他人。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上位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去做君主也好,我们做企业的领导也好,我们为人父母也好,我们首先要懂得反观自省。看看我们处上位有没有给处下位的人提供正确的教育,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怎么会有贤德圣明的君主在位,会去做陷害百姓的事情呢?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得出一个结论,所以说贤君必恭俭。我们看恭和俭,恭指的是敬业,贤君的敬业就是爱戴百姓。因为贤君他是要对百姓有责任的,是要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所以要恭敬地对待自己的职责。俭指的是节俭,因为上行下效。如果作为君主不懂得节俭,生活如果是奢华的,那么大臣们就会变得奢华。如果大家都去奢华,最后受苦的就是百姓。因为都是要百姓来提供税收,来去供应朝堂之上的所需。所以作为君主不光要敬业,还要去节俭,要以身作则。



礼下:礼遇臣下。作为君主来讲,一个人坐在君位上,高高在上。那也就是除了自己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称之为下。无论是身边的朝臣,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是下。那这个时候要礼下,要礼遇臣下,也就是要礼遇所有人。我们来体会,如何才能做到礼下呢?有的人说我处上位的时候,不懂怎么礼下,特别简单,我们去想想我们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个就是礼下。



比如说,我们会爱护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会给他提供一切我可以提供的帮助。当他长大成人,如果他有一定的能力和才华,我们会想要去重用他。给他提供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我们会包容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我们会鼓励他身上的优点,你看礼下的概念和轮廓是不是就出来了?我们给他提供帮助;我们给他提供支持;我们去包容他的不足;我们去鼓励他的优点;当他开始成长起来;当他有一定的才华;我们会创造机会去任用他,让他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如此就是礼下。我们要懂得去重用他人;懂得去包容他人;懂得谦和地对待他人;当我们做到了恭俭,做到了礼下,这个时候自然是会有所取的。



接下来讲取于民有制,我们从百姓那里可以获得很多,可以取。但是这个时候的取要有制,这里的制一个是指节制。第二个是指制度,我们从百姓那里取要有制度,不能说今天十抽一;明天十抽二;后天的时候不够用了,又开始十抽三,这个就叫没有制度。随着自己的心情而变化,随着所需而变化,这个时候老百姓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所以要有统一的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是有节制的。我们要以百姓为主,看看他们的承受能力,只要我们取于民是有制度的,

且有节制的,就可以长久地从民那里去获取。



不光是我们治理百姓,治理国家。我们生活当中做生意也是如此。我们要懂得恭俭,然后再接下来礼下,无论是对我们身边的员工,还是对我们的顾客,对我们的消费者,都是要礼待人家的,都是要包容的。如果有机会是要去重用的,如此就可以取之于民了。我们又懂得恭俭,又懂得礼下,我们自然生意就可以变得更好。而这个时候我们在取利润之时,是有制度的,不是随意的涨价的,并且是有节制的。去考虑对方是否可以承受,去考虑对方的所得,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一个生意,一个事业变得更长久。所以滕文公和孟子之间的对话,不光是在讲治国,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道理,用到我们自己平时的工作和事业当中去。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我们在《论语》当中有学过,阳虎是季氏的家臣。季氏是鲁国的大夫,鲁国的朝政把持在三桓,主要是在季氏手中。而有一段时间,季氏的家臣阳虎又把控了朝政。阳虎讲了一句话,叫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我们先看这里的目标,有仁有富。孟子把这句话放在这里是想要告诉滕文公,你到底是想要为仁,还是想要为富。如果你想要去为富,这个时候内在就缺少了仁。因为你想要去为富,你就会去让百姓交更多的税收。这个时候你怎么会有仁呢?你不会去爱戴百姓的。如果你要去为仁,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你为百姓去着想,这个时候你自己是不会富的,你自己拥有的就会变少。



我们学习到现在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当你去为仁的时候,看似你当下不会富,但实则并不是,那个富不是你求来的,而是带来的结果。我们学习过文王;学习过武王;学习过商汤;学习过尧、舜、禹,他们是为仁的人,是为天下百姓去着想的人。当他们懂得为天下百姓去着想,最后看似是自己没有多少财富,但是却富有天下,可以让天下的百姓去尊敬自己。所以孟子告诉滕文公,如果你去做富有的人,那么你就伤害了仁德。如果你去做仁德的人,看似你拥有的财富会变少,但是最后你会富有整个天下,你会让滕国的百姓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



我们在生活当中,这两句话也同样实用,比如说我们做一个生意,或者我们做一个工作,我们到底是为仁还是为富呢?如果为富就伤害了仁。但是如果我们懂得去为仁,看似我们当下好像拥有的财富并不会多,但是我们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拥有了更多人的支持,拥有了更多人的认同,拥有了更多人的追随,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仁,不停地去变大。我们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实则最后那个富有是自己所带来的结果,不需要我们再去追求,它只是顺序。我们要搞清楚,如果我们去为富就会损害仁,如果我们去为仁,会看上去少了一些财富,但是把这个时间线拉长,我们就会富有的更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孟子 滕文公/告子

南师孟子系列演讲之一。本部是南师对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两篇演讲记录。因“滕文公”篇讲稿遗失,故与“告子”篇合而为一。在这本书里,南师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

by:菩提雅舍

国学《孟子》滕文公

诵读国学经典解析《孟子》滕文公虚空济虚空先生文字版

by:弘扬虚空盧

文山不泥講孟子第三篇滕文公

滕文公上篇凡五章滕文公下篇凡十章bksun8864大師兄微X全網同名-大師兄文山不泥滕文公篇的主題是談是非,談君子可以做甚麼事,君子又不可以做甚麼事。所謂的...

by:大師兄文山不泥